>综合>狗狗>

罗马斗犬 混乱的罗马狗大如德亚伪史

时间:2023-11-13 18:26:48/人气:233 ℃

晕晕晕!混乱的罗马狗大如德亚伪史!

根据中国所记载的蛮夷伪史来看,“意大里亚”、“罗马国”与“如德亚”这三者似乎是一脉相承,有时候特别的混乱,让人以为是同一个国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秦”=“如德亚”?不等于。真实的大秦不是如德亚国。

我们来看看中国记载里是怎么说的吧。

《职方外纪》(1623):“亚细亚之西近地中海有名邦曰如徳亚,此天主开辟以后肇生人类之邦,天下诸国载籍上古事迹近者千年,逺者三四千年,而上多茫昧不明或异同无据,惟如徳亚史书自初生人类至今,将六千年世代相传及分散时候,万事万物造作原始悉记无讹诸邦推为宗国。”

《坤舆图说》(1674):“最西有名邦曰如德亚,其国史书载上古事迹极详,自初生人类至今六千余年,世代相传,及分散时候,万事万物造作原始,悉记无讹。因造物主降生是邦,故人称为圣土。春秋时,有二圣王,父达味德,子撒喇满,造一天主堂,皆金玉砌成,饰以珍宝,穷极美丽,费以三十万万。王德盛智高,声闻最远。中国谓西方有圣人,疑即指此。古名大秦,唐贞观中,曾以 经像求宾,有《景教流行碑》刻可考。”(此段明《职方外纪》类似)

《明史》(1739):“万历时,大西洋人至京师,言天主耶稣生于如德亚,即古大秦国也。其国自开辟以来六千年,史书所载,世代相嬗,及万事万物原始,无不详悉。谓为天主肇生人类之邦,言颇诞谩不可信。其物产、珍宝之盛,具见前史。”(此段清《坤舆图说》类似)

这三者很相似,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明史》反而是最晚定稿的,根据《明史》“如德亚”部分,显然采纳了《职方外纪》、《坤舆图说》的内容,才会在介绍时说“其国自开辟以来六千年”,这说明满清时才确定把“如德亚国”对应为中国历史上的“大秦国”。

明朝时的“意大里亚”≠“如德亚”,在满清时《明史》中变成了“如德亚国=大秦国”这种说法,在《海国图志》里则完成了“意大里亚等同于大秦”的转换。所以,满清记载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

《海国图志》:“大秦之名闻中国,自汉世始,大秦之通中国,自明万历中利马窦始,大秦者,西洋之意大里亚国也。”(初刻五十卷1842年,六十卷1847年,一百卷1852年)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满清的《海国图志》的“大秦”由“意大里亚”替代了,而不是之前明朝的“如德亚”国。明朝的“意大里亚”还不是“大秦国”。

也就是说,传教士记载的“罗马国”并不是什么大秦国,而且还是间接从“意大里亚”转为“罗马国”的,中国历史里的“大秦国”只是“大秦国”!事实就是,真实的“大秦国≠意大里亚国”。

现在教科书里宣传的蛮夷伪史“罗马帝国”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们根据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留下的文字记录和《坤舆图》上的部分地名进行简单对照,以及中国采用了西方资料的书籍一起进行验证吧。

《职方外纪》中没有“罗马”国名,只有“罗马泥亚”。

《职方外纪·厄勒祭亚》:“厄勒祭亚在欧逻巴极南,......东北有罗马泥亚国”,但是,写的都不是“意大里亚”的属国最大郡“罗玛”,也不是“罗马”国名!

《职方外纪》里的“意大里亚”之名,以及最大郡“罗玛”,并非今日之名“罗马”,亦非《坤舆图》上所写之“罗马”!

《职方外纪·意大里亚》:“拂郎察东南为意大里亚南北度数自三十八至四十六东西度数自二十九至四十三周围一万五千里三面环地中海一面临髙山名牙而白又有埃布尔尼诺山横界于中地产丰厚物力十全四逺之人辐辏于此旧有一千一百六十六郡其最大者曰罗玛古为总王之都欧逻巴诸国皆臣服焉”

《职方外纪·意大里亚》:“......有百洞遂名曰一百所此皆意大里亚属国也其大者六国俱极富庶西谚尝曰罗玛为圣”

在同一部分的《职方外纪·意大里亚》前面说是最大郡“罗玛”,此处变为意大里亚“属国”,自相矛盾,却都不是今日所说统一欧洲的“罗马帝国”!

