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殿前川香美蛙怎么样?它又老又丑却比那两只年轻漂亮的还贵

时间:2024-01-07 11:04:15/人气:121 ℃

当老板的鹦鹉——没有不好的组织,只有不合格的领导

从前有一个人去买鹦鹉,他来到宠物店后看到一只鹦鹉前面的牌子上写着:售价两百元,会两门语言。他再看另一只鹦鹉,这只鹦鹉前面的牌子上写着:售价四百元,会四门语言。他看着这两只可爱的鹦鹉,拿不定主意该买哪一只,于是他决定再看一下有没有更好一点的。结果,他发现了一只外貌丑陋而且还掉了毛的鹦鹉,他想这只鹦鹉一定很便宜,可没想到他仔细一看,这只鹦鹉竟然售价八百元。于是,他很好奇地问宠物店老板:“这只鹦鹉卖八百元,是不是因为它会八门语言?”老板说:“它只会说母语。”这个时候,他感到非常奇怪,问老板:“为什么它又老又丑,又没有什么能力,却比那两只年轻又漂亮的鹦鹉还贵呢?”老板回答说:“因为那两只鹦鹉都叫它老板。”

故事中的管理学

又老又丑,还没有能力的鹦鹉为什么那么贵?因为它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它训练出了两个有能力的手下,因此它才会那么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领导,也就是管理者,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企业遇到了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即便员工再优秀,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当管理者抱怨自己所领导的部门人心涣散、效率不高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理方式有问题,多想想自己的问题,少找点员工的麻烦。另外,一个企业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找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了优秀的管理者就不愁做不好事情。

韦尔奇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努力为员工解决问题

杰克·韦尔奇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者之一。他总是专注于带领部下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挥员工干活。

通用电气公司旗下CNBC频道的《商务中心》节目原来一直在晚上6:30到7:30的时间段播出,这个节目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收视率也很不错。可是到了2001年4月底,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原来,CNBC频道强有力的竞争对手CNN电视台的《货币之线》节目主持人多布斯(美国著名主持人,曾离开了CNN电视台)又回来了,而观众非常欣赏他的主持风格,他所主持的《货币之线》收视率也很高,而且这个节目和《商务中心》的播出时间完全重叠。因此,多布斯重新主持《货币之线》后对《商务中心》的收视率产生了消极影响。《商务中心》节目的女主持人苏·埃雷拉马上给韦尔奇打了一个电话,她把情况都告诉了韦尔奇,并希望韦尔奇能给他们的节目组发一个鼓励的邮件,以鼓舞团队成员。

当韦尔奇得知苏为这件事已经放弃了休假的时候,马上意识到这件事对公司的重要性,他觉得只是简单地发去一个邮件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诚意,于是他对苏说:“我看不用发邮件了,为什么我不能亲自到你的工作室去看看有什么事可以做呢?”

结果,在接下来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韦尔奇和《商务中心》节目组的15个人在一起认真地讨论了几十种应对方案,之后,CNBC的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大家在一起热情地讨论,最终在韦尔奇的直接参与和影响下,CNBC采取了最合适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对策。这个时候,作为通用电气公司总裁的韦尔奇就好像只是CNBC的一位项目经理,他对CNBC的员工说:“多布斯的复出无疑会夺走一部分观众,但是绝对不能让他轻易做到这一点。这无疑将是一场持久战,但是我们肯定能够赢得第一场战斗。”

结果,当天《商务中心》和《货币之线》打了个平手,又过了几天,《商务中心》的收视率大大超过了《货币之线》。

故事中的管理学

《商务中心》最终能战胜《货币之线》,除了员工的辛勤努力外,最重要的是总裁韦尔奇全程参与和指导。正因如此,他的员工们才增强了战胜对手的决心,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一点对于韦尔奇这样一个日理万机的世界顶尖企业总裁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见,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向员工发布命令,他要做的是亲自到员工中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给予他们亲切有效的指导,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管理者要积极地倾听员工的想法,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只有这样,管理者对员工的指导才能...

