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妮正在献血。
黄留成在献血。(资料图)
“熊猫侠”们上街进行公益宣传。(资料图)
“现在的广州血液中心,因为我们的志愿者定期无偿献血,像RH阴性血这样的稀有血型已经不再‘稀有’了。”广州市稀有血型志愿协会副会长王馨妮告诉记者,每到6·14“世界献血者日”,协会都会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宣传“熊猫血”知识,号召市民无偿献血。
在我国,携带RH阴性血者只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左右。因这种血型稀有,常被称作“熊猫血”。RH阴性血又可细分为RH(-)A型、RH(-)B型、RH(-)O型和RH(-)AB型,以RH(-)AB型最罕见,是“熊猫中的熊猫”。2017年9月,广州稀有血型志愿协会在广州市民政局注册,并于2个月后正式成立。近5年来,协会共有191名志愿者参与突发事件的献血,先后完成对86名患者的救助,累计献血量64700ml。
明天是“世界献血者日”,这群广州“熊猫侠”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献血救人的故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他们因血液稀有“抱团” “怀孕时才知身怀‘熊猫血’”
在天河城上班的“熊猫侠”黄留成献血的习惯早已坚持多年。每到“世界献血者日”,他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做公益,宣传献血的重要性,他笑着告诉记者:“我儿子特别为我自豪,逢人就说自己爸爸是‘国宝’。”
实际上,大部分“熊猫侠”发现自己是“国宝”,都是在偶然状况下。
“我是直到怀孕时,才知道自己身上流的是RH(-)A型血。”王馨妮告诉记者,她上大学时经常献血,但那时并不知道自己流着稀有血液,等怀孕后她到某医院做产检时,医生才告诉她身上的血是RH阴性的,因为血型稀有,医院没有接生条件。
“当时我一下子感觉特别无助。我到网上搜一些RH阴性血的知识,后来我发现广州血液中心有一个稀有血型的群,在群友的建议下,我就转院到番禺的一所医院。”王馨妮告诉记者,RH阴性血在外国人中比较常见,当时她转去的那家医院由于接待外国人比较多,也有相应的血型库存,王馨妮最终顺利生产。
如今担任协会RH(-)A型救援队队长的吴思华同样是在怀孕时检查发现了稀有血型。她告诉记者:“我是在2011年怀孕时发现的,医生告诉我,生产时必须要备血,但当时我身边一个相同血型的人都没有,心里紧张极了,还好生产比较顺利,并没有需要输血。知道自己血型特殊后,我每半年都会去献一次血,后面了解到广州有稀有血型志愿协会,于是就加入进来。”
与上述两人不同,“熊猫侠”黄秋连是在2004年深圳的一次无偿献血中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2006年回到广州后,她一心想要找到组织,“我知道一旦我发生了意外需要输血,很容易孤立无援,所以我一直想找跟自己相同血型的组织,直到2012年,我通过网络搜到了广州的一个RH(-)A型的群体,当时就加了这个群体的QQ群,一直跟群里的成员有沟通,到后面加入协会也就顺理成章了。”
“慢慢地,我们这些稀有血型的人为了互助走到一起,人数越来越多。于是,大家就想要为社会做点贡献,帮助更多的‘熊猫血’患者,号召大家无偿献血。2017年我们成立了协会,定期组织活动。”王馨妮表示,虽然大家都是“熊猫血”,但每个类型的血不能乱输,所以协会下面还有专门的RH(-)A型救援队、RH(-)B型救援队、RH(-)O型救援队和RH(-)AB型救援队。
“现在我们协会里面,RH(-)A型有180多人,RH(-)B型有50人左右,RH(-)O型有80多人,RH(-)AB型也有50多人,整个协会从刚成立时候的197人,拓展到现在的360多人。”王馨妮告诉记者。
一声令下,大家“蜂拥”救人 “甚至直接飞去外地献血”
协会成立后,助人、救人成了第一要务。王馨妮告诉记者,协会的公众号上有各个救援队队长的电话,通过网络,也可以搜到协会相关的邮箱。协会刚成立的几年,每当收到求助信息,她都会第一时间发到志愿者群里,“每次信息发出去后,场面都很热烈,好多志愿者争先恐后地要冲在第一线。每次我看到这样的情景都特别感动,若有的志愿者因为住得比较远或者回复慢了没有登记上助人名额,还会埋怨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无私奉献。”
王馨妮印象最深的一次救援发生在去年12月份。当时,一名外地来的妇女在流花湖附近的一所医院内准备做胰腺癌手术,但术前检查发现她携带的是RH(-)A型血,医院没有相关备血,手术迟迟无法开展,“当时这个妇女的儿子已经等了两三天,情绪处在崩溃边缘,最后通过网络求助到我们,我立刻发起号召,最后我们4个志愿者一共为她捐献了1600ml血液。”
