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好想做肥宅:我还是喜欢农家肥

时间:2024-05-21 08:53:35/人气:210 ℃

如今从市场上买回的菜大都漂漂亮亮的,很养眼,但吃起来却懒唧唧的,水分含量大,味道淡,口感差。为啥?它们是吃快餐——化肥长大的。

去年回老家,看到孩子的二姨院子里种的菜都肥肥大大的很好看,问她施的啥肥,她说是磷酸二铵:“包菜、菜花、茄子、韭菜啥的,你撒点二铵,长得快。”

确实如此。我二嫂在我老宅的院子里种了两垄菜花,一天,我看她端着半碗二铵每棵菜下撒了点儿,三四天后就看到菜花“呼”地一下蹿起来了。我二嫂有两句口头禅,一是:“不撒化肥菜不长啊。”二是:“不打药菜不长啊。”果然,撒化肥仅仅十来天后,那两垄菜花的叶子便肥大如蒲扇了。那长势,真叫猛。二嫂给菜花喷上农药后,叶子上一个虫眼儿也没有。可惜菜花的头状体长出来前我就离开了老家,不知那菜花的味道如何。

要漂亮,要好看,不要口感,哪怕是自家吃的菜,也要猛施化肥、猛打农药。这已经成了老家人种菜的新习惯。

我记得小时候的菜,啥菜有啥味儿:黄瓜清脆鲜香,西红杮酸中带甜,茄子软绵不涩,辣椒辣中带香。为啥?它们没尝过化肥的味道。

可是,这些传统的味道,正渐行渐远,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

几千年里,传统的农民种粮种菜施的都是农家肥。中国是1963年才首次从日本进口化肥,此前,老百姓从来没用过那东西。

农民用的所有的农家肥都是自家积攒的。

农家肥中,产量比较大的是厩肥和圈肥。

厩肥来自牛、马、驴、骡等大牲口。

那时的生产队都设有专门的饲养院,大牲口集中到饲养院里由饲养员专门喂养。饲养员不光要负责给牲口铡草喂料,还要负责清理马厩牛棚。

平日里,饲养员会在厩棚中牲口的蹄子下扬进一层干土,等牲口的粪尿将干土盖过、浸湿后,便及时清出,再往里扬进一层干土,依次而为。

清出的牲口粪尿、杂土堆在一起,积攒起来。粪尿堆久了会自然腐熟。这个积制过程不仅能杀菌,还能除臭。

当饲养员的一般是老头儿,因为像马这样的大牲口要干远途拉车或收庄稼时拉重载车这样的重活儿时,除了白天喂养,还得添喂夜草和炒黄豆——马无夜草不肥嘛。老年人由于睡眠少,就比年轻人更容易胜任这项工作。

饲养员一般是睡在饲养院里。有的老人会带着小孙子一起住。冬天,几个老头儿围着火炉吧嗒着旱烟袋拉呱儿,火光明灭中,民间传说、世事人情、烟火的气息、沧桑的声调,会伴着小孙子进入梦乡,并沉淀为他成人后的怀想,成为他人文底蕴的一部分。

圈肥来自各家的猪圈。农户的每家猪圈里都养了一到两头猪。

养猪有两个目的,一是卖钱,二是积肥。猪养到120斤后才达到卖的标准,低于这个重量国家不收。一般农户会在卖猪的那天早上特意倒一桶好饲料,叫猪大吃一顿以增加体重。有些无脑傻猪会低头猛吃——这样的猪会受到主人的称赞;有些脑子灵光点的猪就嗅出了异样,不管喂什么都一口不吃,一口不喝,跑到墙角躲着人——这样的猪会挨主人一顿臭骂。

养猪的过程也是积制圈肥的过程。猪圈的一头是猪窝,猪的吃喝都在那儿进行,有极少数脑子好使的猪会把粪尿排到猪圈里,保持猪窝的干净;多数只有猪脑子的猪则是窝里吃喝窝里拉尿,时间一长,猪圈里粪尿四溢,臭气熏天,得人工清理。

