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鸟类>

鹦鹉带来的乐趣文案 当代散文话说鹦鹉

时间:2024-10-30 23:08:14/人气:453 ℃

文/王维宝

我过去从未养过宠物,可有了孙子后,熬不过他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磨叽。竟然养了鹦鹉,眨眼间三年有余!

鹦鹉可谓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华贵高雅的紫蓝金刚,全身洁白头戴黄冠的葵花凤头,能言善语的亚马逊鹦鹉,五彩缤纷的彩虹吸蜜鹦鹉,小型葵花似的鸡尾鹦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牡丹鹦鹉,大红大绿的折衷鹦鹉,形状如鸽的非洲灰鹦鹉,云云。

我国就有野生种群绯胸鹦鹉和花头鹦鹉。绯胸鹦鹉又分为大绯胸和小绯胸,尤以大绯胸鹦鹉为最,是驰名中外的宠养笼鸟,主要分布在四川、西藏东部及云南北部。

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相比之下,在亚洲和非洲种类可谓“大巫见小巫”。

拉丁美洲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最美丽和最独特的鹦鹉。其澳洲的虎皮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则是人们最熟。

新西兰的大型鹦鹉鸮鹦鹉已经失去飞翔能力,而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则进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倾向。这些年来,由于人类的任意扩张,肆意猎捕,生态链失衡,大自然遭遇污染与破坏等原因,野生种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胁,很多种类进入濒危绝境。

鹦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欢饲养的宠物,我国有古诗为证: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珍贵的鹦鹉并不好淘换,也不好待伺。我养的是最为大众化的虎皮鹦鹉其之一。

虎皮鹦鹉又名娇凤,属小型攀禽品种,头羽和背羽呈黄色且有黑色条纹,翅膀花纹较多,毛色和条纹犹如老虎花纹一般。

虎皮鹦鹉原产于澳大利亚,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后来经过人工驯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笼养鸟之。

虎皮鹦鹉的鸣叫声虽不悦耳动听,但羽毛十分艳丽,全身羽毛由黄、黑、绿、蓝、青等七种不同颜色组成,给人一种鲜而不艳,美而不俗的舒适感。加之性情活泼且易于驯养,最早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它是最为大众、普遍而常见的宠物鸟之一。

虎皮鹦鹉的品种又分20大类,如原始种、黄脸种、蛋白石种、灰翅种、鱼鳞种、派特种、冠羽种、华乐种、黑背种、黑脸种、半边种等。

虎皮鹦鹉的头部呈圆,喙部有钩曲,喙上方有蜡膜,腿部比较短,四趾其中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易于其攀树、攀物。

鹦鹉的决大多数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浆果、嫩芽嫩枝,兼食少量昆虫。在取食过程中,常以强大的钩状喙嘴与灵活的对趾形足配合完成。在树冠中攀援寻食时,首先用嘴咬住树枝,然后双脚跟上。当行走于坚固的树干上时,则把嘴的尖部插入树中平衡身体,以加快运动速度;而在鸟笼中则用嘴咬住笼子的钢条,再配合双脚攀登。

不同品种的鹦鹉寿命不同,小型鹦鹉7~20年,中大型鹦鹉寿命为30~60年,有的可活80岁左右。世界上最长寿的一只亚马逊鹦鹉,名叫詹米,生于英国利物浦1870年12月3日,死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5岁,是鸟类中的老寿星。

唐朝诗人韦庄曾“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如果你试图让自养的鸟儿有伴侣“生儿育女”的话,理当学会分辨公母。方法是看出窝一个月后的幼鸟,公鸟的蜡膜基本成粉红色;母鸟的鼻孔周围呈现白色,偶尔也有粉红,不过非常浅。成鸟公鸟一般蜡膜颜色是蓝色;母鸟有的蜡膜是白色,如果蜡膜皱皱巴巴,呈现茶褐色,那表示母鸟处于发情期。

在自然界中,虎皮鹦鹉的喂食是由亲鸟轮流外出觅食哺育雏鸟,所以雏鸟不可能被喂到素囊满胀,因此雏鸟的喂食应该采取少量多餐的模式。而且喂食之前,应先确定上一次喂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毕,避免旧食物的积留、发酵而造成嗉囊炎。

鹦鹉类都喜爱享用葵瓜子、小米之类。多数鸟友以此为它的唯一食物,殊不知这样会减少鹦鹉采食的乐趣与能力,而且只喂葵瓜子、小米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会因葵瓜子富含脂质,而易导致肥胖方面的疾病。所以,建议爱鸟者依照自己所养的数量来选择饲料,也可适当买点鸟食调节。

有人认为养鹦鹉属于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把它们作为智慧的象征。比如:有的国家养鹦鹉较为普及,曾为它们发行过邮票。现在已有人建立网站,组织保育协会,设定保护区。听说,位于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将鹦鹉奉为国鸟。

好品种的鹦鹉具有表演才能,善于“学习”,经训练后可表演许多新奇有趣的节目,它们是马戏团和动物园中不可或缺的“表演艺术家”。可以学会多种技艺,如:衔小旗、接食、骑自行车、拉车、翻跟斗等。

鹦鹉又是人们最好的伙伴和朋友,在长期的驯养过程中带给人们不少欢乐。南宋朝时期就有个美丽的传说——《鹦鹉灭火》(刘义庆),文曰: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鹦鹉自念虽乐,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英国曾经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鹦鹉学话比赛,其中一只不起眼的非洲灰鹦鹉得了冠军,当揭开装有这只鹦鹉的鸟笼罩时,灰鹦鹉瞧了瞧四周道:“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贵客!”全场哄动。几天后,兴奋的主人又邀请了许多贵宾到家中庆贺,笼罩一打开:“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全场哗然。主人本来一心想自己聪明的鹦鹉会说:“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贵客!”而博喝彩,结果适得其反,十分狼狈。

人们对鹦鹉最为钟爱的技能当属效仿行为,这种仿效行为也叫效鸣。鹦鹉的“口技”在鸟类中的确十分超群。然而,由于鸟类没有发达的大脑皮层,因而它们没有思想和意识,不可能懂得人类语言的含义。所谓“鹦鹉学舌”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且词汇量也有限,且需反复训练方可奏效。由此想来,古人的“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乌龙未睡定惊猜,鹦鹉能言防漏泄”、“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云云,实有言过其实、神经过敏之嫌。

诚然,“鹦鹉学舌”在人们的生活中引起的小故事,确为人们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笑料。如:唐朝温庭筠就有《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必须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建议那些喜欢鹦鹉的朋友到鸟市或动物园去购买已被驯化、人工繁衍的鸟儿,不要去购买鸟贩子盗卖的野生鹦鹉。科学规律教训了我们:任何野生鸟类,从捕获经长途返运,到被人工驯养,再进入市场,其成活率仅是17∶1。如果有一天这些美丽的鸟儿都沦为鸮鹦鹉和塔布吸蜜鹦鹉濒临灭绝的结局,或如华南虎那样干脆从地球上消失,将是人类真正的悲哀。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