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猫咪>

第一次见到现实意义上的龙猫 龙猫中蕴含的乡愁生态观念以及美学观

时间:2024-08-14 15:00:55/人气:487 ℃

文|沧海史宿

编辑|沧海史宿

《龙猫》是宫崎骏作品群中备受瞩目的一部电影。自1989年以来,日本国内已重播12次,其中10次以上的收视率超过20%。

这部影片获得了国内外多项大奖,广受雅俗共赏,适合老少观众观赏。故事情节平淡,讲述昭和30年(1955年),姓草壁的一家人来到乡下休养,因为妈妈生病,爸爸带着两个女儿小月和小梅来到乡间小屋。在那里,她们结识了乡间的精灵龙猫,并与其相处愉快。

在对《龙猫》的研究中,人们对其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却不甚关注。事实上,这是对《龙猫》的一种不公平对待。从某种意义上说,《龙猫》代表了生态电影的一种新模式。它不是灾难片或风光片,也没有过多说教,而是通过一个美好故事来呈现自然生态,让观众自己领悟,并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宫崎骏曾说过:“《龙猫》是道理最多的一部电影,但是我们费了很多苦心让它恰到好处,藏而不露。”其中包含了宫崎骏的生态理念。

《龙猫》的舞台是日本的乡村,因此其所传达的生态思想与日式自然观相得益彰。日本式自然观强调万物平等,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在电影中,宫崎骏运用诗意的镜头把握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这也是平淡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因为《龙猫》的电影意境唤起了观众对自然的乡愁。

森林与稻田——日本本土审美意境

影片《龙猫》呈现了日本独特的风土之美。对于宫崎骏来说,将故事舞台设置在日本是一种还债,他之前的动画作品大多将背景放在外国或虚构的世界,忽视了日本这片土地的美丽。他希望通过《龙猫》重新认识这片美丽的土地。

影片完美还原了1955年左右日本农村的风貌,展现出了恬淡宁静的美丽风光。当时,大规模的现代化尚未扩展到农村,日本各地都保留着像龙猫故事背景一样的乡村风光。影片的重点集中在两个部分:里山和原生林。

里山是指靠山的村落,通常有稻田、水渠、防风林等,特点是循环可持续发展。数百年来,村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乡间风景。影片中的大片水田连绵不断,远处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木制家屋,门前山间溪水潺潺,清澈可见底,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另一部分是原生林,即龙猫生活的“嫁森”。日本列岛在古代就被森林覆盖,森林在日本人心中具有特殊意义,代表着神灵居住的地方。影片中龙猫居住的樟树处供奉着天水宫,祈求农田水利和儿童健康成长。通过忠实的光影刻画,还原了当时乡村中森林的风貌。

影片对这两个部分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描绘,从小草小树的细节到整个松乡区域的布局都还原得非常真实。影片的舞台设置以草壁家为中心,森林与稻田和谐共存。草壁家作为从都市来到乡下疗养的外来者,面对着这幅和谐的画卷,融入过程也代表着观众们对自然的回忆过程。

宫崎骏强调“谦虚地对待自然”,这也体现了日本和东方自古以来的自然观。影片中将大自然看作母亲,温柔包容着人们。通过《龙猫》,宫崎骏希望观众重新认识日本这片美丽的土地,展现了他对家乡风土的深深热爱与珍视。影片的美丽画面和和谐情节也触动着观众的心灵,使之成为经典之作。

日本的自然美学观的传统溯源

日本自古以来的自然观与中国道家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认为人并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生于自然的一部分。不同之处在于对“道”的认知。中国道家思想认为天地有道,宇宙万物都遵循一定的道理;而日本的自然观念则更着眼于事物本身的存在,认为万事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这个生成的力量就是自然的道理。

加之日本生态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种植,在进入稻作文化时期后,古代日本人开始信奉万物有灵,认为一草一木上都有神的居住。对于日本人来说,自然与宗教是相连接的,因此决定了他们对自然的态度是谦虚而非傲慢。

在日本的传统艺术落语中,有一个故事展现了这种态度。故事讲述一个人在山中遇雨,寻找庇护时敲门请求收留,但门开后却见到一只狐狸家族。尽管迷路人感到不安,但狐狸家族并未对他产生敌意,相反,他们对他友好相待。这个故事想象了狐狸世界的存在,并意识到人类在狐狸眼中,也许和狐狸在人类眼中的形象并无不同。

