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写作有什么观察方法?什么叫,观察

时间:2024-01-15 15:04:31/人气:156 ℃

第一章 观察: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第一章 观察: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观察知识概要

一、什么叫观察

二、观察的基本技巧

◎观察指导课例

一、定序观察法写作指导

二、移步观察法写作指导

三、总分观察法写作指导

四、分类观察法写作指导

五、比较观察法写作指导

六、瞬间观察法写作指导

七、跟踪观察法写作指导

八、点面观察法写作指导

九、侧面观察法写作指导

十、静态观察法写作指导

十一、动态观察法写作指导

十二、外部观察法写作指导

十三、分解观察法写作指导

十四、综合观察法写作指导

观察知识概要

一、什么叫观察

什么叫“观察”?“观察”,除了有“看”的意思外,还有“调查”“考察”“体验”的意思。打两个形象的比方吧,它就好像了解万物的“窗口”,又好比拍摄照片的“镜头”。要想获得充足的写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光靠视觉——眼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动耳、目、口、鼻一齐工作,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做到不但观形态、听音响、辨味道,而且感觉事物的冷暖,将这些感觉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画面。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察的世界中去,去了解外界事物,认识生活,从而获得写作材料。

观察可分有意观察和无意观察。所谓有意观察,就是有目的地针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常常是根据作文的要求,事先确定观察的对象、观察的目的,拟好观察提纲,并带好观察笔记本,然后根据观察的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并且随时做好观察的记录。这种有意观察,由于是有目的的,观察的对象明确,观察者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因而观察的效果最佳。

无意观察是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这种观察没有明确的目的,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有时甚至是对什么感兴趣就观察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比如你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你就可以观察他的外貌特点、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势等。开运动会,你可以选择一两个场面进行观察,或观察短跑的场面,或观察跳高的情形。吃橘子时,你可以仔细观察橘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还可以观察橘络分布的状况、橘瓣的形状,品尝橘汁的味道。农村的小朋友,可以观察各种庄稼的生长情况,或者是根、茎、叶、花、果实的特点。村里家家都养有家禽家畜,闲暇的时候,你也可以去观察,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城市的小朋友,经常跟妈妈逛商店,遇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可以观察它们的特点。去动物园玩,你可以观察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动物。游公园时,你可以观察公园的景色。还有等车、等船的时候,你可以观察车站、码头和车辆、船只,还可以观察熙熙攘攘的人群。这种无意观察,虽没有明确的目的,什么东西映入眼帘就观察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观察什么,完全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观察,却是非常重要的。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通过这种日常的无意观察,就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还可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所以,我们要重视有意观察,更要重视无意观察。那么,应该怎样观察生活、了解万物呢?

二、观察的基本技巧

1.遵循顺序

观察点是我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有固定的,也有移动的。固定的,就是站在一个地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等等。如果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很可能犯杂乱无章的毛病。有个同学观察小猫后,写了这样一段话:

这只小猫有长长的胡子,浑身长着白白的毛。圆圆的眼睛乌黑发亮,弯弯的小尾巴一翘一翘的。红红的小嘴,雪白的牙齿,像是在对人笑。在阳光的照耀下,眼睛眯成一条缝,身上闪着银光。

这个同学写小猫有没有顺序呢?读完这段话,我们的回答是:没有顺序。他先写猫的胡子,再写猫身上的毛,然后写眼睛,接着写尾巴,紧接着回过头写嘴巴和牙齿,最后又写身上的毛。短短的一段话给人以颠三倒四的感觉。写得没有条理,实际上是观察没有顺序。如果这个同学按照“头→身→尾...

在房间的南面,摆着一个浅黄色的书柜。书柜分上下两层。上层有两扇玻璃门,里面又分三格。最上面一格装的是经典著作,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列宁选集》《鲁迅杂文集》等;中间一格装的是我的课外书:《不会作文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格列佛游记》等;下面一格装的是妈妈的教学工具书和参考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写作一百例》《唐诗鉴赏辞典》《学会把作文写具体》等;书柜下层装的是爸爸订的各种报刊的合订本,放得整整齐齐……

这段话写得很有条理。它告诉我们,要想写得有条理,就要先使观察有顺序。

另一种观察是不断移动的,观察的景物也就会“景随步移”,因此,记叙时应随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比如,你参观上海高铁站,在记叙时就要交代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景物,如“在广场上……”“我乘上了自动电梯……”“我走进候车室……”“在问讯处前……”。把观察点写清楚了,景物随着你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杂乱无章了。

2.全面细致

观察时,怎样才算高效呢?一要看全,二要看细。

看全,就是了解事物的全貌、变化过程和它的来龙去脉;看细,就是了解事物的细枝末节,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观察做到一“全”二“细”,作文才能写得具体形象。

有个同学记叙老师做的“水下火山”的小实验,由于看得不全不细,写得十分简单:

只见从墨水瓶里升起一股水柱,渐渐布满整个广口瓶。那景象就如火山爆发一样。

红墨水从墨水瓶里升起到布满整个广口瓶,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那个同学没有把这个过程观察全。另外,在变化过程中,水柱的色彩和形态是怎样的,他也没有看仔细。因此,上面这段话就写得很笼统。后来,老师把实验又做了一遍,实验前还提出了观察的要求。那个同学对自己的“小练笔”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老师把盛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广口瓶的水中,奇迹发生了。只见一缕缕红色水柱从墨水瓶口升起,那水柱像一条火舌直冲广口瓶的水面。水柱的颜色由浓变淡,形状由细变粗,真像火山喷吐着炙热的岩浆。接着,“岩浆”又沿着水面向四周蔓延,那景象犹如夏日傍晚满天的红霞。后来,“岩浆”又沿着瓶壁渐渐向下扩散,不一会儿,整个广口瓶里的水都被染成淡红色了。

修改后的这段“小练笔”,不但写出了“水柱……直冲广口瓶的水面”“向四周蔓延”“向下扩散”直到广口瓶里的水被全部染红的实验全过程,而且细致地写出了水的形状和颜色的逐渐变化,给人以具体、真切的印象。这个例子说明:要想写得具体,就要看得全面、仔细。

不把事物组成的各部分看全,不把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看全,写出的作文必然会让读者感到没头没脑、空洞笼统。

例如,我们观察一个物体,比如我们收藏的一分钱硬币吧,它是圆形的,有正、反两面,一面标明了它的面值,一面是国徽图案。面值那面,是由四部分构成的:正面上方是阿拉伯数字“1”,中间是中文仿宋体美术字“壹分”,它们被两支麦穗的图案包围着,最下面是阿拉伯数字标明的制造年份。国徽图案那面,包括上方仿宋体美术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徽两部分内容。国徽图案是由天安门、一大四小的五颗星、环形麦穗、绸带和齿轮构成的。这样逐一分解开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就能看得很细、很具体,描述起来,就不会空洞干瘪了。

观察人、事、景、物,除了要抓住特点以外,还要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了解事物的方方面面。

怎样全面地去观察呢?

(1)观察事物的全过程。

任何事物的生长发育、变化发展都有一过程,我们要全面地观察事物,就要观察它生长发育或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比如,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景物的四季变化或早晚变化,观察一个人思想的转变,观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登南岳观日出,就要观察:日出前,群山和天空的颜色;日出时,天色的变化,云蒸霞蔚的壮观,以及太阳一点一点地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情形,要仔细观察太阳的形状、大小、颜色和光亮;日出后,千山万壑沐浴着金色阳光的壮美景色。重点是观察日出时的情形。

(2)从多方面去观察。

事物总是多侧面、多角度的。苏轼观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一座山是这样,看别的事物也是这样。比方说,在高山上观看到的刚冒出地平线的太阳是金色的,早晨的太阳是红色的,中午的太阳不可正视而那阳光是白色的,黄昏时的落日则是橘黄色的。又比方说,春天树木抽枝吐叶,百花盛开,生机勃勃,而松柏、柑橘却在这时候落旧叶。又比方说,猫的眼睛早晨和晚上瞳孔是圆的,中午的时候瞳孔收成一条线。所以,一定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去观察事物。

(3)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不是偶然的,即使是偶然发生的事物,也有它内在的必然因素。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而且任何事物也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与周围的事物、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观察一种事物,还要注意观察它的周边关系,注意观察它周围的环境。

(4)有重点的观察。

观察事物要全面,但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还必须有重点地观察,这样才能突出事物特点,给人深刻的印象。怎样有重点地观察呢?

第一,要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重点。如观察农贸市场,如果目的是要观察市场的供应情况,那就要把农副产品作为重点,看产品是否丰富、品种是否多样、货色是否新鲜、质量是否优良、市场是否繁荣等;如果目的是观察买卖是否公平、经营是否文明,那就要着重看商贩的经营态度、经营作风和经营质量,看他们是否欺行霸市、是否哄抬物价、是否短斤少两、是否注水掺假、是否童叟无欺等。

第二,要根据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观察时应根据事物的特点来确定观察重点。例如,同样是树,松树的特点是挺拔、伟岸刚劲,柳树的特点是柔曲、婀娜多姿,那么松树的观察重点应是树干,柳树的观察重点则是枝叶。又如,同样是草本植物,莲和含羞草的观察重点也不同。莲的花和叶都大,但更具特点的是花——花形硕大,颜色美艳,气味芳香,而且出淤泥而不染——所以重点是观察花。含羞草的叶子很有特点,它是羽状复叶,当你触动叶子时,小叶便合拢,然后叶柄下垂,似含羞之状;至于它的花,虽是紫红色,但极小,只有一分钱硬币那么大,也没什么香气,所以重点当然是观察叶子。

第三,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深入进行重点观察。很多事物的特点,并不是在观察前就能确定的,而是通过全面的观察才能认识到的,因此,必须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深入地对最具特点的部分或方面进行重点观察。如《爬山虎的脚》的作者在观察爬山虎时,先观察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观察爬山虎的叶子,然后又发现了爬山虎的茎上有脚,于是就把脚作为重点来观察,看它是怎么生长的、怎么爬的,最后还看了脚的变化和作用。

第四,抓住重点深入观察。观察重点确定以后,就要对重点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切实掌握事物的特点。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的作者观察杨梅时,把杨梅的果实作为重点,从它的形状、颜色和滋味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杨梅的颜色他是怎样观察的呢?“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如果不深入观察,看到杨梅熟透了发黑,就以为它是黑的,那就错了。

事物的特点、人物的性格、事件的意义往往表现在细节上。请看一篇例文:

今天我喂鸡(初稿)

今天我打开鸡窝门,“小芦花”“老好人”“小老鸹”一齐挤了出来,抖着羽毛,拍着翅膀。它们一窝蜂地向食槽跑去,咕咕地叫着。

我走进鸡棚,鸡马上追了过来,围着我,跳着抢食吃。不一会儿,鸡全吃饱了,有的向窝里走去,有的在墙根下晒太阳……

这是小立习作的第一稿,老师在后面写了两行评语:“过程清楚,语言通顺,有条理;但太笼统,观察不细致,请重写。”

小立不服气地拿着作文本回到家,吃过晚饭后,趁爸爸还没开始工作,就走上前去问爸爸,想请爸爸打抱不平。爸爸拿过作文本看了一遍,说:“老师的评语写得很中肯嘛。”小立见爸爸也站在老师一边,更不高兴了,不服气地说:“怎么个笼统?怎么个不细致?我不是用‘挤’‘抖’‘拍’‘追’‘围’‘抢’这些动词了吗?还能怎么个具体法?”

