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朱德最后一任妻子因身体原因无法生育 朱德最后一任妻子因身体原因无法生育

时间:2024-09-10 15:22:35/人气:246 ℃

1929年三月,四十三岁的朱德和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康克清结为伉俪,他们携手了人生四十余年的旅程,康克清是朱德的最后一任妻子,在这段婚姻中她得到了学习成长,收获了一生的知心爱人。

这段婚姻唯一遗憾是因为自身身体原因无法孕育下一代。康克清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她把全部的母爱都奉献给了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孩子,对他视如己出。

康克清与朱德之子朱琦

1911年,康克清出生于江西省的一个贫苦渔家,因为亲身经历了旧社会的黑暗,才让她立志要帮助自身以及更多劳苦大众摆脱这种生活困境。后来经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康克清参加了革命,1928年她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也是由此与朱德结缘。

在康克清的一篇文章中,她回忆道:第一次见到朱德的场景,这位远近闻名的"朱军长"看起来平凡的就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点不摆架子,面带微笑很是慈祥。

康克清在参加红军之后主要负责宣传工作,但是由于出身贫寒康克清小时候没能得到文化教育,刚上井冈山时基本上大字不识一个。为了搞好工作,康克清主动到朱德那里学习,请教自己在工作生活上的难题。

一来二去随着二人的交往越来越密集,双方心中生出来感情的萌芽。但摆在二人眼前的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除了过大的年龄差距之外,朱德还带着前妻的一个儿子朱琦。

可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康克清却不顾这些阻碍,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朱德,她说:

"我的婚恋观就是无产阶级的婚恋观,只要革命坚决,品德高尚,对党的贡献大,真的志同道合,我就不计年龄,不媚权势。"

常言道:后妈最难当,别看康克清只比朱琦大五岁,但她却把朱琦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像亲生母亲一样为朱琦操持人生大事,后来朱琦亲切的称呼康克清为"康妈妈"。

1937年,朱琦被国民政府抓了壮丁。父亲朱德听闻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所幸周总理很快打听到了朱琦的下落,他知道朱德二十多年都没见上过儿子几面,心中定是十分想念,于是亲自派人将朱琦接到延安。

朱德见到儿子后心情自然是喜不自胜,但是这种喜悦并没有延续多久,朱德开始为儿子的未来而发愁,在延安朱琦的头顶上一直带着"朱德之子"的光环,他不想朱琦因为特殊身份而被特殊对待。

在1938年他将朱琦送入了中央党校,毕业以后朱琦义无反顾地上了前线,后来还在战争中不幸伤了右腿,落下了终身残疾。1943年,朱琦由于右腿残疾才从前线被送回了延安,康克清见到儿子的遭遇倍感痛心。

她始终认为朱德对于儿子太过严苛,世上哪里有父母真的忍心把儿子送到战场上?朱德却说:"我的儿子不当兵谁当兵!"此时的朱琦已经年近三十岁了,可是还没有结婚对象,康克清很是着急。

朱琦被调回延安后分配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担任第七分校队列科长,在抗大第七分校朱琦邂逅了赵力平,康克清听说儿子有了交往对象之后心里很开心,她多次托人促成朱琦和赵力平的姻缘。

但是赵力平心中很是踌躇,她只是一个河北农村出身的乡下姑娘,害怕高攀不上朱琦。康克清通过媒人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邀请赵力平来家里做客,期望能够打消她心中的顾虑,谁知赵力平连这个邀请都赶忙回绝了。

康克清理解她的心情,并且更加认定了这个女孩的人品,她绝不是一个贪名逐利之辈。为了促成儿子和赵力平的婚事,康克清甚至请来了贺龙将军做说客,贺龙知道赵力平不是不愿意,而是大姑娘面对着婚姻事总有些难为情。

贺龙直接写了一个批准朱琦和赵立平同志结婚的条子,这个条子递到政治部也就算是二人正式成婚了。

赵力平

朱老总家开起了"幼儿园"

1946年3月23日,朱琦和赵力平正式结婚,但是朱德和康克清因为工作原因未能赶得及参加,大约一年后这一家人才重新再西柏坡相聚。这一次见面,康克清直截了当地说出了他们夫妻二人的心愿,就是希望小两口能够早日要个孩子。

朱德和康克清都是喜欢孩子的人,但是康克清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生育。有一说法是解放后康克清前去医院检查时发现她的子宫后倾很厉害,并且已经错过了位置修复的最好时机,所以终生都无孕育的可能性。

