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年龄差 赵匡胤和李煜迷一般结局背后的男人

时间:2024-03-24 02:46:36/人气:375 ℃

今天咱们先说赵匡胤,公元976年10月20日,即开宝九年十一月十四号,赵匡胤驾崩,享年五十岁(未满)。

赵匡胤是行伍出身,身体素质很好。据史料上说,他去世前九个多月时间里,频繁出游,最远到了西京洛阳。

洛阳古城

以古代的出行条件,没有个好身体,是出不了远门的。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赵匤胤是非正常死亡。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烛影斧声”的传说。说的是太祖太宗两兄弟,在宫中喝酒。半夜时分有人看到窗户上映射的人影,还听到斧子掉落的声音。

到第二天天微明时分,就传出太祖驾崩的消息。继位的不是“父死子继”的皇子赵德昭赵德芳,而是兄终弟及的皇弟赵光义。

这在儒家思想己成正统的封建社会,是很不正常的。

赵匡胤像

对此可能有人会说,宋代之前,五代十国皇位就多是兄终弟及。这个没错,但是我觉得,五代十国时天下大乱,弱肉强食。统治者弃父死子继法统不用,而用兄终弟及、传贤不传幼的传位做法,是为了政权生存而不得已的选择。

反观赵匡胤,当时北宋建立已十余年,政权稳定,也没有严重外患。这跟五代十国时凶险混乱的国内国际形势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说到这里,又不能不说另外一件事情:金匮之盟。赵光义继承赵匡胤的帝位,金匮之盟就是他得位正统与否的事实依据:皇位是赵匡胤自愿传给他的,不存在阴谋。

但后世诸多史学家考证后都认为,这个“金匮之盟”,是宋太宗赵光义为了宣示自己得位的正当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精心泡制的。直说的话,就是伪造传位证据,不让别人说他欺负孤儿寡母,抢侄儿皇位。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没有证据呢?

答案是有,而且不少。

首先,当年杜太后病危时,宋太祖年方三十五岁,正值壮年,而他最大的皇子赵德昭己十一岁,放现在都快上初中了。

赵匡胤画像

当时的杜太后,又怎能这么肯定赵匡胤会短命早死、大宋朝会面临“主少国疑”的危险处境的呢?

如果不能,她又怎敢逼迫赵匡胤立弟弟赵光义为皇储?

另外,从人的私心说,弟弟哪有儿子亲?单从这点看,正值壮年的赵匡胤也不可能弃儿子而立弟弟为皇储。

皇位面前,“母命难违”的说法难以让人信服。而且皇帝近亲同皇室宗亲也不可同日而语,赵匤胤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

其次,这个金匮之盟,居然是由赵光义的昔日死对头、关系恶劣形同水火的前宰相赵普,在赵光义当了六年皇帝之后告诉他的。

也就是说,赵光义之前并不知道有“金匮之盟”这回事。他是在此之后,才在宫中某处找到这份所谓的盟约。

这个就更奇怪,别人都当了几年皇帝,位置早坐稳了,还要你告诉他这个干吗?不多此一举吗?

赵光义往日的政敌赵普,当时己早被赵光义罢相。惶然凄凉的赵普上书言明此事,明显是此地无银:两人背后做了见不得光的政治交易,然后皆大欢喜。

古老的史籍

最后第三点,古代皇帝身边有专门记录言行的史官,谓之“起居注”。宋太祖和宋太宗的起居注分别叫做《太祖实录》和《太宗实录》。

其中《太祖实录》有两版,旧版没有金匮之盟的任何记载。有记载的新版《太祖实录》是宋太宗重修的。而且,《太宗实录》同《太祖实录》新版对金匮之盟的细节描述存在明显差异。

换句话说,就是赵光义撒了个拙劣的谎,以至于自圆其说都沒有做到。

以上三点,不能不让人心存疑惑,倍感蹊跷。赵老二这事做的!越描越黑了,有没有?

除了以上的阴谋夺权说,民间传说就带点颜色了,据《烬余录》记载:

赵光义因为早就垂涎宋太祖的妃子花蕊夫人的美色。后来太祖生病,昏睡在床。赵光义前往探视,趁机调戏花蕊夫人时,被太祖发觉,太祖用玉斧砍他,他反杀了太祖。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另据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四鼓时去世,宋皇后吩咐王继恩传皇子赵德芳,王继恩却找来赵光义。皇后惊诧之余,也不得不接受赵光义夺权的事实。

赵光义即位后不久,逼杀了太祖的两个儿子和自己的弟弟赵廷美。这难道不是在绝后患?

可是令赵光义想不到的是,从他当皇帝时算起的187年后,他的不肖子孙赵构因为绝后,把皇位又传回太祖一系: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

宋太宗一系这样结局,只能说是人在做,天在看,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说过了宋太祖赵匡胤,再来说说李煜。李煜是南唐皇帝,多才的艺术家,昏庸的君王。

史书有李煜“一目重瞳”的记载。也许就因为一眼两个瞳孔,所以他的字叫“重光”。

生于七夕,殁于七夕,是巧合还是什么?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七夕,死于公元978年七夕。真可谓是生于浪漫,又归于浪漫,这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好的词了!

赵匡胤发动灭亡南唐的战争时,李煜却不思备战,反而主动向宋称臣。这样虽然显得没有骨气,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能免于生灵涂炭,家破人亡的境地。

我觉得,当时这位李后主也必定是这样想的。毕竟,能写出那么优美的词句的人,内心必然是好的!

李煜投降之后,被押送到东京开封,太祖封他为“违命侯”,拜右千牛卫上将军,把他软禁在寓所,受尽了屈辱。

仅几个月后,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又仅仅过了不到两年,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李煜也死了。时年四十二岁整。

关于李煜的死,有几种不同说法。

宋人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代撰修的《宋史》和明人柯维骐的《宋史新编》,都只说李煜是被处死,并未明确记载毒死之说。

有些私人所著的史料记载李煜亡于鸩毒。据宋人王铚所著的《默记》上记载,李后主是被赐“牵机药”毒死的。

马钱子,一种中药

所谓的“牵机药”,实为马钱子。含有神经毒素的中药,酒后服用的效力更强。李煜最后是全身抽搐,头足相抵,状似牵机,形如虾米而亡。

据一些史料记载,赵光义赐死李煜的原因是:李煜42岁生日那天,有感于自身处境,为排遣忧愁,遂作《虞美人》词来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在居所命南妓咏唱。因为此事太宗疑心其有复国异心,当天即被太宗怒而赐死。

跟此说不太相同的是一些民间传说:赵光义见到小周后之后,惊为天人。及至做皇帝后,一心想强行占有(这是个惯犯)。小周后抵死不从,令赵光义恼羞成怒,刚好李煜又被人举报有复国之心,于是就趁机毒杀李煜,霸占小周后。

李煜的结局说明一个问题:落后就要挨打,甚至还会失去生存的机会。这个道理于个人、于国家都适用!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赵光义敀人生污点还挺多。虽然说他的历史评价还可以,但是总让人喜欢不起来。你们认为呢?

以上故事根据史料原创,如有雷同,意料之中。

我是迷惘的惘天天讲故事,喜欢听故事的友友,关注我不迷路。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