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清平乐各集解说 热播剧清平乐背后的清平乐

时间:2023-12-25 13:12:00/人气:236 ℃

导语:最近电视剧《清平乐》热播霸屏,剧中唯美的人物画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浓浓的文化气息,无不诉说着当年大宋的辉煌。开局从北宋熙熙攘攘的市井百态,到皇宫内院的朝堂论辩;从北宋垂涎欲滴的舌尖美味,到朝堂之上的纵横开阖;从北宋文武百官的忧国忧民,到文人墨客的百家争鸣......社会可以包罗万象却又井井有条,经济繁荣多样化却能持续发展,大宋名流舞文弄墨却又忧国忧民,这渐渐汇聚成了一股盛世的清流,这不禁让人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盛世的年代。

何为清平乐?

《清平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我觉得是取“国泰民安、四海清平”之意。通常认为,取用汉乐府中“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若以李煜词为准,则为正体双调八句,共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大宋词人晏殊、晏几道、柳永、苏轼、李清照、黄庭坚、辛弃疾等大咖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清平乐》的上下阕基本句式为:四五七六,六六六六。正体上片用仄韵,加之长短句交替,显得跌宕起伏;下片用平韵,再加上六言的双音节奏,便感到舒缓缠绵。前起后落,疾缓分明,转折有致,层次丰富,在内容及情绪表达上,便有较大适应性,所以这一词调为历代词曲作家所钟爱。同样,历代文人也喜欢用《清平乐》作词,或书写归隐生活之乐趣,或书写离别怀人之伤感,又或是触景生情,抒发内心之感慨。

《清平乐》格律对照

1)以宋/冯延巳的《清平乐·雨晴烟晚》为例,这是标准体。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对应格律:中中中仄(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对应格律: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对应格律:中仄中仄平平(平韵),中中中仄中平(韵)。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对应格律: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

2)以唐李白的《清平乐·画堂晨起》为例,此为变体。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对应格律: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仄(韵)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对应格律:平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对应格律:仄仄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仄(韵)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对应格律: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赏雪词篇,写了作者晨起忽见雪花初降,漫天飞舞,皓色茫茫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白雪的喜爱之情。

大咖佳作欣赏

一、《清平乐-别来春半》

作者:【南唐后主】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全词写出了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情,或为作者牵记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道。

二、《清平乐-金风细细》

作者:【宋代】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三、《清平乐-红笺小字》

作者:【宋代】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这是一首念远怀人的爱情词。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以书信细诉衷肠,而无处可寄;下片叙倚楼远望,只见青山绿波,不见所思之人。此词用语雅致,语意恳挚,抒情婉曲细腻。词中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另外,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四、《清平乐-留人不住》

作者:【宋代】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这是一首描写离情别怨的词作,写了女子对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上片用白描手法写春晨渡口分手时的种种情态:行者去意已决,送者依依不舍。下片以女子决绝之语作结,以怨写爱,抒写女子因多情而生绝望,恰表明不忍割舍的矛盾情怀。这首词运用了多组对比,塑造出一个意浅,一个情深两个形象,结构上,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刻画细腻,更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涛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鸣。用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并把枝枝叶叶都赋予离情。

五、《清平乐·莺来燕去》

作者:【宋代】晏几道

莺来燕去。宋玉墙东路。草草幽欢能几度。便有系人心处。

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一点恹恹谁会,依前凭暖阑干。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之词。“莺来燕去”,不只是说时光过得飞快,更喻指女主人的生活情况也在不停地变化,而最让她成为心事的,就是增添了对出行之人的牵挂。短暂的欢聚,虽然匆忙草率,但只要投入真情,就会系住人心,割舍不下。春去秋来,离愁更苦:碧天明月,无端长照关山,不知能否传递远方的思念?倚阑遥望,何处觅征人?纵然凭暖了冰冷的阑干,却无从慰藉凄凉的心田。

六、《清平乐·秋词》

作者:【宋代】苏轼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这首词全篇俱为想象之辞。上片写行程,借淮河、汴水、长江、梁苑等地理名称以及黄叶、秋霜等秋季景物,说明行者的去向,路途的遥远,到达的时间。下片写游历。词人想象好友陈述古到南都后,定当携壶游原,飞觞酹酒,祭奠凭吊先贤。

七、《清平乐·春归何处》

作者:【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1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5黄鹂。百啭7无人能解,因风9飞过蔷薇。

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上片写春天的归去。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八、《清平乐61秋光烛地》

作者:【宋代】陈师道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古这首词描绘秋天景色。上片写晨景,下片写夜晚。这首词,情意深婉,用语精警,笔力拗峭,颇能代表陈师道的词风。

九、《清平乐 -村居 》

作者:【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十、《清平乐-春来秋去》

作者:【宋代】晏殊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此词以微细的笔触描述了淡淡的悲怀情绪。通过精雕细刻的笔墨,构成了一种冷清索然的氛围和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淡淡的愁思。

十一、《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宋代】刘克庄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这首词题为玩月,描述的是词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不忘人间百姓疾苦。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

十二、《清平乐-小庭春老》

作者:【宋代】欧阳修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这首词为惜春之作,作者以含蓄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也是睹物思人,暗示了词人对情人的眷恋、痴情和追求。

结语:北宋仁宗时期,是名臣辈出的时代,有吕夷简、范仲淹、包拯、范祥、韩琦、富弼、文彦博等;是文人辈出的时代,有张先、柳永、晏殊、宋庠、宋祁、尹洙、梅尧臣、苏舜钦、苏洵、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是书法家辈出的时代,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等。无论是历史名臣,还是文人墨客,或者是黎民百姓,他们都为文化的发展贡献了不朽的力量。同时,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明度高离不开整个社会人的努力,不但文化灿烂光辉,而且他们血液流淌着的那种精神更让后人倾慕。仍记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