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夏季浦口好玩的地方:每一眼都是童年浦南人家的夏日傍晚

时间:2024-01-12 18:40:34/人气:310 ℃

三伏天天气炎热,小松原本想来村里头转转,看看爷爷奶奶们都如何避暑,没想到,每一眼都是童年。

夕阳西下,小松出现在石湖荡镇东夏村,稻田里刚刚飞过一只白鹭,不少蜻蜓盘旋在沟渠上方,毛茸茸的小橘猫在屋前的菜地里探头探脑,小小的脑袋还没有一只番茄大。蝉鸣是夏日序曲,等天黑,蛙鸣才是高潮来临。夏风吹来,树木和庄稼便摇头晃脑地欣赏。

野趣

孩子的笑声吸引了小松。跟着父母回爷爷奶奶家,满眼的新奇与快乐,小朋友提着桶沿着小路往前走,胡乱挥动另一只手中的网纱,被后头的父母笑着叫住:“慢点。”父亲好不容易网到一只,几人都激动不已,把网按在地上,只可惜再小心,蜻蜓却还是飞走了,但这份小小的遗憾很快就被钓龙虾的快乐冲淡。

田埂、沟渠都是天然的游乐场。小时候沟渠最早是泥土的,那时候人们多是按年纪结伴而去。赤脚踩在小沟渠里可太有意思了,就跟现在爱踩水坑的孩子一样。

过去,日头盛,孩子们也不会介意,小河浜就是最好的“泳池”,谁不是“身怀绝技”。水里头还有田螺和鱼,要是能抓条大鱼,那可是能说上好几天的谈资。现在,孩子们有了更安全的游泳池,更专业的教练。

摇扇

爷爷奶奶们的避暑方式几十年如一日,却又有一些小小的变化。以前基本上是人手一把大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小松在村里遇上一位倚坐在竹编小凳子上的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她摇着扇子,并不是常见的蒲扇,而是一只小小的团扇,不知道是不是哪次旅游的纪念品。

吃晚饭

趁着太阳落山的功夫,在门前放一张矮桌,端上几份合心意的小菜。夏天最消暑的还是一碗茶泡饭,配上自家屋前泡着的酱瓜或者夏天松江独一份的酱落苏。“酱落苏”原始材料——“小落苏”可是松江特有的一种袖珍品种兰花小茄。对了,还有咸鸭蛋的蛋黄真是人间美味。

冰西瓜

不管是七八十年代,还是今天,度过三伏天的法宝之一就是冰镇西瓜了。

童年的夏天,没有空调冰箱,却充满了想象力。把瓜果放进冰凉清澈的井水里,想吃时吊上来,冰爽脆甜。如今,西瓜不再从井里提上来,而是在冰箱里,随时随地享受清甜。

买冰棍

小辰光吃完饭,孩子会乖乖坐着,装模作样地听父母邻里嘎讪胡,其实焦急的心思早就显在脸上了,就等着大人从兜里掏出零钱。“去吧”两个字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拿着“丁零当啷”的零钱,或是皱巴巴的纸币,一溜烟小跑去村口的小卖部,掀开冰柜上的“棉被”,挑上几根冰棍,怀抱冰凉往家跑。平时那段很长的路这时候也变短了。

如今,不用跑去村头的小卖部买冰棍了,各式各样的冰淇淋挤挤挨挨能放满家里一层冰箱。

擦凉席

带着些许热气的花露水味道飘到鼻尖,是夏天独有的清香——有人在擦凉席了!傍晚天色未暗,正是忙碌的时候,门窗大开,端一盆热水,毛巾浸湿拧得快干了,对折对折再横折,开工!要是讲究,还可以倒上一些花露水,香气也带着温度。

擦好凉席,还得扇蚊塞帐,这些“工序”一步也少不得。不一会儿,风就把那些微湿气吹散,躺上,便是“透心凉”。

挂蚊帐

夏天的蚊帐里藏着童年的欢笑。门窗开着,夏风习习,蚊帐就是孩子们的“城堡”,那些有萤火虫的日子里,你会把它们藏到蚊帐里吗?

此次有幸在村里瞧见蚊帐的另一种妙用。中年妇人正在屋前的石台上搓衣服,一小块肥皂用蚊帐裹着,成了一个“打泡器”,有趣!轻轻一撮,白色的泡沫就争先恐后地冒头了,在衣服上留下最简单的清香。

穿堂风和奶奶衫

凉风吹走炙热的焦虑,橙红色的黄昏拥抱一轮弯月。

老人们多坐在屋前纳凉,要说最凉快的那一定是穿堂风。老宅前后门一开,连衣服都被吹得鼓了起来。

老人们身上穿的多是纯棉或纱质的夏衣,这才是避暑的秘密,不少人称之为“奶奶衫”,风一吹,透气又凉快。年轻人很难在城里找到,问了才知道,是在镇里的商店或大卖场买的。“打折呢,20块就能淘到一件。”奶奶们快乐地分享最新资讯。

天黑了,矮桌和板凳要搬进家,

更多年轻人骑着电动车回来了。

灯亮了,屋子里的空调响起来,

电视里的光在窗户上跳动闪烁。

不同的夏天来了又来,

星光月光和窗户里的笑脸,

即使在普通的日子里也美好、灿烂。

文字、图片、编辑:王姝姝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