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情况,黑龙江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情况分析与发展措施

时间:2023-09-28 10:50:36/人气:243 ℃

作者:郭美玲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李灿东 赵海红 徐杰飞 赵星棋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三江平原腹地,是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是全国陆地最东端的地级市,是全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区,包括4个区(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和郊区),3个县(汤原、桦南与桦川县),3个县级市(富锦、同江和抚远市)。截止到2018年,佳木斯地区有土地面积236.37万hm2,其中,耕地面积129.34万hm2,占土地面积的54.72%;林地面积49.31万hm2,占土地面积的20.86%;草地面积8.94万hm2,占土地面积的3.78%;其他用地面积48.78万hm2,占土地面积的20.64%。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分布在松嫩与三江平原两大优势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商品供给和高油大豆优势产区,在我国大豆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佳木斯地区是三江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区域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生态与生产条件优越,适宜大豆种植,历史上大豆年最大种植面积达到66.67万hm2,目前稳定在33.33万hm2,所以大豆生产优势突出,有大豆故乡之美称。为此,本文研究与分析佳木斯地区以往大豆种植面积与主栽品种变化情况对今后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佳木斯地区大豆历年生产面积、总产量及单产变化情况

据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原佳木斯市农业委员会)统计,佳木斯地区1989-2019年,大豆年平均种植面积为29.41万hm2,变化幅度为14.27万(2013年)~66.57万hm2(2009年);大豆年平均总产量为56.31万t,变化幅度为17.28万(2013年)~113.86万t(2008年);大豆年平均产量1 912.65 kg·hm-2,变化幅度为1 210.65(2013年)~2 637.45kg·hm-2(1997年);2019年全国、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地区大豆平均产量分别为1 935.0,1 825.5和1 980.0kg·hm-2,以上结果说明,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面积与总产量无规律性变化,年度间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单产水平也无规律性变化,总体水平高于黑龙江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图1)。

2 佳木斯地区大豆种植品种变化情况

从2008-2019年,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年应用品种数量变幅30~70个,年均应用品种数量50个左右;主要种植品种(年种植面积排前5位的品种)涉及26个,包括合丰(农)系列品种10个,绥农系列品种8个,黑农系列品种3个,黑河系列品种3个,垦丰系列品种1个,东农系列品种1个(表1);累计推广面积>10万hm2的品种有12个,其中,合丰50在2008-201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5.46万hm2;合丰55在2008-201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5.1万hm2;合丰47在2008-2010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5.07万hm2;合丰45在2008-2010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3.46万hm2;合农75在2016-201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6.12万hm2;合农76在2016-201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1.46万hm2;合农95在2017-201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0.93万hm2;绥农28在2008-2011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3.07万hm2;绥农26在2008-201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1.94万hm2;黑河38在2008-201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3.53万hm2;垦丰16在2008-201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1.99万hm2;黑农48在2008-201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1.27万hm2(表2)。以上结果说明,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年度应用品种数量偏多,单品种面积偏小,面积大的品种少,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比较严重,不利于生产发展。

图1 佳木斯地区1989-2019年大豆年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变化情况

表1 佳木斯地区2008-2019年历年大豆主推品种情况

表2 佳木斯地区2008-2019年大豆主推品种推广应用面积情况

注:主推品种推广面积数由佳木斯市种子管理处提供。

3 佳木斯地区大豆种植分布情况

佳木斯地区各县市均有大豆种植,主要分布在富锦、同江、桦南与抚远4个市(县),占全区种植面积的85.78%。据2008-2018年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原佳木斯市农业委员会)统计,富锦市种植面积变化幅度为3.99万~19.12万hm2,11年平均为9.42万hm2,占全区种植面积的28.84%;桦南县种植面积变化幅度为2.91万~12.24万hm2,11年平均为6.89万hm2,占全区种植面积的21.07%;抚远市种植面积变化幅度为2.12万~14.29万hm2,11年平均为6.12万hm2,占全区种植面积的18.72%;同江市种植面积变化幅度为2.37万~10.08万hm2,11年平均为5.61万hm2,占全区种植面积的17.15%;桦川县种植面积变化幅度为0.25万~5.43万hm2,11年平均为1.95万hm2,占全区种植面积的5.96%;汤原县种植面积变化幅度为0.14万~2.71万hm2,11年平均为1.40万hm2,占全区种植面积的4.28%;市郊(郊区、向阳区、前进区和东风区)种植面积变化幅度为0.16万~2.88万hm2,11年平均为1.30万hm2,占全区种植面积的3.98%。