军人总裁任正非——管理者影响力的来源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被人们称为军人总裁,他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管理者。华为的员工、管理层甚至是客户和合作伙伴都对他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这种崇拜的来源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胜利。假如你跟着一个领导,这个领导总是能够带着你打胜仗,那么你又有什么理由不信服、不崇拜他呢?

1996年,华为派了一名员工去当时的邮电部情报所商量合作的事情,当时的情报所所长鲁阳的桌子上正好放着一张《华为人报》,这份报纸上登有一篇任正非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提到华为计划用1997年和1998年两年的时间成为国内电信行业的第一。当时,这位员工觉得这样的目标有些不可思议,于是他对鲁阳说:“任总可能只是说说而已,这样的目标我看很难实现,也许他只是想给员工们打打气而已。”

鲁阳却非常认真地对这个员工说:“你这么想就错了,你刚来华为不久,对你的老板还不够了解。我和你们老板已经认识很久了,每年我们见面的时候他都会告诉我华为的下一个目标。开始时,我和你的想法一样,觉得他只是说说而已,并不相信他所说的话能够实现。但是5年过去了,他每一次所提的新目标都实现了,因此现在我会非常认真地对待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我相信他所说的能够实现。”

除了能够说到做到外,任正非的影响力还来自对自己和家属的严格要求。虽然他的弟弟、妹妹和女儿都在华为工作,但他们都不是公司的高层,也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的权利,他对儿子任平则更是严加管束。

在任平小的时候,任正非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管教儿子,于是他就请自己的好朋友郑宝用当任平的老师。当时任平经常在外面闯祸,郑宝用除了对他进行正面说服教育外,还经常会打他的屁股,而这些都是任正非同意的。

后来,任正非将任平送到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读书,任正非的理由是科大的学生仍然有那种“悬梁刺股”的刻苦学习精神。任平到合肥后,任正非依然没有忽略对他的教育引导。1997年,当他了解到任平经常借用华为合肥办事处的车辆时,马上给当时任华为市场部副总裁的徐直军以及华为合肥办事处主任刘京青打电话,告诉他们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他还经常要求科大少年班的老师们要严格要求任平,不要搞特殊。

2000年以后,任平到英国攻读MBA,放假回到国内和朋友们聚会的时候,他会向朋友们抱怨父亲对自己的严厉教育。原来,任正非对他在英国的花销控制得非常严格,和他一起在英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很多都是有家庭背景的,他们在英国挥金如土,很多人都是当地银行和赌场的VIP客户,有专门的劳斯莱斯接送,而他则显得非常寒酸,他甚至觉得国外的汽车保险都贵得难以承受。

故事中的管理学

华为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一位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管理者。那么,管理者的影响力来源于哪里呢?一方面是权力性影响力,也就是作为管理者手中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这个时候他对企业的员工就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可是,这种影响力是暂时的,它仅仅是一种权力的影响,而不是人格魅力的影响。一旦管理者失去了手中的权力,他就会丧失这种影响力。这也说明了有些管理者处在领导岗位时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可是一旦离开了领导岗位,就没有人再去听他说什么,马上就会人走茶凉。但是,也有一些管理者虽然已经离开了领导岗位,还是能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源于强大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是管理者影响力来源的另一个方面,它主要包括个人专长、个人品质、独特的思想等。

胸有成竹——要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个表兄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非常有名,每天都有很多人登门向他求画。为什么他的竹子会画得那样好呢?原来,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各样的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总是坚持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认真观摩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颜色和形态。一旦有了新的感受,他就会马上来到书房,把心中的那一点对竹子的印象画在纸上。时间一长,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因此,他每次画竹子的时候都能从容镇定,画出的竹子也非常传神,就像真的一样。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的时候,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胸中已经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而已啊。”

苏轼非常佩服自己的这位表兄,在自己的大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大大地称赞他,并提出了“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理论。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胸有成竹”。

故事中的管理学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决定做某件事之前,一定要对这件事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这样做起事来才能成竹在胸,马到功成。具体说来,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认真地观察企业中的人和事,充分地了解他们,和自己的手下进行充分的沟通,将一切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这样在真正开始进行某件事的时候,才能让这件事变得更容易,你要做的事情也能够事半功倍。

