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博览会上,市民驻足观看展柜里的蜥蜴。
店主正在喂花枝鼠。
“哇!你看这个蜥蜴,正在找食呢。” “我买的是鬃狮蜥,这个是蓝舌蜥,它的舌头是蓝色的,非常漂亮。”在园博花鸟市场,一家爬宠店内十分热闹;走进一家售卖兔子的店铺,小朋友在妈妈的带领下正在兔笼前认真挑选;在售卖仓鼠的店铺前,也有不少顾客驻足询问……如今的花鸟市场,不仅能买到常见的猫、狗等常见宠物,还能买到蜥蜴、花枝鼠等异宠。
在互联网短视频的带动下,羊驼、蜥蜴等异宠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动了猫、狗之外的另一个宠物市场。有人爱不释手,也有人饲养后后悔不已,只能无奈放弃,异宠们似乎被夹在爱与弃之间。
异宠饲养人群偏少
以昆明、异宠为关键词,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搜索,能找到不少爱好者晒出自己的宠物照片、视频或是异宠探店分享。在昆明,除了园博花鸟市场、景星花鸟市场等大型花鸟市场能买到异宠外,一些独立店铺也有售卖。
除了个人饲养外,还有以异宠为主题的咖啡店、体验店、下午茶店。文林街一家咖啡店的一楼是“撸”爬宠区,二楼是“撸”猫区。这里的爬宠有好几个品种,除了能近距离接触,也对外售卖。据店主介绍,这些爬宠是没有毒的,很多爬宠爱好者喜欢到店里“打卡”,近距离感受它们的魅力。
据了解,爬行类宠物蜥蜴,小型哺乳动物仓鼠、花枝鼠、垂耳兔在昆明的异宠市场比较受欢迎。“现在买这些宠物的人还是挺多的,年轻人多一点,有的家长会给孩子买。但它们的饲养人群相对猫狗的饲养人群来说,肯定还是少。”一名店主介绍。
夹在爱与弃之间
“我养爬宠有五六年了,据我了解,遗弃的情况并不多,但确实存在。”一名爬宠玩家透露,大多数养爬宠的人是真的喜欢,加之其价格不便宜,所以就算不想养了也会选择低价找人领养。在小红书、昆明“异宠贴吧”,能搜索到不少低价找领养的异宠主人。记者浏览发现,有不少人因为宠物咬人、工作调动、家人反对等要转卖。
宠物医生陈钰珊介绍,兔子、仓鼠等宠物被遗弃的情况相对较多。“有些动物被遗弃后由医院救助回来,我们会发布信息寻找领养人,基本都能被领养。”做宠物医生多年来,陈钰珊见过愿意为仓鼠花2000元做手术的主人,也见过面对生病的宠物,想把它转卖的主人。“以前接诊过一只30多岁的乌龟,肝肾损伤,主人很爱它,但舍不得花钱为它治疗。”据她介绍,搬家、家人反对、宠物生病、冲动购买等是常见的遗弃原因。
遗弃异宠或将承担法律责任
在异宠爱好者眼里,遗弃是令人唾弃的行为。
“大多数异宠都是从国外引进的非保育类动物,虽然已经繁衍了很多代,但依然不能适应国内的气候,像常见的蛇类、蜥蜴类等适合生活在热带的动物,遗弃之后便无法存活。”一名业内人士介绍。
普通市民对于异宠遗弃行为同样十分反对。“蜥蜴这些动物太吓人了,遗弃之后万一跑到居民家里,很危险。”杨女士说。还有人认为,既然养了宠物就要对它负责,遗弃动物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也有可能危害到其他人。
“如果主人不想再继续饲养异宠了,既不能擅自放生,也不应直接遗弃,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会存在威胁人身安全以及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隐患。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如确要放生,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还要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放生需向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在其指导下进行放生。”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自然资源法律事务部杨志芬律师说。
建议:给异宠办理“身份证”
宠物遗弃行为十分隐秘,难以找到弃养者。市民李女士家中曾出现过一只体型很大的蜘蛛,因为害怕,蜘蛛被其家人“误杀”。据李女士推测,这只蜘蛛很有可能是别人养的宠物,但不知道是自己跑出来的还是被弃养的。
本着对宠物负责的态度,不少异宠店都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如何养到生病该如何处理,主人都可以询问商家,不少商家还及时跟踪宠物动态。有店主表示,对于看似一时冲动想要购买的“小白”,他们会建议其想清楚再决定是否购买。有的店铺,遇到购买之后后悔的顾客,还提供寄售服务。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防止宠物被遗弃。 要想减少遗弃,仅靠这些肯定是不够的。“我觉得可以加强宣传引导,让养宠物的人都树立责任意识。对于发现的遗弃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并作为反面典型进行宣传,从而减少遗弃行为。”一名业内人士说。
对于遗弃异宠问题,云南上首律师事务所伍骏东律师建议从源头上规制,政府层面可参照已发布的《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来管理,比如办理异类宠物登记证,给异宠办理“身份证”。同时,对售卖异宠的平台、店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对每一只售卖出去的异宠进行全流程登记,确保每一只都能全流程追踪。他认为,想要解决异宠遗弃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完善立法、执法、监督机制,增强饲养人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才能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昆明日报 实习记者朱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