“不错,”爸爸和颜悦色地说,“你这篇文章确实不是一无是处,所以老师也肯定了你两个方面:过程清楚,语言通顺。这就是说,你写了放鸡、喂食两个过程,很有条理,同时用了这些动词,也很准确。但你的毛病就出在老师说的太笼统上。”爸爸抽了一口烟,继续说:“你想想,别人看了你的文章,能清晰地看到当时你放鸡、喂鸡全过程的情景吗?”

“怎么不能?”小立还是不服气。

“那我问你,鸡出笼时,怎么个挤法?有没有困难?挤不出又怎么样?出笼后又怎么样?”

小立一下子被问住了。

爸爸又问:“喂食时,鸡又是怎么围住你的?又是怎么抢食吃的?你能说出来吗?每只鸡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说得出吗?”

听了爸爸的话,小立渐渐低下头去。

爸爸摸摸小立的头说:“明天,你再仔细地观察一下,既要观察群鸡的概貌,又要观察每只鸡的不同情态,这样写出来,就不但具体、逼真,而且生动有趣了。”

第二天一早,小立就照着爸爸的吩咐去做了。他仔细地观察整个放鸡和喂食的过程,逐一观察每只鸡的不同神态,终于认识到老师的评语是那么切中自己的要害。趁着记忆犹新,他立即把观察到的材料零星地写在纸片上。到了晚上,做完功课后,他便一气呵成地把文章写了出来。

今天我喂鸡(修改稿)

我打开鸡窝门,鸡马上挤了出来。不好!“小芦花”和“老好人”卡在门那儿了!我把它们抱出来说:“慢点儿,别卡坏了身体!”最后出来的是“金号手”。它们出了窝,先抖抖身上美丽的羽毛,再拍拍翅膀,然后就在栅栏里追着玩起来。

早晨,灿烂的阳光照在鸡身上,“小老鸹”变成紫檀色的了。“金号手”身上的羽毛像锦衣似的,它叫起来:“喔——喔!”那威武的样子,确实像个“金号手”。

它们一窝蜂地向食槽那边跑去。“小老鸹”跑在最前面,可是到那儿一看,槽里什么也没有,就大失所望,向我咕咕叫着。

我拿着食槽去和食,心想:多喂它们一点儿吧,好让它们多下几个蛋。于是,我就多抓了一把高粱米混在槽里。

我端着食槽走进鸡棚,几只鸡马上追了过来,围着我。又是“小老鸹”跑得最快,还跳上来抢着吃。我把它赶了下去,说:“挤什么!你就是太贪吃,批评你多少次了还不改!”

我把食槽放下,它们马上把头扎在一块抢着吃。“小老鸹”太淘气了,它蹦到槽里,搅得别的鸡也吃不好,还边吃边刨出来。我看了有些生气,就把“小老鸹”抱走了,把“老好人”放进去。

过了一会儿,鸡全吃饱了。爱下蛋的“小芦花”“老好人”稳稳当当地向窝里走去,准备下蛋。“小芦花”一边走、一边向四处张望,仿佛想挑一个好地方呢!不爱下蛋的鸡就趴在墙根下晒太阳。“金号手”像个卫士一样,来回踱着方步……

爸爸看了,翘起大姆指称赞道:“写得好极了。可见,只要仔细观察,是能写得生动具体的。”

小立又重新看了一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3.抓住特点

观察要抓住特点。什么叫特点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事物具有而其他事物不具有的东西。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比如说,小乌龟翻身有它的特点:它先是伸出头颈朝地上一顶,四肢一划,然后硬壳一弓,身子翻过来了。又如,长在墙上的爬山虎的脚就与众不同:它是嫩红色的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样,长在茎上。小乌龟翻身的样子,爬山虎的脚,便是它们各自的特点。只有观察时抓住了特点,作文时才能写得逼真。请看下面两个观察实例。

第一个例子,是对人物的观察。

一个星期天,吴刚和吴玲兄妹两人在家。一位客人来找他们的爸爸,一看大人没在家,说了几句话就走了。等爸爸回来后,吴刚急忙告诉爸爸有人来找,但忘了问姓名。爸爸问来人长的模样。吴刚说:“一个老伯伯,大约五十多岁,穿一身蓝工作服。”爸爸听后怎么想也想不出是谁。这时,妹妹吴玲开了腔:“爸爸,这个人大高个,头又圆又大,黑黑的脸上有疙瘩,连鬓胡子特别浓,一说话牙齿全露在外面,吸起烟来一口连一口。”爸爸又追问一句:“是不是说起话来特别快?”兄妹两个齐声说:“对。”爸爸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他是我们车间的‘活张飞’陈超。”

从这个例子可知,由于吴刚没有抓住客人的特征,所以,爸爸听了他的介绍,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人。而妹妹吴玲因为抓住了客人“活张飞”的特点,所以爸爸一下子就能猜出这人是谁。如果让吴玲描写人物的外貌,就能做到写谁像谁。

第二个例子,是对班集体的观察。

同一个班级的两个同学,都写《我们这个班》,但写的内容大不相同。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

说起我们这个班,你一定不熟悉吧。我们这个班,是由50名男、女同学组成的大集体。在年级里,我们是齐步前进的好集体;在学校里,我们是友爱互助、得奖最多的先进中队。

这篇作文中的“50名男、女同学”“齐步前进”“友爱互助”,写的是大多数班集体的共同特点,因而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另一个同学的写法就不同了:

我们这个班,在学校里算是挺有趣的一个班。拿同学长得高、矮、胖、瘦来说吧,就占了几个“最”字。如果六年级四个班的全体同学往操场上一站,最高的同学是我们班的张添;最矮小的同学也在我们班,那就是阮峰了;要说胖的,田宇同学可算得上个“大胖子”;要说瘦的,徐波同学瘦得皮包骨头,活像一只小瘦猴。另外,还有两个“最”:说话嗓音最大的是王涛同学,许多人同时说话时,他的声音最先传入别人的耳朵,大家都叫他“高音喇叭”;说话声音最小的是张星同学,只有静得连掉一根针也听得见的时候,大家才能听到他说话的声音。他们真是各有姿态,各具特点。你说我们班有趣吗?

第二个同学之所以把班上高、矮、胖、瘦各种形象的同学写得这么有趣,就是因为他平时善于观察,而且观察时抓住了对象的特点,所以下笔时,各具特点的同学就一个个跃然纸上了。

4.五官并用

要使观察深入,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眼、耳、鼻、舌、身、脑并用。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复杂的,在观察时仅仅用眼睛看一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调动自己身上各种感觉器官,用眼仔细看看,用耳仔细听听,用鼻仔细闻闻,用舌仔细尝尝,用手仔细摸摸,用脑仔细想想,才能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事物,获得正确的认识。请看下面这篇习作:

妈妈端着一小盘花生米走进厨房。花生米那一个个小小的椭圆的身上,穿着粉红色的外衣。妈妈把它们一股脑儿倒进了滚烫的油锅里,锅里便劈劈啪啪地响了起来,不时还有几个“调皮鬼”蹦蹦跳跳的。铲子不停地翻炒着,不一会儿,花生米那粉红色的外衣变成了红色的油外套,并且发出吱吱的响声。这时,妈妈把它们铲到盘中,又往上面撒了一些玉屑似的精盐。一股香味直冲鼻孔,真让人垂涎欲滴,咬一个真叫脆,吃一粒满口香。转眼间,一盘花生米被我一扫而光。

作者为什么能把炒花生米写得这样生动?因为他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等各种器官,进行了综合观察。眼,看到了花生米的形状(椭圆形)、颜色(粉红到红)、状态(蹦蹦跳跳)和妈妈的动作(倒……翻……铲……撒……);耳朵听到了花生米在油锅中的响声(劈劈啪啪、吱吱);鼻子闻到了香味(直冲鼻孔);舌头尝到了味道(香、脆)。这样,作者就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妈妈当时炒花生米的真实情景,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反之,如果作者仅仅写自己眼睛看到的情况,那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5.渗透情感

情感,即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所谓带着情感观察,就是在观察时,对观察的对象倾注感情。也就是说,观察时不光是要知事、明理,还要动情。先要感知事物,才能认识事物,这还不够,还要带着情感去感受事物,热爱、赞颂那些美好的事物,痛恨、鞭挞那些丑恶的事物。如果我们对观察的事物真正动了情,就会怦然心动,有一种强烈的要表达出来的欲望,也就是写作欲,那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满腹话语,不吐不快,势必写得真切感人。人们平时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就是说,文章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同时还倾注着作者的感情。正因为这样,文章才具有感人的力量。

那么,怎样带着情感去观察呢?