华歆重信——绝对不能失信于人

华歆是三国时魏国的大臣,他和管宁、王朗是好朋友。有一年,他的家乡遭遇水灾,最糟糕的是还有盗贼趁火打劫,四处作案,因此家乡很不太平。没有办法,他只好和好友王朗带着家人乘船离开家乡去逃难。

在逃难的路上,有一个人想要上他们的船避难,华歆因为对这个人并不了解,又怕多增加一个人对行船产生不利的影响,于是,他对那个人说:“老兄,实在对不起,我们的船已经满了,你还是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那个人说:“求求你们了,这方圆几十里除了你们的船,我再也没有看见其他船经过,而且附近有盗贼出没,如果你们不让我上船,我很有可能会被盗贼杀死,求你们救我一命吧。”

华歆听他这样说感到非常为难,这个时候站在一边的王朗觉得华歆实在太不够意思了,他就责备华歆说:“没想到老兄你这样小气,船上还有空余的地方,完全可以让他上来,我们绝对不能见死不救。”说完,王朗就招呼船家把船停在岸边,让对方上了船。

华歆看到这种情况,也就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意见。随后他们的船平安地走了两天,就在他们稍松了口气的时候,强盗出现了。强盗划着船追赶他们,情况非常危急。船上的人非常惊慌,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不停地催促船家把船开快一些。

这个时候,王朗也非常害怕,他找华歆商量说:“我们还是让后来上船的那个人下船吧,这样船能减少一些重量,也能开得快一些。”

华歆听了之后并不同意王朗的建议,他严肃地对王朗说:“开始的时候我拒绝让那位大哥上船,正是因为怕出现现在的情况。可是,现在我们已经答应了人家,如果因为情势危急就出尔反尔,那岂不是太不讲道义了吗?这样的事情我实在做不出。”

王朗听了他的话非常羞愧,一句话都说不出。他们只得带着那个人继续赶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地摆脱了盗贼。

故事中的管理学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的两类管理者,一类是以王朗为代表的管理者,他们会在不伤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给员工一些小恩小惠,或者说是送些人情给员工。可是一旦员工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就会露出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实面孔。另外一类是以华歆为代表的管理者,他们从来不会轻易许下承诺,因为他们说到做到,就算是拼尽所有,也会向员工兑现自己的承诺。只有言出必行的管理者才能得到员工的信任,企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如果员工都不信任管理者,那么这个企业很难有发展。因此,管理者必须做到答应的事一定办到,要坚守自己的诺言。

一鸣惊人——多听批评才能改正错误

战国时的齐威王是个奋发有为的君主,可是他刚刚登上王位时非常喜欢说隐语,又喜欢整夜地喝酒游乐。他沉迷其中,完全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便把国事全都交给大臣处理。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他的影响下齐国很多大臣也变得荒淫放纵,一时之间国事废弛。诸侯国看到有机可乘,便发兵进攻齐国,一时间齐国的情况变得非常紧急,可是齐威王身边却没有一个大臣敢向他进谏。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赘婿,他看到这种情况后非常为齐国担心,有心向齐威王劝谏,但是又怕齐威王怪罪。后来,他想到齐威王喜欢说隐语,就决定用隐语对齐威王进行劝谏。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都城中飞来了一只大鸟,落在了大王您的庭院里。它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吗?”齐威王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在向自己进谏,于是他对淳于髡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要直冲云霄;不鸣叫则已,一鸣叫就会让人感到惊异。先生的意思我已经完全明白了,谢谢先生的好意。”

随后,齐威王终于开始奋发图强,他召集全国72个县的长官到都城开会,奖赏了一个人,诛杀了一个人,然后发兵御敌。这时,诸侯们都感到惊恐,纷纷将所侵占的齐国土地退还。

故事中的管理学

通常来说,人们都愿意听到赞美、表扬的话,不愿意被人家批评,因此很多员工在面对管理者时都会说些好听、奉承的话,但是这些话虽然听起来顺耳,却都不是真话,时间一长,管理者了解不到企业的真实情况,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管理者必须虚心接受员工们的批评,鼓励大家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人无完人,只有积极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管理者才能把企业管理得更好。管理者一定要大度,要能够接受大家对自己的批评。

