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桥:探究日本三大名桥之一锦带桥建成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4-08-25 21:51:17/人气:337 ℃

锦带桥

山口县第一大河锦川,在大山中转来转去三百公里,转过最后的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弯,向东折经岩国市区进了濑户内海。最后的大拐弯处的河道有两百米宽,就在那河面上架着一座桥,叫作锦带桥,它奇特又美丽,被列为日本三大名桥之一。

它奇特在哪里?我们见过许多像罗锅像眼镜的石拱桥,也见过许多木结构的廊桥,而锦带桥是石墩和木拱的巧妙结合,这种工法的桥在世界上都是珍奇的:河中间垒起四个高大石墩,再在它们之间起了三个木架拱,从两边河岸往石墩上又用木柱支撑起两个木架拱,加在一起它是个长193米、宽5米的五孔桥。它的木拱曲线很美,有如长虹。你从桥底望那拱的木结构,复杂严密又艺术,这都是美。再美就是它映在水中的倒影、春日陪衬在两岸连绵着的樱树开花、秋日里周围的红叶似火了。

离锦带桥不到300米远,有一个吉香公园,公园里有一座叫作吉川广嘉的人的铜像。吉川广嘉是江户时代前期的武士,是岩国藩第三代藩主。公园旁有吉川史料馆,在那里可以知道吉川广嘉是岩国文化之祖,他治藩时从锦川河口的海涂地中开垦出大片可引水灌溉的田地,他奖励造纸、开发铜山……还有一个丰功伟绩就是建造了那座锦带桥。

当然造桥的人是许多能工巧匠,说吉川广嘉建造了锦带桥是指作为藩主的他有建桥的想法和决心以及有能力指挥建桥。那段锦川上原本是有桥的,即打木桩架起来的木板桥,但那种木板桥总在河川涨水时被冲毁漂走,吉川广嘉一直就在想怎样才能造座水冲不走的桥呢?吉川广嘉虽然是个武士,但他生来体弱多病,1665年他请长崎的僧人独立给他看病,是这位僧人既为他作了医疗,也为他多年苦想的水冲不走的桥展示了蓝图。

僧人独立,原名戴笠,号(字)曼公。是万历年间(1596年2月29日)生于杭州的明人,进士出身,是个博学家,会写诗文,精书法篆刻,通医术,曾得明代名医龚廷贤真传。明亡,戴笠不愿俸仕清廷,于1653年3月流亡到日本长崎,那时他已57岁了。他刚到长崎时寄寓于同是杭州出身的名医陈明德家,同年秋在陈明德家与朱舜水相识。1654年黄檗宗高僧隐元来日,戴笠皈依佛门,遂成僧人独立。1658年,隐元谒见幕府将军德川家纲时,他曾作为书记随行。僧人独立将他师父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和自著《痘疹治术传》等医学书带到了日本,他在长崎行医名声很大,所以吉川广嘉邀请了他。他不仅为岩国藩主和藩主的家人看病,还在之后两年多次来岩国,为普通人治病,并将医术传授给了岩国藩藩医。

在治病的过程中,吉川广嘉向独立讲了他想在锦川上架一座水冲不走的桥的念愿,问他如何才能设计和建造那么座桥。独立是在西湖边上生活过多年的人,他日本家中也有带图的《西湖游览志》,他拿来图给吉川广嘉介绍了苏堤。苏堤为苏轼率杭州百姓清西湖淤泥堆筑,为保里外西湖沟通,在堤上修了六座美丽的石拱桥。独立给吉川广嘉介绍了苏堤的规模和那六座桥的名字,被六座石拱桥隔开的一段段苏堤,在吉川广嘉眼中看似一座座小岛,启发出他先在锦川中间先筑几个小岛,再在上面搭成。他们商量出来的小岛,就是今日河川中间垒起的那四个高大石墩。

在石墩上怎么起拱呢?日本以前是没有石拱桥的,但正好就在独立初去岩国的三十年前的1634年,精通建筑技术的长崎兴福寺第二代住持高僧如定,指导日本人建起了长崎中岛川上的眼镜桥——日本首座石拱桥。独立给吉川广嘉介绍了那种造桥方法,但最后锦带桥石墩上起的是木头拱,那可是吉川广嘉独特思考和岩国工匠的巧夺天工了。

独立给吉川广嘉看的《西湖游览志》的图中还画有白堤,那上面有极为有名的断桥,独立还介绍了白堤上没画上的一座挺长的锦带桥。锦带桥,锦川!吉川广嘉的心中有了将来锦川之上的桥的名字。

戴笠——僧人独立,于1672年卒于长崎崇福寺内的自宅广善庵。岩国锦川上的锦带桥,动工于1673年,当年建成却又损坏,次年再以更精湛的技术重建成了今日能看到的奇特又美丽的样子。1950年的一场随着台风而来的洪水摧毁了它,岩国人于1953年按原样重...

