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王应帅的墓碑叫什么?太外公的墓志是,省长写的

时间:2024-04-21 10:36:30/人气:293 ℃

太外公的墓志是“省长”写的

—— 绍兴图书馆馆藏

张春霞墓志拓片谈

王大同

经过近2个月的喧嚣、聒噪,终于静下来,也应该静下来了,只有坐在书桌前,才是宁谧恬静而美好的,才是本真愉悦的,什么“特等奖”、“一等奖”皆是浮云,玩一把可以,但终非本色,还是要沉下心来,默默地、静静地写点什么,皈依初衷,方得心安。

我们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寻根和现实将继续。我曾说过,留给子孙的物质财富有限,那么就把精神财富留点给他们也好。我从来没有成名成家的天赋和欲望,只是希望厘清一些东西,解码家族的文脉,这样的愿望,强烈到静下来的时候,就会若隐若现的地步。讲好先辈的故事,讲好我自己的故事,但见,我的小辈留言说:“看了你的许多文章,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家族原来有那么多故事”,我就欣欣然,雀雀然,我以为,我的目的达到了,杭州市燃气集团董事长芦俊兄所言极是:“故事就是传家宝”。

表妹邵田田(原担任职位太多,限于篇幅,简化一下,官至大学党委书记,省管干部)发来太外公的墓志拓片,字不多,引出的故事却说来话长,颇耐人寻味。我和她,我和许多表亲兄妹,拥有同一个太外公。那么就来解读这一难得的发现吧。

太外公墓志全文如下(笔者断句,并加注,倘有高人审鉴,如有未妥,当采纳而更正之):

张春霞暨夫人合葬墓碑

张春霞先生暨德配俞夫人合墓

君姓张氏,讳芳耀,字春霞,浙江绍兴人也。君之先,世籍于汴(北宋都城开封),与宋俱南,当蒙古盛时,其四世祖独表思宋,隐于梅麓,号寄梅山人,由梅麓旁衍于兰渚小步,族遂蕃,十八传而至君,君幼劬(读qú ,弯腰用力,劳苦,勤劳)于学,卖药自给,栖身小金山下,便号小金山人。承其先,以孝闻于族党,无少长,遇以礼,晚丁清季,政体釐革,族选族正,君独兴焉,乡选议长君亦兴焉。其时,人逐欧风,而君以一行矫之,越中醕(读chún ,古字通今,同“醇”)俗赖以留云。著有《小金山房文诗医话》。竟于民国二年九月卒,享年六十有五。父讳永川,母唐氏,妻俞氏,子三,长拯民,次拯滋,次拯亢,于民国三季十一月,葬于本乡道冠山之巅。

中华民国四季季夏,江苏巡按使齐耀琳撰并题。

太外公张春霞墓志拓片。

太外公张春霞墓志释文。

绍兴图书馆馆藏地方碑拓选(下)。

标题大篆体横排,墓志楷隶体竖排,全碑无标点,255字,信息量很大,几乎是《绍兴志》里面,关于太外公“精医工诗”四字的诠释。是不可多得的绍兴漓渚张氏传承、沿革的第一手历史资料。追溯时间,跨度长达近800多年,从北宋到1914年(民国三年),考据出了个大概,实在难能可贵。

太外公张春霞,其先祖,是在北宋都城开封居住(汴,汴州,今开封,宋代诗人,林升写有著名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至于先祖在开封、在北宋干什么?目前尚无从稽考。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张氏先祖随宋室南迁,江山半壁,国破心碎,我们的先辈,四世祖怀念统一的宋朝,隐居梅麓,自号寄梅山人,由梅麓繁衍于绍兴兰渚小步村(漓渚,古称兰渚,以盛产名兰而名,小步现在合并为大步村),历经18代到了太外公时代。太外公张春霞,受家族文化影响,自幼勤于学,“卖药自给”,这里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来写,使读者比较详尽地解码太外公的碑文。

天元堂

目前几个健在的、80岁以上表姐,还有儿时漓渚天元堂药局玩耍的记忆,因为年幼,大都比较表象化,支离破碎,我二舅舅张朴人先生(精医)女儿、表姐张居白女士(原杭州仪表总厂副厂长)最近回忆:

