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司马光砸的缸是不是铁的 司马光砸的不是缸但却真的救了人

时间:2024-09-03 02:27:35/人气:488 ℃

小时候总爱听故事,对于具有英勇形象的人物更是心生向往,在故事的影响之下总会在很长时间内陷入剧情世界,无法自拔,这时候就会和身边的小伙伴开始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这也是每天的最快乐的事情。

以前,在听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都会把这种机智行为作为自己以后成长的标杆,想象着成年后自己也一定成为睿智勇敢的人,不过后来看到马未都先生聊及司马光时,说他并未砸缸,自己有种信仰崩坏的感觉,但冷静下来后觉得还是用更理智的方式去探索真相更好。

在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时,总觉得拥有编撰《资治通鉴》能力的人在小的时候应当有不凡的表现了,那故事中说到,他为了能够迅速救起落缸之人,直接用石块砸开大缸,把水引出顺利救人,这样的胆识和行动力,不就是他小时候不凡的表现吗?还是说砸缸这件事情上和故事有所出入?

对此我一直想不明白,总以为司马光还有其他方式从缸里救出落水者,直到了解到司马光所生活的年代才有所顿悟。史料记载,司马光生活的朝代为宋朝,那朝代又对他砸缸的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在马未都先生的分析中,能让七八岁左右的孩童掉落后无法靠自己力量出来,并且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则那口落水孩童掉进的大缸深度需要一米以上,并且缸口较大,而又因为后面年仅七岁的司马光可以用石头砸开大缸,那这口缸就必须同时具备高大且缸身易碎的特点,但宋朝时制作的缸没有以上的特点。

宋朝时期虽然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展迅速,但是毕竟技术手段还是没能达到飞跃式发展的地步,当时的大缸制作方式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宋朝,一般只能制作小型缸,而现在考古挖掘出的宋代大缸大多数高度也是在0.5米这个范围内,而且就算当时的工匠们想要制作出更高更大的缸,也会因为当时技术方面的限制,在大缸烧制的过程就会因为材料内部承受力不同,导致缸体出现裂痕,最后大缸也因为破裂而制作失败。

这种情况在那当时陶瓷制作工艺受限的背景之下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当时社会,是无法在寻常人家里出现一米以上高度的大缸的。不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却是有对其进行相关描写的历史资料留存下来的,所以就司马光的行为上,这件救人的事应当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后人的翻译解读中出现了事物上的偏差,在社会工艺方面分析,当时司马光砸的应该不是缸,而是在外形上具有一定相识度的东西。

为了弄清楚司马光砸开的到底是哪件东西,我选择重新回到最初文言文版的故事当中寻找答案,就在我查找信息时,发现文中并没有提及缸,而是说到了另一个东西——瓮。说起瓮这个东西,我们生活中对它的了解甚少,那么在宋朝时,瓮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身份呢?它又是否满足对应的高度和硬度呢?要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则需要先了解瓮的制作工艺如何。

说起瓮的来源,最先介绍来源于上古优秀的土陶制作者,通过尝试制作容积更大的陶器,最后制作出了瓮,由此可知,瓮应该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制作出来了,那么随着时代变迁,到了宋朝时,它的制作工艺应当更为精湛,在现代出土的文物中,瓮一般高度也在50厘米以上,若是有人想用瓮来承载更多的东西,那他也可以和工匠们沟通定制,毕竟宋朝时对于瓮的制作手艺已经逐步成熟,因此,司马光的朋友的确是有可能掉进大瓮当中。

并且当时的瓮通常在外形上与缸不同,缸的上口端更大,造型也更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蓄水,大户人家还可以用养水生植物,给院子造景,还能养鱼、螃蟹之类的水生动物。而瓮腹部更大,高度可以因用途的不同而进行定制,最主要的是瓮的上口端更窄,这也是因为瓮主要用于蔬菜的贮藏和腌制,在腌制时,宽大的腹部可以提供更多空间,而窄口则便于密封,减少内部蔬菜与空气接触。

在详细了解缸与瓮在制作工艺上的差异性后,也逐步明白司马光当时砸开的只能是瓮,毕竟落水孩童若是掉落缸中,也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并且缸口也方便他自己或他人拉他出来,但是若掉落瓮中,内部过深,上端开口又过小,那对于一群七八岁的孩童来说,根本无法做到营救,最好的办法只能像司马光一样从中间砸开瓮身,这样就算破裂处开口过小,里面的孩子暂时出不来,也能把水排出,避免溺水,留够大人来营救的时间。

揭开疑惑后,内心舒坦一些,同时也为司马光的机智点赞,无论他砸开的是缸还是瓮,他都用他的聪明挽救了小伙伴的生命,这也是最重要的吧。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