我于2004年黄金周从九州的福冈驱车经高速公路去大阪,归途经沿海的普通道路游览日本三景之一的广岛县宫岛。从宫岛又行30公里,进山口县不远,无意之中看到了岩国市旁锦川之上的刚修缮一新了一年的锦带桥,看得我心中惊奇、眼中生光。

吉川广嘉于锦带桥建成五年后的1679年去世,他有许多功绩被岩国人记载歌颂,其最大功绩是建造了锦带桥。僧人独立于锦带桥建成前一年去世,他为日本留下了医书医术,留下了许多墨宝,还开创了一个篆刻流派,但岩国人在给吉川广嘉建锦带桥记功时,总忘不了说是僧人独立给他提示展示了建桥蓝图,这在岩国成了佳话。

如今岩国市与杭州市结成了友好都市,锦川锦带桥与西湖锦带桥结成了姐妹桥,大概与这段佳话不无关系。

眼镜桥

假日里,常和妻子去佐贺县一个叫“山彦”的、入浴料五百日元的大众温泉去泡澡,那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我们挺愿意浪费那点时间,因为那一路上要翻越油山脊振山两座大山,可饱览绿树红叶,看沟壑中溪流奔腾,似画似音乐。妙在返程有五六条路线可回福冈,每选新路走,总有意外景观收获。有回选县道21号走,走着走着,车窗外掠过一块写有“脊振眼镜桥”五字的木牌,我立即找块宽敞的路面将车子掉过头来——我想去看看它。

我爱看桥爱走桥。少时常听人讲某位长者、某有经验的人、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某历经沧桑的人,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吃的咸盐比我们吃的饭还多,就记住了要多看桥多走桥。因为看一座、走一座桥,必须得走更长更远的路。

记得上小学时去颐和园,觉得像出了趟远门。在那里除了长廊、万寿山,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十七孔桥和玉带桥了,它们的造型太美丽太可爱了,我们还给玉带桥起了个外号叫“罗锅桥”——大人有大人的审美,小孩有小孩的审美。后来走过卢沟桥知道了它虽只有十一个孔,却是十七孔桥的祖宗,也知道了民族沧桑抗日风火,它不仅美丽可爱,更是伟大。我曾命运坎坷,“文革”时到处流浪,特意流到了赵州桥,“文革”中在赵州桥上哼段“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桥拦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小曲好不惬意。小曲虽如此哼,但那时已知赵州桥是一千四百年前隋代李春修,我好惊奇钦佩老祖宗的智慧!赵州桥还不算老祖宗,健在的老祖宗好像是一千七百年前的洛阳“旅人桥”。

上面所说诸桥,在中国叫石拱桥,因为它是石造,起拱。而在日本它们多叫眼镜桥,因为那起的拱,也就是那半圆的桥洞,和它映在水中的倒影,合成了一个圆圈,很像一个眼镜。我想大概是中国出现石拱桥时还没有眼镜,桥洞和水中倒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明月,日本出现石拱桥时早已有人戴眼镜,才有眼镜桥的冠名吧。

脊振眼镜桥就是座石拱桥,左也青山右也青山,它撑在脊振山连峰中穿流的城原川上。石桥壁上长满青苔,石缝中伸出小草荆棘,它已经在川上撑了百多年了,它一直撑住青山不撒手脚,始终望着身下溪水高低涨落,始终背负着身上人来车往。我倒车回首时已看到一座新修的现代桥梁,但它仍旧像对一个“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人似的召唤我“从我身上过去吧,前面还是路!”我们走过去了,石桥那面是个小公园。有不少人从公园方向看它,看小公园下有一排喷水管,喷出一排水注射向桥身,水珠散向天空,折射成一道彩虹,刚好成了一座桥上桥,桥就成了虹下虹。开车的人大多不走脊振眼镜桥了,但它作为景观仍是现役。

脊振眼镜桥是单拱单孔的,是个单眼镜。你要是去看红叶的好去处大分县耶马溪,就会碰上像十七孔桥那样多孔的桥:罗汉寺桥三个孔、马溪桥五个孔、耶马溪桥八个孔。去日田英彦山走走,秀山里满眼红叶,耶马溪在谷中流淌,从一个接一个的多孔眼镜桥下淌过,多舒畅多田园,让人想起中国许多江南古桥和枕河人家。

