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鸟类>

白头翁幼鸟长大后窝就不要了吗?白头翁鸟妈妈认回幼仔的一波三折

时间:2024-05-18 22:55:19/人气:250 ℃

孤独待救的白头翁幼鸟

白头翁幼鸟从鸟巢里意外掉落下地,并且在鸟妈妈没看见的情况下,还变换了位置,那么,鸟妈妈还能认出那只幼鸟吗?

紫藤树上的白头翁鸟巢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座三层楼房的顶上有一个平台花园,花园里栽有一棵紫藤。紫藤约两米高,这种高度的灌木,常常被白头翁鸟选来在上面建立巢穴。

然而,白头翁鸟选来筑巢的树枝,已经悬在了平台之外——也就是说,鸟巢垂直下去的地方,不是花园平台上,而是10多米高的地面。

嗷嗷待哺的白头翁幼鸟

一天,鸟巢里的一只幼鸟不知道怎么回事,被鸟巢边沿的编织物缠住了脚不能动弹,只能固定在鸟巢边沿接受鸟妈妈的喂食。绊住脚的这种情况,幼鸟肯定是不乐意接受的,结果,就发生了意外,幼鸟在试图挣脱束缚的过程中出现了状况,整个身体倒挂在了鸟巢边。

救助倒挂的白头翁幼鸟

倒挂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笔者并不知道,也就是说,笔者发现幼鸟悬挂在鸟巢边上时,不知道幼鸟已经悬挂多久了。只是看见鸟妈妈很惶恐,在附近不断叫唤着。

由于出现了这种情况,鸟妈妈不得不停止了对幼鸟的喂食——当然,并不是因为鸟妈妈被吓傻了,忘记了喂幼鸟,而是因为靠近鸟巢的下边,没有可供喂食时站立的树枝,而喂食需要鸟妈妈和幼鸟双方都固定不动才能实现,并且,幼鸟还必须头朝上、脚朝下。

白头翁鸟妈妈给幼鸟喂食

先不说长时间倒挂的姿势,会造成幼鸟内脏的移位,也会影响幼鸟的血液循环,这种状况对幼鸟的健康必然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说这种倒挂的姿势,会影响鸟妈妈对幼鸟的喂食,而正在生长期的幼鸟,如果长时间得不到食物补充,比起倒挂的姿势来说,后果会严重很多。

觅食的白头翁鸟

为了避免幼鸟意外死亡,笔者将倒挂的幼鸟解救下来,并将幼鸟放回到了鸟巢里,结果,又一意外发生了——还没等笔者的手从鸟巢里抽回,幼鸟就从手掌下钻出,然后一跃而下。

幼鸟虽说还没有羽翼丰满,但翅膀上的羽毛已经足够让它不至于一头砸下去“死翘翘”。所以,笔者估摸着幼鸟坠落的方位,经过一番仔细搜寻后,终于在地面横放着的一根下水管道的下面,找到了经历了高空坠落却又毫发无损的幼鸟。

笔者将幼鸟重新拿回楼上的花园,放在和鸟巢直线距离大概5、6米的一棵树下。

笔者从未养过鸟,所以不懂如何喂食白头翁幼鸟。当笔者尝试喂给幼鸟食物时,幼鸟一点面子也不给,它对着伸到嘴边的食物无动于衷,完全没有了笔者亲眼目睹过的幼鸟接受鸟妈妈喂食时的那种张着大嘴急不可耐的神情。于是,笔者不得不放弃喂食幼鸟的努力,寄希望于鸟妈妈能够保证幼鸟生命的延续。

觅食的白头翁鸟妈妈

那么,回到了文章开头的问题,鸟妈妈还能认回幼鸟吗?

对人类而言,如果不借助DNA这种先进科技手段的鉴定,仅仅凭借眼力就能确定某人为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吗——而且孩子失散的时候还处于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年时期,也就是说幼儿还没发育完全,还没能形成鲜明的个人体表特征和外形特点。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失散,对于多年后的重逢、认领必然会造成很大障碍。

白头翁幼鸟想吃食

笔者用“失散多年”来形容,是有依据的。幼鸟显然以“幼”为特征,幼儿也以“幼”为特征,双方的相似性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前面所叙的时间因为什么而界定?那个“多年”是怎么得来的?

