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李白三入长安是为什么?长安三万里李白颠沛流离的一生

时间:2023-10-26 23:51:54/人气:445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李白出生于701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我们除了知道李白是个大诗人,对他的生平和往事却知之甚少。

李白五岁的时候,武周统治刚刚结束,唐中宗登上皇位,但朝廷内外仍然斗争不断,更有韦皇后意图取代中宗,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李白一家,就是在朝廷如此混乱的时候,从西域碎叶一带迁到内地的。

根据李白自述,他是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第九代传人,陇西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白12岁的时候,唐玄宗即位,唐王朝才结束了朝廷的混乱局面,大唐局势才开始走向一段太平时期。

受到时代背景影响,李白从小就立志匡君报国,希望成为辅佐君王的栋梁之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开元三年(715),李白已经长成了英朗俊俏的少年。此时的李白,除了饱读诗书外,还结交了“社会上的人”。在李白看来,这些人是具有侠客精神的英雄豪杰。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李白变现得一腔正气,裘马轻狂: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唐朝自武则天后,道教之风盛行,尤其蜀地道教更为流行。受此影响,李白十几岁起就对神仙方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个叫大匡山的地方,李白认识了一位世外高人,他叫元丹丘。跟随这位“仙人”,李白初次领略了道教的风采。此后,道教的思想一直伴随李白终生,每当李白仕途受阻时,李白就会被道教思想所影响,产生隐退的情绪。

在匡山大明寺中,原有一块宋代熙宁元年(1068)的石碑,碑文记载,李白“少为当县小吏”。

李白担任县小吏的时间,是在他20岁之前。这个时候,李白的才学已经名扬乡里,得到不少人的肯定。

年少的李白以为成为县小吏便是自己从政生涯的跳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朝廷的认可,最终让皇帝注意到自己,继而可以直接“为卿相”。然而,县令只是想利用李白的名气,为自己提高一些声望而已。于是,李白任县小吏没多久,就和县令产生了矛盾。

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

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

有一天,李白想效仿古人借喻讽谏,劝谏县令重视农业生产,便牵着一头牛走过大堂外,大概是想试探县令的态度,不料这一举动却被县令夫人看到。县令夫人顿时火冒三丈,怒斥李白有损县衙体面。看到县令默不作声,李白灵机一动,随即吟诗一首。

李白脱口成诗之后,县令对李白似乎更加“器重”,但凡宴请、出游,县令总喜欢带上李白为自己“撑门面”。不过,正因为如此,李白更加闷闷不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开元八年(720),李白离开了那个让他备受羞辱的小县,首次前往成都。

《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在诗中,李白的情绪发生了转变。心中的忧愁渐渐地散去,极目远眺,看到的不仅是远处的美景,更是自己才华得以施展的未来。

然而,在苦苦等待后,李白并没有迎来任何仕途上的转折,苏颐的推荐像石沉大海一般再无音讯。

出游成都未果,李白想到了归隐山林。

李白在大匡山度过了三年苦学时光。在这期间,李白结识了不少世外高人,其中一人就是东严子。

李白和东严子关系非常好,除了喝酒、畅谈,两人还非常喜欢饲养珍奇鸟兽。

相传两人曾因饲养鸟兽被广汉太守所赏识,太守想要请他们出山,但两人都比较清高,不肯屈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终于,在开元十二年(724)的春天,李白告别了山林间闲云野鹤的生活,去追寻他“桑弧蓬矢,射乎四方”的远大抱负。

《别匡山》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在诗中,李白交代了三年大匡山隐居生活的悠闲自在,但这种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已然留不住他,因为他亟待实现自己的满腔抱负。

离开匡山以后,李白再次前往成都。有一次,李白夜间行舟,见到半轮清月悬挂在峨眉山的一旁,他好像忽然回到了自己10岁的光景,看到了二十年前故乡的月亮。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时值秋天,江水清凉透彻,急于赶路的李白,不经意间瞥见了天上的月亮,思乡之情再次萌发。但在峨眉山脚下,李白没有停留,而是奔赴渝州。接着,在朋友的资助下,李白在渝州停顿了几个月的光景,又向三峡进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开元十三年(725),时值25岁的李白怀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故地,一路顺江而下,开始他在长江沿岸的游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开元十四年(726)晚春,李白再次上路,前往扬州、越中和剡中等地。

在扬州,李白作了短暂的停留。有一天,李白夜行山中,抬头看见明月当空。深夜的山中空灵寂静,皎然的明月令李白泛起了思乡之愁,于是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四处游历的一年时间里,李白结交了不少才学之士。

