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鼠类>

法国巴黎的老鼠解决了吗?法国殖民者在抵达塞内加尔后

时间:2024-06-20 13:26:24/人气:107 ℃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兰亭序史

编辑|兰亭序史

塞内加尔在殖民时期不仅频繁爆发大规模烈性传染病,普通传染病问题也相当严重。

这些普通传染病相较于烈性传染病,致死率相对较低,发病症状也相对温和,但同样对塞内加尔殖民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塞内加尔殖民政府卫生部门的档案和医生的笔记同样对这些普通传染病进 行了大量记载。

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为病原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致病的疟原虫往往通过雌性按蚊叮咬的方式进入人体,绝大多数疟疾都是由三种疟原虫引发的,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但在西非地区,还广泛存在着第四种疟原虫, 即卵形疟原虫,这种疟原虫通过寄生的方式存在于其他生物体内,并通过饮水、进食、接触等多种方式进入人体,引发疟疾,因此西部非洲的疟疾问题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疟疾更加严重,更加复杂。

患者在感染疟疾之后往往会间歇性发病, 疟疾带来的症状会周期性发作,在疟疾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中,疟疾患者往往首先出现感觉发冷、打寒颤的症状,继而患者体温升高,并维持一段时间,而后患者会大量出汗,并在出汗后体温降低,并最终退热。

感染疟疾的初期,患者往往感觉并不明显,尚能进行正常活动,但在疟疾发作后,症状将愈加严重,患者也将失去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甚至在疟疾发作间隙或痊愈初期,疟疾患者体感也十分糟糕。

西方人对疟疾真正产生深刻的认识起源于殖民时代,在殖民时期开始后,西方国家占领了大量亚非拉土地并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

在殖民过程中,西方殖民者发现,在欧洲相当罕见(仅存在于意大利南部地区)的疟疾在殖民地,特别是西非地区极为流行。

在法国对西非地区进行早期殖民探索和殖民占领的时候,疟疾就给法国殖民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法国殖民者对疟疾束手无策,进入西非地区的法国殖民者饱受疟疾困扰,这样导致西非地区被法国殖民者称为“白人坟墓”。

疟疾在塞内加尔等西非地区的肆虐很大程度上迟滞了法国人在西非和塞内加尔的殖民活动。直到 17 世纪奎宁发明后,西方人才真正获得应对疟疾的特效药,疟疾对西方殖民活动和法国殖民地的影响也随之减弱。

非洲锥虫病

非洲是一种非洲特有的疾病,又名昏睡病,由锥虫(血鞭毛虫)为病原体引发。非洲锥虫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分布极广,尤其在西部非洲地区,非洲锥虫病尤为严重。

非洲锥虫病分为两种,一种由布鲁斯罗德西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引起的,这种锥虫病主要分布在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地区, 在西部非洲也有分布,这种锥虫病发病较快,症状相对严重,潜伏期较短,只有5—7 天,个别患者会在三天内发病。

另一种是由布鲁斯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引起的,主要分布在以冈比亚、塞内加尔为中心的西部非洲地区和以刚果为中心的中部非洲地区,相较于前者,这种锥虫病发病较慢,潜伏期较长,可达数星期乃至数月,其发病症状也相对温和。

非洲锥虫病发病症状具有周期性。根据法国殖民政府卫生部门的记录,在感染非洲锥虫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局部炎症,往往体现为发热、颈部和腋下淋巴肿大。

随后患者会产生嗜睡症状伴随全身炎症,并产生毛细血管渗透压紊乱导致的周身水肿。第三阶段患者会有脑膜发炎、全身器官衰竭等症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塞内加尔殖民地医疗条件落后,且非洲锥虫病发病初期症状与疟疾相似,塞内加尔殖民政府的医生常常将其与疟疾混淆造成误诊的严重后果。

非洲锥虫病还会感染牲畜,导致牲畜大规模死亡,塞内加尔使用牛作为传统劳作牲畜, 因而牛感染非洲锥虫病的死亡率极高,在疫情爆发较为严重的时候,塞内加尔全境可以投入劳作的牛患病死亡超过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塞内加尔的经济活动。

