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评价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从童话到诺贝尔文学奖

时间:2024-07-07 04:35:40/人气:338 ℃

作者:亭亭漫读

说起童话,人们常会想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等等。

不过,世界上至今为止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注意,是文学奖而不是儿童文学奖)的童话,却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14岁男孩尼尔斯的成长经历。尼尔斯顽劣、不懂事,又爱欺负小动物,有一天他捉弄小精灵的时候,被小精灵变成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小人儿。

此时恰好是大雁北归的季节,家中的大白鹅莫顿一心向往自由飞翔。当莫顿在雁群的召唤下起飞时,阴差阳错下,尼尔斯也被莫顿带上天空。从此,尼尔斯和白鹅莫顿跟随着大雁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

随着尼尔斯从南到北穿越瑞典全境,读者和观众们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许多瑞典的传说故事、地貌、人文,对大雪山来的阿卡和它领导的大雁群更是印象深刻。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部著名的童话,正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瑞典教科书!

1902年,这本书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受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为孩子们编写一部介绍瑞典地理学、生物学和民俗学等知识的教科书。4年后,《骑鹅旅行记》作为地理教科书正式出版了。

这部“童话教科书”立即使作者拉格洛夫成为蜚声世界的文豪,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并在两年后的1909年为她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到今天,因为一部童话,或者因为一本教科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仍然只有拉格洛夫一人。

这部“童话教科书”具有哪些迷人的魅力呢?今天,我将从本书浪漫唯美的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人文魅力等三个角度,浅析一二。

一、书中充满浪漫唯美的艺术魅力

作者的写作初衷是写给孩子看的。为了打破教科书固有的枯燥模式,书中采用了童话的表现形式。因此,全书的基调充满童话式的浪漫

1、陪尼尔斯一起,在童话中成长与蜕变

在故事的一开始,尼尔斯是个不招人喜欢的男孩子。他又懒又不爱读书,喜欢满院子追打动物,还在妈妈给奶牛挤奶的时候偷偷抽走妈妈的小板凳。

不过,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尼尔斯的批评上。此时她笔锋一转,尼尔斯居然被大白鹅莫顿带上天空了!

童话本就是浪漫的载体,浪漫与童话是一体两面的不同表达形式。童话与浪漫的共同特点,是都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当尼尔斯被大白鹅带上蓝天时,他虽然害怕,却也忍不住发现在空中遨游的惬意。

此时此刻,作者的笔像一只温柔的手,满怀同情地将受难的尼尔斯从恐惧、被嘲笑的境地中一把拉出来,让这个男孩从一切能想得到的忧愁、悲伤和烦恼中飞出去!

这是一种只有在童话中才能得到的解脱,也是每个孩子都渴望的突破。这一飞冲天,是尼尔斯成长与蜕变的第一步,也奠定了全书的浪漫基调。

瑞典南部的斯康耐大平原

尼尔斯的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在童话世界中,这种痛苦的蜕变也充满了浪漫色彩。

他先是通过帮助大白鹅莫顿,收获了友谊;接着又从狐狸口中救下大雁,赢得了雁群的尊重。接下来,获得雁群认可的尼尔斯,在他的第一个人生导师:领头雁阿卡的指点下,一步步成长,每做一个决定都是一次心灵的蜕变。

友谊尊重人生导师的指引,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正是借由童话故事这种轻松的表现形式,才得以用一种浪漫而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与沉重的写实手法相较而言,这种童话式的浪漫,可以让小读者轻松接受。

列宁曾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童话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心中的暗影。

童话就像一双翅膀,带给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

当孩子从童话中获得力量后,这种力量会进一步内化成一种品质;而优秀的品质,可以帮助孩子勇敢地面对真实的世界。

2、成年人更需要童话式的浪漫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曾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

随着年龄增长,世界越来越真实。成年后,人们学会了不仅要虑“近忧”,还要愁“远虑”。真实世界中的种种困顿、迷茫和处处危机,困扰着所有长大了的孩子。

童话式的浪漫,让困顿中的成年人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有机会更接近真、善、美的永恒真理,对未来充满希望。