《坤舆图说》里的与此相关的是“罗马泥亚”,意大里亚最大郡“罗玛”。

《坤舆图说·厄勒祭亚》:“厄勒祭亚在欧逻巴极南,地分四道,凡礼乐、法度、文字、典籍,皆为西土之宗。.......东北有罗马泥亚国,都城周裹三层,生齿极众。城外居民绵亘二百五十里。一圣女殿,门开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附近有高山,名阿零薄,山顶终岁清明,无风雨。有河水,一名亚施 亚,白羊饮之变黑。一名亚马诺,黑羊饮之变白。有二岛,一为厄欧白亚海,潮一日七次。一为哥而府,围六百里。出酒与油蜜极美,遍岛皆橘、柚、香椽之属,更无别树。天气清和 ,野鸟不至。”

《坤舆图说·意大里亚》(1674):“拂郎察东南为意大理亚,周围一万五千里,三面环地中海,一面临高山。地产丰厚,物力十 全,四达之人,辐辏于此。旧有一千一百六十六郡,最大者曰罗玛,古为总王之都,欧逻巴 诸国皆臣服焉。”

《坤舆图说·意大里亚》(1674)所说的“罗玛”是“意大里亚”的最大郡,并非今天的“罗马国”,也并未完成全欧洲统一。

我们看到在《职方外纪》和《坤舆图说》里都不是今天所宣传曾经统一欧洲的“罗马帝国”,而是称为意大里亚的属国,又或者是最大郡的“罗玛”国!

但是,奇怪的是在《坤舆万国全图》里可以看到同时有“意大里亚之罗马国”、“如德亚”国,并且在地图上两国所处位置不同,说明并不是同一个国家。

这是为什么呢?

图 《坤舆万国全图》李之藻版的“意大里亚之罗马国”

这里出现了满清时期的意大里亚、罗马国,其中,罗马二字写的非常小,倒像是附属于“意大里亚”的罗马小国,挺像满清《瀛寰志略》写的“意大里亚之罗马国”。

怀疑是不同时期添加补注的这些地名和注文,而我们如今所见到的《坤舆万国全图》自然早就不可能是原版了,只能是不知道翻刻修改多少遍的版本了,除掉了很多内容,又增加篡改补注了很多内容。

《瀛寰志略》(1848):“汉初意大里亚之罗马国创业垂统,疆土四辟,成泰西一统之势,汉史,所谓大秦国也。”

《瀛寰志略》里“意大里亚之罗马国”已经统一欧洲(泰西)了,但是却不是“罗马国”统一,而是用的“意大里亚之罗马国”意思变成了“罗马国”是下属于“意大里亚”的国家,这岂不是说意大里亚统一了“泰西”啊!

这是根据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编出来的蛮夷对照版本意大里亚之罗马国统一泰西吧!

其中,《坤舆图说》和《瀛寰志略》里对“意大里亚”的“罗马国”描述,却意外的符合了《坤舆万国全图》李之藻版的地图上的意大里亚、罗马两个国名状态。这说明是其文描述的是地图上的状态,而非自古“汉初意大里亚之罗马国创业垂统,疆土四辟,成泰西一统之势”!

《海国四说·合省国说》:“凡中国幅员之外,如日本、朝鲜、琉球、高丽、越南、暹罗、宾童龙、真蜡、占城、吕宋、三佛齐、红夷、彭亨、百花、大食、勿斯离、木兰皮、诃陵、婆登、俄罗斯、鞑而靼、回回、印第亚莫卧尔,百尔西亚、度儿格如德亚、则意兰、苏门答剌爪哇、勃泥、马路古、细密里野、地中海诸岛,(按:岛大者曰哥阿、曰罗得、曰际波里,皆有国土。)皆亚细亚洲地。凡以西把尼亚、拂朗察、意大里亚、亚勒马尼亚、法兰得斯、波罗尼亚翁、加里亚、大泥亚、诺而勿惹亚、雪际亚、鄂底亚、厄勒祭亚、法兰西、荷兰、葡萄牙、(按:即澳门之祖家。)西班牙、(按:即吕宋之祖家。)罗马尼亚、(按:即天主王国。)”

这里的“罗马尼亚”的解释为“天主王国”,这就说明此时的“罗马尼亚”与《职方外纪》记载的“罗马泥亚”、“如德亚”国合为一体了,而在《坤舆万国全图》里的“罗马泥亚”与“意大里亚”下属的“罗马国”并非同一个位置!