这种对人类的定位体现了整个东方自然观的精髓。在东方自然观中,人并不是万物的主宰,而仅仅是万物中的一份子,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生于自然而长于自然。这样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人置于自然之中,不以人为中心,而是与自然共生共存。这种谦虚的态度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龙猫》中的龙猫形象设计充满深意。它有着圆滚滚的身体、可爱的圆眼睛,同时又有锋利的爪子和坚硬的牙齿。这种形象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就像自然一样可以既凶暴又温顺。然而,影片中我们并未看到龙猫凶暴的一面,因为片中的每个人都以谦虚的心对待它。无论是两姐妹、爸爸,还是村子里的人,都相信龙猫的存在并虔诚地祈祷其保佑。

这种对待龙猫的态度源自对自然的谦虚。影片中展现了小梅用一颗纯真的心去接触龙猫,因此龙猫也回应她的温情。就像我们用谦虚的心来面对自然,自然也会以她的博大来对待我们。

为什么只有小梅和小月才能看见龙猫呢?宫崎骏的电影中主角多为儿童,他们充当着自然与人类社会沟通的媒介。小月和小梅在《龙猫》中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拉近了剧中人物和观众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这种选择在日本古代的自然观中是合理的。日本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在孩提时代也是自然中的一员。

在社会化之前,孩子们保持着自然一员的状态,属于自然的产物。所以小月和小梅能够轻易地看到龙猫精灵的存在,因为他们属于相同的族群。而社会化之后的成人则不知不觉与自然产生了隔阂,失去了最初的自然属性,因此无法察觉龙猫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成人对孩子们是宽容的。他们相信孩子们确实看到了龙猫精灵,并尽力维护孩子们的世界。这或许包含了对自己童年的追忆和对自然的乡愁。成人代表着孩子们长大后的模样,他们也许无法再看见龙猫,但童年的珍贵回忆将伴随着他们,时刻提醒自然的美好。

宫崎骏在《龙猫》中构建了一个瞬间的乌托邦,展现了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态景象,淡化了时代和社会的背景,让观众专注在松乡这一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唤起了对童年时代和自然的怀念和亲近感。

影片将小月和小梅的形象生动刻画,展现了她们年龄段孩子的特征,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通过跟随两姐妹的一举一动,观众能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幻梦,重温那段与自然为友的美好时光。不论观众现在身处何种环境或国家,他们都有共同的童年经历,与自然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宫崎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重拾对自然的亲近感,燃起对自然的爱情。

片中结尾的改变也表达了导演的美好愿望。原先的结尾暗示着像龙猫这样的精灵可能已经消失,但通过改为肯定的表述,宫崎骏表达了对自然的希望,认为这样的精灵可能仍然存在。母亲略微察觉到两姐妹的场面也暗示着自然可能还没有完全远离人类。宫崎骏希望人们能用一颗赤子之心与自然对话,重新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回到与自然共处的美好时代。这种乌托邦式的愿景使影片具有深刻的感召力和启示意义。

《龙猫》是一部凤味浓郁的日本动画片,其吸引力在于展现了乡村与自然的美景,同时深入流露出日本自古以来的亲近自然的观念。从弥生时代开始,日本形成了万物有灵的信仰,这种信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渐渐融入,体现在他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将自然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隔阂。但是,《龙猫》这部电影唤起了人们对自然亲近的记忆,温暖了现代人远离自然的心灵。

这部电影的影响力不仅在日本国内显著,还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影片将日本的自然描绘得非常真实,代表了日本自然风土的特点,同时也扩展到了整个自然界的共性。它不再把自然当作简单的背景,而是将自然看作包容我们的母亲,唤起了观众对自然的感悟与回忆。

类似的方式在中国也出现过,比如国产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同样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把握情感意境,获得了商业成功和思想传达上的认可。这两部影片都深刻把握了“乡土”的特性,通过描绘熟悉的土地,唤起了观众对自然的乡愁,这可能是生态电影传播的一种新方式。

这种通过唤起人们对自然乡愁的方式,实现了生态理念的传播,也在国际上取得了成功。它使观众对自然的美好产生共鸣,引起对环保与自然保护的思考。或许,将乡土的景色与情感意境相结合,以此来感动观众,将是生态电影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论宫崎骏动画的后人文主义思想[J]. 叶木桂.美与时代(下),2022(12)

[2] 寻找宫崎骏,光影流转间的梦想之地[J]. 本刊编辑部.现代商业银行,2021(06)

[3] 看定现实,勇往直前去做事——探析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宫崎骏方案”[J]. 谢韫.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03)

[4] 宫崎骏动画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启示[J]. 王怡丹.媒体融合新观察,2020(02)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