就在李白最落魄的时候,一位好友给了他最大的帮助,这个人就是后来李白在诗中时常提起的“孟少府”、“孟赞府”、“义兄孟子”。在义兄的帮助下,李白医好了疾病,准备继续上路。或许是因为太过热情,孟少府坚持要把李白引荐给安州的许府,让李白做许家的入赘女婿。

开元十五年(727),27岁的李白,被迫成了别人家的入赘女婿,并和一个素未谋面的女人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夫妻生活。

在唐朝,男子入赘很受歧视,《汉书·贾谊传》也记载道:“家贫子壮则出赘”,可见对于出身“名门”的李白来说,这是多么大的羞辱。

《少年行三首·其三》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少年游侠好经过,

浑身装束皆绮罗。兰蕙相随喧******,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

十千五千旋沽酒。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府县尽为门下客,

王侯皆是平交人。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衣冠半是征战士,

穷儒浪作林泉民。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看取富贵眼前者,

何用悠悠身后名。

许家一直满门显赫,照理说,李白应该感到荣幸,至少应该为将来能够平步青云感到幸运。不过,入赘的滋味并不好受,李白也无法忍受长期寄人篱下的滋味。

开元十六年(728),在李白28岁的时候,他和妻子搬到了距城西三十里的白兆山桃花岩,在此过上了田园牧歌隐而不仕的生活,正如他在《山中问答》中所作: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婚后,李白告别安州中都府的马世会,过上了一段相对安宁的生活。他和许氏在白兆山开荒种田,在桃花岩凿石而居,闲来无事呼朋唤友,喝酒游玩,可以说过得优哉自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开元十八年(730)暮春时节,李白断然离开了安州,前往早已向往已久的西京长安。

在辗转到达长安之后,李白又不得不依靠自己岳父家的关系。当时,李白的岳父,前丞相许圍师的侄孙许辅乾在长安任光禄卿,在许辅乾的引荐下,李白拜谒了左丞相张说。得知李白的来意,左丞相安排他的次子、驸马都尉张,给李白找了一处住所。

李白以为通过“熟人”介绍,就能够“直抵卿相”,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又让李白陷入了困境。

原来,所谓的“玉真公主别馆”并非什么公主级的会所、豪宅,而是地处深山之中的一所荒废的宅子: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其一

深深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蠕蛸结思幽,蟋蟀伤遍浅。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宅子里荒草丛生,能够真切地听到蟋蟀的鸣叫。蜘蛛在窗户上结了网,厨房也已经很久不开灶。加上一连几天的阴雨连绵,李白在别馆中常常饿肚子,无奈之下,只好向周边的农家求助,靠粗茶淡饭度日。实在酒瘾难耐,李白只能将过冬用的皮衣用来换酒,才能换来畅快一醉。

李白本身对道教非常痴迷,和玉真公主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玉真公主又是皇帝的妹妹,说不定通过玉真公主,就能够直接见到皇帝本人,大概因为考虑到这些,在听说张均要带自己居住在玉真公主寓所时,李白可能兴冲冲地就跟去了。

这一去,不能不说是李白自找的。留也没法留,走又无处投奔,实在是造化弄人。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时值深秋,天气已经转凉,早晨的地上能够看到薄薄的一层霜。天气虽然寒冷,但空气却格外清新,以至夜晚的月亮显得格外明媚。在某个深夜里,李白坐在一盏孤灯前思绪重重,无法安眠。

“美人”虽如花朵般娇艳,却远在天边,令自己无法企及。一想到此,太白的内心就如被撕裂一样难受。

在诗中,太白看似在思念某个“美人”,实际上是借相思之情,来表达自己与明君咫尺天涯的困惑!“人在长安,身不由己”,寓居他乡却不被赏识,此时的李白多么需要一个能够赏识、提拔自己的伯乐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靠岳父家的“背景”没有走通,自己凭才学寻找“伯乐”也没有找到,已经31岁的李白,进入了他一生中最意志消沉、放任自流的时期,终日与市井小儿、游侠强梁为伴。

有一天,李白在街上行走,听到旁边小孩唱童谣,有一句“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格外刺耳。细细打听,原来当地有一个叫贾昌的人,这个人原本是个地痞混子,但斗鸡之术十分了得,唐玄宗听说了此人的“才干”,对他大加赞赏,不仅封他做官,还赏他黄金绸缎无数。正因为此事,长安城才兴起了斗鸡走马之风。

为了抒发内心的不平,李白写下了一首痛斥社会现象的诗:

《古风·其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诗中,“中贵”指的就是那些宦官,李白在城中行走,到处都是斗鸡走马的人,令他不禁感叹“世无洗耳翁”。

李白在长安备受欺凌,终于无法忍受,在开元十九年(731)的春天离开了长安城。由于在长安的落魄事迹,李白无颜返回安陆,而是沿黄一路向东,先后到达开封、宋城(今河南商丘)和洛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第二年春天,李白到达东都洛阳。一天晚上,李白在江边远眺,忽然听见远处有人吹笛。这笛声宛转悠扬,缥缈中带着忧愁。旅居他乡不得志的李白,顿起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谁人不起故园情?

