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论衡思想基本一致的书 论衡之物势篇,4

时间:2024-03-31 17:26:09/人气:286 ℃

2019年3月13日,星期三,农历己亥年【猪年】二月初七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之物势篇第十四(4)

【原文之四】

曰:“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水胜火,故豕食蛇;火为水所害,故马食鼠屎而腹胀。”曰:“审如论者之言,含血之虫,亦有不相胜之效。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蛇也,申猴也。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猕猴者,畏鼠也。啮猕猴者,犬也。鼠水,猕猴金也。水不胜金,猕猴何故畏鼠也?戌土也,申猴也。土不胜金,猴何故畏犬?东方木也,其星仓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含血之虫,以四兽为长,四兽含五行之气最较著。案龙虎交不相贼,鸟龟会不相害。以四兽验之,以十二辰之禽效之,五行之虫以气性相刻,则尤不相应。凡万物相刻贼,含血之虫则相服,至于相啖食者,自以齿牙顿利,筋力优劣,动作巧便,气势勇桀。若人之在世,势不与适,力不均等,自相胜服。以力相服,则以刃相贼矣。夫人以刃相贼,犹物以齿角爪牙相触刺也。力强角利,势烈牙长,则能胜;气微爪短,诛胆小距顿,则服畏也。人有勇怯,故战有胜负,胜者未必受金气,负者未必得木精也。孔子畏阳虎,却行流汗,阳虎未必色白,孔子未必面青也。鹰之击鸠雀,鸮之啄鹄雁,未必鹰、鸮生于南方而鸠雀、鹄雁产于西方也,自是筋力勇怯相胜服也。”

【拙解】

有人说:“寅属木,其对应动物为虎;戌属土,其对应动物为犬;丑与未亦属土,丑对应动物为牛,未对应动物为羊。木克土,所以犬与牛羊皆为虎所制。亥属水,其对应动物为猪,巳属火,其对应动物为蛇;子亦属水,其对应动物为鼠;午亦属火,其对应动物为马。水克火,所以猪吃蛇;火为水所灭,所以马食鼠屎会导致腹胀。”我认为:“细究如上述所论之言,有血之动物,亦有互无争胜之例。午属马,子属鼠,酉属鸡,卯属兔。水克火,鼠为何不曾追逐马?金克木,鸡为何不啄食兔?亥属猪,未属羊,丑属牛。土克水,牛羊为何不杀猪?巳属蛇,申属猴。火克金,蛇为何不吃猕猴?猕猴,惧怕鼠。咬猕猴的,是犬。鼠属水,猕猴属金。水不克金,猕猴为何畏惧鼠?戌属土,申属猴。土不克金,猴为何惧怕犬?东方属木,其对应之星为仓龙。西方属金,其对应之星为白虎。南方属火,其对应之星为朱鸟。北方属水,其对应之星为玄武。上天有苍龙、白虎、朱鸟和玄武四星之精气,所以在大地降生龙、虎、鸟、龟四兽形体。有血之动物,以四兽为尊长,四兽所具五行之气最为显著。经观察龙虎相遇互不相害,鸟龟相会亦互不相害。以四兽之例验证,以十二属动物之例察验,则具五行之气的动物以其所具气的属性而相克的说法,尤其不与实相符。凡是万物皆会相互生克生害,有血动物则相争求胜,至于那些互相吞食的动物,自然是以其牙齿的钝或利、体能的优劣、动作的灵巧程度、气势的勇猛凶残而定胜负。如人在世上,势力不相等,力量不均衡,自然也会相争求胜。以力而求相互制服,于是便刀相互伤害。人若以刀刃相残害,犹如动物以其齿坚角硬爪利而相互争斗刺杀一样。力气强大角锋利,且势头猛烈牙齿很长者,便能胜出;力气微弱而且爪短,诛杀胆小者而令弱者远离,便会产生屈服畏惧之念。人有勇猛者亦有怯懦者,所以斗战会有胜负,胜者未必就是因承受了属金之气,负者未必是其得到了属木精气。孔子因畏惧阳虎,逃行而汗流浃背,阳虎未必是脸色白而属金,孔子未必面色青而属木。鹰之所以攻击鸠和雀,鸱鸮之所以啄食天鹅和大雁,未必就是因为鹰、鸱鸮生于南方而属火而鸠和雀、天鹅和大雁产于西方属金,而是动物飞禽依靠筋力强勇战胜怯懦所得争胜制服的结果。”

【小议】

天有苍龙、白虎、朱鸟和玄武四精,地生龙、虎、鸟、龟四兽。古老文化玄之又玄,透着无比的神奇,浸淫其中或觉妙趣横生。我等凡人或因不解其中玄妙,故有高深晦涩之感。“五行”之论,为古代聪慧思想家所创,春秋之时盛行,相生相克之说竟将事物相互矛盾、对立发展的理论蕴含其中,于古时便是很先进的理论学说,于当世亦有重大指导意义。“五行”学说自然也有矛盾的两方面,王充在此物势篇中对“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进行了辩驳,明言非“天用五行之气生万物”,“故令相贼害”,实为“筋力勇怯相胜服”。所谓阴阳,便是矛盾。凡事皆有两面,皆是阴阳共生,矛盾同在。阴阳调和,事可顺;矛盾对立,事生逆。这个世界就是在阴阳协调、矛盾转换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这个世界既复杂又简单,这就是矛盾。“五行”之论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共生的矛盾体。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