塞内加尔居民在 14 世纪就对非洲锥虫病有了一定了解,并在塞内加尔传统医学中对非洲锥虫病有了对应治疗方案。然而法国殖民者直到 20 世纪后才对非洲锥虫病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在塞内加尔,非洲锥虫病对法国殖民者而言是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两种锥虫病分别由须舌蝇类和刺舌蝇类传播,塞内加尔的深林密布,同时满足两种舌蝇的生存条件,因而在塞内加尔,这两种非洲锥虫病同时并存,这使得塞内加尔的非洲锥虫病疫情尤为严重。

而对于大多数传染病, 法国塞内加尔殖民政府往往只需要优先保证殖民者和少数非洲精英的健康,但对于人畜共患的非洲锥虫病,为减少疫情对塞内加尔殖民地经济活动的影响,法国殖民政府被迫开展了全面防疫,并协同欧洲各主要殖民国家对非洲锥虫病进行医学研究。

殖民热带医学由此得到巨大发展,而为应对非洲锥虫病开展的卫生防疫活动也成为各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非洲殖民地广泛开展公共卫生建设和医疗体系建设的开端。

伤寒

伤寒是一种由病原体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在感染伤寒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头痛、咳嗽、消化功能衰退、剧烈腹痛、虚弱乏力和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

少数患者还会伴随其他并发症,如肝、脾等内脏肿大、皮肤出现类似玫瑰糠疹的玫红色皮疹。

同时 19 世纪末,法国驻塞内加尔达喀尔军队的军医也在治疗中发现存在非典型性伤寒,这种伤寒相较于普通伤寒发作更快,患者的神志不清、乏力、腹泻、肠胃功能紊乱现象也更加严重,这与美国军医在南北战争中发现的非典型性伤寒病例相互印证。

伤寒主要同粪口传播,伤寒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和食物中,通过饮水和进食方式进入人体后,往往会被胃酸和小肠菌群杀灭,但如果伤寒杆菌单位数量较大,人体自身难以杀灭伤寒杆菌,伤寒疫情就容易大规模爆发。

伤寒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但在非洲特别是西部非洲地区尤为严重。

伤寒疫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和水的卫生条件,在塞内加尔殖民时期,达喀尔等城市的卫生条件相当落后,法国驻军主要在农村地区驻扎,在殖民时期的塞内加尔,乡村缺乏最基本的饮水和食物卫生保障,乡村伤寒发病率是城市的 4 倍。

伤寒问题在整个殖民时期一直困扰着法国殖民政府,直至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法国政府向塞内加尔殖民地驻扎的法国军队发放并为其接种伤寒疫苗,塞内加尔的法国驻军伤寒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梅毒

梅毒是一种由细菌—苍白螺旋体引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梅毒分为全球性传播梅毒和原发性梅毒(地方性梅毒),前者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 后者则属于地方原发性疾病,因而世界各地的原发性梅毒都有细微区别。

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母婴、血液和接触性方式进行传播。梅毒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和长期性,往往梅毒发病的整个过程可以长达数年乃至数十 年。

在患者患病初期,会以硬下疳的形式发病,并在数周时间内痊愈,在短暂的潜伏期后进入梅毒二期,产生皮疹、发热、酸痛等症状,痊愈后进入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潜伏期,在最后的三期梅毒发病后,患者骨骼会受到侵蚀,内脏衰竭,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崩溃,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几乎伴随了整个人类发展史,根据考古发现, 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饱受梅毒的困扰。

而在欧洲,产生了许多对梅毒的记载, 梅毒在欧洲人的医疗记忆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疾病,也是一种带有污名化和羞辱性的符号,例如在罗马帝国时期梅毒被称作“高卢病”,在意大利梅毒被称为“法国皮疹”,在法国梅毒则被称为“英国病”。

梅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几乎可以被视为绝症,在艾滋病发现前,梅毒一直是人类面对最为凶恶的性传播疾病,直至青霉素广泛应用后,人类才能够真正治愈梅毒。

参考文献

[1]Pasteur Institute, Dakar, 1941, “Revue Du Corps De Sante Colonial, Annales Med”, et de Pharm. Coloniales, Numero Special; Revue Mensuelle, Ire Annee, No. 6, p.23.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