人印象中的眼镜多是两个镜片,标准眼镜桥应该是双孔的。这在九州有许多,最值一见的是长崎眼镜桥。1982年我在东京时就知道它了,因为那年长崎遇特大水灾,电视上映出了它,桥面被冲没了,两个相连的石拱却仍顽强地立在水中。那回我初知日本人管这种石拱桥叫眼镜桥,而因冲走了桥面,我看它确实像副只有两个圆片的老式眼镜。

移住九州,首访长崎,先奔了眼镜桥。长崎眼镜桥早已修复如故,依然美丽。与九州大多眼镜桥不同的是它不是手撑着这面山脚登着对面山,而是架在流经闹市的一条中岛川上。它比别的眼镜桥享誉日本,是因为它是日本最早的石拱桥,建于1634年,见证了长崎四百年历史。我后来多次去看长崎眼镜桥,一年看到桥畔多了座铜像,像是长崎唐寺兴福寺从中国来的第二代主持如定默子禅师,有介绍说是他指导修建了那座眼镜桥,成为日本石拱桥的元祖和样本。又一年,桥畔多了座洁白的大理石雕像,一个中国少年和一个日本少女坐在一条龙身上,述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他们同心协力制服了呼风唤雨的凶龙。

如定默子禅师将建石拱桥的技术传授给了日本的石匠,在日本特别是九州地区,石桥和眼镜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在光九州就有大小千余座。比如熊本县的一条不算太长的绿川上就有六十座。熊本地区眼镜桥多,是因为县内的种山村出了许多会造桥的石匠,其始祖叫藤原林七,其代表人物是他的女婿岩永三五郎和他的孙子、三五郎的外甥桥本勘五郎。

藤原林七在锻冶屋谷建造了“镜桥”,今日那桥旁有座“石匠馆”,描述了眼镜桥的历史。桥本勘五郎原名丈八,他和他兄弟宇市、勘平,在建造灵台桥(1847年)和御船川目镜桥(1848年)的过程中已积累了大量眼镜桥的建造经验,最后于1852年至1854年,费时一年七个月建造了有名的通润桥。

实地踏访通润桥,看到它架在二三十米的深谷之上,先就惊叹不已。走上去看,并无桥栏杆,站在桥上往下看深谷,心惊肉跳,生怕一失足掉下去摔成肉饼。宽六七米的桥面上有三条一米宽的石道,那下面是三条石涵洞,原来此桥不是行路桥,而是引水桥。它从远方的笠原川引来水,以逆虹吸原理送到了桥那边群山围拢的一片高台地,使它变成了良田。看到它,让我想起中国河南林县“引漳入林”的“红旗渠”,觉得大有相似之处,都表现出劳动者的高度智慧。通润桥的两腰上还有闸板,节假日或秋后水足不用时会被打开,那时从石孔中喷出两道飞瀑泻落深谷,又构成了一座水的眼镜桥,看到它真“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坐在佐贺脊振眼镜桥旁的小公园里,我想到又走过了一座桥就是又走了许多人生路。我还想起许多曾走过的九州的眼镜桥,想起桥旁的风景和历史:

长崎县谏早市眼镜桥,是个双孔石拱桥,长近五十米,它自1839年起就卧在本明川上。1958年本明川涨水,坚固的石桥挡住了上游漂来的木头树枝,造成浊流泛滥横行市区,屋倒人亡,1961年扩幅本明川时,将它移到了谏早公园内。如今它跨在一塘池水上,被郁郁葱葱的一环楠树围拢,构成了美丽喜人的景点。

郑成功出生地长崎县平户岛的镜川上,有一座单孔眼镜桥“幸桥”,它又叫“荷兰桥”。桥旁一个小屋里,展示一条铁制的荷兰船锚和一条石制的中国船锚,见证着曾因与荷兰和明朝中国做贸易而繁华一时的平户历史。

福冈县甘木市秋月是个古色古香而又儒风厚重的小城,有一座单孔石拱桥——“目镜桥,是小城的门户。“目镜桥”下溪水潺潺,桥旁春有菜花、樱花开放,秋有红叶似血。秋月离我住的福冈不太远,我总爱去,总爱在它的“目镜桥”桥上坐下小憩。