图 《坤舆万国全图》里的“罗马泥亚”与“意大里亚”的“罗马国”

这就是为什么《坤舆万国全图》里出现了“意大里亚”和“如德亚”国,却不是满清《海国图志》里的这三者而为一的“罗马”国!

图 《坤舆万国全图》里的“意大里亚”、“罗马国”和“如德亚”

所以,明朝不存在今天认知的“大秦=罗马”这样的等式,“大秦≠罗马”才是事实,更不存在目前蛮夷伪史所写的“罗马国”,《坤舆万国全图》上的“罗马国”很可能是满清时添加上去的!

《坤舆万国全图》李之藻版的“孛露”处注文:“产香名巴尔娑摩樹上生油以刀劃之油出涂尸不敗其刀所劃處周十二時即如故如德亞國亦有之。”

那么,利玛窦来华以后,地图上“如德亚”国注文里只有“天主”降生地,此时尚无“耶稣”,而且,在“孛露”的地图部分也出现了“如德亚”,说明先有“如德亚”后有“意大里亚之罗马国”。

这也完全符合中国记载中的明朝先出现“如德亚”,满清后出现“意大里亚之罗马国”的顺序!

还有一种说法是“罗马”又叫“哪吗”、“那吗”,之前看到这个名字,并不知何意,后来在《海国四说》里看到这个解释,才明白。

《海国四说·兰仑偶说》:“其国远处西隅,修朝贡未及百年,土俗攸殊,原无可述。惟积岁叩关入市,叠受天朝怀柔,其事足资稽索。中国人偶有纪述所见闻,亦堪荟萃。然大率详今略古,究未得其立国之所由来。故译字纷歧,且动称千有馀年。其实,泰西诸国之立国久而不易姓者,仅见佛兰西。而英吉利则凡屡易其姓,其ㄈ扰自昔为然。盖所述自罗马国以递于哪耳慢,中历吝因、两撒孙,而斯哥西,而荷兰,统谓之英吉利。国土俨在,而种类频更,不得因其追述耶稣,称千八百馀年,遂疑其享国延长也。”

蛮夷狗大罗马如德亚伪史资料非常多,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说法。

《海国四说·兰仑偶说》:“东汉以前,犭秦犭丕未启,初立国,有名号可指,及其有国之年次足纪述者,盖自加力牛拉始。得位后,民苦其虐。四年,弑之。当汉哀帝时,如德亚国有耶稣者,衍其国摩西遗书,别创天主教,使徒众遍传诸国,劝人奉教为善。耶稣死,其徒继出者,以所遗经传教入天竺。值汉明帝遣使求法西域,释教方盛,故其教不得行。英吉利去如德亚远,以旧属于荷兰,缘是而从教也。次为革老氐五,立十有三年而至尼罗,弑母杀妻,焚民居为嬉戏。立十有四年,为腓得利五所灭。一年,而腓士蔽西安时继之。罗马(即哪吗。《海国闻见录》云天主王国,误。盖地在如德亚之西,臣属之而未据其国也。)人入隳其所居色耳城。”

《海国闻见录·小西洋记》:“那吗者,天主国王处也。北接黄旗,东沿中海而至民哖呻;由民哖呻沿东南中海而至西多尔其,由西多尔其东沿中海至阿黎米也,由阿黎米也向西沿中海之南猫喇猫里也之地而出西洋。就民哖呻之陆地,东至死海,北联那吗。民哖呻者,天主之族类也。此从中海东北之地而言。”

这里的“罗马”即哪吗,却又不是“如德亚国”,说是在“盖地在如德亚之西,臣属之而未据其国也。”(《海国闻见录》)