不过,洛阳城的歌舞升平,短暂地留住了李白。在洛阳停留了几个月之后,这年秋天,李白终于启程,返回安陆的家。

开元二十一年(733),李白又回到位于安陆的白兆山,在桃花岩的石头房子中居住。不久,他听说了一个人,据说此人乐于举荐贤能,曾经把不少埋没于民间的优秀人才挖掘出来,坊间更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传言。这个人就是韩朝宗。他曾经担任左拾遗,后来调到荆州担任长史,因此被称呼为“韩荆州”。

开元二十二年(734),冬天刚过,天气才暖,李白就迫不及待离开安陆,前往荆州襄阳谒见韩荆州。

到达襄阳,李白三次登门拜访韩朝宗,却都被拒绝。愤懑之下,李白写下了《襄阳歌》一首,以讽刺所谓的“举荐贤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所谓“云雨”,典出《诗经·殷其雷》“山出云雨,以润天下”,指的是朝廷的恩泽。李白此诗,实为讽刺朝廷广开才路只是一场作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开元二十六年(738),李白已经38岁。跑遍了大江南北,却最终一事无成,这时的李白心急如焚,一心想要抓紧时间找到进入仕途的出路。这一年春天,李白来到南阳,向他的好朋友崔宗之辞行。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告诉崔宗之,自己要开始一段漫长的旅途,念及朋友旧情,特来向他告别。当然,除了告别,李白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友人能够给自己一些资助。

随后,李白到达颍阳,向元丹丘辞行。临走前,李白作《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向元丹丘表明心意:这次一走,要么成功,要么与丹丘一起隐退。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

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

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

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

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

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大概为了筹集费用,李白在这一年当中去了很多地方,也拜访了很多朋友。在开元二十七年(739)的时候,李白南下扬州,到江东一带游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来到荆州江陵,巧遇故交王昌龄。两个老朋友见面后彼此相惜,互吐衷肠。原来,王昌龄此时正被朝廷贬谪流放,他深感朝中内斗的复杂,在听说李白的境况后,便极力劝说李白离开政界,早日隐退。不过,李白用世心切,怎么听得进昌龄的劝说?告别了王昌龄,李白继续自己的“万里之行”。

正在李白准备继续前行的时候,他在安陆的家中出了事。他的第一任妻子许氏因为病重离开了人世,许家又因为李白一事无成而嫌弃他的两个孩子。无奈之下,李白返回安州,带上一儿一女,举家迁往东鲁。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抒鸣帘拢。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当时,山东的剑术是非常有名的,其中有一位名叫裴的人,他的剑术被认为是天下第一。李白假托要向他学习剑术,但实际上,李白是因为在安陆常被歧视,无奈之下才到山东投亲靠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东鲁(山东)的这两年,李白并没有闲着,仍旧到处拜访朋友,寻找能被举荐的机会。在山东的单父县、金乡县、中都县、祖徕山等地,都有李白的足迹。四处拜访之际,李白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就是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中所提到的裴十七。

远海动风色,吹愁落天涯。

南星变大火,热气余丹霞。

光景不可回,六龙转天车。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饱瓜。

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

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

复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葩。

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

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

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

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

这个裴十七是什么来头呢?李白在诗中并没有直接交代。实际上,他对裴十七的身份是有所避讳的。

这位被李白称为“海客”的神秘人是一个巨商。李白对裴仲堪的才华大加赞赏,认为他这样的人,做经商这种事实在是辱没了才华。

而裴仲堪却告诉李白,自己因为经常与外国进行贸易,见过很多珍奇宝贝,这些宝贝随便卖一件都够李白数月甚至数年的生活费用。与其在政界苦苦追寻而不得,何不与我一起下海经商?

