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巴贝斯虫病
马巴贝斯虫病是由驽巴贝斯虫(马焦虫)和马巴贝斯虫(纳氏焦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临诊:高热、贫血、黄疸、出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形态:驽巴贝斯虫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马巴贝斯虫虫体长度不超过红细胞半径。
前者虫体成双梨子形虫的尖端锐角相连,后者虫体为4个梨子形以尖端呈十字架形。
发育过程:寄生马体内巴贝斯虫由蜱进行传播,侵入马红细胞以二分裂或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流行特点:驽巴贝斯虫与马巴贝斯虫病两者无交叉免疫反应,驽巴贝斯虫病传播媒介是中华革蜱,马巴贝斯虫病传播媒介是镰形扇头蜱。
症状及病理特征:病初体温升高,精神减退,眼结膜充血或黄染,病马排尿淋漓,尿液粘稠,黄褐色。
诊断:血液检查虫体,临诊症状:病马出现高热、贫血、黄疸等症状
防治:急则治其标,慢则治其本。做好灭蜱工作。
治疗:三氮脒、咪唑苯脲、台盼蓝(只对怒巴贝斯虫有特效)、锥黄素等。
2、马媾疫
马媾疫疫名交配疹,马交配时,生殖器黏膜上感染马腺疫锥虫引起。
马媾疫锥虫在形态上与伊氏锥虫病相似,寄生生殖器黏膜。
流行特点:
马属动物易感,主要寄生在生殖器黏膜,短暂地寄生于血液及其他组织器官。通过交配、机械用具感染。
马匹常为带虫者,马媾疫锥虫传播途径健畜与病畜交配感染。
症状及病理
病马首先水肿,尿道黏膜潮红、肿胀、流出黏液、尿频、性欲旺盛。母马阴唇水肿,出现水泡,皮肤丘疹(银元疹),局部神经麻痹为主,步态强拘。后期病马贫血、消瘦、精神沉郁,极度衰竭而死。
诊断:采取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或丘疹组织液。
防治:一旦发病,淘汰处理。加强净化管理,用喹嘧胺预防盐预防。
治疗:药素磺苯酰脲、喹嘧胺、三氮脒
3、马绦虫病
马绦虫病由大裸头绦虫、叶状裸头绦虫和侏儒副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馿、斑马等动物小肠,偶见于胃和盲肠引起的疾病。叶状裸头绦虫常见。
马绦虫形态及寄生部位;
大裸头绦虫病卵内有梨形器,内含六钩蚴,梨形器小于卵的半径,寄生宿主小肠,偶见于大肠和胃。
叶状裸头绦虫病梨形器约等于卵的半径,寄生多见于小肠后部和盲肠。
侏儒副裸头绦虫,梨形器大于卵的半径,寄生多见于十二指肠。
发育过程:中间宿主:地螺
感染阶段:似囊尾蚴
症状:叶状裸头绦虫有在回盲口的狭小部位群集性寄生。
临诊:黏膜发炎、水肿、损伤、出现溃疡,消化不良,间歇性疝痛和下痢。
诊断:发现孕卵节片或用饱和盐水浮集法发现虫卵
防治:管理好牧场,该病夜牧习惯。雨天改为舍饲
治疗:氯硝柳胺、南瓜子、槟榔等。
4、副蛔虫病
马副蛔虫是由蛔科的马副蛔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小肠内引起。
形态:虫体近似圆柱形,两端较细,黄白色,新拍虫卵内含一尚未分裂的胚细胞。
流行特点:马副蛔虫寄生于动物小肠,感染多发于秋冬季。
症状及病理:
马发病初期(幼虫移行)呈现肠炎症状,出现支气管肺炎-蛔虫性肺炎,表现为咳嗽,流浆液性鼻液,后期成虫寄生期出现肠炎症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诊断:粪便检查(直接涂片和饱和盐水浮集法)
防治:定期驱虫,发现病马及时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粪便生物发酵热处理。
治疗:驱蛔灵、精致*********、丙硫咪唑