走过多少眼镜桥,看到它们时脑中总会浮出长崎的眼镜桥,想起它是九州眼镜桥的始祖,想起建造它的是来到日本的中国和尚,想起中日古代文化艺术技术的交流。

唐人屋敷

长崎市中有一区土地叫作馆内町,町名缘起于这里曾有一座占地三万平方米的“唐馆”。唐馆更多地被日人称作“唐人屋敷”,它是日本江户时代锁国政策的产物与象征。

日本德川幕府于1612年宣布了“禁教令”,于1633年和1635年分二次宣布了“锁国令”,加上许多具体法令,规定日本人不准去海外,已在海外的则不准回国,规定了长崎为唯一贸易港,贸易额也有限定。也令由九州各地聚来长崎定居的唐人成了“住宅唐人”,而乘船来做生意的唐人成了不再允许定居的“来航唐人”。德川幕府从1634年开始在长崎湾内填海造了个人工岛——“出岛”,把做生意也有宣扬天主教嫌疑的葡萄牙人给圈了进去。后又干脆将困居出岛的葡萄牙人驱除出境,于1641年令原在平户的荷兰商馆搬了进去。至此,来长崎做贸易的外国商船只剩中国、荷兰两家,也算锁国完成。

可以算出,那个时代正值中国明清交替之际。明锁国,清初建时亦下过“禁海令”“迁界令”,待清江山坐稳,于1684年发布了“展海令”。“展海令”下,令来长崎的唐船逐年大增:1684年24艘,1685年85艘,1686年102艘,1687年115艘,1688年193艘,1688年来航的唐人达到9128人。唐船唐货忽忽地来,除去限定的贸易额外,还发生了港内港外的走私,日本银子哗哗往外流,日本顶不住了。为防与日人接触,长崎奉公所借口来航唐人与市里日人妻女私通,造成许多纠纷,于1688年动工、1689年4月建成了唐人屋敷,强制来航唐人住进去,直至归航。

除去砖石建造的三座庙堂,唐人屋敷大部分建筑物今已不存,幸有当年画家画下了多幅它的景致图,可令今人按图索骥地看到它的原形风貌。

唐人屋敷坐南朝北,基本可算长方形。它分成内外两院,外院小,进大门的右手有两栋大房子,是负责监管的日本官员居住的“乙名部屋”和负责联络事物兼翻译的唐人官员居住的“通事部屋”。左手有口水井,旁边有驻警卫的“改所”,有卖衣帽杂货的“诸道具入”,有块由日本人买青菜罗卜、豆腐咸菜、生肉鲜鱼、柴火给院内唐人的小空场。还有一间木笼子牢房以关押违纪唐人。这外院大门是红漆的门,因岁月流长更换数次,最后更新的大门如今保存在长崎唐人寺兴福寺内。

从外院进二门——“长尾门”,先踏上一片挺宽绰的广场,可见正面一座匾额上书“福德宫”三字的“土神堂”,“土神堂”前有一水池,上面架着一座小桥,颇有小桥流水之境界。从有的景致图中,可以看到有唐人在“土神堂”内烧香乞拜土地爷“福德正神”,有唐人在它前面广场铺毯而坐,饮酒作乐、掷色子赌钱,有的景致图中能看到“土神堂”的广场上搭起了戏台在演唱赐福、四绣旗、三侠剑、辕门斩子、和番、打店、救皇娘……那广场右侧有一栋“仙人堂”,它也叫“牌位堂”,里面供着来长崎途中及在唐人屋敷滞在中死去的唐船船主、船员的牌位,待聚够一定数目后,送他们魂归故土。

土神堂右侧有条路。顺路往后走,右边松散地排列着几栋小楼小院,小楼中有的人临窗读书,有的人在欣赏着窗外的松树和正绽开的各种花。路左边有卖烧酒的小铺儿,正在和面烙着香饼的小铺儿,还有一拨儿人当街摆上小桌儿“楚河汉界”地下象棋、黑子白子地下围棋。再往后走,可看到一丛翠竹下一池清水,有大老爷们儿用桶从池中吊上水来洗着衣衫。一队提着灯笼、敲着锣鼓的人,拥着两位戴红顶帽子穿黑皮袍的贵人,往那条路的更深处走去。贵人们双手端着盖着红绸布的小供桌,恭恭敬敬地迈着方步,保持着供桌上的小人像纹丝不动。前边那位端着的是关公,后面那位端着的是妈祖。路尽头是一座叫天后堂的妈祖庙。那队人要将关公和妈祖供到那里去。

