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河南小麦光谱检测:中科院在河南实施STS项目

时间:2023-12-16 17:24:24/人气:221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红涛

“三夏”大忙,麦收在即。5月24日至26日,记者跟随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负责人,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河南农大专家,奔赴封丘、永城、信阳市平桥区观摩小麦现场测产,体验和感知粮食作物如何实现减肥又增效。

“专家们都在测产,一眼望去,这块地小麦要比其他地方长势好,增产不成问题。”5月25日,在封丘县黄陵镇高标准良田内,庄呼村农民赵振强说起在自家5亩多地搞实验,对今年小麦产量充满信心。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对粮食产量形成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河南与许多其他省份一样,在粮食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施用量偏高、肥料利用率偏低、秸秆还田当季利用效果较差等问题。

有没有措施改变现状?去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在河南启动“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项目,目的就是提升河南粮食生产养分利用效率、土壤地力和综合效益。

“目前河南粮食作物施肥重氮偏磷钾,而氮肥利用率只有35%左右,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土壤板结、地力衰减等问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周凌云说,要从肥施用量、施肥方法和秸秆还田等方面,推动实现减肥增效。

今年小麦生产可谓多灾多难,秋播期间阴雨天气造成晚播,春季又遇倒春寒,部分小麦出现冻害灌浆异常等。中科院STS项目选择了赵振强农田开展试验,包括他家地在内的200多亩小麦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获期。

“之前种地都是随大流,人家咋种咱咋种。”赵振强心直口快地说,“今年不一样了,项目选到这里,全部是按照专家意见选种、施肥、管理。原来一亩地用化肥100多斤,今年测土配方施用绿聚能复合肥60多斤,现在看小麦长得确实不赖,以后种地不相信科学真不中!”

经过专家们随机抽取10个点进行测产、核算,项目区内小麦品种徐麦35通过施用控失肥平均亩产412公斤、有机肥配合无机肥平均亩产444公斤,施用绿聚能复合肥亩产404公斤。“三种减肥增效技术比常规种植方式,每亩分别增产39公斤、73公斤、33公斤。”验收组组长、河南农大资环学院院长赵鹏说。

而后在永城市双桥镇汤楼村示范田,经过专家组现场测产、核算,优质强筋小麦郑麦7698采用绿聚能减氮10%、有机无机肥减氮10%和控失肥减氮10%等三种模式的亩产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76公斤、45公斤、36公斤;信阳市平桥区项目区内,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5通过通过施用控失肥和绿聚能复合肥,每亩分别增产33公斤和61公斤。

位于北东南三个方向三个地方的现场测产结果,让专家们对粮食作物减肥增效充满信心。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或稳定粮食产量,实现了节本增效、培肥地力、藏粮于地,粮食生产可以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减肥增效技术主要包括‘一减’‘二增’‘三建’。”课题主持人、省土肥站研究员葛树春介绍,一减是借助控失肥、绿聚能等新型肥料,提高利用效率,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二增是推广高效秸秆还田技术,调节土壤碳氮比,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三建是建立小麦-玉米、小麦-水稻、小麦-大豆不同轮作方式的减肥增效模式。

根据项目目标,到2019年,通过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秸秆还田等技术实施,将推广新型化肥和减肥增效新技术面积3000万亩,带动农民粮食生产节本增效5~10元,累计增加社会效益1.5亿~3亿元。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用全国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葛树春说,通过粮食作物减肥增效,河南不仅实现粮满仓钱满囤,又将唱出农业绿色发展交响曲。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