首先,要热爱生活。一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人民充满热爱,他才会觉得生活很有意义,他才能满怀热情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且情不自禁地要去表现它们、赞美它们。

其次,要明辨是非。人的情感不是无缘无故的,是由人们的思想、观点、经历等决定的。一个人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就是说,要能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同时,还要有爱憎分明的感情,爱你所爱,憎你所憎。

再次,要身临其境。当你去观察、去感受的时候,你应该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分子,而不是把自己当作来观察的局外人。这样,在观察时,你就会激起情感的波澜,与你所观察的事物融为一体。如《荷花》那篇课文,由于作者是带着强烈的热爱荷花的情感去观察荷花,以至于最后其竟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朵迎风起舞的荷花。

最后,要趁热打铁。当你在观察中被你所观察的事物感动,情不自禁时,要及时把所观察到的情形和自己的情感写出来,这样才能真切地再现客观事物,并融进自己的感情。不要等到过了多少时间,观察的印象模糊了、情感也淡薄了再去写;应该进行“热处理”,趁热打铁。

如有个小朋友观察雨,就是带着情感去观察的:

蒙蒙的细雨向大地飞洒着,洼地上已是清亮亮的一片,浅浅的水映照出天上黑云和人的倒影。一阵冷风拂过,水面上泛起层层的小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

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本、墙壁。雨落在小草上,看,草儿轻轻地在微风中摇动,雨珠顺着它那翠绿的茎下来,有一滴一下子钻到土里,又有一滴钻到了小草的嘴里,找不到了。

雨又向花奔去,“沙沙沙……”——这一定是它在唱春天的歌。你看:野麦子已披上了绿装。向日葵开了花,金灿灿的十分喜人。老杨树抖抖润湿的身子向小雨微笑着,笑着笑着,它也变绿了。

雨儿又飞到了屋檐下,于是,小鸟飞鸣了,在雨中卖弄清脆的歌喉。

雨儿又撒到田野上,立刻,田野葱郁起来,小溪的水也渐渐涨起来了,一切都那么清新明亮。

雨儿又飘到校园,于是,小学生们欢呼着,在雨中玩耍,张开嘴让甜甜的雨珠到嘴里去,然后闭上嘴爽心。

啊!蒙蒙的细雨,你献给了大地一片花红草绿的原野。人们感谢你,春天的辛勤的使者!

小作者随着春雨的足迹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渗透着欢快、喜悦和对春雨的珍爱之情。

又如作家菡子满怀感情地观察八只小瓷猫,觉得这些小猫是那么可爱,一只猫一种姿态:有的文静老实,有的活泼调皮,有的热情招友,有的独自娱乐,有的发呆,有的得意,有的雄健,有的撒娇。她越看越爱,不但觉得它们就像活的,而且觉得它们就像八个孩子:那活泼的神情、幼稚的姿态、调皮而聪慧的眼神,都像是孩子。她甚至觉得一种摆法就是一个童话,处处洋溢着对小瓷猫深沉的喜爱之情。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会观察,提高写作水平,下面我们选取常用的观察方法,每种方法后面配有范例讲解和技法指导,供老师们教学和同学们写作时参考。

观察指导课例

一、定序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定序观察法

定序观察法也叫顺序观察法。它要求观察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对被观察对象逐一进行观察。

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观察人物活动,而且适用于观察事物。但是,观察的对象不同,具体情况也不同,观察的顺序也就不一样。如《董存瑞炸碉堡》是按照碉堡封路、请求炸堡、冲到桥下、舍身炸堡、打开通道的事情发展顺序观察;《高大的皂荚树》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观察;《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方位顺序观察;等等。

有时候,对同一种事物,又可把几种顺序结合在一起观察。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照天没亮、中午、黄昏的时间顺序和决定攻下高地、隐蔽在山沟里、在烈火中壮烈牺牲、部队夺取高地的事情发展顺序观察;《钻石》是按照地里、家里、县委大院的空间顺序和捡到钻石、打定主意、献给国家的事情发展顺序观察;《课间十分钟》是按照东墙边、球台左边、西墙边的方位顺序和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的分类顺序观察;《景阳冈》是按照冈下、冈上、冈下的方位顺序和不听劝告、思想矛盾、奋勇打虎、拖下冈去的事情发展顺序观察;等等。

2.范例讲解

秋游景山

十月的北京,阳光灿烂,凉爽的秋风把我们送到了景山公园。

走进景山公园大门,抬头望去,高大的万春亭红柱黄瓦,在茂密的翠林映衬下,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山脚下是一个大花坛,一朵朵傲霜的菊花,像节日的礼花一样,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举目眺望,那美丽的北京全貌尽收眼底。

东面,一座座高大的楼房,一排排崭新的厂房,鳞次栉比。蓝天上飘着丝丝白云,像一缕缕白纱在蔚蓝色的海洋飘散开来。

西边,北海公园洁白如玉的白塔,屹立在琼岛的顶峰。岛的四周游船很多,登高望去,仿佛是一片片嫩绿的叶子,飘荡在水面。

向南望,紫禁城庄严的建筑群展现在眼前。橙黄色的琉璃瓦给故宫披上一层金装,仿佛一条金带,直通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远处,是布局整齐、颜色淡雅的一幢幢高楼。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今天正迈着巨人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离开了万春亭,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果园。这里,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的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撞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太阳慢慢地从西方落下去,火红的晚霞映照着天空。朵朵浮云像一块块红绸,把景山映衬得更加美丽了。

讲解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小作者在游览景山公园时,看到的一派迷人的秋色。

读完这篇习作,不难看出,小作者在选择和组织材料时,着实用了一番心思。总的来看,全文是按游览路线组材的,然而,在记叙重点部分,站在万春亭上,举目眺望北京全貌时,却按“东面”“西边”“向南望”的方位顺序进行组材,分别选择了典型材料:鳞次栉比的楼房和厂房,北海公园和紫禁城庄严的建筑群。小作者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有力地突出了美丽古老的北京“正迈着巨人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的主题。

3.技法指导

运用定序观察法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观察的基本规律。一般来说,观察人,多数按照从外表到内心的顺序;观察事,多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再配合上时间或地点顺序;观察景物,多数按照方位顺序、地点顺序或分类顺序;观察其他事物,多数按照方位顺序等。

②选择适当的观察顺序。运用什么顺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情况。

例如,同样是观察人物,《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照从外表到内心的顺序,《视死如归》是按照从牢房到刑场的地点顺序,《詹天佑》则是按照材料的分类顺序。

③以一种为主的观察顺序。几种观察顺序结合运用时,要以一种顺序为主,其他顺序为辅;千万不要一会儿以甲顺序为主、一会儿又以乙顺序为主,多条线索混用。

二、移步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移步观察法

移步观察法也叫移位观察法,就是在观察的时候,不断移动脚步,变换观察的位置,通过或远或近、或上或下、或内或外的移动,尽量把握被观察对象的全貌以及远近、高低、内外的不同特点。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就是运用这种观察方法获得写作材料的。作者通过脚步的移动、观察位置的变化,按照登上台阶、进了大门、穿过大厅、从礼堂出来、又参观几个会议厅、走出大门的顺序,把整个大会堂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观察得全面、细致,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的全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又如《草原》,作者按照去草原、快到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等地点的方位顺序,不但注意观察了脚步移动后的景物变化,而且注意观察了草原上的人物变化。

2.范例讲解

游长岭公园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我们去游公园。

公园大门口,大理石屏上“长岭公园”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眼帘,那是王首道爷爷为我们长岭公园题写的名字。两旁的石狮含着微笑迎接参观的人们。

一走进公园大门,一组大理石浮雕“九龙戏珠”展现在眼前,这九条龙蜿蜒游动,瞪着圆圆的眼睛,在争夺一颗发光的宝珠,像活的一样。阳光洒在重重叠叠的树叶上,金光闪烁。透过密密层层的或浓或淡的空隙,地面上现出了大大的圈儿。抬头往上看,山顶的长风阁若隐若现。

我们穿过竹林,来到了儿童游乐场,这里有电动飞机、电动火箭、滑梯、秋千、跷跷板等玩具。还有一架退役的真飞机,那是空军叔叔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耍,到处充满了欢乐。

登上石级,翻过山坳,我们又来到了水榭台。水榭台上有一座石拱桥,桥洞古色古香,桥下是一池春水,分外碧绿。“嘎”的一阵叫声从假山旁精致的小屋里传来,一只只大白鹅和一对鸳鸯被我们的欢乐声惊动了,陆陆续续游了出来。这里仿佛是童话的世界,水中的假山上有一个孔隙,流出的泉水像是一挂珠帘,泉水溅起水珠,雾气腾腾,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一座“八仙过海”的雕像,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从水榭台出来,向上攀登,来到了长风阁。一阵清风吹来,好凉爽啊!站在长风阁里向西眺望,可以看到浩瀚的长江水;向东俯瞰,可以看到一座座炼油塔、一栋栋鳞次栉比的厂房、川流不息的油罐车和向远方伸展的束束管线。南面,连绵起伏的群山浮在云雾之中,像奔腾不息的骏马,扬起团团征尘,我们似乎还听到它们雄壮的嘶叫。

过去,这里还是片荒山野林,听说还有猛虎出没呢。如今却成了一座石油城,抬头望见楼柱上诗人、书法家史穆撰写的楹联:“高阁拥群山塔林迎旭日,长风吹万里湘水缀明珠”,你不由得不发出与诗人同样的感慨:啊,长岭——雄伟的石油城,国家一级企业单位,不愧是湖畔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讲解

本文最突出的是写出了公园里“长风阁”“儿童游乐场”“水榭台”等各具特色的景物。对石拱桥处的“水”“山”“鹅”描写细致、生动。“桥下是一池春水……水中的假山上有一个孔隙,流出的泉水像是一挂珠帘,泉水溅起水花,雾气腾腾……”结尾两段,着墨不多,通过今昔对比,无形中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这样写,比有些同学说套话、大话,效果好得多。

文章按参观顺序来写,注意了用词准确。“走进……穿过……登上……翻过……”这些意义不同的动词,用于表示不同地理位置的特点,别具匠心,可以借鉴。

3.技法指导

运用移步观察法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交代好观察点的转移。移步观察实际上是一点一景,点动景变,所以先要交代清楚观察的点。先定点,后绘景,绘景后再交代第二个观察点,然后再绘第二幅景。按“点—景—新点—新景”的顺序行文。

②观察点转换的顺序要合理,不能颠三倒四。在叙述过程中,要注意把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交代清楚,把表示方位、处所的词语写清楚。当空间发生转换时,最好另起一段,这样文章才条理分明。

③要紧紧抓住各处景物的内在联系或人物行踪。在一篇文章中描写多处景点的景物时,它们之间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要注意一环紧扣一环,自然引出下文,使过渡自然而严密。这样,文章才会脉脉相通,结构紧凑。

三、总分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总分观察法

总分观察法一般是按照“总体—局部—总体”的顺序观察的,也就是先观察对象的总体概貌,再观察构成总体的各个局部,最后再把各个局部归结起来,重新回到总体,从而获得对被观察对象的全面认识。

开始观察总体得到的认识是肤浅的、笼统的、粗糙的,然而它毕竟是个有机的整体,是局部观察的出发点。各个局部的细致观察是对总体观察的印证和充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总体观察,比第一次的总印象会更深刻。因此,写文章时,才会更鲜明、更具体、更真实。

这种方法应用得非常广泛,如《放风筝》《富饶的西沙群岛》《林海》《詹天佑》《花潮》等课文的作者都采用了这种观察方法。

2.范例讲解

花潮

昆明有个圆通寺,寺后就是圆通山。以前是一座荒山,现在是一个公园,就叫圆通公园。

公园在山上,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

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惹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却是花团锦簇,变成了花的海洋。