唯一能够说明的也就是“那吗者,天主国王处也”,与此相关的就只有“天主”,也就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且在《海国四说》《海国闻见录》里的内容显示罗马(哪吗)跟如德亚国不是一个国家。但,有时又显示它们两个是一个国家。

满清时的《海国四说·粤道贡国说·意大里亚国》写道:

“意大里亚国(即意达里亚)

谨案:即《会典》所称之意达里亚。东与哪吗接壤,地在博尔都噶尔雅之南稍西,佛兰西之东,荷兰之东南,并居大西洋中。《明史》云:“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言:欧罗巴诸国,历奉天主耶稣教。而耶稣生于如德亚,其国在亚细亚洲之中,西行教于欧罗巴。其始生在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阅一千五百八十一年,始泛海抵广州之香山澳。至二十九年入京师,中官马堂以其方物进献,自称大西洋人。礼部言:“《会典》止有西洋琐里国,无大西洋,其真伪不可知。又寄居二十年,方行进贡,则与远方慕义特来献琛者不同。且其所贡《天主》及《天主母图》,既属不经,而所携又有神仙骨诸物。夫既称神仙,自能飞升,安得有骨。况此等方物,未经臣部译验,径行进献,则内臣混进之非,与臣等溺职之罪,俱有不容辞者。及奉旨送部,乃不赴部审译,而私寓僧舍,臣等不知其何意。但诸番朝贡,例有回赐,其使臣必有宴赏,乞给赐冠带还国,勿令潜居两京,与中人交往,别生事端。”不报。”

这里的意大里亚国“东与哪吗接壤,地在博尔都噶尔雅之南稍西,佛兰西之东,荷兰之东南,并居大西洋中。”,显然与所谓的“罗马”(哪吗)不是一个国家了。

《海国四说·兰仑偶说》:“自腓士蔽西安时属于罗马,其国自是遂为罗马所据。时虽受辖罗马,仍自为国。积而滋生,即史所称之红毛番,罗马旧国反属焉,已四百年矣。其后,日浸微弱,不能保其属国,于是罗马本国亦背之。势既孤立,北方敌人遂乘间而侵。时撒孙方号强盛,遂向乞师。兵甫出而敌退,撒孙窥其弱而可夺也,忽动贪念,乘势遂围之,逐其王而分地为七,名其大者为西撒孙,以旧国为南撒孙。此罗马所属国灭后十有九年事也。由此又为撒孙所据。”

“罗马”国名均是后期添加导致描述自相矛盾,而《坤舆万国全图》里的“罗马”真是太小了,撑不起现在所说的“罗马帝国”哟!

以上传教士记录以及中国记载都说明最初都只有“罗马”,且以上记录之“罗马”均与耶教耶经相关,而并非真实历史记录。

可见,传教士所写的书籍里最早出现的“罗马”只有“罗马泥亚”,然后才有“罗玛”,还有所谓的“那吗”也被认为是“罗马”。

而“罗玛”、“罗马”、“那吗”都与一直宣称的天主降生地“如德亚”国相联系,最终“罗马泥亚”变为“罗马尼亚”后,与这些国家合为一体,成为了一个国家“罗马国”。

这就是现在所说的“罗马帝国”的由来,据此,可以说早期的“罗马”原型是“罗马泥亚”,而且在《坤舆图》上也有所显示。

或者说,没有所谓的“罗马国”,而可能只有“罗马泥亚”!后来,“意大里亚”取代了“罗马泥亚”,再后来,“意大里亚”的“罗马国”取代了“罗马泥亚”,此三者常混为一谈。

所以,在《海国四说·兰仑偶说》提到曾经是“意大里亚”占领了英吉利,而非今天所说的“罗马帝国”。这样的表述至少在满清时,西方还没有改成是“罗马帝国”占领英吉利,占领欧洲,而是认为“意大里亚”、“罗马国”是混同的。

中国纪年时间验证犹太、狗大等伪史时间

为了试图说明耶教、“犹太”历史“悠久”,它们肆意胡说八道,不过,由于中国历史的时间是不变的,可以以此找出它们在中国记载上的时间矛盾。要知道它们在传教士编造的故事里“如德亚”国的时间从开天辟地到汉朝都能对应!

