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孩子不小心损坏东西不打不骂他:孩子不小心损坏东西不打不骂

时间:2023-09-12 23:13:40/人气:180 ℃

今年3月份,一则阵痛人心的新闻被推上微博热搜:

在江苏句容市,9岁男孩因为撞碎学校玻璃,担心受到惩罚,留下遗书,从小区17楼跳下。

"nai nai ,我前天把学校的bo里zhuang sui 了,我之到要chen fa ,suo以我跳lou了。"

小男孩的遗书里用拼音和几个错别字写了简短的一句话,似乎努力着让家人读懂,这让人看上去更加痛心。

很难想象小男孩在选择跳楼之前经历怎样的挣扎与煎熬,但可以想象小男孩在生前无意损坏东西时父母暴力的教育方式。

对于孩子不小心损坏东西这件事原本是一件特别小的事,可就这么一件小事让很多孩子陷入恐惧当中,害怕让家人、老师知道后不知道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直至悲剧发生。

孩子会害怕、会恐惧,是因为父母长期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心里留下了阴影。作为父母,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1

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我也很幸运能遇见这样的妈妈,因为她不像其他妈妈一样随便破口大骂、不唠叨、不对比、不偏心。但她唯独不容许我们犯错误,我们要是犯了错误不是迎来一顿呵斥就是冷暴力。

因为被呵斥的次数和冷暴力的次数不少,所以从心底上面对妈妈是有一点点害怕的,甚至让我我误以为她不喜欢我。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暖水壶,当时很怕妈妈知道,因为家里本就不是很宽裕,暖水壶没有了又得花钱买,被妈妈知道肯定又是一顿挨骂。

在打碎水壶后,我畏缩在一个角落里哭的很伤心,脑子里只是在想着应该怎么办。

之后慢慢冷静下来,为了不被妈妈发现,我拿了积攒几个星期的零花钱去买了一个新的一模一样的暖水壶,来填补空缺。

但后来妈妈还是发现了,我忘记了新的和旧的总有区别,被发现后我以为暴风雨就要来了,没想到妈妈没有批评,竟然说:"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犯错后妈妈这种教育方式竟影响到了我的社交生活,说到底演变成了自卑,工作中犯一点点错怕领导嫌弃、担心同事排挤,和朋友在一起担心朋友不喜欢自己。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镜映":就像我们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容貌,我们也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心灵。这里的"镜子"是指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

父母本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对自己的想象源于父母平时的说话方式和教育方式。

孩子不小心打碎东西或者犯错误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大人都不可避免的事何况还是一个单纯的孩子。

教育孩子是为了让他少犯错误,一味打骂批评只会让孩子在父母脸上看到"你很差劲",轻则自卑,重则叛逆,与父母教育孩子最终的目的背道而驰。

如果你真想教育,不如换一种说话方式或者让孩子接受的方式。

2

知乎网友"穆晨王"的高赞回答:

穆晨王在女儿2岁的多的时候,带女儿去无印良品玩,MUJI家有很多风格美好的小样板间,有个样板间桌子上放了一个很精致的茶壶。

孩子好奇想上去摸弄,就拿起了茶壶的盖子,两岁正是喜欢玩拿起摔下去游戏的年龄,猝不及防,盖子就摔了下去,碎成了三瓣。

妈妈看了一下价格,接近500元,身上又没有带足够的钱,后来来救援的孩子爸爸把钱付了,于是那天,他们带着一个完好的茶壶,和一个碎三瓣的盖子回家。

妈妈穆晨王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批评女儿,也没有责怪,更没有惊叫。大概孩子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这件事之后她再也没有玩过拿起、摔下的游戏,平稳到如今。

在一些网友评论里可以看出大部份父母在面对孩子不小心损坏东西时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对待孩子只会使用暴力是最无力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错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只有犯过错误长大后才能更好的选择规避。

孩子犯了错,一般知道自己错了,错误本身就是惩罚,犯错后随之而来的是内疚或者带有负罪感,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这时父母一定要控制情绪,给予孩子需要的安慰。