经商在世人眼里地位低下,李白为了摆脱出身的困扰,宁可耗尽二十余年的青春,也不愿从事商业。

但是,李白后来的生活实在太拮据了,于是他还是动摇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然而,就在李白最为贫困潦倒的时候,玉真公主因元丹丘的举荐,把李白举荐给了玄宗。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

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

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

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

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

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

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

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

开元二十九年(741)的秋天,元丹丘接到了朝廷的通知,命他到长安城上任。李白为好友元丹丘送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自从天下平定之后,玄宗喜欢在宫中行乐,他经常召集很多乐师、舞者为他表演,但是只有表演还不够,玄宗还想有人记录下来这些良辰美景。

玄宗听了玉真公主说李白写的文章堪比司马相如,玄宗很高兴,马上答应召李白进京。

李白得知消息很高兴: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儿子伯禽和女儿平阳虽然不懂进京当官的意义,但看到大人们都这么高兴,他们也快乐起来,在大人中间跑来跑去,嬉笑打闹。

李白很久没有感到这样快活过。已经42岁的李白,忽然想起朱买臣被妻子轻贱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可是,来到长安城之后,李白并没有马上得到召见。于是,李白写诗呈给贺知章品评。

经贺知章举荐,唐玄宗宣召李白见驾。

对唐玄宗来说,他无非是找到了一个跟随自己出游行乐、赏花吟月的御用文人而已。

在金銮殿上正式召见李白之后,玄宗立刻封他为“翰林待诏”,这个职位很有意思,所谓“待诏”,无非就是想让李白“随时听候诏命”而已,并没有实际的工作职责。

入朝不久,李白终于接到唐玄宗的召见。原来,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适逢沉香亭牡丹齐放,玄宗要带杨玉环去赏牡丹。唐玄宗带了乐师、歌者、舞者一行,如此良辰美景,怎么能少了李白?这就是李白初次“待诏”。

到了沉香亭,玄宗为眼前牡丹盛开的景象所惊呆,扭头一看,杨玉环正风姿绰约地倚靠在栏杆上,他大为高兴,随从正准备指挥乐队奏乐,被玄宗制止了。玄宗说,这么高兴的时候,怎么还用那些陈词滥调呢?于是他命李白当场作诗,还让李龟年把金花簪赐给他。顷刻之间,李白就作好了《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玄宗让乐队据词作曲,让李龟年唱出来。

贵妃非常喜欢这首新曲,只见她手里拿着“玻璃七宝盏”,一边听曲一边品酒,伶人们唱了几节之后,贵妃竟然能跟着曲调伴唱了,玄宗被贵妃迷得如痴如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开始,李白也曾为能够跟随皇帝出游感到自豪,但时间一久,他越来越发现其中的问题。他越来越发现,原来自己在玄宗眼里的地位,和当年司马相如在汉武帝眼中的地位一样——只不过是一个“排优”而已。

这个时期,他写下了不少“怨妇诗”,其实就是埋怨玄宗对自己不够重视。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除了《玉阶怨》之外,同一类别的作品还有《绿萝纷藏藜》《怨歌行》《妾薄命》等一系列作品,表面上都是描写宫女遭受冷落,实际上却是李白自己的内心写照。

在李白心里,这个“济世匡君”的大梦就这样破碎了,他感到自己就像以色事人的“贱妾”一样,最初受到宠幸,但最终却被君王抛弃。

《妾薄命》

雨落不上天,水覆再难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日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天宝三载(744),王昌龄和他关系很好。这天,李白让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去送同族的弟弟。看弟弟远行后,李白对他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贵阳》

予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

踌躇紫宫恋,辜负沧州言。

李白对王昌龄说,自己在朝中过得不得志,很想就此隐退,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但是,一想到圣上对自己这样器重,就又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王昌龄听了李白的诉苦,深表同情,他也认为李白的性格不适合留在尔虞我诈的官场,这才促使李白决心离开长安。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秦地见碧草,楚谣对清樽。

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

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

踌躇紫宫恋,孤负沧洲言。

终然无心云,海上同飞翻。

李白终于决定回去过“幽桂芳根”的生活了。

这时候,李白身边的诗酒朋友都纷纷感到仕途不顺,想要归山。这一次,李白来送一个叫裴十八的朋友回嵩山: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看到朋友要归山,联想到自己在朝中的不合意,李白也不想再久留了。因此,他对裴十八说,你先回去,我随后也要辞官返乡了,至于什么时候回去,这是早晚的事了。