笔者这么肯定“多年”,是参考了人类的寿命和白头翁鸟的寿命。

根据权威说法,时代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除了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意外死亡外,绝大多数人可以正常活到70岁以上。而白头翁鸟的寿命在10到15年,如果取中间值,就是12.年、13年,这样,可以得出白头翁寿命大概是人类寿命的五分之一。

白头翁鸟在孵蛋

从白头翁幼鸟离开鸟巢开始,到笔者找到一个自认为安全可靠的地方,并把幼鸟放下来,这段时间大概是2、3个小时。

对比人类的寿命与白头翁鸟的寿命,可以得出幼鸟离开鸟妈妈的视线那段时间,相当于人类父母与孩子失散了大约一整天,而离开了孩子一整天的父母,还能认出自己的孩子吗?回答是肯定的:当然可以!

如此说来,“一天”与笔者之前设定的“多年”似乎出现了距离,那么,由此可以怀疑笔者“多年”的说法吗?不能。因为笔者论说“失散多年”的背后,还隐藏有一个关键因素,这个因素甚至具备强烈的使事情发生逆转的能量。那是什么呢?智力!无时不需、无处不在的智力!

众所周知,人类是高等级动物。之所以为“高等级”,是因为人类的智商远远高于其他动物。而智商与脑容量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拿人类的脑容量与白头翁鸟的脑容量相比,那差距就不是一点点了。

如果将智力因素一并考虑进去,鸟妈妈离开幼鸟的那段时间,与人类的“失散多年”就应该具有相仿性了。离开了鸟宝宝两个小时的鸟妈妈,要认回自己的宝宝,就可能像人类的父母有幸再见到失散多年的子女,真正的确认需要一个过程一样。

鸟妈妈在观察幼鸟

笔者将幼鸟放下,并且把自己隐藏好之后的10分钟里,白头翁鸟妈妈只是在距离幼鸟几米开外观望着。后来,经过幼鸟不断地鸣叫,鸟妈妈终于被召唤了过来。但是,鸟妈妈在靠近了幼鸟之后,就迅速飞走了。鸟妈妈从飞来到飞去,期间也就短短几秒钟时间。

鸟妈妈并非一去不回头了,因为鸟妈妈在不间断地用叫声回应幼鸟的叫声,所以,笔者知道鸟妈妈没走远,就在附近徘徊,它在继续观察着,一方面是在观察笔者的动静,另一方面也是观察幼鸟。鸟妈妈迟疑不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鸟妈妈这一窝孵出了4只幼鸟,要辨认出地上那只幼鸟是不是它的宝宝,比起我们人类更难,毕竟我们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曾经实行了多年,人要认出仅有的一个孩子,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难度要小很多。

鸟妈妈在观察幼鸟

幼鸟继续不断鸣叫,而且还战战兢兢、摇摇晃晃挣扎着往树上挪动。经过一番努力,幼鸟终于离开了地面,站到了距离地面大概20到30公分高的树干上。

于是,鸟妈妈又飞回到幼鸟边上,幼鸟很激动,张开大嘴冲着鸟妈妈要吃的。非常遗憾的是,鸟妈妈没有理会幼鸟的举动,又飞走了。值得注意的是,鸟妈妈这次停留的时间比第一次略长一点,因为它跳上跳下转了几个圈。

鸟妈妈喂食

又过了一会儿,鸟妈妈飞回来了,令笔者意外而且令笔者欣喜的是,这一次,它是衔着一块食物来的!幼鸟终于获得了一口食物,这可能是它碰到麻烦之后的第一次进食。与前一次进食之间,也许相隔了几个小时,也许相隔了几十个小时。

不管怎么说,幼鸟暂时摆脱了困境。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