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加拿大冰川濒临坍塌,聆听冰川崩塌的巨响正在融化的阿拉斯加

时间:2024-03-26 08:50:26/人气:452 ℃

乘船游览冰河,远方不时传来冰块落入海中的回声。

听科学家讲解阿拉斯加地区的自然变迁。

阿拉斯加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驼鹿。

基耐半岛海滩上的巨大水母。

基耐半岛的海滩上有很多海星。

阿拉斯加是一片鲜有人踏足,甚至很多美国、加拿大人都未曾去过的神秘土地。今年2月底的时候,省实高中生郎婧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来自布朗大学的项目——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Lab(“环境与领导力实验室”)。项目内容主要有考察阿拉斯加当地文化和环境、石油生产状况、动植物多样性以及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力训练等,这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她果断申请,并被录取。阿拉斯加环境的独特性和保存的相对完好性,成了此行最主要的探索课题。

专题策划 李贺 郭珊 ●文/图 郎婧

1 安格雷奇的湖畔时光

我们的第一个落脚点,在阿拉斯加大学安格雷奇分校。听闻我在阿拉斯加,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就是:那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居然有大学?会不会被野兽袭击?其实去之前,我对阿拉斯加也是所知甚少。冷——是我对这里的第一感受。我在8月初到达阿拉斯加首府安格雷奇,明明是盛夏,感觉到的却是广州初冬的温度,难怪这里的人体格要比寻常的美国人壮硕得多。

安格雷奇分校与其说是学校,更像是一座森林。大巴车从泥土路开进学校区域,停在由寒带针叶树木和不知名的灌木丛构成的树林旁边,隐匿在其中的是一个人工草坪,旁边便是我们所住的宿舍楼。我和室友原本打算去购物,结果掏出手机一搜,最近一个商场离这里有4公里远。我们只得相视苦笑,摇头叹气。

从宿舍楼步行,约莫十几分钟就可以走到University Lake(大学湖),我们初到时才惊奇地发现那里也属于校园之内,尽管隔了一两条大马路的距离。湖畔是狗的天堂,有拄着拐杖面容慈祥地踱步的主人;有中年发福的白人妇女;有一手牵着狗绳、一手挽着同行爱侣的,大家都享受着湖光天色,时不时放开绳子,让自家的狗狗自由奔跑,或是抛出玩具球类的物件逗狗,其乐融融。“人手一狗”的场面甚是壮观,令人不知不觉中心生愉悦。

学校之内尚且如此,那么荒野之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安格雷奇的一处徒步景点徒步,还来不及想象,只见一大片蓝得透明、蓝得神秘、蓝得纯净的冰川扑面而来。这里的冰川很美,不是那种惊艳、宏大的美,反而安静且朴素,不染风尘,有一种淡然的情调。据说,我们脚下的碎石也曾被绵延的冰山覆盖,只是由于气候变暖,冰川渐渐消融变小才显露了出来。

我爱看仙侠剧,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仙侠剧里冰雪封山的场景,雪山女侠翘着灵动的兰花指,妙手一挥,就能与持刀弄剑的妖魔抗衡。眼前的冰川不禁让我想起影视剧中的一幕幕场景,浮想联翩。

(责编:郭宇、马玲玲)

2 油田开采的争端

阿拉斯加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参与管理的除了政府之外,还有当地的民间协会和各种环境组织,包括土著们都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他们会定期开会,针对各种问题广开言路,听取多方意见,商量出解决办法。

随后三天,我们去听当地参与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人士演讲。演讲由一位部落长者带着众人祈祷拉开帷幕。他首先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接着又谈到对未来一代的期望,以及对初来乍到的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感谢。我深深地沉浸在会堂里庄严的氛围之中,等到回过神来,发现众人在他的引领下都闭目冥想,全场格外安静。

另一位女长者开始向我们介绍冰上捕猎的习俗。有经验的猎人通常会在厚厚的冰层上,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凿开一个冰窟窿,然后手持形似长矛的猎杀工具静静等待。当看见有鲸、海豹或海狮等游过时,他们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插下长矛。“没有冰,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尤其记得她在说这句话时的语气,虽然面带微笑却流露出一丝忧伤。冰,是阿拉斯加人的生存之本,却正在遭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在这之前我根本没有想过,在我们眼中叹为观止的美景,却是他人赖以为生的依靠。

阿拉斯加人对于土地开发和环境利用的问题非常敏感、谨慎。例如,阿拉斯加的经济有近90%都有赖于石油开采,因此每个新发现的油田开采权便成了最大的矛盾所在。阿拉斯加每一片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之下,都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是否开采、如何开采,开采过程中如何保障环境安全,是当地人关心的话题。