例如:

1、“如德亚”国说成“六千年历史”即“且谓自开辟以来,六千年史书所载,世代相嬗”;

《职方外纪》(1623):“亚细亚之西近地中海有名邦曰如徳亚,此天主开辟以后肇生人类之邦”

2、“如德亚”国又为了说明“耶稣诞生”结果时间对应汉朝“至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而耶稣生。”,那历史就变“短”了哟!(满清耶稣纪年矛盾。)

“耶教”纪年满清时的几种说法:

(1).汉孝哀帝建平二年(建平二年六月改元太初元将,同年八月又改回建平二年)——西元前5年【汉孝哀帝建平二年,耶稣生】

“当汉孝哀帝建平二年,耶稣乃降诞于如德亚国,罗马国之创始如此”(《海国图志》)

(2).汉孝桓帝和平元年——西元150年(与今天耶稣纪年相同)

“至耶稣纪岁百五十年,汉孝桓帝和平元年,分英地为七大部落。”(《海国图志》下英吉利国总记)

(3).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西元前1年【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而耶稣生。】

《海国四说》至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而耶稣生。(按:诸书称哀帝二年,生耶稣于如德亚国。惟钱氏《景教考》云:“生当隋开皇之世。”与西人所撰《行论要略》云:“生汉孝成帝年”并异。此据《明史》。)

《海国四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迨周室初兴时,其王自背天律,招民怨,国遂乱,历三纪而后分国为二:曰以色耳以勒,曰如大,如大之名始此。两国人时自争战。简王时,为蛮族所胜,如大旧民移于外邦七十年,始复还故国。师士又得天预示:“救世主降生于亚氏。时方与诸邻战。自周灵王迄汉元帝年,然后如大之王曰希罗得者,为罗马国所服属之。至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而耶稣生。”

(4).无具体年份,不能推算

“当汉哀帝时,如德亚国有耶稣者,衍其国摩西遗书,别创天主教,使徒众遍传诸国,劝人奉教为善。”(《海国四说·兰仑偶说》)

“欧罗巴诸国,纪年皆称一千八百几十年,非其传国之年数也,各国皆奉耶稣教,以耶稣降生之年为元年,至今凡一千八百余年耳。”(《海国图志》)

“耶稣生东汉时,始知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今称一千八百三十几年,以中国冬至后三日为冬至,十日为年节。”(《海国图志》英吉利国夷情记略)

3、“如德亚”又为了和中国记载的“大秦”挂上钩,“如德亚”对应“大秦国”,那历史就不是“六千年历史”了呢!

不过,“如德亚”想要变“大秦”,还得先把“大秦国”变成“罗马国”呢!

《瀛寰志略》:“汉初意大里亚之罗马国创业垂统,疆土四辟,成泰西一统之势,汉史,所谓大秦国也。”

4、“如德亚”一会是“罗马国”,一会又被“罗马”征服,一会又是“罗马属国”,想说什么就是什么!

若是按照“如大”即“犹太”也就是“如德亚”来解释,那问题就更多多了呢!

【《海国四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至耶稣所生国曰如大,其徒所传教诸书,则自称犹太。自利玛窦来中土,始有耶稣生如德亚国,即古大秦之说,且谓自开辟以来,六千年史书所载,世代相嬗,及万事万物原始,无不详悉,为天主肇生人类之邦。《明史》引之,故《职方会览》、《四夷图说》诸书,因之亦称大秦即如德亚,今为西多尔云。然如德亚之与如大,译音可通。而《汉书》:“犁轩、条支,临西海”。《后汉书》:“大秦一名犁健,在海西,故曰海西国。地方数千里,四百余城,其民长大平正,类中国,故曰大秦。欲通汉,为安息遮拦不得达。延熹九年,其王安敦,遣使自日南通贡”。《晋书》亦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城周百余里。”《魏书》云:“都安都城,从条支渡海一万里,其海傍出犹渤海,东西与渤海相望。地方六千里,居两海之间。”《旧唐书》:“拂,一名大秦,所称王为常人,有灾异辄废而更立。”语与《晋书》合。其余“殿以象牙为门,香木为栋,所产夜光璧,明月珠”,并与晋、魏两《书》及《新书》合。