猪圈基本也是农户的垃圾箱,家里生成的各种垃圾都往那里倒。但那里的垃圾以厨余垃圾为主,另外就是烧火做饭生成的草木灰,再就是垫圈的秸秆、杂草、落叶和干土等。

夏天,用小推车推着两个篓子到草滩、林边铲些杂草和土倒到猪圈里,经猪踩踏和沤制后,都变成了很好的绿肥。

一般来说,经过一年猪圈会被填满,这时就得铲出来,这个过程叫“出猪栏”。

从一人多深的猪圈里把好几立方米的圈肥铲出来,是个体力活儿,非壮劳力不可。

铲出的圈肥乌黑乌黑的,用小推车或地排车、马车拉到地里,扬开,翻耕入土,就是下一茬庄稼的好肥料。由于卸车的地方堆得肥多,又不易完全扬开,便容易留个“车底盘”。在“车底盘”处长的庄稼,往往格外好。收小麦后运到地里的肥,用于种棒子;收棒子后运到地里的肥,用于种越冬的小麦。耕地,播种,收割,一年一年循环着,重复着,伴着农人或劳累或忧虑或喜悦的心境,日子,就这样流水一般过去了……

农家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拾粪。

每家至少有一个粪笆。粪笆,就是拾粪用的柳编背篓。每个粪笆,配一个粪叉子。

拾粪,其实是一个比较轻省、悠闲的活儿。老头儿们爱背个粪笆到处转悠,权当散步。星期天,男孩子也会一人背个粪笆约在一起,满世界转悠着拾粪。拾粪,其实也是到处晃悠着玩儿。有时,我们也会背着粪笆跑到别的村子去,但这往往受到别村孩子的不友好对待,因为,这等于去侵占别人的地盘了。

那时,背着粪笆走亲戚,并不算一种失礼行为。有一次,我走姥娘家,约了一个比我大几岁的男孩子一同去,他就背了个粪笆跟着我。不过,进门前,他把粪笆和粪叉子放在我姥娘家门口,没有背进门。这在我的眼里,已经是非常礼貌、非常懂事的做法了。

那时拾的粪以狗粪和牛马驴骡粪为主。农村的狗都是散养的,没人会去给狗拴链子,所以,它们便到处跑、到处拉。有句俗话叫“猫不沾天,狗不沾地”。意思是,猫在方便后都是用抓子刨了土盖上,狗在方便时却是喜欢拉在柴草上。所以,拾狗粪时,你常去柴火堆旁边看看,会有比较大的收获。柴火堆旁边,总会有一些散落的柴草,那是狗狗们最喜爱的茅厕。

农人在外走路、干活时,也习惯于随地方便,所以拾粪时也常常会拾到大粪。

最让人兴奋的是拾到牛马驴骡粪,因为牲口粪不怎么臭,团团圆圆的也好拾。但拾这类粪你得顺着马路走好远才能有大收获。

一个能干的男孩子,出去转悠半天,有时能拾回满满一粪笆粪。他累得“撇哧撇哧”地背回家,会得到大人的一顿夸,也会在村里赢得好名声。母亲教育偷奸耍滑的孩子时会拿他作样子:“你看人家谁谁家的某某某多能干,天天往家拾回一大粪笆粪。”

记得我父亲在五十多岁时还比较勤勉。他常常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趁别的拾粪的还没出门,拿着手电筒到别的村子转一圈,能拾回不少狗粪。

拾回家的粪攒起来,攒多了就是上地的好东西。

粪,在农村,几乎与粮食一样受到重视。粪,和粮食一样叫农人稀罕。

自家茅厕中积的大粪,过一段时间要铲出来,摊在天井里晒干,晒几天后要用铁耙背砸几遍。晒干、砸细的大粪,用草苫(shān)子苫起来存着,上地时挑到田里。我看到父亲一手挎个提篮,一手从中抓着粪土,一把一把地撒到菜根处。他自己不觉得脏,我也不觉得脏。

有时种土豆,父亲会炒些黄豆在每棵土豆下撒一把,土豆就长得特别好。黄豆油性大,用作肥料,壮,土豆结得大,卖相好。

但用炒黄豆当肥料成本太高了,平时也不舍得这么做。我估计当年父亲上土豆用的炒黄豆是霉变后没法吃的陈豆子。

那时,每家的厕所里都有几个陶制的尿罐子,攒满两罐子尿后,就用扁担挑了送到生产队里记工分,队里集中起来拉到地里上庄稼。

有的人家为了多记点工分,在尿罐子没攒满时就往里面倒些水充数,但队长也有办法识别这种作假的小把戏:用柳条编个圆圈儿,往尿液里浸一下,再轻轻地平着端出,如果圈内出现一个完整的液体膜儿就是纯尿,膜儿一出液面就碎说明是掺了水的。

