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去养海水鱼也算是一件临时决定的事情。去海边玩了一圈带回了一些潮间带的生物,觉得应该好生对待它们,而且我觉得之前一直养淡水鱼,相关经验积累的足够丰富,自己养海鱼是有能力的。所以把它们放在鱼箱里打上氧气,第二天去水族市场买了个不算太大的鱼缸和其他一些设备,海水是用海水晶自己配出来,就这样忽然就在家里有了自己的一片小海洋。
这些野生的海鱼海螃蟹真是非常好养,之前觉得养鱼先养水,一个正常的海水鱼缸怎么着得先空置两个月才能放生物进去。而这些野生的东西进了我的鱼缸就生龙活虎,一点都没有萎靡不振的意思。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我的海水密度调到了1.005,就是半咸水那种状态,这是根据采集这些生物的地点海水盐度调的,那里是河口地区,盐度低点也正常。
采集这些生物的一个地点,外景。
自己带了一个便携式盐度计(分光光度的),实测当地海水密度然后按着这个盐度配自己的海水。
在当地采集到的一种很漂亮的小鱼,斑头肩鳃鳚。这张现在是我电脑桌面。
当然还有一些螃蟹,学名叫蟛蜞,还有些鰕虎鱼,譬如文缟虾虎之类。
这个鱼缸大概的样子,当然并非一开始就这样。底下的礁石是买的海水活石,牡蛎壳是在潮间带采集来的,而鱼更是慢慢有损失,也慢慢有新的补充进来。这个鱼缸最近倒是趋于稳定了,我很希望鱼不要再无缘无故死掉。
一开始的时候我对水质是非常在意,有点残渣或动物尸体就及时清理走。后来发现这些鱼也没怎么样嘛,于是就有点疏于管理了。投喂饲料经常过多,水也变浑过一两次,把水换掉就是了。再后来觉得这些鱼有点少,就买了四只观赏河豚(学名弓斑东方鲀,俗名眼镜娃娃的那种)放缸里,看它们游来游去的样子。
河豚是一种很神奇的鱼,理论上讲淡水海水都能养的住,但似乎海水养会更好些。这种鱼生性凶猛,很多情况下需要吃活的小虾,否则会咬其他鱼。但我又不可能天天去海边给它们捉虾去喂,就只好投喂些鲜活的小河虾进去。河豚倒是吃这些河虾,但是这毕竟是海水,河虾耐不住盐度,就大批的死掉,而那几天我又比较忙无暇顾及,死掉的河虾就在缸底发臭,终于导致整个鱼缸水质不可逆转的变成了一潭死水,于是翻缸了,鱼基本全挂。
我当天晚上到家闻到水的味道不对,开鱼缸灯一看就是一副悲惨的景象——河豚全挂,螃蟹全挂,斑头肩鳃鳚死了一半,鰕虎鱼倒是还好,基本都在。
于是怀着悲痛的心情给鱼儿处理后事,把幸存者转移到鱼箱配好的海水里。整个鱼缸的底砂全部倒出来反复淘洗到没有脏东西为止,再把这些幸存者转移进去,接上氧气泵和过滤。此时的鱼缸真的无比干净,基本什么都不剩了。
显然海水鱼还是准备继续养下去的。总结自己过去所做的愚行,忽然觉得自己缺乏相关知识,于是上网买了几本书,既有讲如何养海水观赏鱼的,也有讲海水养殖的,买来之后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下次注意。
也就是在看这些书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很多中国的食品问题并非简单的道德原因。譬如我看的那本养梭子蟹的书上有提到,为了防止感染,喂给螃蟹的饵料要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浸泡过才能投喂。光是高锰酸钾就够农民头疼的了,遑论配成某个精确的浓度。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用统计学方式计算螃蟹的数量啦,活体运输的注意事项啦,都是远超过一个正常中国农民的理解能力的。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的问题似乎很大程度上是没文化导致的,远非那个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的“道德”。
