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怎么和孩子沟通才能更好?爱的技巧和练习父母应该如何听

时间:2024-04-10 08:37:47/人气:466 ℃

《请回答1988》有一幕女儿因为爸妈不理解自己崩溃大哭后,父亲愧疚道歉:"爸爸妈妈对不住你,是因为不知道。爸爸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吧。"瞬间泪目,这是天下大多数父母的心声。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懂表达爱的父母。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细思极恐,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爱给孩子,可是如果方法不得当,不懂表达的技巧和要领,那就是在用好意把孩子推上地狱之路。

那有没有一本书能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呢?《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就是这么一本书,除了提供大量借鉴的事例和方法,还要求家长按进度按方法来练习,并记录、思考、总结。每一章末还有方法技巧、常见问题、注意事项的梳理和总结,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教育工具书。更有趣的是,它配有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一个技巧,即使再性急的父母也可以时常温习回顾。

这本书是两名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茨丽施合编的。这本书在美国家教类图书累计销量第1名,销售了300多万册,出版30年长销不衰。如何说和怎么听是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只有沟通得好才有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有了沟通才能谈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接纳、感受孩子的感受

以下是两段日常对话: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怎么会累呢?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是累,你就是不想写作业!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孩子:妈妈,这好热。

妈妈:这哪儿热,快穿上毛衣!

孩子:不,就是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就不穿!

大家看出问题了吗?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最终都演变成了争吵,家长总在试图让孩子不去认同自己的感受,而是接受父母的感受。你再想一想,假设你就是那个感觉累或者热的孩子,你希望得到父母什么样的回应?不被理解或者接受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在一个人难过或者感觉糟糕时,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分析、道理这类长篇大论,我们需要认真的倾听者。我们渴望的是理解、认同和关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舒缓内心的伤痛,才能重拾勇气处理问题。这就是共情的力量。

书里给出了4个技巧:

一、全神贯注地听。

二、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

三、说出他们的感受。

四、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让我们把这4个技巧用到刚刚的对话,那它就会变成: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这样啊。

孩子:我累了,现在不想写作业。

妈妈:你感觉累了不想写作业。

孩子:是的,我等会儿休息好了就写。

孩子:妈妈,这好热!

妈妈:嗯。

孩子:我等会冷了就穿毛衣。

讲一下应用第4个技巧的场景:

孩子:我要吃脆饼!

妈妈:真希望咱家能有脆饼!

孩子:我就要吃!

妈妈:我听出你很想要吃。

孩子: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吃到!

妈妈:我真希望能给你变出脆饼!

孩子:好吧,我先吃早餐饼。

家长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就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并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内心的想法,他就能集中精力应对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无理取闹。

可能有家长又担心总接受孩子的感受,是不是会让他们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被允许的呢?会不会是溺爱呢?并不是的,只有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才会变成溺爱。当孩子在黄油上乱画时,你可以拿走黄油并告诉他:"黄油不是用来玩的,可以用雕塑泥来玩。"接纳孩子的感受同时也要传达正确的是非对错观。

家长如何调整负面情绪,与孩子共赢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问题还存在于孩子的表现不符合期望时表现的态度。家长希望孩子维持整洁、讲礼貌、守秩序,但孩子往往不在意这些。家长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调教孩子,当成效不明显时,家长就容易失去耐心,态度变得愈发强烈,越强烈孩子越反抗,争吵、矛盾升级。那有没有比批评更好的方法来让孩子配合父母呢?以下是五个技巧:

一、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二、提示。

三、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四、说出你的感受。

五、写便条。

当孩子忘了关厕所灯时,千万别说:"告诉你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只要说一句:"厕所的灯还开着呢。"孩子就会乐意接受错误,赶紧关灯。孩子忘了把牛奶放回冰箱,可以轻声地提示:"牛奶不放冰箱会变酸的哦。"不用你大声发脾气,孩子就主动把牛奶放回冰箱了。当孩子打断你说话时,你大可以把自己生气的感受告诉孩子:"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你打断了,我觉得很不高兴。"孩子当下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一次他便不会这么做了。有的时候文字会比口头表达更有效,一张便条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父母可以写一些"记得玩后收拾玩具""记得叠衣服"这类温馨提示,孩子看到都会主动配合。

这五个技巧在生活里面如果家长能应用得当,会让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他与我们是平等的,那自然就更愿意与家长合作,并且没有任何负面情绪。

惩罚有用吗?比惩罚更好用的方法

读到这里你应该清楚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对沟通都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是搭起友好沟通的桥梁。

我明白令家长真正头疼的是孩子屡教不改,甚至反抗的态度。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很难保持一贯的耐心,无可奈何之下就选择了惩罚的方法,企图用惩罚让孩子痛定思痛,反省知错。但是惩罚真的有效吗?被惩罚的孩子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两位专家也特别去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他们一般都是这么想的:"我经常恨我妈妈,我会认为她真是一个泼妇,之后,我又会有罪恶感。""我就是这么糟糕,我无药可救了。"……你看,孩子在被惩罚之后,要么表现出对父母的怨恨,要么极度自卑否定。长期被惩罚的孩子还会养成失败犯错后不懂反思反省自身的坏习惯,所以惩罚在教育行为中是不可取的。

代替惩罚的7个技巧:

一、请孩子帮忙。

二、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三、表明你的期望。

四、提供选择。

五、告诉孩子怎样弥补失误。

六、采取行动。

七、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书里列举了孩子借了工具后不还回原位的事例,家长可以按这几个技巧分别来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应该为:"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归还!""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你现在需要用钢丝球把上面的锈擦掉。""我已经把工具箱锁上了,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那儿能找到。"这样的沟通就有效代替了惩罚,而且不伤害孩子的自尊。

可是有些孩子总是一再犯错,当问题重复出现时,情况就更复杂了。针对复杂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的解决技巧和方法:

第1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2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3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4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5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这是解决顽固问题的关键五步,平等尊重的沟通就是最有效的沟通。正如吉尔马丁博士说的:"管教必须以互相尊重和信任为前提,才能有效。而惩罚则是用外在力量控制或强制一个人,受惩罚的人几乎不被受到尊重。"

好的教育方法和技巧都应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和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有效的。没有生来就懂教育的父母,教育任重道远,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件小事都渗透着智慧的教育之道。由于孩子太小还不足以自我认知,那么教育的难题就应该由父母来攻克,每一位尽责的父母都应该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之后再来引导孩子。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