从妈祖堂左拐,看到一间浴室,有人拿着木盆手巾走进走出,几只羊、几只猪、一群鸡在走动、啄食……路延伸到大院东南角,那有座观音堂,里面供着观音娘娘和关帝老爷。

以上土神堂、妈祖堂、观音堂均为唐人屋敷落成几年后,由唐人自行建筑,它们曾几遭火灾又重建,最后形成石台砖墙瓦顶的坚固建筑物,因而能保留至今。除去它们,大院宽广的地面上建的是二十余栋日式二层“长屋”——排屋。“长屋”楼上供运货而来的唐船船主船商及高等水手住,楼下则住普通水手,也有房屋做炊事间。那些“长屋”可同时供两千余人居住,年收容近万人。说到炊事,除去唐船自载而来的食物,不足之果蔬鱼肉柴火则可在外院特许的日人摊位上采购。

唐人屋敷大门外墙上挂有告示板,上书无特批之唐人不得外出、倾城以外之女子不得进入、出家山伏诸劝进之者并乞丐不得进入三条门禁。

第二条的倾城指长崎花街丸山的青楼女子,唐人屋敷建造原因之一是防止来航唐人与市里日人妻女私通,而却允许青楼女子进来投怀送抱、照料唐人生活,实在是挺有意思。她们根据进出岛荷兰商馆的青楼女子被称作“荷兰行”地被称作“唐人行”。最初的“唐人行”在唐人屋敷外院的“乙名部屋”登记后,可进内院逗留一至三日,后来可在高级船员处一次逗留十日,下等船员处一次逗留五日,再后来可以连续登记,直住到唐人返航,一住数月。“唐人行”的服务精神真是体贴入微,她们不仅仅是给唐商唐人做一夜妻、数夜妻、数月妻,她们会随唐人演奏的乐曲载歌载舞,她们能给吟诗作画的唐人秉灯研墨,她们会像家庭主妇一样料理唐人的饮食起居……既是荡妇又是贤妻。她们有时会得到唐人偷偷夹在随身行李中带进唐人屋敷的一些珍贵物品,裹进里三层外三层的和服中带出唐人屋敷,但常会在二门“长尾门”挎刀的“番检”搜身时露馅告败。她们的正当收入是在唐人返航后凭着登记证明去长崎会所去领取颇丰富的“扬代银”——唐船运来的白砂糖、布匹、杂货、洋玩意儿,再转手卖得金银。

关于“无特批之唐人不得外出”,我们可再依景致图看看唐人屋敷的外围,先见一道砖砌围墙,围墙外边又有一圈深壕,深壕外边更有一圈竹篱笆,围壕和篱笆之间,四角四边,大门二门都有叫“番所”和“辻番”的哨所,那里驻扎武装哨兵。原来这三万平方米的唐人屋敷是个密封着的大院,来航唐人抵长崎,除去登陆离岸时可将他们船上供着的妈祖像关公像送往市中唐人寺寄放和迎回,船主船商在指定日去“长崎会所”做唐货交易、工匠修理船只,偶遇长崎盛大祭日,除可在军士看护下外出以外,在唐人屋敷滞在的数月间是不得外出的,故有人称其为“没有笼子的牢房”。虽然唐人可以在大院内自由饮酒作乐,虽然有青楼女子进来投怀送抱,但他们还是想呼吸一下外面空气见见世面情景。偶有偷隙闯出大门的唐人,还是会被街中巡逻抓捕,绑回外院的牢房中。久而久之,大家都憋了一肚子怨气,遇上一个有理由的机会就集体爆发叫作“骚乱”的反抗。比如1835年,因限制为一位病故的唐船船主出殡的人数,引起300唐人占据唐人屋敷的大“骚乱”,引来千余藩兵来镇压,并逮捕了180名唐人,有很多图画描绘了那些大“骚乱”。

唐人屋敷第三条门禁“出家山伏诸劝进之者并乞丐不得进入”的“山伏”是指非佛非神专做修行的“受验道”人。虽没写明其他的哪些日本人可进,但实际能进去的还是极少数官员和有名气的文人。曾有日本走私商人挖地道进入唐人屋敷以海参、鲍鱼、水獭皮和金子,换回大量白砂糖、精细的茶具碗碟和以后可伪装唐人的唐人衣裤,再以高价贩卖到民间,获得不少利润。但有人最终被官府——长崎奉行所发觉,遭遇枭首示众和流放孤岛的刑罚。

那些在唐人屋敷一憋数月的唐人们闹事毕竟少,那么除了有青楼女子来陪伴,他们还都干点儿啥?那时的唐船唐商,不乏儒者、书法家、画家、音乐家,他们写诗作画、吹拉弹唱演戏。普通船员们则会依季节搞放风筝、舞龙,制作灯笼过元宵节,这些艺术和习俗通过能进唐人屋敷的青楼女子和少数日本官员文人传到市井,成了至今尚存于长崎的“明清乐”“唐人踊”“唐子踊”“看看踊”等歌舞表演和“舞龙”“赛龙舟”“长崎灯会”“精灵流”等年中行事。