农家肥的另一来源是有几十年历史的土墙、土炕。那时的房子都是用土坯筑的墙,各家居住的屋就是做饭的屋。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烧了几十年的土炕,用的土坯都被熏成了黑色,好歹也有些肥力。谁家拆旧房、旧炕时,便把这些土坯集中起来,砸碎,拉到地里作肥料。

农家肥貌似脏臭,其实不然。科学地说,这些肥料在使用前,都经过自然的嫌气分解腐熟了。在积制期间,粪便的化学组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发生了变化。经细菌充分分解后,粪便成了营养成分丰富且极容易被植物吸收的有机微酸性肥料——植物几乎大都喜欢微酸性肥料的。

一直施农家肥的土壤是健康的,在健康的土壤里种出的菜,保持的是蔬菜的健康味道,那是菜的本味,所以吃起来口感很好。

只可惜,现在村里人被化肥、农药养懒了。用农家肥,你得成推车、成地排车或成马车地往地里拉运,而用化肥,半袋子就能顶好几车农家肥。由于化肥运起来省劲,撒起来也省劲,所以大家还是愿意选化肥用。农家肥,现在已经没人用了。

但我还是稀罕那些传统的肥料。

如今,村里养羊、养猪的人家,门口常常堆了大堆的猪粪、羊粪,有的已经堆了好几年,臭哄哄地叫他们发愁。我一说拉走,他们都高兴。去年,我老家填院子铺了一层生土,论说第一年的生土上是长不成什么东西的,但我拉来好多车猪粪、羊粪翻到地里种上蔬菜后,当年长出的南瓜、茄子、辣椒、豆角、苦瓜、烧瓜、大葱、韭菜、油菜、萝卜都很出息。

我在濮阳种菜,每年都要买好多鸽子粪、鹌鹑粪、鸡粪、羊粪、猪粪等禽畜粪,每袋子都得花二十块钱左右。真没想到,如今老家却都不用这类肥了。不光不用,还嫌弃。老家人青睐的还是化肥啊锄草剂啊这类东西。

过去没有锄草剂时,棒子收获前至少得锄三遍地。三伏天里钻在棒子地里锄地,棒子叶上的小锯齿把胳膊、脖子、脸拉得一道道的,经汗水一湿,生疼生疼,人很受罪。

有了锄草剂则省了许多事,棒子生长的过程中喷上两遍,地里任何杂草都不长。

可是,农药、锄草剂这些东西用得多了,土壤里很多有益的生物也跟着消失了。蚯蚓、节肢动物都不见了,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等微生物量大大降低,不仅影响了土壤的团粒结构的形成,也影响了其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土壤病了,生病的土壤里,种出的菜就带着一种水唧唧的不健康的味道。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化肥的好处。正是有了化肥之后,农作物的产量才增加了好几倍。

过去只用农家肥时,小麦、玉米的亩产量也不过二三百斤。而用化肥后,轻松过千斤。

化肥与农家肥的关系,有点像西药和中药的关系。西药直指病灶,见效快;中药药程长,但治本。化肥的特点是养分单一但含量高,肥效快而持续时间短;农家肥养分含量低,肥效慢但持续时间长。种庄稼时,二者结合起来用看来比较好。

正因为化肥的养分单一,所以施化肥种出的菜味道也单一,不够丰富。

化肥,对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人的温饱当然是有大贡献的,但你要是想找地道的蔬菜的味道,找它们千百年来一直保有的本味,我觉得还是用农家肥才办得到。尤其是在小规模种菜、只图自家吃时,用传统肥料最好。

我自己种菜自家吃,不图产量,但图味道,所以,我便坚持使用农家肥,而不用化肥。

现代农业已经开始使用微生物肥料了。据说这种肥料能增加土壤肥力,还能产生植物激素刺激作物生长,对有害微生物也有防治作用,最重要的是能提升作物的品质。下来我得试试,没准使用这种肥料种出的菜味道更好。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