今按其教书,所谓耶稣行迹不出加利利、撒马利亚、如氏亚三部,此外即指谓异国矣。幅员固不如大秦广,其王父子世及,亦不闻有择贤代立事。而《海国闻见录》则称:“哪吗为天主王国,由民年呻沿东南地中海至西多尔。民年呻亦天主之族类,其所附图哪吗。民年申南邻东、西两多尔”。此与其教书所云如大归属罗马(即哪吗)合。《会鉴图说》所云:“今为西多尔”,即其教书灭于土番之所更名,今且为以至比多所有矣。意其地为古大秦国之一隅,故大秦景教所谓判十字以定四方者,与耶稣死于十字架情事尚在同异之间,而不能尽归吻合也。观新、旧两《书》,无一语及景教入中国事可知矣。】

简单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海国四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如大即耶稣时之犹太国也,亦谓之如德亚。”

《海国四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至耶稣所生国曰如大,其徒所传教诸书,则自称犹太。”

“如德亚”叫“如大”,又叫“犹太”,下面被“罗马国”征服了。

《海国四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自周灵王迄汉元帝年,然后如大之王曰希罗得者,为罗马国所服属之。”

“如德亚”又是耶稣降生地,又是犹太国,又是“罗马国”,乱套了哟!

依照上述说的来看“至耶稣所生国曰如大,其徒所传教诸书,则自称犹太。”耶稣所生国是“如大”即“犹太”国,记得前面又说犹太国臣属“罗马国”了,那么显然时间上要更晚了。

而后面又说“自利玛窦来中土,始有耶稣生如德亚国,即古大秦之说”,显然要么耶稣所生国“如德亚国”晚于“罗马国”晚于“如大国”。

我们来看看是否正确呢?要注意!

这里说的是:“自周灵王迄汉元帝年”,指的是一大段的时间,接下来就“然后如大之王曰希罗得者,为罗马国所服属之。”,根本无法确定犹太国“臣属”罗马国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

假设,以今天的西历时间来算:

(1).汉孝哀帝建平二年(建平二年六月改元太初元将,同年八月又改回建平二年)——西元前5年

“当汉孝哀帝建平二年,耶稣乃降诞于如德亚国,罗马国之创始如此”(《海国图志》)

按照这里所说,耶稣出生于如德亚国,同时也是罗马国的建立,

那么根据之前“至耶稣所生国曰如大,其徒所传教诸书,则自称犹太。”的说法,

“如大”犹太国要早于罗马国,可是如德亚国又是罗马国,

《海国四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自周灵王迄汉元帝年,然后如大之王曰希罗得者,为罗马国所服属之。”

耶稣又要在“如大”国臣属罗马国以后,再在罗马国降生一次,难道耶稣还能“出生两次”?这不就和上述记录的时间矛盾了吗?

所以,在后面又说“至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而耶稣生。”西元前1年又降生了一次!

(3).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西元前1年【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而耶稣生。】

《海国四说》至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而耶稣生。(按:诸书称哀帝二年,生耶稣于如德亚国。惟钱氏《景教考》云:“生当隋开皇之世。”与西人所撰《行论要略》云:“生汉孝成帝年”并异。此据《明史》。)

《海国四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迨周室初兴时,其王自背天律,招民怨,国遂乱,历三纪而后分国为二:曰以色耳以勒,曰如大,如大之名始此。两国人时自争战。简王时,为蛮族所胜,如大旧民移于外邦七十年,始复还故国。师士又得天预示:“救世主降生于亚氏。时方与诸邻战。自周灵王迄汉元帝年,然后如大之王曰希罗得者,为罗马国所服属之。至哀帝元寿二年庚申而耶稣生。”

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来算的话,如大“犹太国”最先,然后是“罗马国”,最后是“如德亚国”。

《海国四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至耶稣所生国曰如大,其徒所传教诸书,则自称犹太。自利玛窦来中土,始有耶稣生如德亚国,即古大秦之说。”

“当汉孝哀帝建平二年,耶稣乃降诞于如德亚国,罗马国之创始如此”(《海国图志》)

