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音乐圈有个很热门的话题——音乐圈的鄙视链,甚至有人还特地整理出来了。
这所谓的音乐圈鄙视链,看起来颇有些“文人相轻”的味道:
“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的瞧不起玩说唱的,玩民谣的也瞧不起玩说唱的,然后玩说唱的谁都瞧不起。”乍一看,有些人可能一头雾水:诶,这什么鬼?音乐也分高级或低级的吗?
当然不是。
那么,这种偏见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想这大概和听众对音乐理解的两种误区有关。
第一种误区,越小众就越高级。
毕竟,音乐圈从不缺高姿态的批评家。
这类人不跟风不盲从,超~~有自己主见的,“一首歌不火我就听,火了我就不承认喜欢它了。”
他们拼命把自己往小众里面拗,认为听得人少的音乐就是阳春白雪,爆款都是下里巴人,廉价且low。
这,也是我曾经鄙视《这!就是原创》的原因之一。
当看到小峰峰凭借《学猫叫》,竟然登上榜单十强的位置时,我直接就断定这节目没营养。
但实际上,即使是一首网络口水歌,背后也有属于它的意义。
对于小峰峰来说,虽然别人批评他是为了迎合市场,但在他看来,这首原创作品不止成全了自己对爱猫的想念,更成全了自己对父母的孝顺,它就是有价值的。
其实,音乐类型从无孰高孰低之分,能让至少一个人产生共鸣的音乐,都是有意义的。
节目中那些频频出圈的优质原创,也让我啪啪打脸。
邓见超《女书》
邓见超既能用一首都市情缘路子的《好的晚安》把陈粒唱哭,下一期也可以给你整一首气势磅礴的《女书》;
袁野夕凭借一首《微光》成功出圈,音乐和歌名一样都透着安静的力量;
宋念宇的的歌曲极具符号性,《你只是还不知道》电音用得十分高级了;
闫泽欢的《暖》、Round_2《冷/热》、Matzka玛斯卡和秦凡淇的《我哥》、邓见超和孟慧圆的《婚约》......
Matzka玛斯卡和秦凡淇《我哥》
再回过头来看“小众=高级”的说法,简直大错特错。
独立原创音乐人虽然是小众出身,但所有的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音乐能被大众熟知。
就像刘欢老师曾说的,“没有任何一种音乐,是因为被更少的人听到而更有价值。”
好的东西需要传承,音乐是如此,否则前人也不会有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遗憾。
所以,《这!就是原创》来了!
第二种误区,主流音乐才是最棒的。
可李宗盛老师说过,“观众的审美,完全取决于你给他灌输了什么。”
摇滚风靡的时候,人人几乎都会比着金属礼的手势,来一句“Rock and Roll”;
我小时候有一阵网络歌曲盛行,大街小巷都在放《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
前段时间嘻哈刚在网络平台冒了头,“skr”就立马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是大家盲目跟风吗?
不,是因为大多数人接触到的,只有主流音乐。
可是,虽然有些音乐成不了主流,却不代表它们不是一流。
《这!就是原创》就做得很好,它尊重所有原创音乐人。
在这里,小众还是大众根本没关系,主流还是非主流也不是关注重点。
无论你是像孟楠一样的大神还是像徐徐若枫一样的音乐爱好者,《这!就是原创》都会成为你通往原创音乐的窗口。
经典是过去和回忆,创作才是未来与希望。
华语乐坛的黄金时期,天王天后“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各大音乐排行榜和音乐颁奖礼是全民必修功课,现在呢?
即使受过专业包装的歌手层出不穷,音乐市场貌似趋于饱和,但“旧歌换新瓶”、“老歌手回锅”“选秀*********出道即失业”的种种迹象却表明:优质原创作品依然是稀有产物。
刘欢老师在《中国好歌曲》中就说过,“华语乐坛从来不缺好歌手,但太缺少有才华的唱作人了。”
这,是我曾经鄙视《这!就是原创》的原因之二。
即使是《中国好歌曲》原班人马打造的,中国互联网首档原创音乐人竞技成长秀,我也曾认为这是只会是个打着“原创”的幌子,然后演变成“新人唱旧歌”的毫无创意的节目。
没想到我又错了,《这!就是原唱》竟然敢真的“新人唱新歌”!
“我们的节目表面是创造,这是我们的核心。但在创造的背后,我们也想告诉年轻人,可以去冒险可以去创造,他们在背后付出的代价和犯的错误没有关系,我们用温暖和治愈来为你承担。”《这!就是原创》总导演吴群达表示。
这节目竟然真的一直秉持着“为当代原创文化发声”的信条,呈现的原创作品即使风格迥异,也确实各有各的精彩。
而且《这!就是原创》并不是一味追求独立音乐的输出,反而着眼于以大众能够接受的形式传播音乐知识,以求达到大众审美和音乐间的平衡。
前几期花样百出的赛制(榜单挑战赛、限时创作赛、音乐辩论赛、表白大赛、战队争夺赛),不止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考验原创音乐人的实力,更是为了让不同听众都能选择一种渠道,更好地理解这些创作人的作品。
音乐辩论赛
在第九期节目中,进入九强的原创音乐人,终于迎来了更加新颖的挑战——主题曲创作赛。
说白了,其实就是六强争夺赛。
拜托,当初“12进9”就差点要了我的命,现在还要再怎么舍弃??