5、圆线虫病
圆线虫病是马匹的一种感染率最高、分布最广的肠道线虫病,虫体大小分为大型圆线虫(马圆虫、普通原虫、无齿原虫等)和小型圆线虫。主要是大型圆线虫最严重。
病原:三种圆线虫均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盲肠和结肠。
感染阶段:童虫
症状与病理变化:临床上为肠内型和肠外型,成虫大量寄生肠管,马表现为大肠炎症和消瘦,恶性死亡。
幼虫移行时以普通圆线虫引起血栓性疝痛最多见,可引起动脉炎、形成动脉瘤和血栓。
马圆线虫幼虫移行引起肝、胰脏损伤,肝脏形成出血性虫道。
无齿圆线虫幼虫移行引起腹膜炎,急性毒血症,引起腹痛,贫血。
诊断:幼虫孵化法
防治:加强管理,定期驱虫。
治疗:丙硫咪唑、噻苯咪唑
6、马胃线虫病
马胃线虫病,由旋尾科、柔线属的大口德拉西线虫、小口柔线虫和蝇柔线虫的成虫寄生马属动物胃引起,可致马匹全身性慢性中毒、慢性胃肠炎、营养不良及贫血。临床表现马匹全身性慢性中毒,慢性胃肠炎,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
马胃线虫是由大口胃线虫、蝇胃线虫、小口胃虫的成虫寄生马属动物的胃内引起的线虫病。
大口胃线虫:白色线状,表面有横纹、无齿,特别是咽呈漏斗状,中间宿主:家蝇
马蝇胃线虫:虫体黄色、橙黄色,角皮有柔细横纹,咽呈圆筒形。
中间宿主:家蝇
三种胃线虫的发育均以蝇类为中间宿主,大口胃虫和蝇胃虫的中间宿主为家蝇
诊断:建议给马洗胃,检查胃液中有无虫体或虫卵。
防治:定期驱虫,加强卫生。
治疗:碳酸钠洗胃
8、马脑脊髓丝虫病
马脑脊髓丝虫病又称“腰萎病”,是牛腹腔的指形丝状线虫的晚期幼虫(童虫)侵入马、羊脑或脊髓的硬膜下或实质而引起的疾病。
形态:指形丝状线虫,寄生黄牛和牦牛的腹腔,经所产微丝蚴传播。
中间宿主:中华按蚊、雷氏按蚊
感染阶段:微丝蚴
流行特点:马比骡多发,8月发病率最高,低洼、水网、沼泽地多发。
症状及病理:幼虫移行引起脑脊髓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髓支配的后驱运动神经障碍。
血液检查粒细胞增多。
诊断:马脑脊髓丝虫的诊断阶段微丝蚴,可做皮内反应试验
防治:重在预防治疗用海群生、左旋咪唑
8、混晴虫病
马混寝虫病是由指形丝状线虫和马丝状线虫、和鹿丝状线虫的童虫寄生马、骡的眼前房中引起的寄生虫病。
形态:指形丝状线虫和马丝状线虫寄生马属动物的腹腔,感染幼虫的蚊类吸血时,将幼虫注入马林,幼虫移行时误入眼内,常于眼前房内寄生。
流行特点:常出现于牛和马混养的地区。
症状及病理
虫体寄生引起角膜炎、虹膜和白内障,病马畏光,流泪,角膜和眼房液有浑浊。瞳孔扩大。视力减弱,充血,严重失明。
诊断:虫体引起角膜炎和白内障,观察患眼。
治疗:角膜穿刺术
9、马胃蝇蛆病
马胃蝇蛆病是由双翅目、胃蝇科、胃蝇属幼虫寄生马属动物胃肠道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宿主高度贫血、消瘦、中毒、使役力下降,严重衰竭而死。
马胃蝇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必须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流行特点:
流行季节:8~9月最旺盛。炎热干旱高温气候和管理不当易感染。
症状:成虫产卵影响马机体,引起口腔、舌部、咽喉部水肿。溃疡。幼虫移行导致胃肠炎。
诊断:本病以扰乱消化和消瘦为主,蝇卵呈浅黄色或黑色。前端有一斜卵盖。
防治:
杀灭体表第1期幼虫,可用1%~2%*********。对口腔内幼虫,可涂擦5%*********豆油。
预防驱虫,消灭幼虫。
治疗:兽用粗制*********、伊维菌素、敌敌畏、甲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