星期天,我去看花。进了公园门,乘兴登山。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向高处望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阴,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都挽不住游人。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海棠。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许多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看得越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大家都是来看花的,有人走累了,拣个好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儿似乎又感到别的地方更好,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慢地向别处走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有人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牵过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

老爷爷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语,嘴里低吟着什么。老奶奶看花,拄着拐杖,牵着孙儿。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衫,有的甚至是绸衬衫。小学生系着红领巾,叫啊,跳啊,被这一望无际的花海惊呆了。

昆明四季有花,可是不管山茶也罢,报春也罢,梅花也罢,杜鹃也罢,都没有海棠花这样幸运,有这么多人这样热闹地来访问它、欣赏它。

回家的路上,听到很多人纷纷议论。我一面走着,一面听人家说着,自己也默念着这样两句话: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讲解

作者在第一次观察时得到的总体面貌是:“却是花团锦簇,变成了花的海洋”。然后又从正面、侧面做了具体、局部、细微的观察。在正面观察中,作者发现了:“隔着密密层层的绿阴,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海棠。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真是花多,花盛如潮;“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阳光下,花移影动,让你越发感到“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真是花态、花势如潮;而且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琴声、笑声……“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真是声如潮、情如潮。

正面观察之后,作者又做了侧面观察,如人多:老爷爷、老奶奶、青年、小学生;又如感情浓:有的留恋不舍,左右观察;有的驻足观赏,仔细端详;有的贪心重,一嗅再嗅;老爷爷自语低吟;青年们如同来赴盛会;小学生们叫啊跳啊,都“被这一望无际的花海惊呆了”,真是人如潮、情如潮。

最后,又从正面、侧面的观察回到总体,从花如潮、人如潮中发现了“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这样,就由花观察到人,由人联想到盛世,表现了时代的伟大。

这种有总有分、分后又总的观察方法,在写作中很有实用价值。

3.技法指导

运用总分观察法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首先要观察整体,捕捉事物的总体特征,体会初步的感受。

②然后,从几个方面或几个类别去观察,对整体感受进行充实,使这种感受具体,用几个代表性的实例加以证实。

③注意融进自己的感受、体会,把观察和体验结合起来,由物到情,力求物与情相结合。

④最后再回到整体,把前面的观察、感觉深入一步,提高认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⑤总分观察法除上述介绍的“总—分—总”这种典型方式之外,还包括“总—分”和“分—总”两种变式,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四、分类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分类观察法

事物是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如果在观察时能注意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地细心观察,将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这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观察的方法就叫分类观察法。

如《海底世界》,作者把海底世界的情况划分为:①动物的声音和动物活动的方式;②植物的大小和色彩;③矿藏的种类。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观察,给人以“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感觉。

再如《火烧云》,在观察时按照火烧云的颜色、形态的变化分类;《鲸》按照齿鲸、须鲸分类;《趵突泉》按照大泉、小泉分类。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观察效果。

2.范例讲解

我家门前的小溪流

我家住在巍峨挺拔的大围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由东向西从我家门前缓缓地流过。夏天的小溪,最使我留恋。水清得可爱,绿得可爱。假日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来到小溪边,像一群青蛙似的“扑通、扑通”跳下水。波光粼粼的溪水溅起一朵朵银白色的浪花,浪花抚着笑脸,多美啊,多甜啊!我一头钻进清水里面,好像孩子缩在妈妈的怀里一样,久久不肯出来。游得兴起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打起水仗来。

记得有一回,“交战”两方的水点掀得密密麻麻,使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来。越是这样,就越觉得有兴头。不一会儿,双方都来了“援兵”,水仗打得更激烈了。我们一方渐渐支持不住了,一个个被打得前俯后仰,连滚带爬,退出了自己的“阵地”。对方见我们这副狼狈相,忍不住哈哈大笑:“哈哈哈!打不赢我们了吧!”正当对方得意忘形时,我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他们只得紧紧捂住眼睛鼻子,任凭我们浇呀、泼呀、浇啊……又是一阵笑声。在小溪里,另一桩乐事是摸鱼。小溪里的鱼很多,一群群游来游去,看了叫人手痒。鱼儿机灵,见人就溜,水里抓鱼全靠眼明手快。一次,我把鱼围赶到石缝里,便一头潜入水底,睁大眼,一手伸到石洞里,一下就钳住了一条小鱼,拿出水面一看,只见小鱼的口一张一合,好像在哀求:“放我回去吧,我还小啊!”我犹豫了一下:要是现在把它放回去,再过一两年长成大鱼,那该多好啊!我便把它放回去,然后又去摸大的。不到半个钟头,我们抓了两条大鱼,大概有一斤多重一条。伙伴们乐得跳上岸,一手拎着衣服,一手举起鱼儿,欢蹦乱跳地回家了。

秋天,小溪两岸的稻田、桑园黄绿相间,景色迷人。沉甸甸的杂交稻穗在艳阳下闪着金光。养蚕的阿姨们正在泛着绿波的桑林间采摘桑叶,为养好一年中最后一批蚕而辛勤劳动。冬天的小溪,也叫人难忘。芦苇的白花絮在河岸飘飘悠悠,桑树的叶子落光了。溪水仍旧昼夜不息,哗哗欢唱。

在小溪里捕霜鱼,真是有趣极了。下霜的早晨,我在竹筏后面撑篙,爸爸拿着长长的鱼叉。一提上来,就是一条大鱼。冬天的小溪啊,就是这样逗人喜爱。

小溪四时都可爱,而最可爱的是春天。你看,小溪两岸,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温柔的春雨,化作纯净的山泉,汇聚成这清澈见底的溪流,不知疲倦地流向浏阳河,注入洞庭湖,汇进浩浩荡荡的长江。林业工人趁着满河春水,架着排排竹木,为祖国建设输送栋梁。

我爱门前的小溪流。我愿化作一滴清泉水,随着它,昼夜不息地奔向海洋。

讲解

作者通过观察小溪的四季后分别写道:夏天时溪里的水“清得可爱,绿得可爱”,“我”在这里打水仗、摸鱼;秋天时,“小溪两岸的稻田、桑园黄绿相间,景色迷人。沉甸甸的杂交稻穗在艳阳下闪着金光”;到了冬天,“芦苇的白花絮在河岸飘飘悠悠,桑树的叶子落光了”;而到最可爱的春天时,“小溪两岸,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温柔的春雨,化作纯净的山泉,汇聚成这清澈见底的溪流”。

这种分类观察和描写,形象具体地向人们表现了景物在不同时节的不同特征——给人一种变幻的美。它犹如一组动画片,展示了小溪及其周围景物的“四季图”,给我们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使人不禁产生一种与作者相同的感受和心愿——“我爱门前的小溪流。我愿化作一滴清泉水,随着它,昼夜不息地奔向海洋。”

3.技法指导

运用分类观察法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先仔细观察全貌,做到全局在胸,然后再一类一类地观察。

②分类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同一类事物之间要合并排列,千万不要在同一类别中又包含另一类别。

③在观察时,要注意每一类事物的特征与整体特征的关系,尽量发现各类特征与整体特征相和谐、一致的地方。

④材料归类要合理,既不能相互穿插,又不能脱节、跳跃。

⑤当一层意思写完,转到另一层意思时,最好要另起一段。

⑥各层意思之间,不但要注意内在的、意义上的联系,而且要注意形式上的衔接,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前者过渡到后者。

五、比较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比较观察法

比较观察法是将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加以比较的观察方法。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完全一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是,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差异,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使每一种事物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比较可以分为自比(纵比)和它比(横比)两大类。自比是就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以便发现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它比是就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便发现不同事物的差异。

运用自比与它比,可了解每一种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或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异之处,从而使观察更具体、更深刻,使文章更感人。

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同样是“穿着破烂”、步子“沉重”、“踏着黄沙”、生活困窘的11名纤夫,他们的年龄、出身、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各不相同,思想觉悟、对待现实的态度也大不一样,有的“漠然”,有的“没精打采”,有的“诅咒和抗议”,还有的要极力摆脱肩上的重荷……

又如《粜米》中灾年与丰年、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比,《詹天佑》中国内振奋与国外轻蔑的对比,《激光》中太阳、电灯、手电筒、探照灯与激光的对比等,都是运用比较观察法的范例。

2.范例讲解

我的三个妈妈

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以《我的妈妈》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可为难了。我有三个妈妈,写哪一个好呢?想一想,她们对我的关心、影响和帮助都很大,真拿不定主意。又一想,不如把三个妈妈都写上,让大家都帮我评一评,哪一个妈妈更好。

我的亲妈在山区,当我两岁时,她把我过继给了在城里工作的叔父,每年我从城里回老家一次。亲妈中等个儿,又黑又红的脸上长着一对细长的眼睛。老家人口多,地也多,爸爸一个人忙不过来。妈妈也长年累月地在地里劳动,很少休息。但每当我回到家后,她就不下地了,抱起我问长问短,用她那粗糙的手不断地摸着我的脸。妈妈的劲儿真大,每次抱起我时,我都觉得身上好疼。每次回去,她都给我做好多菜,炒的鸡蛋只许我一个人吃,而把我的姐、哥赶得远远的。妈妈也不吃,有时眼睛里还噙着泪珠。妈妈总是鼓励我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

我与叔父和婶婶一同生活了9年,我也叫他们爸爸、妈妈。爸爸和妈妈不知为什么总吵架,有时还破口大骂。每当他们吵架时,我很害怕。但是,妈妈对我却是关心、爱护的,我们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妈妈30多岁,瘦高个儿,白白的脸上嵌着一双大眼睛。她在银行上班,每天先把办公室打扫干净,等其他同志都快要来了,再把大门打开。开始工作了,妈妈总是集中精力,一丝不苟地工作着,账目清清楚楚,从未出过差错。妈妈下班总是很晚的。有一次,已是晚上9点多了,还不见她回来,我便去找她。一进营业部,传来一阵阵的咳嗽声,声音是那么熟悉、悦耳。很大的房间里只有妈妈一个人还在忙碌着,她的面前放着很厚的发票,她正一张张地核计着。核计一遍,她用水笔记下数目,接着又核计起来。我的腿都站酸了,妈妈还在不停地工作。看着她那消瘦的脸庞和疲倦的神态,我忍不住心头一热,差点儿掉下泪来。我叫了一声:“妈妈!什么时候了,还不回家吃饭?”妈妈抬头看了我一眼,平静地说:“你什么时候来的?吃饭了吗?”“我早就来了,也早就吃了,您赶快回家吃饭吧!”妈妈说:“快算完了,你先走吧!”我生气地说:“您不是算过一遍了吗?怎么还算?”妈妈认真地说:“干什么事,都要细心。如果算不对,要给国家带来多少损失啊。你在学习上也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啊!”妈妈对工作总是那么认真负责,年年都被评为模范和先进个人。妈妈那勤劳的好习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学习上也总是以妈妈为榜样。但是,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和我在一起生活了9年的妈妈,再也不会回家了,我是多么想念她呀!