过了一段时间,王昌龄也告别李白,要离开长安了。环顾四周,李白发现自己的朋友一个个都离开了长安城,便觉得内心更加惆怅。

《灞陵行送别》

送君霸陵亭,霸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泰人问路歧,

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王昌龄也走了,李白心里很失落。临走前,王昌龄一再嘱咐李白早日离开朝廷,在朋友的劝说下,李白也不再犹豫,终于下定离开的决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李白向玄宗提出离开的请求,玄宗一开始并没有答应。而最后玄宗终于肯放李白返乡,其中原因更是不为人知。

天宝三载(744)的春天,玄宗赐给李白不少钱财,终于准许李白辞官还乡。

到了开元盛世的后期,唐朝内外终于基本上安定下来,经济实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于是,开创之心已被磨平的玄宗皇帝,决定改年号为天宝。

从开元末年开始,李林甫逐渐得宠。玄宗非常信任李林甫,加上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治理国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他便希望让李林甫来帮助自己打理朝政。

在李林甫的统治下,朝廷上下被一片乌云所笼罩。

天宝五载(746),再次离开长安的李白终于无法承受内心的压力,生了一场大病。这年秋天,病还没有痊愈,李白就急匆匆离开东鲁,向吴越进发。

李白来到扬州,与傅霭有短暂的会面。此间,天空又降鹅毛大雪,令李白的心情雪上加霜。临别前,他送给傅霭一首诗:

《淮海对雪赠傅霭》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

海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第二年春天,李白来到了江陵一带。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多次到江陵游玩,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心情欣赏春天江边的美景,内心中仍是冬天般的肃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李白行至金陵路上,发现一个人非常面熟,近前一看,原来是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崔宗之(崔成甫)。原来,崔宗之正是因刑部尚书韦坚之事遭贬的。他本来被贬谪到洞庭湖附近一个叫湘阴的小地方,最近刚刚被派到金陵来。

令人意外的是,一个在官场从未得志,另一个遭人陷害被贬远放,这两个人相见的时候却格外轻松:

崔宗之《赠李十二白》

我是潇湘放逐臣,君辞明主汉江滨。

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

李白《酬崔侍御》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崔宗之对李白说,你看我被朝廷放逐了,你也辞别了圣明的君主。咱们两个人岂不同病相怜?既然在金陵不期而遇,不如不醉不归!李白似乎也一样,对自己的遭遇毫不在乎,与崔宗之一起嬉笑自嘲起来。

然而,看似轻松的氛围中,却笼罩着挥之不散的阴云。其实,两人虽然表面说笑,但内心里都埋藏着巨大的压抑。

与崔宗之相逢之后不久,李白再次带着满心的压抑踏上旅途。其实在他心里,除了李林甫,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安禄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早在李白任职翰林院的时候,他就见过安禄山很多次。安禄山这个人,李白虽然接触不多,但看他的眼神,就能推断出他并不是个一般角色。

安禄山并不是汉人。他是胡人和突厥人的后代,但是却深受玄宗皇帝的宠信。

开元二十九年(741),玄宗皇帝任命安禄山为平卢(今辽宁辽阳一带)兵马使,开始在边疆培养自己的势力。

就在安禄山势力范围急剧扩张的时候,天宝十载(751)的秋天,安禄山派幽州何昌浩前来拜访李白,邀请李白到幽州“游玩”。

而李白知道,安禄山之所以请自己过去,无非是想拿自己的才学借题发挥,吸引更多人才为他效力。于是,李白在表面上答应了何昌浩:

《赠何七判官昌浩》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 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 岂将沮溺群。

李白在诗中表达出“与其老死在田间垄上,不如驰骋沙场,留下不朽战勋”的意图。在何昌浩看来,李白是想借安禄山的重用,为自己建立功勋;而实际上,李白却暗中表达了想要将计就计,借机会扳倒安禄山的想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过,诗人才子如何斗得过豺狼猛兽?

天宝十载(751),何昌浩去叶县拜访李白的时候,一个叫“畅大判官”的人来到了睢阳,想请高适一同前往幽州。高适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尉,但他的军事才干却非常了得。

《陌上桑》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王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量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旁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架空踟蹰。

何昌浩找到李白,他并不知李白一心捍卫朝廷,向李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的“前程”。李白答应他赶赴幽州,启程前写下《陌上桑》一首。在诗中,李白以秦罗敷自比,已经表达了绝不二主之心。

李白拿自己跟罗敷比,显然是在暗示何昌浩,自己已经“心有所属”(即朝廷),绝不会因为安禄山一时得志而卖身求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就这样,天宝十载(751)的秋末,李白就在何昌浩的催促下上路了。