唇亡齿寒——不要忽视和其他管理者的合作

春秋时,晋献公想要攻打虢国,借此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于是他借口说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准备出兵灭掉虢国。可是,要想讨伐虢国就必须经过虞国,他怕虞国不肯借道给自己,便问手下的大臣怎样才能成功向虞国借道。大夫荀息说:“虞国的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能送给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就一定会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有些舍不得自己的美玉和宝马,荀息对他说:“大王的这些东西只是暂时寄存在虞国而已,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只要灭了虢国,虞国也一定没有办法独存。当我们灭掉虢国后,可以顺便把虞国也灭了,这样一来美玉和宝马还会回到您的手中。”晋献公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同意了。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荀息所料,虞国的国君收到礼物后非常高兴,准备答应晋国借道的事情。这个时候,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进谏说:“虞国和虢国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如果虢国被灭掉了,那么虞国也一定会被晋国灭掉,因此绝对不能借道给晋国,还要把礼物退回去。”

虞国国君听了之后很不以为然,他说:“晋国是大国,现在送来贵重的礼物要和我们交朋友,难道借给人家一条道都不可以吗?”宫之奇回答说:“虢国和虞国的关系就像是嘴唇和牙齿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一定会遭受寒冷。如果虢国被晋国灭掉,那晋国在回师的时候一定会顺道灭掉虞国,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虞国的国君说:“晋国和我们是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呢?”宫之奇说:“虢国和晋国的关系比我们还近,晋国都要灭掉它,何况是我们呢?”随后,宫之奇说了很多劝谏的话,可虞国国君就是听不进去,仍然坚持借道给晋国。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后果然把虞国消灭了,虞国的国君成了晋国的俘虏。

故事中的管理学

虞国和虢国都是小国,他们本来应该加强合作,一起对抗强大的晋国,可是虞国的管理者为了一点小利就借道给晋国,让晋国灭掉了自己的依靠,而失去了依靠的虞国也没有力量抵抗晋国,最后同样被灭掉。虞国的悲剧说明一个团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必须加强和其他团队的合作。这就要求团队的管理者之间要加强合作,不同的团队之间能帮就帮,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有时候还必须依靠别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团队才能更成功。

李离自刎——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李离是晋文公时晋国的理官,有一次他听取了下属的错误汇报而误判人死罪,结果一个无辜的人因此被杀。当他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非常后悔,于是他把自己关押起来,并给自己定了死罪。

晋文公觉得他太过自责了,就对他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也有轻重之分,这件事是下属的错误,并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太过自责。”李离说:“我是主管刑狱的法官,并没有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下级的官吏;我享受很多的俸禄,也并没有把自己的俸禄分给别人,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下属的汇报而枉杀了好人,也绝对不能把罪责推给下属。”结果,他没有接受晋文公的宽恕,拔剑自杀了。

故事中的管理学

李离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管理者。在发现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枉杀好人时,他并没有为自己找借口,也没有把责任推给下属。相反,他勇敢地承担了责任,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管理者,必须在此时站出来。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创业团队,都需要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管理者。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一旦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管理者应该大声说“是我的错”,而不是“都是你们的错”,这一点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无论出于哪一方面的原因,如果不肯承认,甚至想方设法去隐瞒,那么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到企业全局的发展。一个不勇于承担责任的管理者很容易让自己的员工越来越缺乏全局观念,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

父亲与三个孩子的对话——专注目标

从前,一个猎人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到森林里捕杀野猪。到了指定的地点后,猎人问大儿子:“你看到了什么?”大儿子回答说:“我看到了******、野猪还有森林。”猎人对大儿子的回答并不满意。于是又问二儿子同样的问题,老二说:“我看到了爸爸、哥哥、弟弟,还有哥哥刚才提到的东西。”猎人还是不满意,接着又问小儿子同样的问题,结果小儿子回答说:“我只看到了野猪。”

猎人对小儿子的回答非常满意,他对老大和老二说:“老三的答案最让我感到满意,因为老三非常清楚我们来这里的目标是什么,只有一心一意专注于目标,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来这里的唯一目标就是野猪,并不是来看风景的。但是,你们却看到野猪之外的东西,这样一来你们的注意力会被分散,你们在各种因素的扰乱下会迷失方向,失去目标。因此,你们必须不断培养抵御其他诱惑的能力,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故事中的管理学