1853年六月和1854年正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贝利率领的黑色舰船两次来到日本,以“炮舰政策”打开了日本的门户。1858年起,日本相继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亲善条约”,放弃指定长崎为唯一贸易港和种种限制的锁国政策,同意开放神奈川、函馆、长崎、神户等港为自由贸易港,建立外国人居留地和领事馆,解除了对天主教的禁止……最后居住在唐人屋敷里的一批唐人终于突出禁锢走到市中,成了首批近代日本华侨,唐人屋敷亦名存实亡。1868年,长崎泉州人在那里面建成了后来更名为“福建会馆”的“八闽会所”,1870年,一场大火将唐人屋敷里的木建筑“长屋”焚烧于尽。

唐人屋敷180年历史,里边演出了千万喜怒哀乐剧,但主体上说,它对锁国政策下的日本中国商业交易和文化交流,起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来航唐人的唐船载到长崎的货物能堆成山,没有唐人屋敷时的来航唐人就住在市中已落户生根的住宅唐人或与他们相熟的日本人家中,货物也存放在他们家中或仓库里。有了唐人屋敷的前十年,虽然来航唐人被强制居住于此,但货物还是存在市中仓库里。1698年,一场大火将长崎兴善町和附近二十二町街道房屋烧毁于尽,也烧毁了存放在那里仓库中的二十船份的中国货物。三年后,由市中地商出资,在唐人屋敷门前的海中填海造起一处建有多栋库房的巨大仓库,它被起名为“新地藏”,也叫“新地荷物藏”。“新地”即填海新造出来的土地,“荷物”是货物,“藏”,仓库也。

日本开国后的1859年,居于唐人屋敷的唐人有七八百,他们有三分之一搬到了新开辟的外国人居留地,三分之一就近挪到了“新地”,三分之一仍居于唐人屋敷而在“新地”营生,加上日本开国后来的清末唐人,他们在“新地”做贸易,聚成了今日“长崎新地中华街”。你漫步“长崎新地中华街”时稍留意,可发现在街正中有块石碑,上刻“新地藏跡”四字,它告诉你这中华街是坐落在昔日唐人屋敷的大仓库之上,也可领会成“长崎新地中华街”脱胎于一个封闭的老中华街——唐人屋敷。

1937年,日中战争全面爆发,在“新地”的一批中国贸易商回国,留下的一批中国人转行开饭馆和杂货店,几经改造形成了今日以酒楼和中华食品杂货为主的长崎新地中华街的格局。1972年日中复交后,长崎新地中华街修建了中国牌楼式的四门,使它更趋完整完美。

石垣岛唐人墓

在日本,尤其在九州各地,有着许多中国明清或更早的中国人居住的街道和中国人墓地,它们被叫作唐人町和唐人墓。在属于九州地区的琉球诸岛的八重山列岛的南端,有个石垣岛,它离冲绳县首府那霸挺老远,却离台湾很近。石垣岛上有日本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海中有美丽的珊瑚礁,岛北有个平川湾,那里澄澈的海水的颜色会随阳光落晖和观望角度而千变万化,湾内又有“真谢离”等小小绿岛点在,犹如画中画。岛西南的观音崎上有为船舶指航的灯塔,与灯塔隔一条公路处就有座唐人墓。这座小岛上的唐人墓大概是九州最漂亮的唐人墓了,其中合祀着128名唐人,那些唐人并不是生活定居在石垣岛上的唐人,而是远渡太平洋途中,魂丧小岛的华工。

所谓华工,是西方国起的词,实际是被骗到海外做苦工的华人,因此又有苦力之称,因为他们出国都交了一笔费用、签了一纸契约,就称作了契约华工,它还有个别称叫“卖猪仔”。魂丧石垣岛的128名唐人,就是1852年二月二日(阴历,下同)乘坐美国“罗伯特·包恩号”船赴旧金山的410名华工中的一部分人。

