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谈谈鲁迅笔下阿q的形象,才真正感受到成年人的无奈

时间:2023-10-10 13:13:42/人气:332 ℃

鲁迅一部《阿Q正传》横空出世,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阿Q的一生。

故事发生在旧社会一个叫未庄的村子里,被封建礼教奴役的人们挣扎求生的同时,还在互相伤害。

阿Q是生活在土谷祠里的一个流浪汉,平日里就靠给人干一些短工来过活。

人们看不起他,也不在意他,到最后都没有人知道他真实的姓名,只是记得有一个可笑的流浪汉叫阿Q。

故事中以阿Q为代表的被统治者们,为了能在残酷的精神压迫和身体奴役中活下去,只能产生一种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在遭受欺凌时用来安慰自己,从而忘记痛苦。

这种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鲁迅对这种心理作了概括:“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

读书时,读到可笑的阿Q,大家大多是一笑了之,或者嘲笑他的愚蠢,或者讽刺当时的时代悲哀。

而长大后,发现阿Q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特定时代的没有办法后的无能无力。

甚至后来发现,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某些时候也算是能解决一些精神上的苦楚,但是用多了难免会对真实的处境产生一些错误的见解,甚至还会有惯性逃避等不好的习惯。

所以读懂了阿Q,是成长的表现,同时也是成长的无奈。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读懂了阿Q。

01 阿Q的“精神胜利法”

阿Q在未庄是个神奇的存在,没有人知道他从哪儿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名字,也不了解他的过去。

只有在他跟别人发生冲突时,从他气急败坏的话里,能知道他家以前也是阔绰的,当然这句话的真实性也是存疑的。

阿Q没有家人,独自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偶尔也会住在做短工的临时主人家里,但是做完了工就离开。

平日是没有人会想起阿Q的,只有忙时才会想起有这么个可以雇佣的人,偶尔有个人夸赞他很能干,也不知道是真心夸他还是嘲讽,但是他会很开心。

兴许阿Q以前真的是阔绰过,因为他通常是看不起任何人的。

村里的赵太爷和钱太爷很受大家的尊敬,除了家里非常有钱,儿子们也很优秀,都是能做秀才的料,只有阿Q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己的儿子会是个更优秀的人,他的日子也会过得更阔绰。

后来阿Q进了几回城,也更加看不起村里人的没见识,但是同样也看不起城里人。

只是因为城里人管“长凳”叫“条凳”,煎鱼的时候,城里会撒上细细的葱丝,而不是像未庄一样扔长长的葱叶,他觉得城里人也不过如此。

阿Q曾经阔绰过,人还很能干,偏偏在长相上有些毛病。

阿Q的头上长着几处癞疮疤,这一点他尤为在意。所以不能在他面前提跟“癞”同音的字,到后来,甚至连“光”、“灯”之类的他都忌讳,一旦有人跟他说这些,他就会生气。

阿Q的愤怒也分人,遇上嘴笨的,他会骂人,遇上体格小的,他会打人。但往往是他吃亏的时候多,吃多了亏,他就不再骂人、打人,最多只敢“怒目而视”。

这让大家越发喜欢嘲笑他,有事没事就在他面前提那些他的“禁忌词”。

有一次,一个很无聊的人故意挑衅他后还打了他一顿,被打后的阿Q安慰自己说这天下乱套了,还有儿子打老子的。

这种神奇的“精神胜利法”让那些爱跟他开玩笑的人,越发有了恶趣味,每每打完人,还要特意跟他强调是“人打畜生”。

阿Q又给自己找好了“胜利法”,他觉得像他这样的心态是众人里打头的好,能在任何领域打头的都算“状元”,所以自己也是“状元”。

阿Q喜欢赌钱,有一次他莫名其妙卷进了赌场的打斗,身上莫名挨了打,兜里的钱也都不见了。

回到家后,他用“儿子法”安慰自己,又用“状元法”安慰自己,都没起作用,最后他自己打了自己两巴掌,一番臆想后,感觉自己也打了别人,然后他就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后来他被赵太爷打了,他用了“儿子法”安慰自己,之后竟然发现大家也莫名地开始有些尊敬他,越发觉得自己威风了起来。

其实大家不过是因为他的胡言乱语,生怕他真的是赵太爷的本家,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搭理他罢了,他因为这事儿还得意了许多年。

后来他又受到了“王胡”和钱太爷的儿子——“假洋鬼子”的双重打击,接连被打了两顿的阿Q决定去喝点酒。

在路上他遇到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他朝人家吐口水,还上手摸脸,修行的小尼姑不会骂人,羞愤得满脸通红。

酒馆里的人们看着这一幕哄堂大笑,阿Q仿佛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与赞扬,得意非常,觉得今天的屈辱全部烟消云散了。

鲁迅说:有的人不希望对手太弱,希望对手像老鹰、老虎那样强大,这样战胜了之后才会有胜利的快感。

还有些人,在战胜了所有对手后,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寥之感,就会认为胜利是很无趣的。

阿Q是第三种人,他没有准确的胜利失败的概念,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自有一套神奇的逻辑,他永远是胜利的,永远是高高在上的。

这种“在假想中克敌制胜的方法”,是一种自我轻贱的结果,也是欺凌弱者来转嫁痛苦的选,这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正常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02 由“恋爱”引发的悲剧