网上那些海水鱼论坛当中有用的资料几乎没有,但我也是经常上去潜水,就是看他们养鱼的时候发生的各种惨剧,譬如停电导致几万块的观赏鱼瞬间挂掉之类的事情。这个可能也算恶趣味?跟别人比惨才发现自己不算那么惨,于是心情就不那么坏了。
然后就是检视自己的养鱼器材,之前的海水晶太不好扔掉,换成日本冲绳海水素(等这个用完就准备换美国红十字的海盐)。养鱼的时候海水pH是很重要的指标,试纸测不太准,买了个手持电子显示的pH计。以前觉得我这个小鱼缸用不着蛋白分离器,但我似乎真的被翻缸的经历给折腾怕了,还是毅然买了个小蛋分。考虑到某些鱼友停电就给鱼开追悼会的惨痛经历,又买了几个不插电也能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氧泵。至于鱼缸背滤的过滤板也是要扔掉的,自己买了活性炭和生物环往里填。国产的硝化细菌就是渣渣,换进口的,等等等等。当然这一切没少砸银子。
然后我决定继续走原生鱼路线。之所以不养观赏鱼,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大家都在养小丑蓝鲷之类看着也就倦了,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养观赏海水鱼不可避免要牵涉到养珊瑚,而珊瑚非常娇气,我实在没把握能把这东西养活(据说某些珊瑚要求海水必须是纯净水加海盐配出来的)。最后咯,养原生鱼是要去野外采集的,就当郊游。
当然在翻缸灾难发生之后我逐渐把海水盐度调高了,密度大约1.020左右,这是标准的海水盐度了,谁知道以后我会不会抽风养点观赏海鱼。
于是我换了一个野外采集的地点,在一个渔港附近。
在这个地方采集到的鱼就不太是斑头肩鳃鳚了,而是一种银白色的小鱼,我到现在都不能确切知道它的物种名称,大概是鲻鱼那类的幼体。
有了这些鱼的群游效果,鱼缸顿时变得银光闪闪,非常好看。
当然野外采集的魅力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生物,譬如我竟然采集到了野生的河豚和海龙,当然恭敬地养在缸里。
星点东方鲀幼体,采集到一只。这次吸取教训不乱喂东西了,在我敲下这些字的时候这小河豚在欢快的绕着活石转悠。
海龙,也只有一只。野外的东西生命力非常顽强,这只海龙看似柔弱,但栖息在牡蛎壳缝隙当中竟也悠悠然活得很好。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动物,比如枪虾和两种海虾虎。
枪虾是一种很有趣的生物,它的钳子硕大,会碰撞发出咔哒的声音。这种虾我只采集到一只,平时躲在礁石缝隙里不出来,但它那些咔哒的声音还是经常能听到。
某种大型的海虾虎,长得一脸凶猛的样子。这种鱼我是从渔民手里救回来的(话说渔民对任何不能吃的鱼态度都非常蛮横,直接扔地上任其干死),当时救回来三条,现在活着的是两条,异常凶猛,任何小的螃蟹和虾都是采用伏击战术一口吞下,有时向鱼缸投喂生的鸡肉或蛤蜊肉,也是一口叼着就走。
另外一种海虾虎的幼体,采集到两只。据我朋友说此鱼成体大约25厘米左右,炖汤味道非常鲜。
至于我鱼缸里的螃蟹,小的是养不住,有凶猛的大鱼在,那就养大的好了。前一段时间看的书里有提到关于梭子蟹,就准备在鱼缸里搞一两只的。但首先活的梭子蟹很难买到,更别说采集到了,二者梭子蟹习性凶猛,据说是小鱼推土机级别的,一只下缸估计其他什么都不剩了。
