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最新人畜共患病:聚焦人畜共患病的产生与传播

时间:2023-12-09 03:20:38/人气:388 ℃

从历史上的鼠疫到现在的疟疾、流感、新冠病毒肺炎,流行病如此凶猛,虽然我们对它们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但还是会有问题萦绕在大家的脑海中:这些病是如何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身上来的?

7月18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45讲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天厚、王正寰两位教授为观众朋友们讲述人畜共患病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传播的。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是一类主要在野生动物中传播,但是可以感染人类并形成一定传播风险的传染病。禽流感想必对观众来说都不陌生,但是它和鸟类之间存在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上海如何做好野生鸟类禽流感的观测监控?王天厚教授首先从禽流感出发,讲述病毒的结构、传播途径与危害。上海崇明东滩一直以来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能量补给站,每年这么多候鸟在此停留,会不会增加禽流感传播的风险?王教授同时也介绍了当前对野生鸟类禽流感的监控工作,比如利用科技手段搭建监控网络平台等,也呼吁观众参与到野生鸟类的保护中来,不滥捕滥杀,避免传播途径的扩散。

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牧区,有一种高发的流行病——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王正寰教授指出,有两种感染人的包虫病在我国西部同区域分布,分别是——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尤以后者更为厉害,主要在犬科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之间传播,当人不小心食入或者吸入动物粪便中的虫卵,便会患上此病;又由于草原向来是啮齿类动物的天堂,牧区反而成了包虫病的“重灾区”。王正寰教授从藏狐、家犬和啮齿类动物三者的关系出发,向观众介绍我们看不见的寄生虫的秘密生活,包括包虫病如何在野生动物中存在,又是如何长期潜伏在人类身边,再通过人类活动进入我们生活当中。

两位专家结合自身野外考察的报告引发了观众浓厚的兴趣,有观众通过弹幕留言道:

“近几年禽流感、SARS、新冠肺炎等人畜共患病不断发生,是不是意味着它已成为一种趋势,大规模的爆发或将成为必然事件中的偶发事件或大概率事件?”

“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会患有这些疾病吗?我们去野生动物园参观需要注意些什么?”

“如果从生态学上看,我们对不同生态系统的改造,或者入侵,会不会加速这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专家就观众提问进行一一解答,也鼓励观众朋友们多了解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敬畏科学。

受疫情影响,上海科普大讲坛已推出线上“云讲座”系列,邀请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应用物理、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专家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和赞扬。大讲坛将继续利用科学传播的新技术新趋势,通过哔哩哔哩和东方网两大直播平台,面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探索线上科普与观众互动的新模式,为更多观众呈现前沿的优质科学知识。

栏目主编 许素菲

责任编辑 邓清元

摄影 瞿黎春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