4 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4.1 产量低

据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原佳木斯市农业委员会)统计,佳木斯地区1989-2019年大豆平均产量为1 912.5kg·hm-2,总体水平高于黑龙江省和全国平均产量水平。2019年,佳木斯地区大豆平均产量为1 980.0kg·hm-2,而世界大豆平均产量为2 740.5kg·hm-2,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和黑龙江省大豆平均产量分别为3 342.0,3 138.0,3 028.5,1 935.0和1 825.5kg·hm-2,产量比世界平均产量低760.5kg·hm-2,比巴西平均产量低1 362.0kg·hm-2,比美国平均产量低1 158.0kg·hm-2,比阿根廷平均产量低1 048.5kg·hm-2,比中国和黑龙江省大豆平均产量高45.0和154.5kg·hm-2。由于大豆生产产量低,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生产优势不突出,豆农种植积极性不高,所以大豆年种植面积与总产量波动较大,总体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大豆生产与供给。为此,提高与挖掘大豆产量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

4.2 品质含量不突出,特色不足

佳木斯地区虽然为我国优质大豆产区,但主要品质油分与蛋白质含量均不突出。据郭美玲等[2]研究,三江平原(包括佳木斯地区)1950-2000年大豆生产主栽品种油分含量变化幅度为19.88%~21.41%,平均值为20.68%,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为37.22%~40.94%,平均值为39.34%;蛋白质含量高于进口转基因大豆1.5~2.0百分点,低于南方夏大豆3~4百分点;油分含量低于进口转基因大豆0.5~1.0百分点,高于南方夏大豆2~3百分点。因此,品质含量亟待改良,特别是选育高油(>22%)或高蛋白质含量(>43%)或蛋脂总和≥60%优质品种。

4.3 生产成本高

据王新刚等[3,4]研究,2019年黑龙江省平均地租价格为6 171.75元·hm-2,较2018年增长30.37%;雇工费用465.75元·hm-2,较2018年下降61.67%;直接生产成本较2018年3 519.75元·hm-2增加了1 150.65元·hm-2,2019年达到了4 670.4元·hm-2,生产总成本约为11 307.9元·hm-2。由于大豆生产总成本过高,导致斤粮成本居高不下,商品大豆市场竞争力弱,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所以豆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生产形势非常严峻。为此,降低大豆生产成本也是当务之急。

5 佳木斯地区发展大豆生产的关键措施5.1 科技兴豆,实现良种良法技术配套

实践证明,大豆产量与品质提升的关键技术是品种,品种为内因,环境条件(栽培措施与生态条件)直接影响品种的表现与潜力发挥,为外因[5,6]。为此,优化品种与优选栽培技术是当前提升大豆生产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5.1.1 优化品种

大豆品种是产量与品质提升的“卡脖子”技术。据统计,黑龙江省“十三五”期间审定推广大豆新品种296个,年均59.2个;2019年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应用品种达到60余个,推广应用面积1.33万hm2以上的品种仅有4个,其中合农69种植面积2.19万hm2,合农95种植面积2.05万hm2,绥农26种植面积1.62万hm2,合农75种植面积1.57万hm2。结果说明,虽然黑龙江省每年审定或生产应用的品种数量很多,但有突破性或有特色的品种较少,品种质量不高,生产上大品种少。为此,在现有审定推广品种的基础上,优选品种是提升大豆产量与品质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品种优化选择的依据,要重点考虑品种特性、种植区域生态特点、栽培要求及生产用途。建议佳木斯地区第二积温带重点推广合丰50、合丰55、合农75、合农80、合农85、合农114、垦豆43等既高产又高油的品种[7]和合农76、合农78、黑农48、东农48、黑农84、绥农52等既高产又高蛋白的品种[8];第三积温带重点推广合农72、合农77、合农69、佳豆6号、绥农38等既高产又高油的品种[7]和绥农76、绥农44等既高产又高蛋白的品种[8];第四积温带重点推广合农73、佳豆8号、佳豆33等既高产又高油的品种和合农95、金源55等既高产又高蛋白的品种[9,10]。