“我记忆中的天元堂台门,堪比缩小了的大观园。特别是二爷爷(我的二外公张若霞)家,大花园、抽斗园,精緻的天井……,无不在我记忆中。我们这群堂表兄弟姐妹放学以后真是疯玩,特别喜欢溜进‘抽斗园’,那里有奇草异木,西红柿、无花果,白步枣(绍兴话,枣子),香瓜……,应有尽有,不洗就往嘴里塞,直到长工来赶,四处逃散,又开始打弹子,劈洋片……。”

这里我要感谢绍兴市中医院,那位医文兼修的作者沈钦荣先生,他写有《山阴天元堂考略》一文,也是从绍兴发现太外公张春霞墓碑拓片为骨架而展开来写的,是目前漓渚天元堂药局比较系统的考据文传。

天元堂药局,始创于同治2年(1863年,距今159年),创办人:张永川。落籍现绍兴漓渚镇小步村。之所以名“天元堂”,具有“尊天崇元”之意,尊重自然之天道,固惜人体之元气。

立有堂规“以德做人,以信行事”,堂中经营的所有药品,保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其经营特色有二:

一是堂主本身精医,售药治病合一。与一般中药店相比,有堂主自己坐诊的优势;与医生诊所自备药相比,其售药的规模更大。

二是重经络、重调理的品牌。天元堂继承“孝思堂”(后文补述)经络为体,手法为用的特色,大力推广针灸、按摩、推拿这些颇具中医简、便、廉、验特色的疗法,更在其堂前传授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深受周围百姓欢迎;同时,重视病后调理、虚人调理、冬令进补,并特制大补气血膏、妇人月信丸、大补酒等系列品种,在周围地区很有影响,“要调理,寻天元”是当时、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兰渚为王羲之与文友修契之地,名传千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即诞生于此。太外公张春霞生于斯,长于斯,既受家庭之熏陶,又得兰渚山川之灵气,不但精于临床,且诗文书画兼长,相得益彰,撰有《小金山房文诗医话》。

堂主精医,直接坐堂行医,既方便患家,又能更深切了解病家之所思所需;同时,与当地名医多为医友,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名医们乐于来堂坐诊,有利业务发展。“不为良相,宁为良医”,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张仲景《伤寒论·序》谓学医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践之厄,中以保身长全”,故古代文士懂医者甚多。因此,天元堂不但常常是名医满座,也是当地文人墨客吟诗弄文的好地方,以医论道,以文会友,“谈笑有鸿儒”是天元堂的写照。

这无形中也提升了天元堂的形象。同时,医药文相融的特质,也影响了张春霞日常的经营理念。天元堂夏日赠送凉茶,冬令制售膏方,端午惠赠香囊,冬至为人煎制大补酒,这些适时令、合习俗的做法,深受百姓欢迎。

张春霞承父业,秉堂规,以其医药文俱擅的优势,全身心经营天元堂,从此,天元堂之事业蒸蒸日上,不但百姓口碑甚佳,亦为药界同行所瞩目。

张春霞育有子三,依次为张少霞(张拯民先生)、张若霞(张拯滋先生)、张筱霞(张拯亢先生)。少霞、若霞承父业习医,筱霞擅金石书画。

1908年,春霞公,因年迈体力不支,将天元堂传于二子若霞。若霞精医娴药,曾任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副会长,著有《通俗内科学》、《草药新纂》、《草药新纂续编》、《食物治病新书》、《实用喉科集》等医药专著,还为逝去的文史资料抢救挖掘,著有《兰亭志》等,民国初年,结社风起,遂和三弟张拯亢(筱霞)创建螭阳诗文社。其志向大,思路宽,精于践行,不仅致力于天元堂药局,还创办若霞氏制药厂,开办农场,种植草药及水果,监制名牌药品,其代表药品中,既有传统名方,如中华千金丹,又有自创之养血调经月信丸、起死回生若制宝丹、怀中要药正气丹,尚有单味药,如疗肺,圣药若制半夏,不但畅销当地,并进入上海市场。