赛制嘛,很简单,就是要求各位原创音乐人,根据自己选择的电视剧片段为背景进行创作,两两一组对决,优胜者直接晋级六强。
OST听过吧?影视剧插曲不陌生吧?大概就是这种。
有些人可能要说了:哎,这不是蹭热度吗?鄙视之!!!
呃......话说,小王当初也是这么个反映,但看过节目之后,我觉得我得道歉。
不信?那一起品品这些歌——
你在什么时候想哭呢你在什么时候想笑呢好像问题总是相反的....不管你要不要,我们都要磨平棱角最后平淡地描述,这世界都挺好如果不是与《都挺好》联系起来,你又怎么感受到唐汉霄创作的《都挺好》带来的煽人泪下的魔力呢?
惆怅,我的故乡虽然看起来有些凄凉倜傥,名牌花衣裳多么高贵无人来欣赏正是因为听了Matzka玛斯卡的《衣锦还乡》,联系到《乡村爱情故事》赵四归乡的虚张声势,你才会真正懂得歌词中溢出的归乡人的忐忑和彷徨。
我已经一步一步变失控为什么周围的人还无动于衷...我就是小气得要命我就爱跟自己较劲我说的道理都是对的为何你们不肯听...小人物!没错如果不是把电视剧和Round_2创作的《乡村爱情》联系起来,我也许不会那么深刻地看到,小人物的笑容背后隐藏的辛酸。
还,我的出身不平凡还,我本身拥有一切...还,补救我扭曲世界还,我那双纯洁的眼因为《延禧攻略》的热播,所以大家都听懂了闫泽欢《还我》,歌词中的一声声“还”十分贴合片段中袁春望不甘人下的扭曲、欲与天争的绝望。
在代入剧情的基础上,听众能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中,这样雅俗共赏的传唱方式,反而有助于降低听众欣赏原创音乐的门槛。
这样巧妙的安排,怎么能用一句轻飘飘的“蹭热度”来概括呢?
即使小王有诸多不舍,第九期结束,六强名单终定:
唐汉霄的实力毋庸置疑了,陈奕迅演唱、王俊凯和鹿晗翻唱过的《让我留在你身边》的词曲作者都是他;很少唱别人歌的薛之谦,唱了他写的《摩天大楼》;他给徐佳莹写的《大雨将至》,还成为了《女医明妃传》的主题曲。
闫泽欢就是上次()说过的那个打败刘力扬的换头男孩,他原创的《过错》、《暖》、《不要》都不知道在大家的音乐循环列表里呆了多久了。
邓见超我真的可以!他创作的《好的晚安》被周深翻唱,《女书》不止唱哭了陈粒,还备受袁维娅、莫西子诗等圈内人称赞。
袁野夕还用多说吗,虽然《宝贵》、《星河》、《湖心里的船》等等都很好听,但我觉得一首《微光》就赢了;
孟慧圆早已名声在外,《美美》、《怎么了》、《中毒》、《婚约》....每一次只让人更加惊艳,小戴佩妮的称号果然不是虚的;
Round_2凭借说唱在这个节目创出一片天,实力不需我强调了。
这样强强对决的battle,产生的六强也是让人信服的吧?
说到这儿,估计你也发现了,《这!就是原创》不止为各位原创音乐人打开了窗口,它还可以容纳任何形式的原创。
试想一下,各种类型的音乐百花齐放,当主流不再是唯一,听众的选择更多,音乐鄙视链带来的偏见会不会慢慢消失呢?
独立音乐人本就生存不易,密集的演出换不来对等的报酬、理想受困于吃喝拉撒、盗版频出得不到维权......
最难的,就是因为音乐鄙视链带来的影响——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这!就是原创》九强淘汰赛时,陈粒的“追梦人儿队”分数最低。
面对“不够接地气”的质疑,她却依旧很有自己的态度,“即使我的品味和审美可能会导致失败,我也还是会坚持自己的风格。”
萧敬腾战队的袁野夕和孟慧圆同组PK,同样是针对《仙剑奇侠传》的创作,袁野夕的作品却得到专业评审“普遍性太强,似乎很多情歌都可以套用”的评价。
虽然惜败,但面对这种不理解,袁野夕依旧坚持自己的特色,她觉得自己的这首歌仍然属于“大众里的小众”。
主题曲创作赛中,选择了《乡村爱情故事》的Round_2一首嘻哈震撼全场,却被评审老师认为没有扣题不够准确,只能算是“跑题”的佳作。
面对这种质疑,Round_2有些无奈又有些无所谓的表示,“我们能接受你说我们的歌不好听,但不能说我们不对”。
类似于这样的挫折不少,然而却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独立音乐人的身影在媒体渠道出现。
是独立音乐人在妥协吗?并不。
这反而证明了大家越来越愿意关注独立音乐人,他们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听众的审美在提高,他们需要听到好的作品。
不过大多数的原创音乐人计划还停留在选拔阶段,后续的宣传和推广没有跟上,《这!就是原创》却提前想到这一点。
优酷携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灿星制作联合助力,相信各位原创音乐人都能得到专业和人气的双重加持,将自己的原创歌曲推向更广阔的空间。
如果你也有对优质原创音乐的渴望,我觉得周六晚8点在优酷全网独播的《这!就是原创》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毕竟,这样不搞噱头、踏踏实实地“一根筋”只做原创音乐的节目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