“罗伯特·包恩号”船发厦门,载的410名华工大多是厦门、泉州、漳州、汀州诸县人,那时海船不似今日客船之宽敞,400多人挤在狭窄的舱中,可以想象供食和卫生条件之恶劣。船近琉球时,船长布莱生命令华工走出船舱,强行剪去了他们的发辫,还用冷水和扫帚冲刷他们身体,令许多人卧病不起以至死亡,船长又令水手将死者抛尸海中。那是1852年啊,是清朝咸丰年间,人们早已习惯留辫发200多年,强剪发辫自然令他们感到遭受极大侮辱。那是阴历二月啊,拿冷水冲扫帚刷来消毒搞卫生,对牛马也不能如此啊。想到路途还遥远,还不知会有多少人被鞭打折磨死,400多人忍无可忍,终于在厦门人陈得利和龙岩籍的刘金前等人的带领下,于出发的第9日,船行至台湾东方700公里的海上,奋起反抗举行暴动。他们杀了船长、大副和四名水手,控制了“罗伯特·包恩”号,令船向着厦门方向返航。不料,船经石垣岛附近触礁搁浅,船中380名华工不得不带着一名水手下船登上陆地,又不料四天后船又离礁驶往厦门,那380名华工被抛弃在了石垣岛上。

当时的琉球实已在日本萨摩藩支配下,但表面还维持着独立和接受清廷册封,政府会按照惯例将漂流到它的领地石垣岛的唐人派船送还,政府便一面命令当地官府设立收容所来收容那些华工,一面设法与清廷联系。当时的石垣岛上住民生活艰难,且流行疟疾,但岛上官府“藏元”还是于二月二十七日为那些华工设置了临时收容居住的“小屋”,岛上居民本来食物就不多,还是挤出部分来给华工们吃。

得到消息的美国驻厦门领事馆委托了两艘英国军舰,分别于三月十六日、十八日到达石垣岛,向着收容所开炮,还出动200名武装军人登陆,进行逮捕和追杀,其中3名华工当场被射杀,2名被迫自尽而亡,14名被抓,余下的大批手无寸铁的华工逃进了山野中。五月四日,美军的一艘军舰赶到,又进行一番疯狂搜索。两次军事行动,共逮捕带走了数十名华工。当时石垣岛上流行疟疾等疾病,事件前后有着2万人口的当地居民有近1/10死于疾病,那些躲进山野的华工也有百余人因染上疟疾等病而亡。使得登上石垣岛的380华工除去被抓捕回去的人外仅余172名生存者。

那正是美国佩里舰队以“炮舰政策”打开日本国门的前一年,琉球海上也是风云紧迫,当时的琉球并无军队,只能眼睁睁看着英美军队为非作歹而去。但是善良的石垣岛民们保护了生存下来的172名华工,他们把自己不多的口粮——白薯送给匿于山野的华工吃,将分散的华工重新聚于收容所,琉球政府也派来了医官给华工治病。生存下来的172名华工最后于次年九月,得到琉球国王世子的咨文护照,乘坐琉球王府派出的两条船,回到了福建家乡。

不幸死于石垣岛的128名华工被石垣岛民立墓掩埋了,那些星星点点的坟墓笼统称为了“三百唐人墓”。石垣岛名出自岛上民居围墙是石头垒的,石垣岛的坟墓也是用石头垒起或围起来的,那“三百唐人墓”经百余年沧桑和日本战后的土地开垦,残破消失了。1970年,石垣市成立了唐人墓建立委员会,将散落的“三百唐人墓”墓碑收集起来,一部分藏于石垣市八重山博物馆,一部分用于筹建唐人墓,1971年9月,由岛民和岛上华侨华人出资和协力复建了“石垣岛唐人墓”,复建的唐人墓是闽南风的牌楼式建筑物,飞檐挑得高高,五彩斑斓,甚是美观,牌楼背后是一个很大的圆形大冢,里面封藏着原“三百唐人墓”部分墓碑,牌楼和墓的周围配以花草树木,俨然成了个公园。“石垣岛唐人墓”牌楼上有蒋介石的题字“石垣岛唐人墓”。牌楼前方左侧有一块石碑,上书时任琉球行政主席的屋良朝苗的题字:希望出现一个没有人歧视人,不再重演仇恨和残杀的人类和平社会,以祭奠长眠于此的异国人之灵。(笔者译)

如今,“石垣岛唐人墓”成了祭奠死难华工之地,成了控诉野蛮时代和祈求和平之地,成了日中友好象征之地,也成了石垣岛上的观光胜地。中日复交后的1980年,福州市市长曾到此访问、烧香献花。笔者于2012年2月1日到此,烧上石垣岛制的黑香,念词“老前辈们,我们来看你们来了,愿你们安息。”归后作下此记。