但是这个说法“耶稣所生国曰如大,其徒所传教诸书,则自称犹太”,后面接着说“自利玛窦来中土,始有耶稣生如德亚国,即古大秦之说”(《海国四说》),如此一来,却又与另一个说法矛盾了“耶稣乃降诞于如德亚国”(《海国图志》)。

看看,耶稣一会说生在如大国,一会又说生在如德亚国。再另外一个说法里“耶稣乃降诞于如德亚国,罗马国之创始如此”(《海国图志》),如德亚国同时又是罗马国的创始。

可是,按照这样的解释,“然后如大之王曰希罗得者,为罗马国所服属之”(《海国四说》),如大“犹太国”就不可能在之前臣属罗马国了,因为罗马国一会直接出自如德亚国,一会又把如大国收服了。这三个国家常常是一个国家,又互相征服,真是够乱的了。

而这时间可是变来变去呢!所述的故事也都是变来变去,并非是时间描述的国家变迁,所以,相当混乱,需要借以中国历法纪年来确认。

实际上,也可以看出来,根本都是一团乱麻,全都是乱套的,根本很难弄清楚谁是谁,只能说这些内容都是一个派生一个,写的时候都是根据需要写出来的,也说明了哪怕是国人信徒编造的时候,给它们编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甚至也可以说继承了蛮夷们没有时间概念的传统了。

西人狗大教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呢?

应该说其伪造从明清利玛窦进入中国以后,结识徐光启李之藻以后,狗大教在名称开始兴盛,实际上狗大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根本没有目前吹嘘的那么久。

在满清到民国时期,依然有记载说西方欧洲各国僧皆娶妻,且说西人传教士利玛窦传狗大教“西洋宗教传中国,自《二十五言》始”。

欧洲各国,僧皆娶妻生子,与常人无异。吾国亦有之。《五杂俎》云:“天下僧,唯凤陽一郡,饮酒食肉娶妻,无别于凡民,而无差傜之累。相传太祖汤沐地,以此优恤之也。至吾闽之邵武汀州,则僧众公然蓄发,长育妻子矣。寺僧数百,唯当户者一人削发,以便于入公门,其它杂处四民之中,莫能辨也。按:陶 榖《清异录》谓僧妻曰梵嫂。《番禺杂记》载广中僧有室家者,谓之火宅僧,则他处亦有之矣。又《百粤风土记》云:“僧多不削发,娶妻生子,名曰在家僧。”

《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交友论》一卷,明利玛窦撰。万历己亥,利玛窦游南昌,与建安王论友道,因署是编以献。有云:“友者过誉之害,大于仇者过訾之害。”此中理者也。又云:“多有密友,便无密友。”此洞悉物情者也。自余持论醇驳参半。西洋人入中国,自利玛窦始。利玛窦所著书,又有《二十五言》一卷。西洋宗教传中国,自《二十五言》始。

——(引自清末民初况周颐《眉庐丛话四十三》)

图 西方把中国记录的彗星出现70多天附会成野苏诞生(复活节却是“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

这显然是很晚的伪史说法了,只能是依据中国天文资料来伪造的说法。

此外,中国历史记载里不是经常说“西方有圣人”吗?现在好了,到了明清狗大教传播时,就把这个信息利用上了,说成“西方圣人”就是它们,是狗大教如德亚国,即中国人说的“古大秦国”。

“中国谓西方有圣人,疑即指此。古名大秦”(《坤舆图说》)

《列子·仲尼》篇分为15个部分,其中第二第三部分讨论的是“圣人”,第二部分是陈国大夫跟鲁国权臣叔孙氏讨论两位圣人:老子的学生亢仓子和孔子。第三部分涉及到了这句话。

接着上述议论,列子继续写道:宋国的太宰问孔子算得上圣人吗?孔子说不敢。太宰又问三皇、五帝以及夏禹、商汤、周武三王是不是圣人,孔子回答说:他们各有所长,是不是圣人我就不知道了。

宋国太宰很惊诧,就说你认为谁是圣人呢?孔子曰:

“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商太宰嘿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

大意是说:西方有一位圣人,他主张超前做事,因而看不到治理而国家不乱,不说话而使人自然信服,不教化而政令畅通,他的德行伟大而宽广啊,百姓不知怎么称赞他才好。我认为他是圣人,不知道真的是圣人呢?真的不是圣人呢?宋国太宰默然而心中暗道:孔子这是在欺骗我啊!