任何一个管理者要把一件事做成功,都必须始终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要想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注能力。提高自己的专注能力,要做到:(1)增强意识活动与对象结合的紧密度,结合得越紧密,专注能力就越高。(2)延长意识活动与对象结合的时间,结合的时间越长,专注能力就越高。

灵活多变的西尔斯公司——管理者要灵活应变

美国西尔斯公司是一家以为农民邮购商品起家的零售公司,它的创始人理查德·西尔斯原本是一个铁路货运的代理商,因为连续几次被客户拒绝收货,影响了他运送钟表的生意。无可奈何的他想到了通过邮局寄送商品,结果这种方式受到客户们的欢迎。由于他对美国的农村市场了如指掌,便对自己的营销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销售和经营办法。他经常会收购一些因为长期积压而欠债,最终遭到扣押的商品。他在向农民卖这些商品之前,会先花心思做一次广告,卖完之后就结束广告宣传。这种营销方式在当时非常新颖,也非常实用,让他大赚了一笔。除此之外,他还在印刷邮购用的产品手册、沟通邮购渠道、建设邮购专用工厂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可是因为他缺乏高超的组织能力,加上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以他并没有将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大企业。

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是西尔斯先生的继任者米利斯·洛森沃尔德,他在1895年加入西尔斯公司,并对邮购业务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措施去发展邮购业务。他先从市场调查入手,精心编印了一种非常实用的邮购商品的样本手册,坚持“保证满意,否则原款退还”的经营方针,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组织管理系统,让自己手下的管理人员既享有应有的权利,又担负起了明确的责任,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他真正做到了尽量降低成本,售价最便宜,此外还能保证所售出的商品品质是最好的。

20世纪初,洛森沃尔德在芝加哥建立了一个邮购工厂,完全采用标准的流水作业方式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西尔斯公司与在全球各地的主要制造商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代理关系,从而保证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消费者。洛森沃尔德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经营下西尔斯公司快速发展。1900年时西尔斯公司的营业额只有110万美元,到了1910年时,它的销售额是6100万美元,1920年达到2.45亿美元,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时,西尔斯公司每年的营业额都有数十亿美元。

20世纪20年代后期,伍德接替了洛森沃尔德掌管西尔斯公司,他针对当时美国农村市场的变化,采取了一些新的经营战略。他的经营战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他继续抓好邮购商业,另一方面他投入更大的力量去发展门市零售和零售商店,扩大了公司的服务对象。这个时候的西尔斯公司开始同时为城市居民和农村消费者服务。到1931年的时候,西尔斯公司的零售营业额已经超过了邮购销售的营业额。

零售商店的激增给西尔斯公司提出了加强商店管理的新课题,可问题是过去成功的邮购业务并没有,也不可能为公司培养出管理人才。伍德意识到现在公司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大量的管理人才。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为公司提拔、培养了大量管理人才,西尔斯公司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才的存在才能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成功。另外,邮购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需要不多的人就可以供应整个美国市场,可是大量的零售商店却需要很多人去管理,而且这中间涉及许多繁杂又具体的事务,而这些事务总公司又没有办法一一过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层次,于是伍德采用了采购部门的集权管理和销售部门的分权管理相结合的新经营方式。

伍德在任职期间,还为西尔斯公司建立了连锁经营体系,设立了大量的连锁商店,因为连锁商店的规模巨大,这就让西尔斯公司在降低了商品的成本的同时,让巨额的广告费被大量的连锁商店分摊。这样一来,西尔斯公司承担的广告费就大大降低了,因此西尔斯公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

20世纪50年代初期,伍德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又首创了郊区型购物中心,这种购物中心融商业、服务业、娱乐业为一体,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快遍及美国。这种购物中心对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生活方式,甚至城市的规划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54年,为西尔斯公司服务了近30年的伍德退休了,从此之后,西尔斯公司的高级领导每过几年就更换一次,公司的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在这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西尔斯公司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它不仅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百货经销商、艺术品的大买家和大卖家,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宝石商和美国最大的书肆之一,在金融业和不动产业方面它也有很多生意。