当天演讲的还有一位拥有石油公司的生意人。有趣的是,他竟然也是一位土著。那天,他穿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皮靴和服饰,带来手工制作的传统渔叉和饰品与我们分享,饶有兴趣地跟我们分享捕鱼的故事。稍后,他脱去传统服饰,登时变成一位西装革履、打着领带的商人,兴高采烈地大谈经营之道。

交谈中,他坦言既是土著又是商人的身份,让他深感矛盾。然而,他又理直气壮地声称,哪些地方该开发,哪些地方不该,让“自己人”来掌管控制,总好过交给其他人吧?这番话真是耐人寻味。

3 陆上的“海底历险记”

接下来,按照原定的行程,我们又造访了位于Kenai Peninsula(基耐半岛)地区的一座海心小岛。岛上除了一间作为基地的木屋和几座形似蒙古包的住房之外,再无其他人。木板铺在树丛中靠足迹踩出的通道中间,一切都保持着最原始的模样。

当天的小组活动有森林和海洋两个地点供选择,每组4-5人。我由于受伤,选择了路稍微好走一点的森林。我所在的小组负责观测蓝莓,我们深入灌木丛中,用水管拼成的方框,围起一片长有蓝莓植株的区域,然后对区域内的植物种类、数量以及土壤温度,进行观测和记录。

小岛活动的高潮是tidepooling(进行潮间生物观察),所谓tidepool(潮间带水坑),就是指在海水处于最低潮的时候,海底露出的intertidal zone(潮间带)区域。岛上科考站的工作人员根据海潮的涨落变化确定了活动时间,随即带领我们踏上了一趟特殊的陆上“海底历险记”。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我现在深深地感到愧疚和自责,我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扼杀生命呢!”同行的一个外国小哥说。我表示完全赞同。因为我们现在脚踩的地方,每一块石头下都可能有一只海星或者海葵,每一处平坦的地方都可能有因低潮而暂时无法移动的海蜇,每一步发出“咔咔”的声响里面,可能就包含着贝壳被踩扁的悲鸣……但是,我们还是要前进,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尽量避免对这些生命造成伤害。

“好多海星!”不知道谁嚷了一句,大家都被眼前各种各样的海星给吸引住了:有小如手掌,触手又细又长;有的稍大一点,形似五角星,质地粗糙;有点中等大小,外表光滑……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属移动速度最快——可达每分钟10英尺,体型最大的太阳海星。讲解员拿起其中的一只给我们看,只见它的触手又粗又壮,耷拉在讲解员的手臂上。如果摸一摸它,你会发现太阳海星的背面很光滑,几乎感觉不到突起的棘皮,而它位于下方的口则会悄悄地吸住你的手。不过放心,一拿开它就会马上“松口”,不会有危险。

这时我们观察到,这只海星的一只触手摇摇欲坠,似乎快要断开了。看着我们担心的眼神,讲解员笑着解释说,“断手断脚”其实是海星的一种再生方式,尽管要消耗一些能量。正说着,那只触手就“啪”的一声掉到了石头上。

途中,我们还路过一丛巨大的褐藻。一个同学用两只手指把它拎了起来,仍然有1/3生长在地表,看起来就像一堆软绵绵的废弃的水管,算算该有两米多长。随处可见的,还有软塌塌地摊在地上的水母,模样活像半融的透明的果冻,简直让人想要咬上一口。不过,据说水母即使死亡后仍然带有针刺和毒素,因此见到水母还是远离为妙。

在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我们还参加了一次徒步活动。在保护区内的一个小山顶上,长期在此从事环境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告诉我们,这里原本整个区域都是驼鹿的栖息地,但如今驼鹿的数量大为减少,原因除了人为猎杀之外,还要追溯到多年前的一场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发生了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导致海水进入陆地,气温升高,陆地植物大面积死亡,虫灾肆虐。在茂密的树林里,灌木丛边上,到处都有死去已久的枯木屹立。当年,甲虫由于极端干燥和炎热的气温大量繁殖,吃掉了这里的几乎所有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至今仍能看到明显的痕迹,可见这里的生态其实十分脆弱。

站在山顶上,看着由冰山融水汇成的蓝色水流,谁又能不生出爱护之心呢?这里的植物、动物,增减兴衰,科学家都看在眼里,每个生活在此地的人都能切身感受。一切对自然的破坏,都是不可挽回的伤痛。