唐代道宣和尚的《感应记》认为:“孔子深知佛为大圣!”

自宋以来,不少著名佛教学者、基督教学者都认为,"西极化人"和"西方圣者"是指释迦牟尼或耶稣,宋僧法云《翻译名义集》有言曰:“周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在基督教《圣经》索隐派的《对话录》中也有记载:“《列子·仲尼》篇: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弗知……西方之人有圣者焉……”

基督教是明清传入中国的,所谓现行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源于耶稣,是纪念耶稣诞生的年份,根据之前的资料,这个年份在明清期间不停的修改,也可以说明是伪造篡改出来的,还是利用中国历史纪年资料来伪造的,但不管怎么说孔子生辰早于狗大教耶稣,因此《对话录》的说法没有根据。

《列子·仲尼篇》里,孔子说“西方有圣人”,圣人,指的是谁?

佛教学者认为:此处的西方,指的是印度、尼泊尔,西方圣人指的是释迦摩尼。现在狗大教们认识指的是它们了。

《对话录》的作者认为:“西方之人有圣者焉”,其中的“西方”当然是西方之世界,因此这个圣人除了耶稣还能是谁?

我看不如这样,这几个教打一架吧,决一下胜负,再做决定好了。不过,目前又一直有预言说中国有圣人,西人也承认,只是这个“西方有圣人”的说法,惹得中国内外都去求外国蛮夷“圣人”,当然了,蛮夷也是不会推辞的,这不是天上来的好事情嘛!

这种说法出现在《坤舆图说》宣传狗大教中,显然只有中国文人才懂的这种事情,不然不会放在此处。只是最早出现在道家典籍里比较奇怪啊!

只是,对于列子这句话所指何人,东晋时,张湛《列子注》云:西方不是具体地点,概指很远的地方。西方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虚指、泛指的典型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诸多古籍均出现过“西方”一词。

《国语》有“西方之书”,《诗经》有“西方之人”。道教典籍里,经常出现西方一词,估计是因为道家的神仙住在西方的昆仑山顶,西王母等众女仙就居住在昆仑山。

但是,这个说法却非常有利于制造矛盾,加之中国人早就喜欢向外求了,这种说法简直就是送弹药给对方蛮夷,“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那不是说说的,那是完全适应中国人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

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今天这个“西方有圣人”的理解也不会是什么西方昆仑山上的中国神仙,只能是除中国以外的所有蛮夷,来了中国都是“圣人”,看看中国历史上记载中逐渐对蛮夷的美饰,蛮夷教的逐步侵入取代道教,足以证明中国人在心灵上就逐渐抛弃祖宗和自己神明了!

对啦,昨天突发奇想啊,西方“GOD”应该翻译为“狗的神”才对嘛,你们看,“GOD”反过来就是“DOG”,意为狗,中文翻译“狗的神”兼顾音译和意译嘛!

上帝本来就是中国的,上帝、天主之意全是中国汉字的含义赋予西方“GOD”神的,原本西方“GOD”神就是什么都没有的,中国这些“上帝”、“天”、“主”之意都是特有、专有名词,也是汉字本身的意义,这些都是中国自己的,就应该还给中国!

西方“GOD”褪去汉字赋予美化其的意义,就只剩下“GOD”了,翻译为“狗的神”还能暗合“DOG”之意,这简直就解释了为什么西方这么重视狗的原因啊!怪不得西方的狗权能和人权平等,这么看不惯中国人吃狗,真论吃狗其实还是棒子们吃的多,但是西方总是指责中国人吃狗啊,狗对西方的意义太重大了啊!

所以,将“上帝”、“天”、“主”之词还与中国吧,这样就不会将西方“GOD”,“狗的神”和中国的上帝弄混淆啦!

因此,或许这就是真相,难不成“GOD”的真名就是“狗的神”?!

不过,再翻译外来伪神名最好不要直接占用我们中国本土神明之名,不然就是直接替代了,导致出现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的笑话!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