故事中的管理学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市场更是如此。因此,世界上并没有哪一种经营模式能够始终适用于变化莫测的市场。一个企业的经营手法或者说是策略都必须始终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绝对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拥有不断创新、不断变革的思维,他所提出的经营决策也灵活多变的。需要注意的是,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必须是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而且确认其可行的基础上提出。如果管理者不断改变的经营决策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又或者说管理者在面对危机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不要轻易地做出改变。

摩托罗拉的“六西格玛”管理——管理者要追求完美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摩托罗拉公司在同日本企业的竞争中失去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市场。此外,一家日本企业在70年代并购了摩托罗拉的电视机生产公司,这家公司经过日本人的改造后很快投入了生产,并且产品的不良率只有摩托罗拉管理时的1/20。可是,他们使用的是同样的人员、技术和设计,因此问题显然出在了管理上。后来,摩托罗拉又失去了寻呼机(BP机)和半导体的市场,到1985年的时候,摩托罗拉公司的经营状况继续恶化,面临着破产。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摩托罗拉的管理者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管理有问题,而且他们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如日本企业。那么,为什么日本企业能够后来居上呢?原来他们采用了美国戴明博士在20世纪提出的“六西格玛”管理理论——追求完美,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于是,摩托罗拉公司在1986年也全面引入了“六西格玛”管理法,提出要在1992年实现“六西格玛”的质量目标。1991年,摩托罗拉“六西格玛”管理法的“黑带”计划产生了,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1993年时,摩托罗拉在完全实现了“六西格玛”管理后,该公司平均每年的生产率提高了12.3%,由于质量缺陷造成的费用消耗减少了84%,运作过程中的失误率降低了99.7%,摩托罗拉成为世界著名品牌。1998年时,他们更是获得了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管理奖。

随后,摩托罗拉对“六西格玛”管理法进行了改进,“六西格玛”管理法由原来单纯的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法逐渐变成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造和优化技术,继而成为世界上所有追求卓越管理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故事中的管理学

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创造出近乎完美的商品。要想做到这一点,企业的管理者最好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企业的一切都应该做到完美,尤其是管理,只有管理做到完美,产品质量和服务才能完美,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学小窗口

六西格玛是一种能够严格、集中和高效地改善企业流程管理质量的实施原则和技术。它包含了众多管理前沿的先锋成果,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去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显著提升和企业竞争力的重大突破。

六西格玛的基本管理理念是:真正关注顾客、以数据驱动管理、针对过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性管理、追求完美但是容忍失败。

赵普收礼——管理者要有自知之明

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功臣,是杰出的政治家、谋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主要参与者。他曾三度为相,为人足智多谋,但是读书不算多,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得到了宋太祖、宋太宗的信任。

他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有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敢于当面顶撞宋太祖,宋太祖也拿他没有办法。他做宰相时权力很大,地方上的官员有时候想办点事,总会走他的门路,因此免不了要给他送点礼,他每次都会心安理得地收下。有一次,吴越王钱俶派使者给他送信,顺便带了十坛“海产”给他,赵普就让家人把这十坛“海产”放在了大堂前面,还没有来得及拆开信,宋太祖就到了。原来,宋太祖经常会来他家找他聊天,事先也不会派人通知。宋太祖到客厅坐下后,看到那十个坛子,就问赵普里面装着什么东西。赵普说:“是钱俶派人送来的海产,臣还没有来得及拆封。”宋太祖一听是钱俶送来的东西,心里有些不高兴,心想朝廷的宰相怎么可以私自结交还没有完全归顺的诸侯王,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心中的不满,还是笑着对赵普说:“既然是吴越送来的海产,那一定不错,快打开看看吧。”

于是,赵普命人将坛子打开,结果在场的人都傻眼了,原来坛子里装的根本不是海产,而是一块块的金子。宋太祖一看,脸立马黑了下来,心想我三令五申不准官员收受贿赂、滥用权力,可是你赵普仗着自己是宰相居然顶风作案,完全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宋太祖窝着一肚子火,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赵普看到这种情况,急得满头大汗,他非常慌张地向宋太祖请罪:“臣还没有看信,根本就不知里面装的是金子,请陛下恕罪。”这个时候,宋太祖冷冷地说:“人家送给你的东西你就安心收下了,外面的人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们这些书生决定的啊。”