让黄留成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18年的一次救援。他告诉记者:“当时我们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位南京的女孩,她的外国男友因为肠壁破裂出血,急需手术和输血,但因为他身上流的是‘熊猫血’,这对小情侣找遍当地的医院和血液中心也没有找到配对的血型,无奈下通过网络找到了我们。等他们来到广州后,我们立刻组织了三名志愿者为这位外国人献血,最终让他转危为安。”
黄留成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后他们还有多次“出差”去外地救助患者的经历,“我们的志愿者直接飞外地献血的事情也是有的。”
“每次当我们成功救了一个患者,家属来向我们道谢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那种成就感是做其他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黄留成说。
“不图回报”是原则 “熊猫侠”带动家人齐做公益
尽管时常遇到突发献血任务需要放下手头的生活和工作,但这群广州“熊猫侠”一直无怨无悔、不图回报。王馨妮告诉记者,协会成立伊始,“无偿献血”就是一条铁律。尽管受助者及其亲属常常想给予物质回报,但他们一概善意地回绝。在他们的鼓励下,一些曾经的受助者也加入了协会,捐献“熊猫血”帮助其他人。
“目前,协会的运转几乎都来自会员们的会费。”王馨妮介绍,每年协会会向会员收取100元的会费。会费主要用于补贴外出救助志愿者的交通费和营养费。“‘熊猫侠’们来自广州的各行各业,目前的经费基本可以维持协会基本运转,但我们没有足够经费聘请一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以至于宣传力度不足。”
而志愿者们的善举都获得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今年在我孩子18岁生日当天,我带着孩子去无偿捐血车捐了一次全血,我想让孩子感受一下,妈妈平时一直是在做公益的;在我的带动下,我的爱人也跟我一起去献血。我们背后离不开家人的鼓励,我们希望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救助患者,多做一些公益。”吴思华说。
黄秋连告诉记者:“我个人也在带动我的小孩,现在孩子上初中了,他每个星期都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加入协会后,我感觉自己始终保持这一颗爱心,带动身边的人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每年捐两次全血”成习惯 广州“熊猫血”供应较有保障
“按照相关规定,当献血者献出400ml全血后,再次献血需要间隔半年以上。如今我们协会的志愿者很多都养成了每年献两次全血的习惯,还有人会在允许的条件下再次捐献血小板。”王馨妮介绍,每当听说群里有成员怀孕或生病需要手术,大家都会预留“档期”,为其无偿献血。“我们不会一下子集中献血,而是安排好大家的时间,保证能应付各类突发状况。”
如今,在广州稀有血型志愿协会和广州血液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广州的“熊猫血”供应已比较有保障。“我们在2020年和广州血液中心有过一番深入的交流,现在血液中心可以保证‘熊猫血’的库存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一旦出现血液低于‘警戒线’,我们就会组织志愿者向血库做无偿献血。”王馨妮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的突发救助主要来自外地或一些尚未与血液中心联网的医院,而在广州的大部分医院,“熊猫血”患者可以获得稳定的血源。
广州“熊猫侠”有多威水?
据统计,广州市稀有血型志愿协会成立至今,共有191名“熊猫血”志愿者参与87次救助,先后帮助86人,献血64700ml。其中:
2017年成立当年救助3人,9名志愿者参与救助,献血量3600毫升;
2018年救助39人,78名志愿者参与救助,献血量25000毫升;
2019年救助20人,36名志愿者参与救助,献血量13100毫升;
2020年救助11人,33名志愿者参与救助,献血量10500毫升;
2021年救助10人,22名志愿者参与救助,献血量7800毫升;
2022年1月至6月11日,救助3人,13名志愿者参与救助,献血量4700毫升。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