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哲学里谈到孝敬父母,我给父母买东西用车拉

时间:2024-06-03 17:01:40/人气:210 ℃

每月给父母生活费,买吃买穿,逢年过节东西多到用车拉,拿钱给他们老家修房子,我做了那么多事,却被说成是在“扮演”孝子?我到底做了什么,要被“冤枉”成这样?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从小听到父母说得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妹妹小,哄着她;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怎么高兴就怎么玩。

我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委屈。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风扇,晚上妈妈给我扇着扇子睡觉,冬天的早上,妈妈用自己的体温把棉袄棉裤捂热了才给我穿。我吃母乳一直吃到了8岁。

后来我结婚怀孕了。在我刚刚查 出怀孕第40天,爸爸妈妈就义无反顾住进我的家,每天我的饮食起居,他们全包了下来,照顾我和孩子三年,无微不至。

爸爸妈妈把我当做最珍贵的宝贝,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孝顺他们。

平时只要我有好吃的,我就放着,等有机会回娘家带去。每年四季的衣服,到了季节我就给他们买。逢年过节,我给先生列清单,先生开车去买,买满一车送到父母家里,邻居们都夸我,一个闺女顶他们家十个。

我是这个家永远的公主,邻居们的夸赞也让我非常享受

然而,这样的画面,却消失了

一个冬天的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我和父母坐在炕上。正在厨房忙碌的二嫂,把新炒的菜放在二哥面前。我看到菜不是放到我和爸爸这边的时候,我就很不高兴,心想,怎么炒得热乎乎的菜不先给父母吃呢?对老人太不尊重了。

我一怒之下,把桌子从炕上掀翻到地上,二嫂花费一下午弄好的一桌丰盛的晚宴,就这样被我给毁掉了。家里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不明所以。我狠狠地瞪了嫂子一眼,起身就走。

后来哥哥嫂子收拾干净后,又重新做了饭菜,父母把我找回来,我才吃了饭。

这次事后我内心非常得意我觉得嫂嫂不懂孝顺父母,就应该给她点教训。而且爸妈和哥哥也都说没什么,应该是默许了我今天的行为。要说孝顺,没人比我更孝顺!

只是我隐隐约约看到,父母脸上紧锁的眉头------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盖房子问我借三万块钱,后来因为孩子上学需要钱,我就给父母说:“爸妈,那三万块,你们快点还我吧,我给孩子上学用。省得我去取钱了”。

爸爸当时没说什么,只是面有愁容地看着我,那个表情好像是难过,又好像是失望,反正很复杂我说不上来。但是我转念一想,平时我对他们那么好,这点小事应该不会多心吧?而且去取钱确实挺麻烦的,我不喜欢开车。

回想起来,应该就是这两件事之后,在家里虽然表面上大家还是很照顾我,但是包括父母在内,我能感觉得到,他们正在一点一点的疏远我-------

以前家里有什么事父母都喜欢让我拿主意,每次临走时我都不忘叮嘱他们:“爸妈,记得按我说的做啊!”,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跟我说家里的事了,因为每次只要我一进屋,他们就会立马转变话题,他们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我能感觉得到。

我想不明白,当我懂得事以后,在家反而还不如小时候无法无天更让人待见呢?


大家看完上面的故事,不妨一起来讨论,这位姑娘这么懂事,却被贴上一个“扮演孝子”的标签,算不算冤枉?

我们一起来看看孔夫子怎么说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

子游问孝。孔子回答,当今社会,大家都以为赡养父母就是孝,可是那些猫儿狗儿我们也叫养,如果内心没有升起一份对“孝顺”的敬畏之心,和养宠物又什么区别?

然后子夏继续发问。于是孔子回答说,你以为父母有事赶紧去办,为了让老人衣食无忧好酒好菜地供养着,这就叫孝?

然后他说了两个字:色难!

什么叫色难呢?

《礼记》有言:“孝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需是有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色难,就是面有难色。

我们侍奉父母的时候,是否和颜悦色?是否流露出不耐烦?是否敷衍了事?是否心不在焉?

若没有深爱做根,自然面有难色!

赡养、侍奉、体贴入微这些当然是孝,只是就像上面那位姑娘一样,我们的孝,是有水分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说她是在“扮演”孝子,确实不算冤枉。

我们回头看看那个故事,那位姑娘心存孝心,可是那份孝心里,动机不纯。邻居们的夸赞,给嫂嫂的教训,仿佛都想通过这些事告诉世人——没有人比我更懂孝!

然而,一旦涉及到自己利益被侵犯时(嫌取钱麻烦),这个动机立马就不站不住脚了。

因为动机的背后有一个基本点——从自身出发!

当然,故事只是故事,它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关键是我们通过故事,能观照自己多少。

现在想到掀桌子这件事,那表现出来的是对父母的爱么?对哥哥嫂子不尊重,还破坏了家里幸福和谐的气氛,让父母心里焦虑。

当这位姑娘看清楚自己的真心,升起了一份愧疚。这份愧疚,才是对“孝顺”二字该有的一份敬畏!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我们把上面这句话换两个字,大家就能感同身受

”今之养子,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爱,何以别乎?”

如果父母只管像养猫儿狗儿一般供我们吃饱穿暖,长大成人后,是否会认为这样的父母是尽职尽责的父母?

作为儿女,我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爱,是精神的慰籍,是灵魂的陪伴。

但是当我们反过来赡养老人,却全然忘了父母需要的也是精神的慰籍,灵魂的陪伴,心灵的寄托。

可见“知孝”和“行孝”,仅一字之差,却是“存心”和“尽心”之别。

阳明先生曰:“称某人知孝悌,必是其人已曾行孝悌,方称他知孝悌;不成只是晓得说孝悌的话,便可称其知孝悌”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意之所用便是行。”

每一个“行”,都是我们的“心”。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去除心中的水分,去除心中的私欲,事父如此,交友如此,治民亦如此!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