在北上途中,李白在今河北境内徘徊了几个月,到第二年秋天才终于抵达幽州。

幸运的是,李白在幽州的两个月间并没有见到安禄山。史料记载,这段时间,唐玄宗召见安禄山、安思顺和哥舒翰如朝商议政事,李白的到来恰好钻了他们的空子,这大概也是为何李白在路上徘徊不肯直抵幽州的原因,他要为自己留条退路。

幽州局势已尽在李白的掌握之中,这时安禄山还未返回幽州。李白借此行并未见到安禄山的理由,在天宝十一载(752)的冬天费尽周折离开了幽州。

在此之后,李白竟然成功地预言了“安史之乱”的到来。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涛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之止,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胃乎期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在这首诗中,“公”大概指玄宗,“披发之叟”指李白自己,“长鲸”指的就是安禄山,“黄河决堤”、“咆哮万里”、“波涛天”暗示安禄山将发动一场大的兵变。这头“长鲸”长着像雪山那样大的兵齿,他一定会成为很大的祸患!李白全诗倾力描述即将到来的祸患,希望自己的忠言能够被玄宗皇帝听去。但是在诗的最后,李白却怅然若失:无论自己怎么提醒,这位君王却依然悠然自得地在宫中享受管弦美女之乐,不能不让人神伤!

天宝十二载(753),收集到幽州情报的李白,不顾妻子的极力劝阻,再次前往长安城,幻想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最终无果而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终于如李白所预言,山洪猛兽般冲击了长安朝廷。期间,何昌浩又来找李白,想强行把李白带走,李白坚决抗拒。随后,李白逃亡皖南境内,长期在山水间徘徊,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

天宝十一载(752)冬,担任了十九年宰相的李林甫终于抱病而终,然而李林甫的死去,并没有让天下百姓脱离苦海。随后,朝政大权落到了杨贵妃的同曾祖兄杨国忠的手中。大权在握的杨国忠更加飞扬跋扈,他想尽办法排斥异己,在安禄山面前更是趾高气扬。

李白从幽州脱身之后,转而上了长安。

《一百四十年》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令他大失所望的是,朝廷已经风雨飘摇,长安城内却其乐融融,路边仍有斗鸡之徒取乐,王侯的家中仍然鼓乐管弦声一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长安,李白还见到了很久不见的杜甫。当时,杜甫已经瘦骨伶仃,他也深深地感受到大唐内部矛盾的尖锐,然作为一介书生却无能为力。据说,李白和杜甫曾一并站在亭前远眺,甚至因为过度悲恸而放声大哭。

李白既已不顾个人安危孤身前往幽州,便不能轻言放弃。他来到宣阳坊,求见玄宗之女信成公主的驸马独孤明。在天宝初年,李白曾受到过独孤明国士般的待遇,为此李白对他心存感激,以为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李白见到独孤明,呈诗一首《走笔赠独孤驸马》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

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

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

一别蹉跎朝市间,青云之交不可攀。

李白希望独孤明能帮自己打开言路,向玄宗皇帝禀明安禄山谋反事宜。

然而,大概因为对手太强大,或者并没有对李白的话全信,独孤明并没有帮助李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李白三入长安的时候已经53岁,年近花甲的他为国事奔波而无果,加上少年时代受到的道家思想影响,令他不得不产生从此不问国事的念头。于是李白骑马经过魏郡(魏州),在韦良宰、苏明府处作了短暂停留,“蹉跎不得意,驱马过贵乡。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可见,李白在魏州其实受到了不错的款待,主人还为他准备了歌舞表演,可是,李白心情压抑,根本无心欣赏,只能肃穆地坐在那里。

离开魏州,李白游西河郡,又沿着汾水河南下,登西岳华山,之后来到宣城,一位崔姓的朋友问他此次北行如何,李白不愿再提此行的抑郁,只对沿途的风景作了描述。

幽州之行之后,李白颓废了很久,有一段时间,他为了表达对社会的抗议,换上道士的服装,“身佩豁落图,腰垂虎盘囊”招摇过市,表面上心态豁达,其实是对国家的危机感到无能为力,故作镇定。

这一年当中,李白完全过上了闲居的生活。不久,他就横渡横江浦,并在这一年的秋天再次南下宣城,在敬亭山一带与长史李昭会面。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尔佐宣城郡,守官且清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或许是李白不肯提及政事,又或许是李昭劝李白想开些,多看看风景,因此在这首诗中,李白并没有提及政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宣城,李白还与崔文兄弟、窦子明、宣城太守、谢朓楼等人相会。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李白在宣城之际,崔宗之从金陵来到宣城,和李白不期而遇。见面后,两人一起回忆初次游历长安时的情景,不免感慨万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闲暇时候,李白还喜欢自己一个人去敬亭山游玩。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在这首诗中,李白心头关于安禄山的心病好像刚刚散去,自己独自坐在敬亭山中,好像可以忘记所有世间的烦恼——然而,一直忧国忧民的李白,怎么能忘记,在遥远的边塞,有一个时刻准备颠覆大唐王朝的“长鲸”?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天宝十二载(753),李白再次到达长安的时候,除了找到独孤明,其实还找了另一个人,这个人为西平郡王哥舒翰。

