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鸡毛蒜皮的生活让人压抑,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32

时间:2024-03-15 08:49:56/人气:470 ℃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一个一直关注我的朋友,昨天给我留言,说"以前看你的文章 觉得写得透彻,但是有种感觉就是父母虽然很辛苦,但是孩子的问题全是父母的,每一个人,就算是已经身为父母,她的问题也还是父母的,她不被善待,她的遭遇很多,所以她变成这样。"她接着说"我就觉得别扭,说不上来的别捏"。她说,"但是你写的确实好。这个好让我觉得更难受,就是每句每段都让人有感受,但是感受不舒服"。

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进一步的解释:"你一遍遍的白描你幼时的感受,让我感觉你父母特别可憎。但是我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我觉得对他们不公平。而且我觉得周围的父母大多如此,当然,不是大多如此就是对的,而是我觉得不能把问题全推给父母。"说完这些,她补充到"虽然你以前也提和父母和解什么的,但是感觉还是在指控指责。尤其我也是为人父母,并且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所以我感觉自己也在被指控行列。"

后面她赞扬我昨天那篇文章"是从父母和孩子的各自角度出发,布局更加得当,文字更加简练,格局也更大了。"

我的文章,不自觉的多以"孩子"的角度写作,这大概是因为我本身只有"孩子"的身份。而且,我着重想表达的是"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创伤性体验",以此来告诫父母们,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我发现看完这些文章,基本上会有两类反应:一类是像刚才这位朋友说的那样,觉得我是把所有的"锅"都甩给了原生家庭。包括我爸在内,也是这种反应。他看完后会不满的跟我妈说:学了半天,全都成了父母的错了!还有一类反应是因为"看到"了孩子的"伤",对自己特别自责,觉得以前自己不恰当的方式伤害了孩子,于是会有自责、懊悔等情绪的流动。昨天一位在武汉匆匆相识的姐姐就给我这样留言:"有梦想的唐糖,一位小美女,是2016年春天与自由飞舞专程去武汉看樱花结识的,短暂的行程中彼此互加了微信,而后各自东西,记得她言语不多,却常挂微笑,生人勿近样。两年来也只有在朋友圈里见她偶尔露露面,近来却大爆发了,与以往大不同。每日一更的《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系列如同镜子,照着我,审视我,检查我,结合着得心专业老师的公益课,发现自己才真正是无证的母亲,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对孩子的伤害从未间断,真是无知。"过高期望是诅咒,积极关注是祝福"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育儿,细想,也适用于生活中许多关系、事情。如读网络小说一样,每日盼唐糖的免费一更,对照检查自己,也上瘾啦。"她还写到"前天我也去看了《龙猫》,孩子的奇思妙想是灵光呀,我也总在扼杀着,好后悔。"

其实关于和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和解这个话题,我早有打算,想在我第100篇,完成自己目标的时候好好做一个总结。今天,我准备提前讲讲这个话题。

每一个接触心理学,坐在这学习的人,都会经历一个过程,这段心路历程,在我看来是必经之路。我记得我最早接触心理学,是十几年前看了武志红的成名之作《为何家会伤人》,看完这本书,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他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展开了"原生家庭"这扇大门。我还记得那本书被我折了好多页脚,还拿笔在书上划来划去,看完后,我还把书让我妈看(我爸就别想了),她看完也很唏嘘。

正是从那本书开始,我知道了"原生家庭"这个概念。随着步入课堂,系统学习心理学,我的认知也开始逐渐转变。就像老师上课说的那样,天下本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的父母也不完美,如果一直往前"倒",得一直倒到猿猴时代了。那么这种"倒"就毫无意义。

说"原生家庭"的目的,并不是讨伐父母,或者将"锅"甩到父母身上,认为自己今天一切的不幸,都是因为父母造成的。

在学习心理咨询师的课程时,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心理咨询的原则,是"助人自助"。换句话说,咨询师做的事是"助人",但落实到根本的是"自助"。咨询师无法替代求助者,她只能以自己的咨询技术引领求助者,最终激发求助者本身自身的潜能,完成自己的蜕变。