成年人需要童话。重读童话,我们常常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的深刻意义。

童年时代不曾读懂的那些隽永哲思,全部都是童书深处蕴藏的宝藏。这些宝藏,静静地等待人们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重新拾起童书时,才能被发现。

德国作家希勒说:“童话教给我的,比所有现实加起来还多。”

瑞典南部的斯康耐大平原

当尼尔斯第一次骑着白鹅一飞冲天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每个人仿佛都与他一起冲上蓝天,俯瞰大地。

那是斯康耐地区一大片色彩斑斓的平原,有碧绿的麦田,灰黄的田埂和褐色的老苜蓿地。故事就是从这里起飞。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描述的大自然,充满勃勃生机,也充满治愈的力量。

在大自然中,面对广阔的平原、巍峨的高山、奔流不息的河流时,人类的所有烦恼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了。

有机会重拾童话的成年人是幸运的。正如尼尔斯所说,谁不想从一切能想得到的忧愁、悲伤和烦恼中,飞出去呢!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二、真实的瑞典,美丽得像童话世界一样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虽然以童话为基调,但是作为一本教科书,它又注定必须是真实可信的。

因此,这本书在具有童话式的浪漫色彩的同时,又兼具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

瑞典是一个地形狭长的国度。尼尔斯骑在大白鹅上,从最南端的斯康耐大平原起飞,随着雁群一路向北,最终抵达北极圈的大雪山。

随着故事的推进,作者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如童话般美丽的瑞典。

我国1980年引进了改编自原著的日本同名动画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许多70后的朋友们对动画片中的大白鹅莫顿和美丽的风光至今都印象深刻。

看过这部同名动画片的人,可能记不清那些瑞典地名了,可是一定会对影片中美丽的自然风光留有深刻的印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风光描写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相当真实而可信

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接受瑞典国家教师联盟的编写教科书委托后,就开始着手实地考察工作。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是怎样走遍全国,完成这份艰难的勘察的任务的。

拉格洛芙是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出生后不久左腿就落下残疾。通过多年的治疗,她最终可以拄拐行走了。但是祸不单行,自从她的父亲酗酒后,家里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最后不得不卖掉她从小居住的莫尔巴卡庄园,仍然不能偿还债务。

拉格洛芙就是在残疾并且贫困的状态下,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考察、跋涉之旅。

两年间,她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大部分地方,她都不得不拖着残病的腿,徒步前行。

她拄着拐杖在深山里踯躅而行,她在早春冰冷的梅拉伦湖边一动不动地观察水鸟的习性,她甚至深入北极圈,与少数民族拉普族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

位于瑞典北极圈内的小城

正是因为长期深入的观察,拉格洛芙掌握了大量真实可信的知识。因此,在做艺术性的描述时,她才能游刃有余地游走于事实与艺术之间。

著名博物学家康拉德·洛伦茨曾充满敬意地说,“即便用最宽松的标准衡量,这本书也算不上是真实故事,因为她笔下的动物能像人一样说话。但是她却成功的保留了野生动物的真实形象,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事情!

不断勘察、考证后,拉格洛芙笔下的童话形象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真实呈现出来:

也正是因为长期深入的考察工作,拉格洛芙才能写出这样一本完美融合了地形地貌、动物植物、城市乡村、政治经济、历史传说于一身的教科书。

这不仅仅是教科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甚至可以说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瑞典百科全书。

毫不夸张地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用来作为瑞典全境的导游手册也完全可以胜任。

一个接一个的童话、传奇、梦境,串起的是一个真真切切而又美丽无比的瑞典国。

尼尔斯飞越瑞典全境,路上留下的是作者艰难跋涉的脚印

三、人文魅力才是本书最深层的核心魅力

作为一部童话,会说话的大雁和变小了的男孩可能就足够吸引人了。

作为一本教科书,真实可信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概况也完全可以胜任了。

但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带给读者的思考与感动,远不止于此。

《尼》的思想深度远远超出童话和教科书的局限和高度,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的光辉。不仅如此,本书对一些永恒的哲思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人与自然