琉球狮子

到冲绳,在故琉球王国的王城首里城第一门欢会门和第二门瑞前门前,你都会看到左右两个大石狮,在首里城旁的尚氏王陵墓玉陵的栏杆和陵顶上都能看到石狮子,在冲绳的许多民居、建筑物的门前、屋顶,道边和村落的高台上,你都会看到石制陶制泥灰制、或大或小的的狮子,甚至可以在饭店门前看到捧着碗吃饭的狮子、旅馆里金属制的狮子水龙头——那些狮子的名字叫“シーサー”。“シーサー”发音“西萨”,是冲绳人读“狮子”的音,还有种说法是说它是“狮子”和“桑”的日语发音的头一个字母之组合,即“狮子桑”。它是传说中的神兽,是消灾避邪除魔的镇物,它曾是琉球王国的象征物,现在是冲绳的象征物,它的形象于冲绳无处不在。

冲绳和日本本土都是没有真狮子的,日本本土的狮子像经由朝鲜来自中国,变成了“唐狮子”,而从福建直接传到琉球的则成了“西萨”。中国除去动物园马戏团之外也是没有真狮子的,现在的狮子仅生存于非洲和印度一带,从中国传到冲绳和日本本土的狮子是它的造型像,日本人也常把狮子的源头追溯到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那里去。

在冲绳首府那霸市西靠港口的地方有一划地域叫久米町,以前叫久米村。明太祖朱元璋于1392年向琉球派送了三十六姓闽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叫成了久米村,他们给琉球带来了大型船舶的建造、操纵、航海技术,充当了王朝外交文书作成的顾问、中国语翻译,他们的许多后人成了琉球王国的官员。是三十六姓闽人将制作石狮子的技术和风俗带到了琉球,变成了“西萨”——琉球狮子。

置于村庄路口的琉球狮子多是一只,而建筑物门旁的多是成双成对。它们不像中国宫殿寺庙府邸前的石狮子那样雄狮爪玩弄绣球雌狮爪抚弄幼狮,而是雄狮张着嘴巴喝退邪恶吐出厄运,雌狮合着嘴巴把幸福留在家里,它们的造型来自闽南泉州的风狮爷。风狮爷是以狮子造型做成的驱灾避邪镇风的镇物,多见于厦门、金门、台湾三地,其中金门最多,现存68座,此三地有风狮爷,是因为台湾海峡多强烈的季风台风,常摧毁庄稼和房屋,需要有镇风的镇物。琉球亦属此“风圈”或“文化圈”,故琉球狮子和风狮爷常被相提并论。

三十六姓闽人后人中有个叫蔡应瑞的人做了官,他曾奉王命到福建学习风水地理。在冲绳本岛南部的八重濑町富盛地区古名富盛村,那里经常闹火灾,村民们找到久米村的蔡应瑞来看风水,蔡应瑞指着村对面的163米高的八重濑岳说那是火山,乃火灾之源,可在对着它的村口立石狮避其邪,村民们于1689年立起了一座高163厘米、长175厘米的造型很美的大石狮子,从此火灾渐绝。有意思的是它被写成“富盛石雕大狮子”,狮子写成汉字而未用日本片假名表示。在此之前的琉球狮子多为王家、大户所立,而“富盛石雕大狮子”始开村落道端立石狮之风。

在冲绳还是琉球王国的时代,琉球狮子还局限地设立在王城王陵、寺庙神社、士族家、村落道口,那时对房屋住宅有很严格的等级限制,比如官僚士族家房顶可苫瓦,平民百姓家房顶只能铺葺茅草。到了琉球王国并入日本后的明治维新时代,准许平民百姓家房顶苫瓦,琉球狮子迅速地立在了普通人家门前,跃上了普通人家的房顶,它成了千家万户的招致幸福吉祥驱除妖魔鬼怪的守护之神。

许多冲绳民居苫的是红色瓦朱色瓦,在那些瓦顶上放置一座琉球狮子,真是别样风情。由于历史和技术的积累,冲绳有着许多制作琉球狮子的工坊和职人(工匠),他们将狮子制作得威武又可爱,那些狮子长的模样既像闽南的风狮爷,也融进了像日本本土的放置于神社的“狛犬”——狮子狗的形象。他们更制作了形态万千惹人喜爱的可做室内摆设的琉球狮子,你会发现做成摆设的琉球狮子和在闽南买到的泉州风狮爷摆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在冲绳市中陶器店礼品店均有卖,你不妨买个小的带回家去。

闽南风狮爷常和石敢当相提并论,泉州建筑物中多有同时嵌入风狮爷和石敢当的,给人予以风狮爷是石敢当的一种的印象。冲绳有着日本最多的石敢当,也常和风狮爷相提并论,在那里你可以看下半身是石敢当石柱上半身是琉球狮子的镇物,也可买到同样的工艺美术摆件。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