前几个月,爸爸又为我找了一个新妈妈。她年轻,有时很温和,有时却很严肃。她每天晚上都要检查我的作业,有了错,就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算正确为止。每次放学回家,她总是给我做好可口的饭菜,晚上也总是和我睡在一个被窝里。有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对她尊敬起来。有一天下午放了学,我走到街上,听到了敲锣声。我往前一看,有好多人围成一个圆圈。我想,一定是耍把戏的,反正太阳还没有落山,看一会儿也没什么。走近一看,果然是耍把戏的,我就挤进人群看起来。回到家里,一看表:啊!已经8点多了。我怕妈妈责问我,便到屋里写作业。写完了作业,妈妈叫我去吃饭。吃完饭后,妈妈和蔼地对我说:“小飞,你今天下午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我怕妈妈批评我,便低声说:“数学老师说,要举行四年级数学竞赛,把我们几个叫去讲了几道数学题,我就回来晚了。”妈妈认真地说:“不会在骗我吧?”我大声说:“您不信去问老师。”我知道妈妈不会去问老师,便故意装着不满的样子。妈妈的脸色有些严肃了,说:“刚才都快8点了,还不见你回来,我就骑着车子到学校找你了。学校里每一个教室的门都锁着了,不见一个学生。拐回的路上见到一群人在看耍把戏,走到跟前一看,发现你站在前边的一排,睁着眼睛看得正出神。本想叫你,又一想,看你诚实不诚实。没想到你真的不诚实。”我听完以后满脸羞愧,流着眼泪说:“妈妈,我错了。”妈妈说:“认错就好。今后一定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质,听清了吗?”我咬紧嘴唇,使劲地点着头。

你们说,我的新妈妈好吗?我觉得新妈妈很好。

我爱我的新妈妈,也爱我原来的两个妈妈,我多么希望她们三个能住在一起呀!

讲解

小作者在一篇短文中一口气写了三位妈妈:一位是亲妈妈,一位是婶娘,一位是后妈。假如是一个一个地全面铺开来写,不但会出现许多重复啰嗦的叙述,而且很难表现出三位妈妈各自的特点。小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比较观察法,写出了每一位妈妈的特点:大山里亲妈粗犷质朴的性格,城里婶娘精通业务、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新妈妈严肃而不失温和的教育方法。她们都以不同的方式给了“我”温馨的母爱,也从不同方面给了“我”深刻的影响。

3.技法指导

运用比较观察法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比较时先纵观全局,对整体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要观察的事物划分为几个类别,或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便统一标准,互相比较。

②比较时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也就是相似之处,如形态、色彩、声响、气味、作用、性质等,然后再重点地相互比较,从中找出异同。万万不可以乱比,丢掉了比较的基础。

③比较时,同一个事物应着重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也就是这个阶段与那个阶段的不同之处。不同类事物应着重比较相同之处,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便更具体、更深刻地突出事物的本质。

六、瞬间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瞬间观察法

宇宙间的事物虽然大都处于长期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有许多精彩的片段往往只有一瞬间,抓住事物瞬间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就叫作瞬间观察法。

如一篇题为《夏天的雨》的文章这样写道:“忽然,一道紫色的强光就像长蛇一般划破长空,从这边亮到那边,只见树木、庄稼在暴风雨中挣扎、摇曳;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地从半空中砸下来,落在灰色的水流中,溅起朵朵水花。然后就是一串由远而近的闷雷。”这里,“挣扎、摇曳”的树木、庄稼,“豆大的雨珠”,“灰色的水流”,“朵朵水花”,都是在紫色的闪电强光一划而过的瞬间观察到的。

又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作者运用瞬间观察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英雄董存瑞炸碉堡的瞬间景象:*********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里的脸色、身姿、目光、声响,都是发生在从火花闪动到******巨响这一瞬间的景象。它展示出一幅壮烈、多彩、动人的画面,体现了英雄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2.范例讲解

精彩的800米赛

9月27日这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操场上,我校第三届田径运动会已经进入高潮。

彩旗迎风飘扬,加油声连续不断,运动场上充满了激烈的比赛气氛。看,跳高运动员一次次跃过升起的横杆;垒球纷纷从运动员手中抛出,在空中飞舞;枪声连续不断,运动员接二连三地跃出起跑线,向终点冲刺。在这些比赛当中,我最关心的项目是高年级男子800米赛跑。

参加这项比赛的人很多。运动员们站在起跑线上,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为本班增光添彩。

随着裁判员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纷纷跃出起跑线,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他们互不相让,跑道上飞扬的尘土仿佛海水涨潮一般汹涌而来。在跑到一圈多的时候,他们渐渐拉开了距离。我们班的常飞雁同学跑在第一位,但是,后面高年级的同学穷追不舍。常飞雁同学咬着牙、憋着劲儿,拼命往前跑,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终于,他又与后面的同学拉开一定的距离。此时此刻,我的心情紧张得很,生怕后面的同学追上。啦啦队的同学都为他呐喊助威。在这“加油”声中,常飞雁同学没有辜负同学们的期望,一直遥遥领先。300米……200米……100米……冲刺的时候到了!只见常飞雁越跑越快,好像还有用不完的劲儿。啊,撞线了!他终于获得了高年级男子800米赛跑冠军。我们班的同学高兴得又蹦又跳,我们彼此欢呼,奔走相告:常飞雁,好样的,又为我们班夺了个第一名!

多么精彩的800米跑比赛啊!

讲解

本文写的是运动会上800米比赛的场景,这是运动会的高潮,因为参加这项比赛的人很多,而且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项难度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比赛项目。小作者运用瞬间观察法对这一高潮进行了成功的观察。文章不仅把镜头对准认真参赛的运动员,还把镜头推向观看的同学,又写了自己对本班运动员的关注。文章不仅写出了800米参赛运动员的紧张情绪,还写出了整个场面气氛的热烈。运动会的成功不仅在于运动员们认真地参赛,更在于所有同学的热情投入。小作者在场面描写中能注意场上场下的穿插,能注意气氛的渲染,这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原因。

3.技法指导

运用瞬间观察法观察事物,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观察力、敏感力十分重要。

运用瞬间观察法观察的基本要领如下:

①由于事物的变化非常快,是一瞬间发生的,也就是一闪即逝,所以要特别注意抓住时机。

②许多变化虽然具有突变的特点,但都是从一点一点的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所以要注意观察事物变化前的先兆。

③注意多种感官配合,把眼、耳、鼻、舌、身一齐调动,使之相互协调,力求收到较好的观察效果。

④着力把握事物瞬间变化的总特征、总的发展趋势,以及一反常态之处,使观察既全面又精确。

⑤千万不要忽视急剧变化那一瞬间周围事物的景象和反应,如形状、姿态、色彩、声响和气味等。

七、跟踪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跟踪观察法

“跟踪”,就是追随事物变化的踪迹。跟踪观察法是过程观察法中的一种特殊例子。相同之处是: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观察事物,由始至终把握变化的来龙去脉。不同之处是:许多发展过程,如历史性的长期的发展变化,是不易或没法跟踪的,只能靠查阅资料、做考证研究等。

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个微生物,一成不变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变化的快慢而已。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事物随时间的推移、空间位置的转换所发生的变化,善始善终地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差异,有时就应采用跟踪观察法观察。如:一件事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重点场面;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同一处景物,四季各异的色彩;不同条件下动物的不同生活习性等。这种追随事物变化踪迹进行观察的方法就叫跟踪观察法。

2.范例讲解

蜘蛛

瞧!一只身长约有3厘米的黑蜘蛛在我家门前树杈上结了一个网。

这只黑蜘蛛的腿又长又细,头很小,肚子很圆,看上去很笨,可是它在网上行动的时候又快又轻巧,看起来比杂技团走钢丝的演员还要自如哩。

我对这只黑蜘蛛的兴趣可大啦,于是常常坐在院子里观察它。

一只小小的飞虫碰到网上,被网粘住了。黑蜘蛛飞快地向小虫扑去,一下子把它吞食了。不一会儿,一只鲁莽的飞蛾闯到了网上,拼命地挣扎着,蜘蛛马上从尾部抽出丝来,去缠飞蛾,它缠呀缠呀,一直缠到飞蛾不再动弹为止。

这天下午下大雨,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下雨前,蜘蛛在网的中间一动不动。雨后,蜘蛛便忙碌地结新网。我好奇地去问妈妈,妈妈说:“蜘蛛的行动跟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感觉非常灵敏,要是躲在网的中间,天就要下大雨;要是结新网,那么天将要放晴。”

啊,原来蜘蛛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啊!