康克清也曾因自己身体问题心情抑郁,但后来她想通了,上天虽然没有给她生育的能力,但是却没有剥夺她爱的天性,她可以把更多的爱放在朱琦的下一代身上,放在中国更多儿童身上。

1950年,赵力平怀孕了,这个孩子恰好降生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因此朱德为这个小孙子命名为"援朝"。当时赵力平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工作,朱琦在天津铁路局工作。

两个人的工作都很辛苦,又多了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生活变得更加忙碌。这时在北京的朱德和康克清夫妇主动提出要帮儿子儿媳照顾孩子,就这样中南海里多了一个十个月大的小婴儿。

朱援朝的入住还只是个开始,一年以后赵力平再次怀孕了。第二个孩子降生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行到要为了停战而谈判的地步,这就说明和平就快到了!所以赵力平和朱琦的第二个孩子被命名为"和平"。

朱和平八个月大的时候也被送入了中南海抚养。康克清虽然不是朱琦的生身母亲,但是一样对他视若己出,现下自然爱屋及乌到两个小孙子身上。过了没有多久,朱德索性将自己在四川老家的余留下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一并接了过来。

这些孩子中最大的不过十四五岁,小的只有四五岁,正是吵闹的年纪。不过康克清一点也不觉得麻烦,她眼下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家里有了这些孩子的加入变得热热闹闹,吃饭时足足要坐满两大桌子。

康克清并不是没有工作的主妇,她每日都需要去妇联机关上班,回到家后还要给这些孩子们一一洗澡、做饭、缝衣服、做游戏……俨然就像是一个幼儿园的大家长一般。

教育严慈并济

朱琦和妻子赵力平共生育了四子一女,分别为朱援朝、朱和平、朱新华、朱全华、朱国华。这些孩子的童年基本上都是由朱德康克清夫妇一手照料的。朱德是个严苛的爷爷,他要求每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在孩子们眼中爷爷发号势力奶奶监督实施。时间一晃就来到了朱援朝和朱和平应该上小学的年纪了,上小学前爷爷发布了一项重要的指示,每一个人都要学会自己洗手绢和袜子才是合格的小学生。

康克清主要负责在一旁观察谁在洗手绢时有偷懒行为,她早就猜到小孩子耐性很差。果不其然,这帮孩子们一开始会认认真真,之后就直接把手绢丢在水里一冲了事。

康克清见到偷懒的孩子,上去直接用手打了他的掌心,板起脸来说:"以后谁还敢偷懒,我就打谁的手心!"孩子们见到平日里和蔼的奶奶突然疾言厉色,这下子谁都不敢再惹奶奶生气了。

打其实康克清对孩子们说是"打"不如说是在"恐吓",大部分情况下她都是一个笑眯眯的长辈,对待这个年龄段调皮的孩子自然需要严慈并济软硬兼施。大部分情况下,奶奶康克清相较于爷爷朱德来说,在孩子们心中更受欢迎

因为奶奶更好说话,孩子们如果想要玩具和新衣服只能去求奶奶,找爷爷是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的。而朱援朝和朱和平同时都对绘画产生兴趣,奶奶为了激励他们,便做出承诺只要他们能够在接下来的绘画比赛中获得成绩,那么就会得到玩具奖励。

小孩子们听到玩具以后,当时眼睛都亮了,玩具实属是件稀罕物,为了得到奖励,他们自然是铆足了劲儿练习绘画,结果到了成绩公布时二人竟然都获得了名次。

康克清这下就要犯愁了。

两个孙子都得奖励,可是手头上的钱根本不够买两个玩具,又不能轻易对人食言。康克清急中生智去文具店买了两个图画本子,回家后朱援朝和朱和平见到玩具变成了本子,顿时就傻眼了,这哪里算是什么奖励!

康克清眼见孩子们高昂的情绪一点点往下沉,便想到了求助爷爷朱德,她拉着两个孙儿进了爷爷的书房,正巧朱德正在练字,康克清便让朱德随手在本子上为两个孙子题字。朱德想了想,在本子上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

援朝和平见到素日里严肃的爷爷就不敢再提玩具一事,排队拿着本子等着爷爷题字。就这样康克清才算勉强地圆满了这场玩具风波。

建国初期很多人的生活都过得并不富裕,其实很多人认为康克清大可以将买玩具这种看似"小事"的约定糊弄过去,但是她没有这么做,教育一部分来自学校,另一部分主要来源于家庭。

如果大人经常对孩子失信,又怎么能够让孩子日后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呢?康克清对于孩子们的爱,都融汇于这些细微之处,她其实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那个慈祥的奶奶,用一颗温暖的心脏为我们往后的人生点亮归来时的灯!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