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于赓哲隋唐百姓的日常生活:于赓哲门阀贵族的终结

时间:2023-12-14 18:46:37/人气:291 ℃

制科考试与常科考试不一样,参加者有进士,也有白衣百姓。比如盛唐时期的高适,“耻预常科”,直接参加了“有道科”的制举考试而中选。只不过这样成功的概率比较小。

有的人,实在是有某些特殊原因无法参加科举。比如李贺,他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与“进”谐音,所以李贺终其一生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韩愈在《讳辩》一文中为李贺鸣冤:如果因父亲名为“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考,那假如父亲名为“仁”,难道儿子终生不能为人吗?

李白也无法参加科举,因为他的父亲李客是一名商人。《唐六典》卷三记载:“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所以他根本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这也解释了他为何又是入赘前任宰相家,又是请托玉真公主,他只有走这些路线才有可能当官。

唐代科举每次取士30人左右,录取比例大概在2%,整个唐代进士也不过七八千人,所以能够高中者堪称人中龙凤。到了以“养士”闻名的宋代,为了笼络天下读书人,科举取士的比例大幅提高。宋太祖在位17年,共录取进士188名;而宋太宗格外“积极”,在位21年,举行了8次进士考试,一共录取1487名,差不多每次186名;到了宋仁宗时,每次科考录取人数又大幅增加至350人左右。因此,宋代出现了严重的人才过剩和官民比例失调等弊端。

元代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原本共十卷,记载了唐代278位(附传120位)才子的事迹,其中绝大多数与科举密切相关。对于无法参加科举的女性,辛文房也有名单记录,除了耳熟能详的李季兰、薛涛、鱼玄机之外,他还列举了一份名单:“刘媛、刘云、鲍君徽、崔仲容、道士元淳、薛缊、崔公达、张窈窕、程长文、梁琼、廉氏、姚月华、裴羽仙、刘瑶、常浩、葛鸦儿、崔莺莺、谭意哥、户部侍郎吉中孚妻张夫人、鲍参军妻文姬、杜羔妻赵氏(《南部新书》记载为‘刘氏’)、张建封妾盼盼、南楚材妻薛媛等,皆能华藻,才色双美者也。或望幸离宫,伤宠后掖;或以从军万里,断绝音耗;或祗役连年,迢遥风水;或为宕子妻,或为商人妇。花雨春夜,月露秋天,玄鸟将谢,宾鸿来届;捣锦石之流黄,织回文于缃绮,魂梦飞远,关山到难。当此时也,濡毫命素,写怨书怀,一语一联,俱堪堕泪。”对于政治人物,例如上官婉儿、宋氏姐妹等,他可能认为不适合列入。另外,崔莺莺等见于笔记小说,不见得确有其人。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以往人们都很重视科举制对门阀政治基础产生的破坏作用,认为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变化。但唐代科举制度漏洞远多于后世,尤其不糊名,导致人情、威权、金钱等都能左右科举考试的结果,很难说是一种完全公平的制度——达官贵人子弟肯定受照顾更多。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门阀贵族在科举制刚兴起时的确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由于家大业大,家族整体文化水平高,所以很快适应了科举考试,可以说比一般的庶族子弟更适应科举。自古以来,“教育公平”更多指向的是“全民普遍受教育的权利”,而受教育者的顶级阶层永远和上层社会有很大重叠。科举制的出现的确提供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论可能,也大大促进了隋唐民间教育的发展,但传统的世家大族在经历了初期的震动之后,很快适应了新的入仕渠道。比如,高度推崇门荫入仕的李德裕就回忆祖父曾不屑于科举考试,但为了家族利益,参与科举并一举中第。“臣无名第,不当非进士。然臣祖天宝末以仕进无他岐,勉强随计,一举登第。自后家不置《文选》,盖恶其不根艺实。”(《新唐书·选举志》)他的家族就是贵胄赵郡李氏。另一个大家族清河崔氏入仕共计287人,根据夏炎《中古清河崔氏家传文化研究》统计,入仕途径有确切记载的84人——其中18人为门荫入仕,66人为科举入仕。唐后期科举场上有个现象,就是弘农杨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家族中举率极高,除了因为这些家族重视教育、人脉广,还有一个原因——这些家族日常教育里就有各种独到的应试技巧的培养。加上那时科举考试不糊名,可操作空间就更大了,所以科举制对于贵胄门阀的冲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可以说,多种原因促成了门阀贵族的终结。虽然门阀贵族在科举考试中比寒门子弟更有优势,但科举考试毕竟让所有人坐在同一考场上,以相同的规则进行竞争,比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魏晋南北朝,总算有进步,因为彼时寒门子弟连入场竞赛的资格都没有。另外,与科举配套的人事制度改革也有利于瓦解门阀大族的社会基础。即便是主簿、县尉那样的底层文官,也必须离开本乡本土,宦游几百上千里,因此门阀子弟无法像唐朝以前那样依靠家族在本乡本土的势力。而且为了考试方便,为了干谒权贵,门阀子弟被迫搬家去往靠近两京的州县,导致门阀子弟与家族传统地盘之间的联系被割裂,权贵家族的力量遭到弱化。晚唐,黄巢转战全国,杀了无数贵胄,“天街踏尽公卿骨”,对于本来就逐渐式微的门阀贵族来说,自然是更沉重的打击。到了宋代以后,中国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政治了。

【本文整理摘编自《烧尾:于赓哲说唐才子才女》 于赓哲/著 中信出版集团】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