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腹水主要见于黄颡鱼、叉尾鮰、草鱼等水产养殖品种。腹水的形成机制复杂,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发生腹水的原因与诊断
病因:在养殖和生产过程中,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病原微生物因素。
在鱼的腹腔内,一般情况下,本身就有一定量的液体,它们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润滑和减少摩擦。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的感染会造成体内局部或大面积的组织损伤,身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会增加。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血液中的血浆胶体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腹腔形成腹水。引起腹水的常见细菌有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引起鱼类出血性腹水的最常见病毒是叉尾鮰病毒和鲤疱疹病毒。
细菌感染形成的腹水是由于细菌自身释放的溶血素,导致体内血细胞溶解,血红素释放,引起的腹水多为淡红色或者血红色,而病毒性疾病引发的腹水多为淡黄色,或者无色透明液体的原因。
2.恶劣天气变化引起的黄颡鱼种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出血性水肿。
这种情况主要见于黄颡鱼的鱼苗阶段。水温和气温剧烈变化,加上强对流天气后,苗期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导致机体代谢功能和内脏功能紊乱。诱发腹水。解剖后腹腔腹水清亮透明。
3、诱饵中有毒有害物质对机体的影响。
主要是饵料中的营养不完全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如缺乏维生素E、氧化油脂的存在。一方面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胶体渗出,引起腹水。另一方面,主要原因是对肝脏的损害。维生素E在水生动物体内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减少动物体内各种因素产生的氧化自由基对组织器官的损害。油脂氧化后,产生的一些小分子的醛和酮,直接对肝脏造成损伤。毛细血管内的液体静压力增大,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中渗出而发生腹水病。
病因的不唯一性也很好地解释了病害研究中,有的能够从患有腹水病的病鱼腹水中分离到病原微生物,有的无法从腹水中分离到病原微生物的原因。
症状:以腹水为典型症状的病鱼的常见症状是在水面上单独游动或旋转,厌食,腹部肿胀。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水可表现为鳃盖、鳍条基部等处充血。解剖时有时可见肝、胆、脾等内脏器官的病变或坏死,腹腔内有大量淡红色或者淡黄色,清亮透明的液体。
流行情况:多种细菌,病毒的感染能够导致鱼类产生腹水,具有典型的腹水病特征的多见于黄颡鱼,叉尾鮰等养殖品种。
诊断:在处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病因导致的腹水,细菌性导致的腹水多为淡红色,同时由于细菌的全身感染,体内或者体表存在着其他组织充血或者出血,甚至溃烂;病毒性导致的腹水多为淡黄色或者淡红色(但颜色通常不及细菌性导致的腹水颜色深),同时体内或者体表存在着点状出血(如鳔,肌肉,体表等处)。而应激性和营养性因素导致的腹水多为淡黄色或者清亮透明。
对于已经出现腹水、烂身、腹水等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感染的塘口,这里推荐使用纯中药国标产品银翘板蓝根散 肝胆无忧 鳃腐康进行治疗,纯中药国标制剂,外泼加拌料,已经由众多塘口验证,先外泼3天可有效降低鱼死亡量,再拌料内服,一个疗程下来治疗的非常彻底!疾病万变不离其宗,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才能有效解决。抗生素、消毒液对病毒性疾病根本起不到治疗作用,如大量使用,容易摧毁鱼内脏及免疫系统,到时神仙难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