人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尼尔斯在动物的帮助下获得了成长,但是却忽略了书中尼尔斯在不同的场合下,曾多次自我反思:“倘若一直在动物中生活下去,必定会丧失许多美好的东西,因为人类毕竟是非常聪明能干,有别于动物的。”

作为尼尔斯的精神导师,老雁阿卡教会了尼尔斯许多事情,比如必须随时提防敌人的偷袭,要努力才能生存等等。不过,这些都是动物层面的智慧,虽然帮助尼尔斯成长,却不能算是大智慧。

实际上,无论是聪明睿智的雁群,还是成群结队的黑老鼠,甚至是狡猾的狐狸斯密尔,在危急时刻都会想到尼尔斯的帮助。

这不仅是因为尼尔斯有人类的灵巧双手,更因为人类是唯一一种可以深入思考、分析判断、并且发挥创造力的动物

拉格洛芙不仅深入观察并真实描述了各种动物的习性,而且借着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细致描述了儿童是如何从思维简单向思考深入转变的。

作者通过对动物(真实观察下的动物)和人(虽然只是十四岁的孩子)的对比,体现出她对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深深热爱之情。

可见,虽然如何与自然界建立起和谐统一的关系,是本书重点讨论的一个主题,但是作者并未将视野局限于自然主义的价值观,而是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在保持自然平衡的基础上,维持人类超越于自然的状态。

2、在困顿中寻找第三条出路

尼尔斯、白鹅莫顿以及读者都以为只要尼尔斯保护着大白鹅顺利回家,就可以变回人类小孩了。

可是返程的路上,渡鸦巴基塔泄露了秘密:小精灵把他变回人的真正条件是:尼尔斯不仅要带回白鹅,而且要让白鹅躺在屠宰凳上被尼尔斯的妈妈宰掉。只有这样,魔咒才能生效,尼尔斯才能变回人。

矛盾、困境、冲突是人生的永恒难题。

拉格洛芙笔下,尼尔斯在痛苦中做出了抉择: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绝不要做背叛朋友的人。于是,他决定不再变成人,一生跟着雁群,当小精灵。

“选择”的主题在书中反复出现。不仅尼尔斯需要作出选择,书中许多人物都面临选择的难题

老鹰高尔果是大雁阿卡的养子,当它长大后,不得不面临选择:是按照老鹰的天性独自生活,还是为了对母亲的爱生活在雁群里。

放鹅姑娘奥萨原本想像个大人那样好好安葬死去的弟弟,但是矿区主叫停了这次隆重的葬礼,看似事情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了。奥萨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在两难选择中做出抉择是困难的,当失去选择权时又是痛苦的。

然而,作者没有停留在“选择”这一主题,而是引导着读者从简单的是非选择中跳出来,尝试以更高的智慧与视角思考“选择”的可能性。

渡鸦巴基塔和老雁阿卡在返程的路上,不断告诉尼尔斯:

再想想,再想想,一定有第三条出路可以走!

老鹰高尔果没有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雁群附近筑巢,既可遵循天性、翱翔天际,又可守护母亲、享受亲情,他创造出第三条路

放鹅姑娘奥萨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想尽办法见到矿区主,赢得陈述理由的机会,给自己创造出选择的机会

而尼尔斯的第三条路具有魔幻色彩。尼尔斯自始至终坚守对朋友的忠诚,在最后关头又对父母真情流露。爱与信念的力量终于打破魔咒,救下朋友的同时,尼尔斯也变回了人。

困境往往更容易塑造人。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困境中激发全身心的精力和专注度,去寻找第三条路。

结语: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部充满魔幻现实色彩的经典作品。历经百年,无数读者仍为其着迷。

这部神奇的作品充满浪漫色彩和童话的魅力,同时又描述了像童话世界般美丽的、真实的瑞典风光。当童话与现实完美地交织时,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个瑰丽的书中世界。

如此精彩的作品,谁又能想到它最开始的初衷,只是一本教科书呢?

------END------

【用阅读点亮生活,借好书为青春喝彩】

我是 专注于阅读与写作。欢迎你关注我,一起成长。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