在教育里,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很多父母会以为打骂后孩子才知道错在哪里,实际上越是打骂孩子越不知道错在哪里,甚至会留下阴影;或者面对错误只知道害怕,具体该怎么处理也不知所措。

3

孩子为什么会犯错?《0-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说过:

那么,孩子不小心损坏东西后,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失去一件物品,就要让孩子学会珍惜物品

之前一位日本家长发了一条推特一下子爆红引发关注,这位家长说自己八岁的孩子由于书包里的水壶孩子没拧紧,水流了出来,并把自己心爱的3DS给泡坏了。后来孩子自己联系任天堂,打电话给客服咨询修理的事情。

除了咨询客服外,小男孩还手写了一封道歉信给任天堂,先是写明了原因,后在开头结尾两次表达了自己的深深的歉意,并承诺自己以后肯定会把水壶拧紧,,这令家长感到很意外。

故事最后,小男孩在拿到维修好的3DS后,再度认真的写了一封感谢信,除了对心爱的游戏机的复活感到高兴之外,还感谢了推特里所有关注这件事并出谋策划的朋友,同时表示自己以后会更加珍惜3DS。

从这个小男孩的身上可以看出他绝不是在惩罚中长大的孩子,平时父母对他的教育功不可没。

在损坏东西孩子哭闹时,不要急着斥责孩子,也不要急着给孩子买新的,趁此机会教孩子要懂得珍惜才是最重要的,许多家长抱怨自己家的熊孩子时,该反省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第二,孩子应该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知乎网友"蜜炼******"的真实故事:

儿子跟着妈妈去逛饰品店,店里通道小货品摆得密密麻麻,儿子转身的时候动作太大,把店家的一个泥塑兔子勾到断了一条腿。

这时妈妈赶紧给店主道歉,并愿意自己买下来。妈妈没有大声批评,也没有责怪,而是回头问儿子:"喜欢这个兔子吗?咱们把它买回家吧。"儿子当时有点懵圈,妈妈这么说是想宽慰他一下。

然后妈妈就把兔子买了下来,但为了让儿子记住这个教训,妈妈接着对儿子说:"今天这事你是不是很感谢我呀?那拿出你下周一半的零花钱出来帮妈妈一起分担损失好不好?兔子归你,好好保护它"

儿子也愉快的答应了。事后,妈妈发现儿子比以前更加细心,更有责任心了。

在这里这位妈妈并没有跟儿子说很多道理,妈妈跟店主的沟通过程儿子也都看在眼里,在妈妈处理这件事时间接也教了儿子如何承担责任,教育效果比责骂更好。

孩子意识到错误、学会担责的方式又很多种,但绝不是简单粗暴的方法。

真正的教育不仅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能让孩子知道以后遇见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而且这样孩子也有了思考和反省的余地。

第三,引导孩子把过失当作一次新的学习机会

医学科学家家大卫·柯珀菲尔,两岁那年他尝试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因为瓶子很滑,他失手把瓶子掉到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

他的母亲来到厨房看到满地的牛奶,并没有对他开骂、教训和惩罚,反倒还幽默的说:"哇,你制造的混乱可真棒!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牛奶反正已经不能喝了,在父母们清理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听完母亲的话,柯珀菲尔在牛奶坑中玩了一会。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当你每次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还是把它清理干净,你想这样做吗?大人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

于是他选择了海绵和父母一起清理打翻的牛奶。接着他母亲又说:"如何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你已经做了一个失败的实验。来,让我们把瓶子装满水,看看怎样才能拿得动它。"

他很快就学会了,用双手抓住瓶颈,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这趟堂轻松又有趣的课,从此也让这位科学家懂得了有时候不用害怕过失,因为过失也是一次新的学习机会,这也是他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的原因所在。

人都是在过失成长,在过失中不断完善自己,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过失,引导孩子把过失当做新的学习机会何尝不可。

魏坤琳在《家庭教育宝典》中说:影响孩子成长的不是批评,而是错误的批评方式,如果方法正确,孩子不仅不会受挫,反而会因此得到成长

生活中,给孩子适当的惩罚不是没有必要,而是不要为了惩罚而去惩罚,惩罚的目的应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