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鱼类>

淡水鱼类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淡水鱼疾病的防治

时间:2024-08-19 08:04:47/人气:332 ℃

淡水鱼主要发生的疾病是:白皮病、打印病、赤皮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小瓜虫病、鲤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鲤嗜子宫线虫病、鲺病、肝胆综合症等。其中细菌性疾病6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性疾病6种、非寄生性疾病1种,没有病毒性疾病发生。

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细菌性疾病如白皮病、赤皮病、竖鳞病等和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均为继发性疾病,在捕捞、运输、放苗等操作过程中造成的机体损伤,使这些疾病得以发生,为此,进行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是防止微生物类疾病发生的保证。

加强疾病检疫,投放前及时用药治愈

池塘投放的鱼种,如果不进行检疫,不对症用药进行及时处理,一旦投放到池塘中,随着水温的提高,养殖密度的增加,病原会大量繁殖、生长,感染率增加,带来鱼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在鱼种进入池塘前,要进行检疫,并对症用药,是防止疾病发生的必要环节。药物浸泡可用食盐、漂******与高锰酸钾等。

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

对养殖场日常管理的了解,许多疾病的发生是有季节性的,如肠炎病、烂鳃病、锚头鳋病等,在疾病的流行季节前用药物进行预防,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如:挂袋法、食场消毒法、全池泼洒等。

加强养殖水体环境保护,适时调节水质

维护良好的水质不仅是养殖动物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养殖动物抗病原生物侵扰的需要,随着水温的提高和养殖密度的加大,病原繁殖和生长加快,疾病得以大量发生,加强养殖水体环境保护,适时调节水质十分重要,水体的深度:鱼种培育的水体从初期的1m到后期的2m左右;成鱼饲养的水体从初期的1.3m到后期的2.4m左右,平时逐渐加水,当水体不好时,要采取排老水注新水的方法,这也是促进鱼类快速生长,避免水体有毒有害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保证。适时适量使用微生物制剂,能够改善和优化养殖水环境,并且能促进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在产业化养殖的中、后期要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2次~3次微生物制剂。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