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价格>

巴西牛霖最新价格:这货身价涨了800倍你吃还是不吃呢

时间:2023-11-01 16:44:34/人气:450 ℃

广东吃货对食物的包容程度简直到了海纳百川的程度~其大胆的美食态度被外省吃货赠予了“三不吃”的称号:天上飞的飞机不吃,水里游的潜艇不吃,陆上跑的汽车不吃,其他“通吃”!

然而,我们广东吃货对食材的挑剔、对大自然赋予的美味佳肴的孜孜以求,又岂是“三不吃”所能概括?!不信,就来看看一个真正的吃货是怎么寻找下面这种当造美食的。

有一种虫子,金贵得很,正当肥美时。“禾虫过造恨唔返”,一到农历四月和八月,不少珠三角食客就会想起这句广东俗语。“恨唔返”是粤语方言,意为后悔莫及。由于禾虫对自然环境要求极高,一点点农药就会让它绝迹。因此,只有掐准了“天时地利人和”,你才有机会能品尝到资深美食家都念念不忘的终极料理。

四月禾虫皮厚鲜美

禾虫一年两造。农历四月十七前后的禾虫为早造,农历八月出没者为晚造,又叫“二造”。广州知名饮食家冼悦华介绍,早造禾虫因恰逢民间金花诞(农历四月十七),故而有“金花虫”之称。此时的禾虫是上一年的老虫冬眠后出来的,皮稍微厚实些,口感相对粗糙,但不影响鲜美度;晚造的禾虫在农历八月初三到九月初露面,这才是真正禾虫大造之时。那时的禾虫是新虫,只只饱满鲜嫩。

禾虫是沙蚕的一种,学名叫疣吻沙蚕。其形体像小蜈蚣,长约3至6厘米。样子比较丑陋,多肢节,卖相一般。营养却极其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0%以上,富含维生素B1,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禾虫在上世纪早期,是珠三角地区最平常的家常菜,但到了近年成为“贵佳肴”。冼悦华说,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0.15元/斤到现在的120元/斤,禾虫的价钱升了800倍。

环境好转禾虫才多产

目前市面上的禾虫大部分是“护养”。资深饮食顾问鲍汁飞对此解释,严格来讲是“发挥人为作用,保留禾虫能生长的环境”。冼悦华也说,其实就是人为地将部分水稻田划分为禾虫培殖基地,采取干涉措施保护环境,稻田里不得撒下一点农药,尽量给禾虫一片生长的净田。目前,广东中山是培殖禾虫的主要城市,已形成产业链。番禺著名饮食家屈九说,番禺农业部门把海鸥岛等水网地带的8000多亩水稻田划作禾虫培养基地。

顺德厨师协会副会长雷公是禾虫爱好者之一。“广州南沙与中山神湾两个地区虽然产量稳定,但也有一定的‘风险’。禾虫对环境要求极高,任何一点因素变化都会影响产量,比如环境受到一点污染,水不够清,出现咸潮,禾虫都会大量死亡。” 雷公说,以中山神湾为例,30年前,神湾禾虫的年产量可达30万斤,而到了近年年产量估计只有1万到1.5万公斤左右,30年间产量减少十多倍,这也造成了禾虫“一虫难求”的局面。

今年这种情况大有改善。让雷公这些顺德厨师欣喜的是,以往要去南沙、中山收购,如今在大良的水产批发市场也可以买到,“这证明今年的禾虫产量确实提高了”。

洗禾虫有窍门

禾虫娇嫩,一不小心就“爆浆”。这些浆实质上就是丰富的蛋白质。清洗时手法有讲究。冼悦华常常在家设宴款待朋友,他会亲自买禾虫和烹调。每次洗禾虫时,冼悦华会准备一根长细绳,将绳子往禾虫堆里一捞,禾虫们如衣架一样勾挂在绳上,再将其分批次倒入净水中兜洗,如此反复数次,就能清洗干净。

烹饪禾虫离不开两大法宝——蒜和陈皮。鲍汁飞说,两者都是为了辟除泥腥味。有时会加入柠檬叶,效果差不多。

炒禾虫难度系数最高

禾虫做法多样,包括香煎禾虫、蒸禾虫、禾虫滚烫、爆炒禾虫、禾虫饼和禾虫刺身等。烹饪禾虫时,有时需要令其“自爆”,有时却要保护其不爆浆,这都根据菜式而定。

“钵仔禾虫焗蛋”是经典的吃法。70多岁的冼悦华一直延续旧时做法,将清洗好的禾虫放入花生油里,禾虫饮饱油后“自爆”,此时再加入陈皮、蒜片、红糖、胡椒粉、鸡蛋浆和炸油条,先蒸熟后放在炉子上烤到焦黄,再撒上花生碎与柠檬叶丝。倒入蛋浆的量,视乎禾虫肥瘦而定。禾虫较肥美,则蛋浆可以适当减少;若禾虫比较苗条,就多加点蛋浆“补救”。番禺的腰记饭店此时同样有“焗禾虫”吃。

钵仔禾虫焗蛋

顺德私房菜悦兴也有“禾虫煎蛋”,不同之处在于老板李铨辉用盐促使禾虫“自爆”。他说,禾虫自然爆体避免了人工器具的碾压,可以最完整地保持禾虫的味感和营养成分。

禾虫煎蛋

屈九认为炒禾虫最难做,其体内都是浆液,火力太猛容易爆浆,炒成一堆糊状物。炒时,下铲力度极其讲究,用力过大会让禾虫断裂,用力过小禾虫又会受热不均。悦兴的厨师透露了一个技巧:先用温水“拖过”禾虫令其收身定形,避免自爆,再炒。上碟后可见禾虫原状依旧,吃起来像是没骨头的小黄鳝。

爆炒禾虫

冼悦华则研究了另一个同样有效防止禾虫“自爆”的法子——放冰箱急冻,解冻后再隔水蒸熟,下锅里炒。加入时令杜远凉瓜、红糖和豆豉共炒,炒到禾虫干身,甘香即铲出,这是“凉瓜禾虫”;禾虫炒三丝也滋味,禾虫煎炒到金黄,添加火鸭丝、冬菇丝和笋丝。

禾虫炒三丝

凉瓜禾虫

禾虫补脾健胃

关于禾虫的营养价值,大众认知呈两极分化。一方面认为禾虫湿滞,另一方面则称禾虫壮阳祛湿。《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施旭光表示,禾虫健脾利水祛湿。但是禾虫蛋白质含量很高,不宜多吃,适量即可。

文/广州日报记者曾繁莹、曾毅

图/广州日报记者王维宣、龙成通

编辑:李文慧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版权均归《广州日报》及“食在广东”微信公众号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微信留言获得授权。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食在广东”带你开吃带你飞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