哥舒翰是突厥族人,他是唐朝一位非常骁勇的将士。

哥舒翰和安禄山两人并不和。天宝十一载(752),杨国忠举报安禄山谋反的时候,玄宗曾召见哥舒翰、安禄山两人一同入朝,一来观察安禄山的忠心,二来劝他的两位“重臣”和好。不过,哥舒翰仍旧不买安禄山的账,时常在言语上顶撞安禄山。

也许真是因此,李白才对哥舒翰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而李白在长安再逢杜甫,也给他帮了不少忙。原来,杜甫认识哥舒翰的一个叫田梁丘的亲信,正是通过他,让李白得以找到哥舒翰。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

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

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李白在诗中看似对哥舒翰大拍马屁,实际是想借此暗示哥舒翰以拯救国家为己任,发兵剿灭安禄山。

李白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哥舒翰身上,最后却得知哥舒翰身患顽疾,心情自然异常沉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天宝十三载(754)的时候,全国上下都看出安禄山有造反之意,不少大臣都向玄宗谏言,但玄宗非但不信,还把举报安禄山的大臣都扭送到安禄山那里由他处置。最后,太子亲自出面举证安禄山,玄宗竟然也不相信。此后,再没有人在玄宗面前提及安禄山谋反之事。

之后,李白又游历了南陵、秋浦、泾县等地,还在青阳县把“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

途径泾县的时候,李白与好几位朋友短聚,其中有一个最著名的,就是汪伦。临别前,汪伦跑来送李白离开,因此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四处游历期间,何昌浩又书信找过李白一次。不过,这一次李白非但没有跟他走,反而做起了何昌浩的游说工作。他寄给何昌浩一首《寄何判官昌浩》,极力劝阻何昌浩回到安禄山身边,并希望他能像自己一样归隐山林。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朝廷任命哥舒翰为统帅,让他抵挡安禄山的叛军。潼关本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当时宰相杨国忠起了妒忌之心,他不想让战事这么快平复,就唆使哥舒翰出兵20万反击,最后哥舒翰打败。

事实也证明,哥舒翰确实无法承担抗衡安禄山的重任,李白对哥舒翰的期望,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初九,蓄谋已久的安禄山率领自己拉拢到的奚、契丹、突厥、室韦等部落的15万多兵马起兵范阳,一路南下,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河北地区。

在战乱发生前,李白正和权昭夷等友人在金陵相会。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中旬,安禄山起兵谋反的事情传到金陵一带,想到妻子居住的梁园恰恰位于安禄山大军的进攻路线上,李白无暇思考,马上赶往河南迎接妻子。

天宝十五载(756),李白和宗氏已经到达江南。这时候,湖水已经消融,森森渺渺非常好看,湖边的芦苇也已经长得很高了,风景很是宜人。但是,此时北方遍地豺狼,谁还有心情游览风景?在这一年,李白作《奔亡道中》五首,每一首都透露出对时局的感慨。

其一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其五

森森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归鸟,连声向我啼。

没过多久,李白就和妻子逃到剡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六月便攻破潼关,进入长安城。

与此同时,玄宗一行皇室成员从长安城西门落荒而逃,在马嵬驿发生兵变,玄宗处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之后,玄宗为了躲避安禄山追杀丢下太子。

父子二人分别之后,七月十二日,太子在灵武自行即位,改年号为至德,由于唐玄宗尚且在世,便尊封玄宗为“太上皇”。

为了牵制肃宗,玄宗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分管割据,但盛王、丰王都不肯听从父亲的旨意,只有永王璘肯出马。在父亲的默许下,永王磷开始了军队的招募,也就是在此时,李白接到了永王使者韦子春的邀请。

王室的内斗远非李白这样单纯的诗人能够驾驭的。他虽然知道帮助永王就等于和肃宗作对,但从未想过此次出山,会为自己招来这么大的灾祸。

至德元载(756)岁末,李白决定接受永王的征聘。这时,永王的军队正沿江东下,李白也向东面浔阳方向与永王大军会面。

然而到达浔阳后李白一直没有见到永王,便写诗给宴会上认识的一位陶将军,希望可以引荐。

《送羽林陶将军》

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浮紫烟。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李白本来想通过赠诗,向陶将军暗示自己来到军中一直不得见永王的事,但事后陶将军还是没有表态。在军中耽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李白没有谋得一官半职,一切都没有韦子春所夸口的那么好。