二外公张拯滋著有《兰亭志》,题字是我外公张拯亢所写。

二外公著作《草药新纂》,7次再版。

二外公著作《通俗内科学》。

二外公著作《中西合纂实验万病治疗法》。

二外公著作《食物治病新书》。

二外公译著《药草与毒草》。

二外公医药论文《述防已》。

二外公著作、论文常见于各种中外医药文坛。

若霞自己坐堂,又自己种草药,自己炮制,自己制药,既确保中药之质量,又能更适宜病家之需要。

同时,又善于在《绍兴医药学报》(专业刊物)、《越铎日报》(大众媒体)等做广告,思路之广,方法之活,足显若霞经营之智慧。若霞以其精湛的医药知识及干练、创新的经营能力,使天元堂业务办得有声有色,更上一层楼。

太外婆俞氏

太外公墓碑中提到的太外婆只用了“俞氏”、“德配俞夫人”寥寥几字,可不那么简单,天元堂的创建与发展得到了当地名医俞星阶的有力支持。外太婆父亲,俞应泰,星阶为其字,山阴人,家住绍兴城里的后观巷。曾任太平军御医,精内、外科,医术高超,正骨、上骱、理筋手法更是名闻遐迩,撰有《内科摘要》4卷、《外科探源》2卷、《伤科捷径》1卷行世。

太平天国(1851-1864)军败,俞氏回故里,隐居于今绍兴福全镇容山村。

张永川与俞星阶两家,意气相投,相见恨晚,俞氏不但鼎力支助张氏创建天元堂,还与张氏结成儿女亲家,将女儿许配张永川之子张春霞为妻。天元堂有堂主张永川亲自坐诊,名医加亲家俞星阶加持助阵,又以天元堂与一般中药店不同的经营理念,遂致其声名鹊起,业务猛涨,建楼扩堂,气势恢宏。据传当年天元堂之气势竟不亚于绍兴城里的震元堂。张氏先贤以德为先的身体力行,奠定了天元堂的百年基业。

大舅舅张载人先生对于祖母写有诗作,可以佐证这位长者的不平凡人生:

祖 母

张载人

起义军营度幼年,刀枪剑戟等闻看;

天国今朝谁谓贼,两眼圆睁责妄言。

孝思堂

其实天元堂的历史沿革、传承一直可以追溯到元代,张家四世祖寄梅山人所创的孝思堂,现在上海图书馆馆藏《思存堂·山阴小步张氏宗谱·卷三》记载:

“张祥,字原德,号寄梅山人,生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卒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享年七十有三。时安定韩先生明善为稽山书院之山长,以发晦庵朱子之传,从游之士尽乎东南,韩独许张诚笃可以学道。张祥开义学而使贫无师资者,皆知所学;置义阡而使贫不克葬者,得有所归。曾率众乡亲击退盗寇之乱,受官府嘉奖,为民感恩。

张氏兼晓医理,起先每以推拿按摩手法为人理伤,复授人以吐纳导引之法,诲人顺应天时、固护元气之理,免遭六淫之外侵、七情之内伤。后应乡邻之请,渐以自己所采的草药,为邻里乡亲治病。随着声誉日隆,业务渐兴,寄梅山人便开了一爿以手法理伤为主、兼营草药的草药铺,名曰孝思堂。万事孝为先,以‘孝思’名堂”。可证张氏先祖之嘉德懿风。其后,张氏世代耕读传家,医药为业。传至十七代张永川,家资渐殷,至 1863 年,遂于“孝思堂”基础上,扩建成经营南北道地药材、参茸燕窝齐全的中药店,取名“天元堂”。

1941年,对于张家来说是个灾年,可恨的日本鬼子轰炸了漓渚镇,天元堂的神话毁于一旦。

也就是这个灾年,大外公张拯民30岁的女婿邱成梓先生被日本鬼子残杀于绍兴城府山。

从此,天元堂药局成为废墟,但是为百姓服务之根本,没有任何懈怠和停止,据表姐张居白女士回忆,天元堂药局炸毁后,张拯滋(我的二外公)依然挤在他三弟、我外公居住地,开堂问诊。