4 聆听冰川崩塌的巨响

最后一天安排的项目是大约5个小时的海上游船,我们因而得以在冰天雪地里更近距离地欣赏到阿拉斯加的冰川。船上风大,大到刺眼、扎脸;寒气森森,冻到一踏上甲板,脚就冻到失去知觉。尽管这样,我还是宁可呆在船舱外面。在船的两边,就是绵延不绝的冰川,每座冰山上都能见到涓涓细流从山顶上缓缓涌出,直至汇入海中。越是往冰河深处前行,水面上的冰块就越是多而大。我们仿佛闯入了一大片冰蓝色的银河,在晶莹而冰冷的繁星包围中遨游太空。

我们开始讨论某一块冰面上能承载多少人的体重。“那一块差不多能站20个人吧。”“噢,不,我看10个人就会沉。”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展开激烈的讨论。我开玩笑地说,就算能承受20个人的体重,我们在冰面上也站不稳,最后肯定是一个接一个地滑下去,就像企鹅一样……

在凛冽的寒风中,小伙伴们紧紧抱成一团,相互取暖,彼此看不清谁是谁,我的眼镜也被湿气和雨滴打湿了,视线一片模糊。刚暖和一点,大家又忍不住冲向甲板的不同角落,如饥似渴地拿着手机拍摄难得一见的冰山美景,全然不顾身上的防水冲锋衣能否抵御寒冷和潮湿。我试图用湿漉漉的手掌抹干手机屏幕,很快发现手机的触屏已经不灵了,反而越抹越湿。终于,手机也耐不住严寒和水汽,步前几天“阵亡”的相机后尘而去……

我们一群人时而依偎取暖、互相打气,时而又一起伏在栏杆上面对浮冰和冰山啧啧惊叹,时而又一脸严肃地听带队老师讲解冰山的成因和历史。一位男同学回到舱内换上防水裤子和大衣,戴上毛帽子和手套出来了。他一边哆嗦着回到甲板上,一边不停地踏着小碎步保持温度。突然间,他好像想到了什么点子似的,眼神一亮,开始狂搓手。“这很暖和噢!”他搓了几秒钟,伸出双手捂住了另一个妹子的手,关切地询问:“暖和吗?”接着,他又开始搓手,笑着转向我,问我:“Jing,准备好了吗?要不要试试看?”就这样,他热心地替所有的人都暖了一遍手。

我的内心突然涌起一股暖流,心想,怎会有人如此暖心周到?也许是心里温暖起来的关系,一时间我们似乎也不在乎严寒了,站成一堵人墙,像帝企鹅那样靠在一起,默默无言地为彼此遮风挡雨。不知不觉,我们竟然在寒风中站了1个多小时。

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看见一堵密不透风的,长如水坝一般的冰蓝色的墙。它笼罩在厚厚的雾气里,渐渐地靠近了。等船行驶到它跟前,这才看清,这是何等整齐的一条长方形冰川呐,简直就跟切割似的。冰川越来越近,船身仿佛下一秒就要撞上它……就在这时,船突然停了,那道宏伟的冰墙矗立在我们面前,像是天涯海角、世界尽头的一道标记,整艘船上的人发出一连串赞叹的声音。

轰……啪啦……啪啦……咚……前方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一声声巨响,我们的目光开始顺着冰川分头搜寻,尝试找到冰块崩塌的地方。突然,有人大喊:“看那里!”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过去,看到一大块冰掺着雪,在雾中的某处崩塌下去,“咚”地一声落入海中。后来,我们又不断地听到声响,我知道,那是有一股力量,不断地将小块的冰一点点地剥离它们的母体。

阿拉斯加的每一寸冰雪,每一处荒野,每一种动物,都让我感到新奇和兴奋。然而,此时此刻,不知怎么的,我忽然有些担忧,为那冰川感到一丝伤感。我总觉得,那一声声崩塌的声音,是不是正试图告诉世人,这道冰墙很快就要从世界上消失了?

气候变暖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如此显而易见,就像是原本沸腾的滚水一旦降温,蒸腾的水汽会立刻消失一样明显。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多年以后有机会重回此地时,见到的仍是这般令人惊叹的风景;愿这地球上的每一道奇观都能长存于世,让更多人能见证和感受自然的美妙,还有它的不可思议。

风物辞典

阿拉斯加州 (State of Alaska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面积170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全国面积的1/5,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阿拉斯加地跨北极圈内外,东面与加拿大接壤,另外三面分别环绕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

世界上大多数的活动冰川分布在阿拉斯加境内,其中最大的马拉斯皮纳冰川流域面积为5703平方公里。当地盛产各类海洋生物,尤其是三文鱼。阿拉斯加土著和加拿大北部因纽特人还有俄罗斯东部的部分原住民在起源上同属一脉,因此在文化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当地人有猎杀鲸、海豹等海洋生物的传统,以获得严寒气候中维持生存所需的热量。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