5.1.2 优选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分为单项技术与综合技术,是品种发挥遗传与生产潜力的根本保障。目前,大豆生产上有成熟与先进的单项(包括整地、播种、施肥、化学除草、中耕、叶面施肥、收获、玉米秸秆处理等)与综合技术(“垄三”栽培、窄行密植栽培、玉米冬收原垄卡种大豆技术、平衡施肥等)储备,对完善品种配套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种植非常有利,但因品种特性、生态特点与栽培需求不同,栽培技术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释放。为此,优选栽培技术对保障大豆品种潜力发挥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优势与作用,建议以品种为核心,针对品种与生态特点及栽培要求,在优选单项技术的基础上,集成组装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高效的生产技术体系,制定品种生产技术规程,实现良种良法技术配套,为保障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5.2 错位发展,调整大豆生产方向

由于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油用和饲用,也就是榨油和豆粕用来作饲料;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包括加工成各种豆制品及榨油,所以我国大豆生产方向为:保持油用大豆生产能力,重点发展食用或特用大豆生产[10]。为此,佳木斯地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大豆生产优势不突出与竞争力弱等问题,做到“扬长避短、扬长克短和扬长补短”,向调整大豆生产方向和种植结构聚焦发力。建议以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含量≥22%)为核心,配套技术为保障,生产基地为依托,农民合作社(豆农)为生产主体,油脂加工企业为龙头,发展油用大豆生产;以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43%)或普通食用大豆品种(蛋脂总和≥60%)为核心,配套技术为保障,生产基地为依托,农民合作社(豆农)为生产主体,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发展蛋白专用或食用大豆生产;以小粒大豆品种(百粒重<15g)或黑色种皮大豆品种为核心,配套技术为保障,与相关加工企业合作,农民合作社(豆农)为生产主体,实施订单生产,定向销售与加工。

5.3 改善大豆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大豆生长环境

大豆生长环境复杂,而且不同生长时期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包括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对品种表现与潜力发挥影响很大,严重时会导致绝产[11]。为此,改善大豆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大豆生长环境是提高大豆生产能力与水平重要措施。建议:一是把大豆生产田列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二是选择好地种植大豆,创造大豆生长的优越条件;三是完善田间水利工程,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四是坚持轮作换茬,构建合理的轮作体系,实现大豆可持续种植。

5.4 提高种子质量,保障种子供给

“种子”是品种科技含量的载体,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品种生产表现。由于大豆种子生产,生产基地不稳定会导致种子质量不易达标,所以影响优质种子的供给。为了加强佳木斯地区大豆种子供给体系建设,建议依托优势育种单位或优势种子企业,在不同生态区建立稳定的大豆原种生产基地2~3处,每处基地总规模200hm2,年生产规模100hm2,年生产能力30万kg;依托优势种子企业建立大豆良种繁育基地5~6处,每处基地总规模3 000hm2,年生产规模1 500hm2,年生产能力450万kg。同时,在大豆种子生产过程中,坚持种子生产程序和质量标准,全面提高种子质量。按以上大豆种子生产规模计算,不仅能满足本地区大豆种子需求,同时还可以供给全省及省外相同地区大豆种子需求。

参考文献:略

作者:郭美玲1 郭泰2 王志新2 郑伟2 李灿东2 赵海红2 徐杰飞2 赵星棋2

作者单位: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国家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

基金资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CES05);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