写到这里,你注意到没有,无论太外公墓志还是上海图书馆馆藏张氏族谱,都提到我们先贤都已“德”取信于民:

“晚丁清季,政体釐革,族选族正,君独兴焉,乡选议长君亦兴焉”。(见《张春霞暨夫人合葬墓碑》)。

“张祥开义学而使贫无师资者,皆知所学;置义阡而使贫不克葬者,得有所归。曾率众乡亲击退盗寇之乱,受官府嘉奖,为民感恩”。(见《思存堂·山阴小步张氏宗谱·卷三》)。

张氏家族威望很高,无论族长、议长,老百姓都选张家的人。还开义学、让百姓的孩子都能读上书,还开辟公墓,来收葬那些穷苦的人,还率领乡亲击退盗贼,受到官府表彰,老百姓拥戴。

这方面张春霞次子长孙、我大舅舅张载人(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外语教授)先生,也就是张春霞的长孙,有诗为证:

五世

张载人

吾家业医者众,延续五世:曾祖,祖父,大伯、二伯,二弟、四弟,还有两个姪儿,均以责任心与钻研心见称,活人无数,作诗志意。

五世通医道,祖孙不自传;

活人难计数,代代好钻研。

祖父春霞公像赞

张载人

问疾劳无怨,行医道日通;

春风与夏雨,乐善旧家风。

祖父遗教

张载人

恶习由轻已,德行在自尊。

奸邪魂不守,诚厚此心存。

祖父

张载人

祝融相顾再,家业久凋零;

医道多人活,幸留扁鹊名。

天元堂炸毁后,社会环境恶劣,战乱动荡,生存都成问题,抗战结束,曾经用毛竹,再次立堂,这个中医药殿堂终于辉煌难在。尽管后来有二舅舅张朴人、张豹人诸先生苦苦支撑,还是渐行衰败。

新中国建国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天元堂公私合营,从此,结束了张氏经营天元堂的历史。

言归正传,当年太外公的墓志为什么由江苏巡按使齐耀琳撰写并题记,至今还是个谜,是这位“省长大人”和太外公有过交集?还是这位“省长大人”有感于张氏家族的好人好事?还是什么?诚待新的史料解码:

江苏巡按使齐耀林,1916年改称省长,齐耀林自此也就叫齐省长了。

“齐耀琳(1863年-1949),字震岩,吉林伊通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改知县,历任直隶曲周县、清苑县知县,历升磁州、遵化直隶州知州,保定府知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天津道。宣统元年(1909年),升直隶按察使(1910年各省按察使均改为提法使,他继续任直隶提法使)。宣统三年(1911年)晋江苏布政使,旋改河南布政使。因与袁世凯关系密切,袁复出后,1911年12月授其河南巡抚,不久升任盐务大臣。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元年(1912年)3月,他任河南都督。民国二年(1913年)6月,他任吉林民政长。1914年7月,他任江苏巡按使。民国四年(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时,他获封一等伯。民国五年(1916年)6月,江苏巡按使更名为江苏省长,他继续任江苏省长。民国六年(1917年)7月,他曾一度代理江苏督军。民国九年(1920年)9月,他辞去省长职务,退出政坛。

此后他曾任天津耀华玻璃公司总董。

1949年,齐耀琳逝世。”

这样梳理下来,绍兴漓渚张氏家族的历史就一脉相承了,你是不是看清其纹理肌脉了呢?你是否不难读懂这块碑文了呢?

当然随着原始历史资料的不断发掘,母亲家族的历史传承,一定会更加丰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之后,第二、第三代后人殊荣,源源不断传来,不断在中外科技界、艺术界崭露头角,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一代高学历、“学霸”级的杰出人才,我们更加坚信文脉传承,神奇而潜移默化,何其重要。

—— 2022.7.22股市收盘后匆匆草于富春江水上游前夕,7.25富春江水上游回来修改,7.26日见大舅舅写有太外婆的诗作《祖母》,第四次修改补充。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