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遗体土葬和火葬在风水学上的区别:火葬弊端凸显生态葬悄然兴起

时间:2024-02-21 10:47:12/人气:184 ℃

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名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联合签名,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倡导推行火葬的一批人,目的是保护耕地、节省土地资源等。

1985年,国务院公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在部分地区开始推行火葬,这是首次从法律层面对火葬进行规定。十二年之后,也就是1997年,《殡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火葬。

从1985年至今,火葬已经推行了37年,虽然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对火葬持保留态度,但大部分国民已经接受了人死后要进行火化的事实。

推行火葬以来,国家在殡葬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基本上实现了节约殡葬用地、摈除丧葬陋习以及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方针。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遗体火化后将骨灰装入一个小盒子里,安葬在规定的公共墓地,解决了城市殡葬用地紧缺的问题,而且减少了土葬对土地和地下水的污染。

但是近几年,有不少反对火葬、倡议恢复土葬的声音。他们认为火葬推行近40年以来,并未真正实现节约土地和节省财力的目的,反而比土葬更加浪费,火葬的各种弊端逐渐凸显出来。

1、火葬存在哪些弊端?

在我国传统丧葬文化中,讲究死者为大,人死后要让其走得风风光光,不仅要举办一场体面的葬礼,还要为逝者装扮地整洁、得体,并入土为安。而火葬正是与人们的这种传统丧葬习俗相悖,因此很多人反对。

不过火葬的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革除丧葬陋习,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火葬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随着火葬推行几十年后,人们发现火葬也并非完美无缺,同样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在一些民众看来,火化遗体是对于逝者的大不敬。火葬场就像一个大型的尸体处理站,每天走程序一般处理死人,将死者当垃圾一样处理掉。以前的殡仪馆,现在活脱脱一个火葬场。

其次,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死者最终的归宿都是要深埋地下,这使得墓地无论如何都会越来越多。土葬是将棺材埋入地下,用土堆封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的坟墓最终会风化消失。

但是推行火葬之后,城市地区的公共墓地以大理石为主,虽然个体占用面积小,但经年累月也难以风化。所以从长远来看,传统的土葬反而会更加节约用地,而火葬则会造成“处处是墓地”的现象。

再者,土葬虽然会污染土地和地下水,但火葬也并非完全环保。火化一具遗体需要耗费至少8公斤柴油和25度左右的电力,这不仅消耗能源,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还有,过去土葬时的葬礼有攀比之风,这是一种浪费,火葬之后有相关规定,要求葬礼尽量从简,这确实节约了不少资金成本。

但是遍布全国各地的殡仪馆不仅占用城市用地,庞大的殡仪服务人员也需要国家支付大量的财政资金。最关键的是,丧家人火化遗体和购买相关殡仪服务时,需要花费比之前土葬更多的资金。

所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火葬也并非十全十美,解决了土葬时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弊端。

当然了,现在提倡恢复土葬恐怕不太现实,而一些新的殡葬形式——生态葬正在悄然兴起,未来或许可以解决火葬的问题。

2、生态葬悄然兴起

生态葬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比较环保的丧葬方式,不占地或者少占地,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特点。当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树葬、海葬和冰葬。

树葬就是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这既满足了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也是通过将逝者与树融为一体,使其生命得以延续,得到升华。

现代树葬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地面没有任何殡葬设施,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而且树葬的价格要比传统墓葬要低廉得多。更重要的是,树葬不留坟头,占地很少,还能绿化山林。

传统墓葬一人至少占地1平方米,而树葬占地面积仅为墓葬的五分之一,不仅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而且价格上也比传统墓葬便宜得多。

海葬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死者遗体沉入海中,另一种则是将遗体火化成骨灰,然后再撒入大海。我国绝大多数海葬都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葬法。

海葬冲破了传统“入土为安”的观念,体现了“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的本质。与树葬相比,海葬更加节约土地,将来也不需要子女们祭拜,有利于移风易俗。

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后的骨灰撒海方式,开辟了中国海葬的先河。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所接受。

有人可能会问,海葬会不会污染海水?答案是否定的,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其主要成分是钙磷酸盐,没有任何危害,不会引起海水污染。而且火化炉内的高温将所有的病毒和有害细菌杀死了,海葬也不会传染疾病。

不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海葬不太现实,毕竟处在内陆省份的民众,不太可能将逝者骨灰带到大海播撒,这不仅与“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相悖,也不符合“叶落归根”的传统。

树葬和海葬两种生态葬在安葬方式上与传统墓葬不同,不设坟、不立碑的丧葬方式有利于节约土地,也更加环保。而冰葬则是在处理遗体的方式上与火葬相对应,火葬是焚化遗体,而冰葬则是将遗体置于极寒环境之中。

冰葬最早起源于欧洲,是因纽特人的传统葬俗。瑞典人根据这种葬俗发明了冰葬,但与最早的将遗体直接放置在自然冰冻环境中不同,现代冰葬是通过高新技术将遗体冷冻并粉碎。

冰葬时,逝者遗体将置于零下196℃的液氮中浸泡,让其处于极度低温状态。然后利用高频振动技术,将冷冻的遗体震碎。再利用真空干燥技术抽干遗体颗粒中的水分,过滤掉杂质之后就可以收敛骨灰了。

其实冰葬与火化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将遗体粉碎成颗粒状或者粉末状,以方便后续的安葬。不过冰葬最终处理骨灰的方式都是走生态葬路线,也就是不设坟、不立碑。

冰葬的好处就是杜绝了火葬消耗能源带来的空气污染,但弊端也很明显,就是目前的冰葬设备比较昂贵,大部分丧家人不愿意付出高昂的价格进行冰葬。

总之,无论是树葬、海葬还是冰葬,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丧葬更加节约和环保,未来生态葬或许可以取代火葬,不过殡葬改革始终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一些耐心。

3、生态葬也难逃“挫骨扬灰”和“碎尸万段”

过去人们难以接受火葬,主要原因就是火葬要将遗体烧成骨灰,这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是“挫骨扬灰”,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而正在兴起的生态葬,只是安葬方式与传统墓葬不同,而对遗体处理的方式依然是先进行火化,难逃“挫骨扬灰”的命运。

冰葬虽然改变了火葬将遗体烧成灰的结局,但冷冻遗体后将其震碎,更像是“碎尸万段”,同样不是过去人们想要的结局。

事实上,无论是过去的土葬、现在的火葬,还是未来的生态葬,人死之后最后的结局都是回归大自然,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罢了。

火葬是将遗体焚烧成灰,身体的有机物在火化炉内的高温焚烧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股“青烟”随风而去。而剩下的骨灰都是一些无机盐,埋入地下或者撒入大海,都是回归了自然。

冰葬是将整具遗体冻成冰并粉碎成颗粒,里面既包含了身体的肌肉组织,也包含了骨骼等无机物,最终也将归于尘土。

其实土葬后遗体的结局,并不比火葬或者冰葬“体面”。人死后通常在24小时内就会出现尸体现象,遗体安葬入土之后,在地下会发生严重的尸体腐败,滋生大量的腐败细菌和微生物,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尸臭味。

不仅如此,腐败的遗体还可能会被蛇虫鼠蚁叮咬,软组织消失殆尽后,死者的尸骨在数年之后也会逐渐风化消失。这样看来,土葬后遗体要经历的过程,也不比火葬或者冰葬好多少。

所以说,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死亡,人死之后最终都要归于尘土,火葬和冰葬只是加快了遗体消失的速度,而且更加环保、卫生。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