蜘蛛不光会捉虫、预报天气,还具有伟大的献身精神。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在一堆石头上玩,突然右手的中指被蝎子蜇了一下,疼痛难忍。

邻居阿姨把黑蜘蛛放在被蝎子蜇的地方,只见黑蜘蛛吸呀吸呀……忽然,蜘蛛的身子一缩,缩成一个“O”形——它把我手上的毒全吸进自己的肚子里去,最后死了。它为了解除我的疼痛,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我太感谢你了——蜘蛛。

蜘蛛的确伟大。它不像蜜蜂那样需要鲜花,它只需要一个树杈或一个墙角,就能捕捉害虫,还能为解除别人的痛苦而牺牲自己。

讲解

本文是运用跟踪观察法写作的典型例文。小作者通过跟踪观察写出了蜘蛛结网捕捉小虫、逮飞蛾、为人们“预报天气”的种种事迹,最动人的是吸毒牺牲的那一幕,小作者对蜘蛛认识如此深刻,得益于他成功的跟踪观察法。

3.技法指导

运用跟踪观察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观察事物全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从原貌和各个阶段的变化的互相对比中找出差异,做好跟踪记录。

②重点观察事物变化的细节,以便描述得具体感人。

③不要顾此失彼,只注意观察事物的有趣之处而忽视了全过程。

④观察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过程,结果总是在后面。我们要注意自始至终跟踪观察,不要让观察半途而废。

八、点面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点面观察法

点面观察法又叫主次观察法。这种观察方法是从复杂的观察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既能体现共同特点、又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部分,如典型人物、景物、场面和细节,不惜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进行重点观察,以点带面,对于其余部分只作一般的观察。这种观察方法具有“以点带面”的典型意义,所以叫点面观察法。

同学们在观察事物时,如果只注意观察内容的全面,而忽略了区分主次,那么,写出的作文常常会出现面面俱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情形。因此,观察时必须注意区分主次。什么是主,什么是次,这要根据你的观察目的而定。例如,写《春天来了》,能代表春天的景物便是观察的主要对象,而不代表春天的景物虽然很多,但不能成为观察的主要对象。再如,写《我们的校园》,根据观察目的或写作要求,你选择了操场上的讲台、旗杆,那么,教室、花圃、跑道、宣传橱窗等便是次要的。一般说来,观察的主体不要太多,有一两个即可。把主体观察细致了、体味好了,其余的只要抓住总貌便可以了,写进作文中也只能做陪衬,用两三句话描绘就行了。

2.范例讲解

欢乐的校园

春夏秋冬,我们的校园里都洋溢着欢乐。

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了,校园里生机勃勃,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在校园里举行,校园里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夏天来了,老槐树为我们撒下了一片阴凉。每到课间,这里热闹非凡。我们尽情地玩耍,跳房子、跳皮筋、砍包、跳绳……“六一”到了,校园更是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同学们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喜气洋洋地涌向操场,玩着自己喜爱的游艺项目。你瞧,几位三年级同学正在玩“气球过山”呢!他们憋了一大口气,使出吃奶的劲儿吹面前的气球,气球轻悠悠地向前飘去,大家屏息凝视着。眼看气球要“过山”了,可惜,气球在“山”上——一个高高的模型“山”上颠了一下,又往下滑去。他们毫不气馁,接着吹。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气球终于过山了,吹气球的,观看的,都高兴地欢呼跳跃起来了。看吧,“贴鼻子”的,“钓鱼”的,“打靶”的,“盲人敲鼓”的,一圈圈,一队队,一堆堆,到处是欢声笑语。

秋风习习,天气凉爽,我们三五成群,在校园里观赏着秋景,唱着刚学会的新歌。

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校园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外衣。操场上,像铺了一床白色的地毯。老槐树枝上,银白雪条闪着道道白光。校园变成了一个银妆玉砌的世界。一下课,我们从各个教室冲出,像潮水一样从各个楼门涌向操场。我从地上抓起一把雪,捏成雪球,瞄准最胖的霍雷,“嗖”地朝他掷去。“啊,霍雷中弹了!”我欢呼着。霍雷毫不示弱,捏了一个更大的雪球,大喊一声:“看招!”我来不及躲闪,雪球在我的背上开花了。同学们在雪地上追逐着、叫喊着,一个个雪球在头顶上横飞,帽子上、衣服上、脸上、脖子里,雪末点点,一张张脸涨得通红,一个个头上冒着热气,整个校园里生机勃勃。

欢乐的校园,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六个春夏秋冬啊,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讲解

这篇作文,小作者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点面结合。一年四季,作者详写夏、冬两季,略写春、秋两季,从而使繁简相宜、重点突出。详写部分,又注意到点面结合。夏季活动,既写了平日的活动这个面,又突出“六一”活动这个点;“六一”活动,既详述了“气球过山”这个点,又概述了“贴鼻子”“钓鱼”“打靶”“盲人敲鼓”等游艺活动这个面。冬季活动,既写了大家打雪仗这个面,又突出了“我”和霍雷打雪仗的这个点。这样,就既概括又具体地描写了整个校园欢乐的情景。

3.技法指导

典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以一当十,好比“一斑窥豹”。所以,在观察时,要根据写作目的,对对象精心地选取、大胆地舍弃,千万不要平均花费力气。

运用点面观察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首先要总观全貌,把握事物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②然后精心选取一个或几个最能体现总体特征的部分,深入地观察,认真细致地分析。

③观察重点部分,也要大胆地取舍,重点观察最能说明总体和个体特征的部分。

④还要善于发现那些很少被人了解或根本不被人了解的新奇部分。

九、侧面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侧面观察法

侧面观察法是通过侧面,也就是通过对周围人或物的观察来反映、表现中心人物或事物的一种观察方法。说得明白些,就是要观察甲,却通过观察乙来衬托甲、突出甲。如常见的以鸟儿衬托树木、以蜜蜂衬托花朵、以鱼儿衬托水、以周围人物衬托中心人物等,都属于这种观察方法的运用。

2.范例讲解

小守门员

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放学以后,孩子们又来到这儿。他们分成两拨儿,把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了。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来了,过路的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起他们这场球赛来。

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他戴着皮手套,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守门员后边站着个腆着肚子的小男孩,他好像是候补的,一心想着快点儿让他上场,好一显身手,扑住几个险球。

守门员和观众都望着远处的场地,可见双方队员正在那儿拼抢。那个戴红帽子的小女孩生怕别人挡住她,往外探着身子,眼睛盯着远处。坐在她旁边的“红领巾”伸直了脖子。那个扎蝴蝶结的女孩索性站了起来。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巾”可能来迟了,他坐在最边上,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不知谁家漂亮的白狗跟主人一块儿来了,它对球赛没兴趣,正卧在场边闭目养神呢。

那个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跟别人不大一样,腰挺得直直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好像谁胜谁负都跟她不相干。旁边的那个戴风雪帽的小男孩却显得挺紧张,也许是头一回看到这样激烈的球赛。

对这场球赛最感兴趣的要数那位大个子叔叔了。他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们踢得太精彩了,也许是勾起了他对儿时踢球的美好回忆吧。

讲解

本文是运用侧面观察法的典型例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小守门员”“腆着肚子的小男孩”“带红帽子的小女孩”“红领巾”“扎蝴蝶结的女孩”“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巾’”“白狗”“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戴风雪帽的小男孩”,以及“大个子叔叔”的观察,来衬托整场球赛的激烈。如果场上的角逐、竞争不激烈,能这样像磁石一样地吸引这些人吗?

3.技法指导

运用侧面观察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首先要观察主体——中心人物的言行举动、音容笑貌或中心物的形状、姿态、色彩、气味、声响等,然后再重点观察其他。做到心中有全局、眼中有主体。

②在观察周围的人或物时,要对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作重点观察,并注意对比、分析,以便获得正反对比的材料;要对物的形态、色彩、气味、声响等作细致入微的观察,突出特点。

③在观察周围的人或物时,可以采用集中的方法,如对中心人物和周围人物一同观察;也可以采用交叉的方法,既观察中心人物,又观察周围人物,了解人或物之间的关系。

④在观察人或物时,要尽量多看、细看,突出重点,以便从中做出最佳选择,更有效地衬托处于中心的人或物。

十、静态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静态观察法

静态观察法要求对眼前出现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对象作静止状态的观察,它是小学作文最起码的基本功。初学素描者,老师总是让他们围着一些石膏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写生,左画一张,右画一张,直到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动脑筋思考、怎样用自己的画笔进行充分的表达为止。同学们可能还记得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吧。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初学画画时,老师只允许他在画纸上画鸡蛋,画完一个又一个,如此反复不已。开始,达·芬奇很不理解,觉得这枯燥无味。但后来,他突然发现,在自己所画的众多鸡蛋中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这不正是基本功训练的结果吗?

静物,也就是静止的物体,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如每天提醒你起床的闹钟,课堂上你用来书写的钢笔,教室里的图书箱,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商店里的布娃娃、熊猫盼盼玩具等,这些都是供我们写作的极好素材。通过对静物的描写,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

但是,目前有些同学在进行静物描写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有的同学感到不知从哪儿下笔;也有的同学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就是倒不出来;还有的同学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表述不清,等等。因此,我们必须练习写好静物的作文,以便大幅度地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

2.范例讲解

七品芝麻官

我家写字台上,放着一个泥制的七品芝麻官,这个小玩意是舅舅出差时从无锡给我带来的。

七品芝麻官全身涂满了五彩缤纷的泥彩,还真神气呢!他头戴一顶小巧玲珑的乌纱帽,身穿一件大红官袍,腰系一条金黄的腰带,足蹬一双厚底的高筒布靴,那模样好威风啊!七品芝麻官手里还拿着一把金边小扇,跷起了二郎腿,坐在一个闪着金光的大元宝上,好似悠闲自得地望着百姓。有趣的是他的头,又圆又胖,两个小眼珠转个不停,好像总是在思考着什么。他两撇八字胡向上翘着,鼻梁上涂了一层******,活像舞台上的丑角儿。要是你轻轻摇一摇他的身体,那个有趣的脑袋就会晃个不停,好像在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想用元宝买通我,白费心机把梦做。”

开始,我只是把七品芝麻官当作一件有趣的玩物,后来才渐渐地了解到这件小工艺品的意义。原来,七品芝麻官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除恶扬善的人物,平时他整天好像糊里糊涂,可是每到关键时刻,他却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如今,人们把他制成工艺品让大家欣赏,不正是要我们学习他刚正不阿的好品质吗?现在,我把这个泥制的七品芝麻官放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要它时刻提醒我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讲解

描写静物,除了要按照顺序把物品的特点写具体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依靠作者的丰富联想和想象,使静态的事物“动”起来,使其具有一种栩栩如生的动态美。本文就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比如文中写道:“七品芝麻官……好似悠闲自得地望着百姓。”一个“望”字,就把这个泥塑的七品芝麻官心系百姓的眼神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又比如写到七品芝麻官脑袋晃个不停时,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让他开口说了一段“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话,使这件普普通通的工艺品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使这篇状物文章平添了不少的生趣和美感。

本文对物品意义的叙述也是很成功的。结尾时,把这件工艺品和真实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点明我们观赏这件工艺品,不仅是欣赏它有趣的造型,更要学习人物的好品质,写得生动自然,丝毫没有故作姿态。

3.技法指导

运用静态观察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情感真挚,观察细致。作文是情感交流的工具,每个人写出的作文都包含非常丰富的情感。我们常说:“情真意切”,就是感情深厚才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我们在写静物之前,一定要培养自己真挚的情感,这样文章才能写得挥洒自如。试想,如果同学们的文章是为老师而作,只图完成任务,或人云亦云,人家写什么我也写什么,这不是无病呻吟吗?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相反,有的同学在看到文题后,马上想起了自己最喜爱的、最珍惜的、最熟悉的东西,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就涌上心头,很希望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告诉别人,所以会有满肚子的话想要说。

②抓住特点,合理想象。所谓特点,就是事物特殊之点,不同于别人、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比如写“盆景”,就要突出它的布局合理、构思巧妙。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小小的盆景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的高山林立,松柏常青;有的曲径通幽,绿树成荫,耐人寻味,令人赞叹。而写闹钟却又是另外一番模样:它才不惊人、貌不压众,可它的特点却是活泼可爱,以至于不时地和你大闹一场,直至你接受它的提醒,马上起床为止。其他事物也同样如此。当然,在写静物的过程中,除了细致观察、抓住特点之外,很重要的一环便是合理想象。

十一、动态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动态观察法

动态观察法是要求作者对描写对象作动态观察的方法,它主要用来描写人和物。用这种方法写人时,要求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在不同境况下的服饰、神情、姿态等变化情况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用这种方法写物时,要将物的活动变化描绘出来。

动态观察法对同学们写好人物有着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应下功夫学好这种方法。

2.范例讲解

我的爷爷

看过电影《牧马人》以后,我就一直想到爷爷家去。爷爷也是个牧马人。我想,和电影中的牧马人一样,我爷爷也会赶着许多马儿奔驰在草原上,草原上也会有很多很多的鲜花,会有很多很多小鸟……多么令人神往啊!