阿Q一直以来都对男女之事没有什么想法,甚至他总是一种看不惯的心态。

在阿Q的认知里,尼姑一定跟和尚有苟且,在外面逛的女人一定是想勾引人,一男一女聊天,就一定有不好的勾当。

然而阿Q在掐了小尼姑的脸后,内心突然荡漾了起来,他还把这种感觉归结为是尼姑害他。

因为如果小尼姑蒙着脸出门,也就不会被他掐,或者如果她的脸不那么滑腻,他也不会想入非非。

没过几天,阿Q到赵太爷家里干活,吃过晚饭他坐在厨房抽烟,赵太爷家里的女佣吴妈洗过了碗碟,也坐在一边,同他聊天。

阿Q看着吴妈,自认为吴妈是在勾引他。于是他冲过去,嘴里喊着:“我要和你困觉。”吓得吴妈哭着跑了出去。

赵太爷听了消息赶过来教训了阿Q,阿Q慌张中竟然又说服了自己,跟没事人一样接着干活。

甚至在吴妈要寻短见,被大家劝说时,阿Q还想凑过去看热闹,然后就被赵太爷的棍棒吓得跑回了家,最后他送了礼到赵家赔了罪,才算解决了这场事端。

自那以后,村里的女人见到他都躲着走,阿Q不以为然,甚至还嫌弃别人是小题大做。

直到阿Q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太对,酒馆已经不让他赊账了,很久也没有人雇他做工了,甚至管理土谷祠的人也让他离开。

实在没有办法,阿Q再次回到赵家,赵家的人说已经不需要他了,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活都被一个叫小 D的人代替了,气急败坏下,他跟小D打了一架,然而没有分出胜负不说,还白白被大家看了热闹。

阿Q实在饿得不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他出了门,希望能捡到一些钱,然而走了一路,什么收获也没有。

阿Q来到了静修庵,翻进庵里偷拔萝卜,被老尼姑撞见后,竟然开始耍无赖,直到被大黑狗追,他才跑走,没有了能维持生计的营生,阿Q决定进城。

多人就像阿Q一样,总是有一种奇怪的逻辑,在这套逻辑里,自己做错了事,一定是别人害的,别人做错了事,一定是别人有问题,总之,自己一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同“受害者有罪论”一样,人们习惯将事件发生的原因,推到“被害者”的身上。

这样才能安慰自己说,只要自己不那样,就不会遇到同样的事情。但其实,就应该是“犯罪者”有罪。

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保持正常的逻辑,从环境中找问题的同时也要从自身找问题,才能不断查缺补漏,找到问题的根源,让自己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或者干脆换一个环境。

03 得意与失意

未庄的人再见到阿Q时,已经是秋天了,阿Q在酒馆花了好多钱,人们看到阿Q变得焕然一新,穿着新夹袄,腰间的褡裢沉沉坠着,里头应该还有许多钱。

阿Q回来的事,第二天就传遍了未庄,人们知道了他在城里唯一的举人家里做活,他回来是因为不想再在举人家里干了,这一点让未庄的人又有些开心,因为他们觉得他并不配在举人家做活。

接着阿Q说起了城里杀革命党的事,人们就有些害怕他,一段时间里,他的地位已经跟赵太爷差不多了。

手里那些新样式的衣服,村里人争相到他那里购买,连赵太爷都为了给夫人买衣服,特意请了阿Q上门,但是阿Q的态度非常地不好,得罪了赵太爷跟秀才。

于是第二天,村里就有了流言,说他手里的衣服来路不明,村里人又开始疏远他了。

阿Q也说了实话,他是给小偷望风打下手得到的这些东西,听了这些大家就更防备他了。

后来,听说革命党要进城,本来阿Q对革命党也是嗤之以鼻,但他发现举人老爷和赵太爷都害怕革命党,他就开始对革命党有了向往。

他在大街上就胡言乱语,说着“造反了”之类的话,他的这些行为让赵太爷等人很是忌惮,很是尊敬地探他的口风,阿Q还趁势吓了他们一通。

这一切让他飘飘然,自己还在家演了一出投身革命党的大戏,假想着自己加入了“革命党”后,可以把富人家的好东西都据为己有。

后来,村里的男人都将辫子盘到了头顶,阿Q也这样做了,他还想请“假洋鬼子”答应让他也加入革命党,但是被撵了出去。

直到赵太爷家遭遇抢劫,大家是既害怕又快意,害怕的是担心革命党有一天会抢到自己家,快意的是赵太爷倒霉了。

没过几天,看热闹的阿Q被抓了,关进了城里的监狱,他还得意地同监狱里的人说他是因为革命进来的,接着他被审问了两次,又在一张纸上签了名,阿Q不认字,只能画了一个圆圈。

在阿Q还在后悔自己的圆圈没有画好时,就被穿上了带黑字的白衣服,绑着两只手,坐上了有警卫的车,当时他还很得意。

阿Q意识到是要被砍头时,有一瞬间的崩溃,但马上又泰然了,因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难免要杀头的。

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久违的吴妈,不过吴妈却没有看他,而是看着士兵们的洋枪。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无师自通地说了一句话,人群里有人喊了个“好”,他想唱点什么,却什么也没有唱出来。

阿Q死了,人们说他很坏,不坏就不可能被枪毙,但又说起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而且阿Q也没有唱一句戏,让他们白白跟了一路。

阿Q代表的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普通人,在阿Q死后,没有丝毫的同情或者害怕,甚至还在嘲讽他没有给他们看够热闹的机会。

“恨人有,笑人无。”是很多人的通病,尤其是在跟自己身边的人产生对比时,其实大家都不过是普通人,尽着自己的努力,过着自己的生活,没有必要嘲笑别人一时的落难,也没有必要得意于自己一时的成绩。

毕竟,天道无常,得意与失意都只是人生常事,不如专注自己,以平常心对自己,也以平常心对他人。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