后来人们才知道,永王之所以征聘李白入幕,只是因为李白名气很大,想借李白之名招徕更多勇士,仅此而已。

发现不被重用,李白渐渐地产生了抽身离去的念头。谁知李白刚准备动身,永王和肃宗的军队就在丹阳打起来了,肃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永王的防守,并迅速抓捕一切与永王事件相干的人,李白在劫难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至德二载(757)的秋天,李白得知一个叫张孟熊的秀才要去广陵谒见高适,他很高兴,便写了一封陈述自己境遇并请求帮助的书信,托张孟熊转交给高适。

不过,李白在诗中用了大片的篇幅来鼓励张秀才,又写了很多高谈阔论,分析天下局势,而对最关键的解救自己的事只是一笔带过。

高适读了李白的高谈阔论之后并没有救李白。

至德二载(757)八月,有宋若思、崔涣为李白申冤,前者当时担任御史中丞,后者担任宣慰使。他们把李白受怨的事实上奏给朝廷,帮李白洗雪冤情,但是过了很久,依然没有朝廷的回音。

这时候,李白在狱中“大病”一场,并借身染疾患的理由从狱中出来,到松山休养。在闾丘,李白结识了当地的县令和一个侠义之士,在当时,只有这两人有胆量收留他。

过了很长时间,朝廷的批文下来,李白被判终生在夜郎地区流放。于是,李白又被人从松山抓走,再次投入浔阳的牢狱之中,等待被带往夜郎。

至德三载(758),肃宗改元乾元,这年春天,李白从浔阳出发,前往流放地夜郎,妻子宗氏和弟弟宗璟一起为他送行。第二年,已经54岁的李白终于接到了赦免的消息,他一早便从白帝城出发,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向江陵驶去。不过,李白能够重获自由并不是因为沉冤昭雪,在他的后半生中,“从璘”一案的冤情一直相伴他到终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到上元元年(760)李白60岁的时候,他和第三任妻子宗氏的婚姻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李白在巫山遇赦后,没敢回去和妻子团聚,因为他并不想让妻子看到自己经历过牢狱之苦之后穷困潦倒的样子。他去了江夏,在外面漂泊了一年之久,最终实在没办法生存,才回到庐山与妻子会面。

安顿好妻子,李白在上元二年(761)的春天离开庐山,前往金陵。由于多年的战乱,金陵之地已经满目疮痍,曾经的好友故交也“知交半零落”,不知去向。

上元二年(761),李白穷困潦倒,实在无处投奔,便想起了自己的族叔李阳冰。

李阳冰祖籍在河北赵县,上元二年时在当涂任县令,他文采出众,但更有名的是他的书法。据说颜真卿靠书法名扬天下时,还不忘找李阳冰为他题字。

从年龄上,李阳冰比李白要小,因此,李白在62岁的时候投靠他,多少有些羞愧。

当时,李阳冰并不知道李白晚年生活的窘境,只当亲人来探一样招待李白,李白也多次想向李阳冰表达投靠之意,但酝酿数次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停留数日以后,李白见李阳冰并无留下自己的意思,而自己又不好意思开口,便准备默默地离开,再去寻求别人的帮助。走之前,李白在桌上留了一首诗送给李阳冰: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萧曹安屹,耿贾摧槐枪。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淡天庭。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雍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李阳冰来到李白的房间,发现李白已经不在,只有桌上的一纸赠诗。

李阳冰读了这首诗以后,才知道原来李白晚年过得并不如意,他连忙赶到江边,这时李白正在上船,李阳冰马上前去阻拦,并热情地邀请李白到自己府中,在李阳冰的热情邀请下,李白也不再强要面子,便跟随李阳冰一起回去。

李白来到李阳冰家中,终于感到了久违的踏实,于是刚到李阳冰家中,李白就生了大病,一病不起。

在病榻中,李白感到自己时日不长,将自己一生所作诗文的草稿都交给了李阳冰,拜托他帮自己整理这些诗文,希望自己死后这些诗能流传在世上。

果然,在李白卧床数月之后,瘦骨嶙峋的他终于无法再坚持,在广德元年(763)的冬天与世长辞,享年63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是浣花溪上见卿卿,关注我学知识!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