从此以后,宋太祖不再信任赵普了,没过多久,有官员告发赵普违反禁令,贩运木料为自己建造住宅,而且他的部下还趁机用他的名义私运一大批木料到开封贩卖。宋太祖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表示要治他的罪,尽管其他大臣一直为他求情,宋太祖还是罢免了他的宰相之位。

故事中的管理学

赵普为什么会被罢相?因为他没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坐上高位就目空一切,也不要因为自己曾经为企业做过一些贡献就飘飘然,忘记自己是谁。在这个时候,管理者最容易犯错,而最可怕的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犯了错,时间一长,企业或是团队会被缺乏自知之明的管理者带进死胡同。管理者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进退取舍,这样才不至于犯下大错。领导者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又是什么,明白自己应该走怎样的路。

韩信对待仇人——宽容地对待他人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年轻时非常穷困,但是却喜欢佩戴刀剑。家乡的一个无赖看不惯他这种行为,觉得他一点本事没有还学人家佩剑,于是有一天在大街上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无赖提出韩信要不就杀死他,要不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当时韩信本想一剑杀死无赖,但是想到自己一点功业还没有建立,因他牵连未免太过可惜,于是从无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家乡的人都瞧不起他,觉得他是一个懦夫。

后来韩信投奔刘邦,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先后被加封为大将军、齐王、楚王,最终衣锦还乡。有一次他从淮阴城经过,恰巧遇到了当年侮辱过他的那个无赖,无赖看到已经贵为楚王的韩信,吓得脸色惨白,他觉得韩信一定会杀死自己以雪当年之耻。可是,韩信看了他一会儿后,却笑着对他说:“你是个勇士,我现在任命你做都尉,负责淮阴的治安。”那个无赖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有人给他送来了都尉的官服,他才意识到这是真的。这件事流传开来后,所有的人都称赞韩信的宽容。

故事中的管理学

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气度,不仅要能够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包括不好听的话,还要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曾经和自己有过矛盾、有过摩擦的人。管理者要能容人之过,宽容地对待下属的过错,不计前嫌地任用人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还要大胆启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宽容能够让管理者的人生跃上新的台阶,给管理者带来良好的社会关系,也可以在企业或是团队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酝酿出蓬勃的生机。

张良捡鞋——管理者要谦恭一些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政治家,西汉的开国功臣,曾因刺杀秦始皇失败而逃亡。有一次他在沂水的圯桥散步,遇到了一个穿着粗布短袍的老大爷。这个老大爷走到他面前时,故意把鞋落在桥下,然后老大爷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

张良觉得很气愤,心想自己又不认识这位老大爷,为什么要给他捡鞋?但是他看老大爷年纪这么大了,觉得没必要和他一般见识,于是他强忍住心中的不满,下去帮老大爷把鞋捡了上来。没想到老大爷又抬起脚来让张良把鞋给自己穿上,这下子张良真的怒了,他想把老大爷打一顿,但是多年的经历告诉他小不忍则乱大谋,于是他强忍着怒气跪在老大爷面前,恭敬地为他穿好了鞋。

鞋穿好了之后,老大爷并没有感谢他,反而仰天大笑而去。张良呆呆地看着老大爷的背影,只见老大爷走出一段路后又回来了。老大爷笑着对他说:“你这个孩子还是值得一教的。”

后来,这个老大爷将《素书》交给了张良,告诉他精读此书可以做帝王师。张良听从他的教诲潜心研读此书,最终真的成了帝王师。

故事中的管理学

作为管理者,手中的权力通常会让你具有比平常人更大的人性弱点,那就是不能真心真意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这会使你再也没有办法进步。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时刻保持谦逊的姿态,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只是个普通人。只有这样你才能持续地创造出惊人的业绩,着眼于更远大的事业。做个谦逊的管理者,会让你得到员工的喜爱和认同,会让你更加得心应手地工作。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