一放寒假,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去看爷爷。一下车,我就看到爷爷来接我们了。他的脸黑里透红,头发、眉毛和胡子都白了。他抱起我,一边用胡子扎我的脸,一边呵呵笑着。多么可亲的爷爷啊!

到了家,我们围着羊粪炉子,喝着香喷喷的奶茶,吃着手抓羊肉。大人们喝起了青稞酒。这时,我看见爷爷的脸更红了,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晚上,屋外的西北风“呼呼”地吼叫着,天气冷得要命。第二天一早,我被一阵一阵的马叫声惊醒了。我赶紧穿上衣服下炕,开门一看,原来是爷爷牵着一匹浑身有着像菊花一样花纹的大青马。我说:“爷爷,我跟您去放马。”爷爷笑了说:“好孙女,我已经放马回来了。”

可不是,爷爷穿着老羊皮袄,腰中勒着一根红绸子“系腰”,还挎着一把好看的小刀。他头上戴着一顶红黄色的狐皮帽子,上面落满雪花,白胡子上挂着串串冰碴。

爷爷拴好大青马,拉着我的手走进屋,没等我问,就说:“现在是每年最冷的时候,也正是母马生下小驹的时候,这节骨眼不时时守着马群,万一小马驹生下来,不是冻死,就是被狼吃了,弄得不好,大马也会遭罪。”“那您半夜出去冻着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害怕不害怕?”爷爷听了哈哈大笑,说:“一晚上下好几个小马驹,高兴还来不及,哪顾得上别的呢?”

说着,爷爷又拿出他的烟斗“吧嗒、吧嗒”抽起来。我透过缕缕青烟,看着爷爷那布满皱纹的脸庞,好像看到了他的心。是啊,他爱马群,就像爱他的儿孙一样。

爷爷真好,我真是舍不得离开他老人家。

讲解

这篇文章通过写爷爷冬夜放马、护马,表现了爷爷爱马的感情。作者并没有和爷爷一起去放马,也没有看到爷爷是怎样放马的、护马的,但爷爷那种爱马“像爱他的儿孙一样”的感情却表现得很突出,使人读后印象极深。原因是什么呢?有两点:一是通过爷爷的语言,二是运用动态观察法对爷爷的肖像进行了一系列的描写。这里着重说说第二点。

文章第一次写爷爷的肖像是一下车时见到爷爷的样子,“他的脸黑里透红,头发、眉毛和胡子都白了”。第二次是喝了青稞酒之后,“爷爷的脸更红了,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这两处肖像描写,给人的印象是:爷爷年事已高,但老当益壮。第三次写爷爷的肖像是冬夜放马回来以后,“爷爷穿着老羊皮袄,腰中勒着一根红绸子‘系腰’,还挎着一把好看的小刀。他头上戴着一顶红黄色的狐皮帽子,上面落满雪花,白胡子上挂着串串冰碴”。这是最重要的一段肖像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爷爷风雪牧归的形象,读了以后,仿佛眼前展现出一位老人在冰天雪地中与严寒搏斗放牧的情景。第四次肖像描写是进屋后,爷爷讲述他喜得好几个小马驹之后抽起烟来,“我透过缕缕青烟,看着爷爷那布满皱纹的脸庞,好像看到了他的心”。小作者通过动态中一系列的肖像描写,让爷爷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技法指导

如何用好动态观察法呢?同学们先应明白它与静态观察法的异同,并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加强练习。

①静态观察法多用来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特点,动态观察法则多用来表现人物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和感情。因此,在文章中抓住契机,恰如其分地描写人物在各种不同境况下的肖像及其变化,对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往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金色的鱼钩》开头有一段老班长的静态肖像描写,作者在此后的故事情节发展中又几次描写了他的动态肖像。当两袋青稞面吃光后,饥饿威胁着他们。老班长在水塘边给病号洗衣裳时发现了鱼,他用缝衣针做的鱼钩钓到了鱼,尽管他自己从来没有吃过一口鱼,但他看到病号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但是,鱼并不是经常可以钓到的,再加上疾病得不到医治,接近草地边缘时,三个病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其中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的力气都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以上两处肖像描写,无论是写老班长的“瘦”还是“笑”,都突出了他高度的责任感,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②静态肖像描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动态肖像描写是脱离不开情境的交代的。情境是因,人物的神态变化是果。动态肖像描写也不如静态肖像描写那样的细致全面,往往只集中在面部的表情变化上,这些也都是进行人物动态肖像描写时应该注意的。

十二、外部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外部观察法

外部,就是指物(动物、植物和静物)的外部形状和姿态。外部观察法就是对事物的外部形状和姿态进行全面观察的方法。由于通过对外形优劣、美丑的描写,可以表达喜爱、厌恶、憎恨之情,因此这种方法在作文中被广泛运用。

描写人物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人物内心活动虽然是看不见、听不着的,但并不是不可知的。

我们读文章时,常有这种情形:读了描写人物穿着、表情、语言、动作的语句,就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可见,写文章时,即使不直接描写人物内心怎样想,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是可以通过外表显示出来的。

《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没有写一句写邱少云的心理活动,但是邱少云的内心想些什么是明显的。文中写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当烈火燃遍他的全身时,他“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读了这些关于外部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我要下定决心,坚持隐蔽,宁可牺牲也不能动一动,否则就会影响这次战斗的胜利。”运用外部观察法,应该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尽量描述细一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精略的几笔是不容易收到这种效果的。

2.范例讲解

大公鸡

“葳葳,葳葳,快来看哪!”一进大门,妈妈就欣喜地喊着。妈妈下班回来买了一只大公鸡,我一眼就看见了。

“妈妈,妈妈,快把大……大公鸡给我!”我乐得都磕巴了,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接过大公鸡,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地上,又理了理它身上的羽毛。大公鸡可真漂亮啊!浑身金黄金黄的,脖子上的羽毛光灿灿的,像是锦缎;鸡冠子高高的,一起一伏,就像一座小山峰,红得鲜艳;眼睛不停地转动着,就像两颗闪光的宝石。瞧,它昂着头,翘着尾巴,多神气呀!大公鸡看着我,一点不害怕,“咯、咯、咯”地好像在说:“小主人,我饿了。”我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大公鸡一下子扑过去,用它那油汪汪、尖溜溜的小嘴贪婪地吃着食儿,头一点一点地,脖子上的羽毛直颤抖。

吃过食儿以后,它神气十足地迈着步子,在小院里踱来踱去,不时地扭转着,眨动着亮晶晶的眼睛,东瞅瞅,西望望,好像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第二天一清早,我正睡得香甜,就听到“喔喔喔——喔喔喔”的叫声。

我从梦中惊醒,一骨碌爬起来,原来是那只大公鸡正站在栏杆上,扑扇两下金翅膀,伸着脖子,仰头高歌,催人们快快起床哪!

怪不得妈妈总说我懒,要我学习大公鸡哪!

多么美丽、多么勤奋、多么惹人喜爱的大公鸡呀!

讲解

初学写作最易空洞、抽象,什么“太美了”“多么可爱呀”等等,而不会用文字去具体、形象地描形绘态,做到说“美”不见一个“美”字。

这篇习作,根据初见时、饥饿吃米、食后踱步、清晨啼晓四种不同情况,对大公鸡作了四次不同的具体描写,形成了一个序列的外部描写,绘制了四幅形象、多趣的画面。递进式的运笔,重点处的泼墨,既描形、绘色,又摹声、传神,写得生动活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喜悦、欢快与赞美之情。

同时,这篇习作又将比喻、拟人和外形描写配合起来运用。如“羽毛光灿灿的,像是锦缎;鸡冠子高高的,一起一伏,就像一座小山峰……”“‘咯、咯、咯’地好像在说:‘小主人,我饿了。’”这些使对大公鸡的描写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了。

3.技法指导

运用外部观察法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描写外形要捕捉特征。把握此物与它物最显著的差异,做到描虎不能类猫、画叶不能像花。如《松鼠》这样写道:“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作者紧扣总起句中的“美丽”,从面孔、眼睛、毛色、尾巴几方面,一一写具体、写形象,有总有分,既概括,又具体。

②描写外形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做到条分缕析,层次井然,切忌语无伦次。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前到后,或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或从主到次。如《松鼠》一文,选取的描写点虽然有四处,但由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前到后的顺序一一描写,所以显得自然、条理清晰。

③描写外形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把最有说服力的部分写详细。如写猫,猫是鼠类的天敌,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头部与脚(肉垫消声),头部最主要的又是耳朵(机敏)、眼睛(明亮)、牙齿(锋利)、胡须(探测鼠洞的工具),其余部分都可略去。

④描写外形要特别注意形态的变化,尤其是特殊形态的变化,把动态、变态写细致。如一篇描写临产的母猪的文章这样写道:“胀鼓鼓的大肚子差点擦着地面,走起路来左右晃荡。它那又笨又温顺的样子,可真讨人喜欢。”这种形象的变态描写,鲜明地勾勒出了特定情况下的特殊形态。

为了使外形、姿态描写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浓墨重彩的同时,不妨辅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十三、分解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分解观察法

这种观察法要求同学们将自己所要描写的动物、植物或静物按一定的顺序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观察,然后再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抓住特点细致描写,做到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内容具体、形象、生动。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将杨梅分解为枝条、叶子和果实三个部分,以果实为重点,不同程度地加以描写。枝条又分解为颜色和姿态:颜色是绿色的;姿态是“伸展着”。叶子分解为形状和姿态:形状是“狭长”的;姿态是“在雨雾中欢笑着”。果实分解为形状、颜色和滋味:形状是“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熟了,“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放进嘴里感觉是平滑、细腻、柔软的;颜色“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咬开,果肉是“新鲜红嫩的”“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滋味是“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理解了杨梅的分解描写方法,其他植物也就好描写了。绝大多数植物都有根、茎、叶、花和果实五个部分。如果按照这些部分仔细观察,辨别异同,区分形状、姿态、颜色、大小和气味,哪有不具体、不形象、不生动之理呢?当然,分解时要切忌面面俱到、失去重点。再如《翠鸟》,将描写对象分解为颜色、形态、眼神三个部分。颜色是“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小爪子是“红色的”;形态是“小巧玲珑”,嘴是“又尖又长的”;眼神是“透亮灵活的”。这样分解描写,不就绘形、绘态、绘色、传神了吗?真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了。

2.范例讲解

扫帚梅

一棵扫帚梅,好像是一把倒立着的扫帚。每个枝杈上面,顶着一朵形似梅花的花朵。这也许是扫帚梅得名的原因吧!