但是还是想养梭子蟹一类的东西,觉得这类螃蟹蛮好看的,特别是最后一对特化成桨的步足,比一般的螃蟹漂亮许多。后来在某宝上看到有种叫花盖蟹的东西(好像也叫赤甲红,石蟹之类的),基本就是缩小版的梭子蟹,大小蛮适合自己的鱼缸。于是买了十几只鲜活的(一斤就这么多),顺丰快递寄到家。
家里的鱼箱是早就放好海水充着氧气了,等把这些螃蟹放进鱼箱之后,检查一下,肢体残缺的,或者没什么活力的就淘汰掉(貌似只有吃掉),剩下五只活力非常好的,虽然觉得五只还是挺多,但实在不忍心再把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下锅了,就都养在鱼缸里。
昨天晚上拍摄的鱼缸,五只花盖蟹当中有两只是能够看见的。谢天谢地,这几只螃蟹都养住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螃蟹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残害其他小鱼或者争地盘打架,很多情况下就是往沙子里一钻露出触角和半个身子,大家彼此相安无事。
其中一只花盖蟹的特写,这螃蟹吃食的样子很有趣,我有拍视频,可是在手机里暂时没放上来。
花盖蟹的背面照,非常漂亮的一种螃蟹。
最后给大家看看鱼缸的全貌。那个蛋白分离器这两天爆冲很厉害,我就洗干净把它晒在了一边,过几天再说。
说说自己养海水的心得。
首先务必保持水的清洁,宁可饿着不可以过多投喂饲料。蛋白分离器是去除水中腐殖质的很好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每天对水的检测,清除残留的饵料和可能的动物尸体。我的做法是每天抓起一把底砂闻一下,没有异味就算过关(因为这个差不多每天被花盖蟹夹手,这个真的挺疼)。
然后投喂饵料,最好是标准的海水鱼饲料,沉底型或者漂浮型都要有备,因为游动性鱼类和底栖鱼类摄食习惯不同。至于螃蟹,一般是吃蛤蜊肉的,然而不可以直接把活蛤蜊扔进去,那样容易脏水。我是把蛤蜊用水煮开口了把肉拿出来扔进去喂螃蟹,当然不可以喂过量,还得像伺候大爷一样把蛤蜊肉放在它们眼皮底下它们才肯吃。
还有就是水质保持和检测的器材。我的海水缸里其他鱼都好,花盖蟹的水温要求最好不要超过20度,这在大夏天基本是甭想指望了。我的办法是用一个小水族风扇降温。这么小的缸没必要用制冷设备,风扇已经足够管用。另外,盐度计最好用分光光度的而不要用比重原理的,前者虽然贵,但测量方便且准确。同理,pH计最好买电子读数的,试纸那种精度就甭指望了。养鱼这东西如果真的是自己的爱好,这点花销很值得。
至于换水,如果水质不坏就可以两周换掉三分之一,或者觉得水质变坏了马上换掉几乎整缸水。因为我养的是原生,换水的时候用自来水配海水毫无问题,当然肯定要事先配好盐水再往鱼缸里倒,不可以直接往鱼缸里倒海盐,那是作死。
然后,氧泵头的出气情况请密切注意。那种沙头被堵塞的情况是有的,这就会导致一些高耗氧的东西死掉(比如花盖蟹,典型的不打氧就死)。如果养原生,最好有几个不插电持续十几小时供氧的氧气泵,野外采集会有很大的用场。
我的海水参数写在这里供大家参考下,海盐是冲绳海水素,密度1.020,pH8.9(最好应该是8.3左右,我这个偏碱性但问题不大),两个氧泵不间断供氧。
最后要说一下,养鱼这个东西似乎不可避免会遇到死鱼的事情。这事情虽然伤感,但总归要告诉自己不要过分内疚,有什么错误,找出来改掉就是。生生死死这类话题过于沉重,岂是一介匹夫能够承受。何况我这缸里的鱼和蟹到别人那里估计也就是进肚子的命,我已经不止一次听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这鱼能吃吗?
所以尽力养着总比吃掉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