扫帚梅的根不算太深,可是须根繁多,把扫帚梅牢牢地固定在泥土里。扫帚梅的主茎很粗很高,主茎四周伸出许多枝杈,每个枝杈上都可以开花,所以一棵扫帚梅能开几十朵花,甚至上百朵。扫帚梅的叶子是互生的,很像柏树的叶子。

扫帚梅花虽然不十分鲜艳,却值得一看。八九个花瓣平铺开,仿佛是一只彩色的盘子。粉色或白色的花瓣中间,有橘黄色的花蕊,好像撒在彩盘里的碎金。你走到花前,便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扫帚梅花开得较晚,可是它一旦开起花来,就会没完没了。别的花已经凋谢了,但扫帚梅仍是鲜花怒放,一直到有霜冻的时候,它才和人们告别。

扫帚梅——生命力极强的一种花,我爱你!

讲解

这篇习作,既写了整体,又把整体分解为根、茎、叶、花四个部分。整体:“好像是一把倒立着的扫帚”,“生命力极强的一种花”。根:“根不算太深,可是须根繁多,把扫帚梅牢牢地固定在泥土里”;茎:“主茎很粗很高,主茎四周伸出许多枝杈,每个枝杈上都可以开花”;叶子:“是互生的,很像柏树的叶子”;花:“一棵扫帚梅能开几十朵花,甚至上百朵”,“八九个花瓣平铺开,仿佛是一只彩色的盘子。粉色或白色的花瓣中间,有橘黄色的花蕊,好像撒在彩盘里的碎金。你走到花前,便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一旦开起花来,就会没完没了。别的花已经凋谢了,但扫帚梅仍是鲜花怒放,一直到有霜冻的时候,它才和人们告别”。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条理清晰,扫帚梅犹如生长在眼前一样。

3.技法指导

同学们平时喜欢具体生动的景象,但在表达时却又易犯笼统的毛病。因此,作文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比较简单的事物,三言两语,就没有东西写了;比较复杂的内容,虽然写得很长,却似蜻蜓点水,浮在表面,深入不了,粗而不细。这主要是观察不细致造成的。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就要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分解观察的方法。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看,要把事物分解开来。即对于静止的事物,要按照它的构成,把它分解成几个方面,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看;对于变化的事物,要按照它变化的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看。这样,就能看细看全,写的时候也才能写细写全,变空洞干瘪为具体丰满了。

①用分解观察法观察物体。比如一分钱硬币吧,它是圆形的,有正、反两面,一面标明了它的面值,一面是国徽图案。面值部分,是由四部分构成的:上面是阿拉伯数字“1”,中间是中文仿宋体美术字“壹分”,它们被两支麦穗的图案包围着,最下面是阿拉伯数字标明的制造年份。国徽图案部分,包括上方仿宋体美术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徽两个内容。国徽图案是由天安门、一大四小的五颗星、环形麦穗、绸带和齿构成的。这样逐一分解开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就能看得很细、很具体,描述起来就不会空洞干瘪了。

②用分解观察法观察人物动作。比如写足球队员机智地从对方脚下截获了足球,把它踢进了球门,真令人叫绝。按正常速度放映,我们很不容易看清楚,可是通过电视重放的慢镜头,我们就清楚地看到了这机智的表现、精彩的表演:只见他转身向守门员跑去,身体一晃,伸脚一捅,球从守门员脚下滚过,他轻轻一跳,跃过守门员的脚,向前跑了几步,左腿把球往右一磕,右脚弓向前一推,球直向空门滚去。待对方守门员转身追球时,也只能是鞭长莫及、望球兴叹了。前面的一“转”、一“跑”、一“晃”、一“捅”、一“跳”、一“磕”、一“推”,就是对他瞬间机智表现的过程的分解,具体生动地把他高超的球艺、精彩的表演展现出来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是笼统的了。

③用分解观察法观察事物发展过程。如某同学考试获得了好成绩,拿到卷子以后十分高兴。如果笼统地写高兴,就太空洞了。但是,运用分解观察法就不同了。他有哪些高兴的动作、高兴的神态、高兴的语言,把这些一一写出来,我们的作文就具体生动多了。善于对事物发展过程、对构成事物的各方面及构成细节的各因素加以分解观察,化笼统为细致,化模糊为清晰,这是克服观察粗糙、描写空洞的有效方法。

十四、综合观察法写作指导

1.什么叫综合观察法

综合观察法又叫全面观察法。它要求作者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对描写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时间方面要求作者自始至终进行观察;二是从观察对象方面要求作者把握全局。尤其是对事件的观察更要求如此,因为事件常常不只是单线索发展,有的是双线索甚至多线索发展的,参与者也常常不止一两个人,所以,观察者也应注意不要因为事件的某一环节特别有趣而忽略了其他环节,也不要因为事件中某一个参与者格外活跃而忽略了其他参与者。只有如此,方能保证观察的质量,才能在了解了事件的全过程之后,较为准确地做到“摸底”,即认识到这一事件的性质和意义。

2.范例讲解

有这样一个人

我们小区有这样一个人。她,就是小芳她妈。肥胖的身躯,一头卷发披在肩上,胖胖的圆脸上嵌着一双精明的小眼睛。厚厚的嘴唇不停地翻动着,好像有说不完的新闻似的。

此刻,她正跷着二郎腿坐在游泳池门口。身旁围着一群姑娘,她的嘴唇又开始翻动起来了:“你们瞧我这条毛料裤子颜色多好!你们猜多少钱?”“两百元左右吧?”“用不着——”

她拖长了声音,眉飞色舞地说开了,“这条裤子是我婆婆孝敬我的!老太婆钱可真多,她一个人住在乡下要这么多钱干啥?还是我高明,叫小芳她爸爸把她请到我家来,一来嘛,她好享享清福,二来嘛,她好帮我做做家务,买菜、烧菜、洗衣服,她一人都包下了,啧啧,样样能干;我嘛,一个暑假在这儿看看大门、结结绒线,每天还有加班费,多实惠。再说,小芳一个月的游泳费也能省下了……”她正说在兴头上,忽然瞥见一个小男孩颤颤巍巍地向里走。“小子!”她大叫一声,一个箭步跨到小男孩面前,小男孩顿时变了脸色,两只大眼睛呆呆地望着她。她又把声音提高了八度,两只小眼睛似乎变大了,额上的青筋在跳动:“你溜进来游泳吗?想在老娘眼底下溜掉?办不到!罚钱。”“不,我是来找我爸爸的。”小男孩用哀求的目光望着她,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不是溜进来游泳的,你放我进去吧!”她正想发怒,突然,一个姑娘尖声叫道:“咦,这不是张书记的儿子小明吗?”话音刚落,小芳她妈圆瞪的双眼立刻变成了月牙形,眯成了一条线,赶忙轻轻拍着小男孩的肩膀,说:“你就是张书记的儿子小明啊,你怎么不早跟阿姨说呢?张书记在里面,我马上就带你去找他。下次如果要游泳,就跟阿姨说一声,我让你进去游。你爸爸就是张书记?张书记可真好,你也一定是个好孩子……”她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小孩向游泳池走去。

朋友,这样的人你见过吗?

讲解

这篇作品运用了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集中描绘了一个私心重、讲“实惠”的女人。肥胖的身躯,厚厚的嘴唇,跷着二郎腿,眉飞色舞地饶舌,这些肖像和神态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品格低下的小市民的形象。再看她阻拦小男孩进入游泳池的情景:“她大叫一声,一个箭步跨到小男孩面前”“声音提高了八度”“两只小眼睛似乎变大了”“额上的青筋在跳动”……而当得知小男孩是书记的儿子时,她的态度立刻大变——“圆瞪的双眼”变成了“月牙形”,“老娘”变成了“阿姨”,“小子”变成了“好孩子”。文章恰当地运用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力地突出了人物老于世故、看人下菜碟的性格特点。

3.技法指导

①从观察方法看,综合观察法要求同学们运用多种观察法,如点题观察法、进程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观察。

②从观察时间看,综合观察法要求同学们对描写对象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并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如一名小朋友观察蚕豆从发芽到结实的过程,所写的观察笔记就很成功,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

栽种蚕豆的试验

春天到了,老师布置了观察植物生长的作业。我种了几粒蚕豆,每天都细心观察。

妈妈鼓励我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天天观察、记录,搞明白了蚕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3月11日,把蚕豆放在水中浸泡。

3月12日,蚕豆在水中胀大了。

3月14日,蚕豆种皮裂了一个小口。

3月15日,蚕豆长出一个小白芽。

3月16日,小白芽长长了,姥姥帮我把蚕豆移到花盆里。

3月21日,蚕豆芽出土了。

3月28日,长出两片小绿叶。

4月5日,两片绿叶中间长了小叶子。

4月6日,蚕豆又长了许多新叶。

4月17日,蚕豆长花蕾了,是白色的。

4月20日,蚕豆开花,花是白色的,花蕊上有黑点。

4月29日,蚕豆结荚了,豆荚是绿色的。

这篇观察笔记准确而具体地记录了蚕豆生长的全过程,记录的内容真实而又具体。

这位一年级小朋友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呢?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她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天天观察,随时记录,因此不会漏掉每项具体内容;其次是她掌握了写观察笔记的基本方法,抓住了蚕豆生长变化的特点。比如,观察笔记中记载:3月11日,她把蚕豆放在水中浸泡,到了第二天蚕豆就胀大了,这说明她抓住了蚕豆形体大小的特点;4月20日,蚕豆开花,花是白色的,花蕊上有黑点,这说明她抓住了蚕豆花色彩上的特点。这位小朋友抓住了这些特点,写得就真实而又具体了。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