如果没有求助者本身的意愿,作为咨询师,哪怕是天下水平最高的咨询师,也无能为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亦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尤其是在人格发育的关键阶段,父母是否使用了恰当的抚养方式,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格塑造。但是,每一个孩子又都是独立的个体,ta的人生,只能由ta自己负责。

我刚才说到,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几乎不能省略。认识到原来自己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原生家庭错误的抚养方式带来的——委屈,愤怒、不甘心——提升认知,知道了自己的"伤"来自何处,又该如何化解(通过人格完善的方式)——心境逐渐平稳,开始把重点放在自我建设之上——不但看懂了自己,也看懂了父母。不但知道自己"伤口"有多疼,也知道父母的"初心"原来是爱——这个时候,也就开启了和"原生家庭"和解的大门——通过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或者和父母敞开心扉的真正接纳,最终实现和父母的和解,和自己的和解,甚至,和全世界的和解。

这个过程,正是禅家所说"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原生家庭"的伤和痛走出来,家庭还是那个家庭,父母还是那个父母,但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已经和当初截然不同。

一个人,只有完成了和自己的和解,和过去的和解,和父母的和解,ta的人生才会真正到达平稳和超脱。

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和单纯的教育"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我们应该理解"是不一样的。你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不再是被道德绑架,而是真正的圆融和解。这时,你看父母,从心到眼,溢出来的是爱,这时我们仿佛回到生命的最初,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对父母只有爱和依恋,没有恨,也没有伤。

一切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的心。

在我现在这个阶段,再说起原生家庭,已经过了讨伐父母的阶段,我对父母的怨恨已经消除的差不多了。在这里,我还需要说明一点。对自己的"伤"要真实的看到,对父母的"恨"也要真正的面对。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在和父母的关系修通的道路上,就始终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无法前行。

在中国大部分的教育环境下,子女的"创伤性体验"几乎是人人都有的,谁小时候没挨过几顿竹笋炒肉?谁小时候没因为调皮被疲惫的父母推到一边,皱过不耐烦的眉头?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他们怎么可能事事小心,时时谨慎?不可能的。所以,我一再强调,创伤性体验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是真实的,就像你手被划破了会疼一样,感受没有对错,只有真实。在中国的社会,承认自己的"伤"和"疼",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有"羞耻感"的事。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坚强,勇敢,以至于长大后,很多人都丧失了感受"疼"的能力。同样,当我们一边在潜意识里怨恨着父母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又会时刻提醒自己"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我们不敢面对对父母的怨,甚至恨,这种怨恨,同样带给我们深刻的羞耻感。它会让我们认为,我们是不孝顺的,不懂事的,错误的。

这些"标签",不管是勇敢坚强,还是不孝顺,不懂事,都是在中国社会,每一个原生家庭在家庭教育时从小贴上的。我们不敢撕,也不能撕。

其实,这个世界最大的能量便是来自"真实"的能量。做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表达,敢于直面,哪怕是鲜血淋漓的真实………这些能力,大部分人都不具备。

我原以为我这样的人是多数,我就是一个酷爱真实的人。我喜欢探索真相,喜欢直面真实,我一直记得鲁迅先生那句话: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勇士,实在是凤毛麟角。

但我想说的是,即使大部分人都把"感受"隔离,不敢面对真实的伤、痛、恨,这也不代表这样做是对的。想要修通自己的内心世界,首先要敢于面对真实。

完成了这一步,我们才能把"肿瘤"切除,让"旧伤"真正过去,而不是永远在心底最深处,流脓溃烂而不敢触碰。

所以,谈原生家庭的目的,不是讨伐父母,而是知道自己的"伤"的来龙去脉。知则明,只有知道,才能动手术。另外,谈论原生家庭,也是以"孩子"的视角,告诉家长,何为不恰当的养育方式?父母不可能不犯错,但是伤害性体验,最好尽最大可能避免。

我的朋友之所以觉得看了这些文章难受,是因为有她自己的投射。在她的标准里,她不是一个好妈妈,她给孩子带来很多伤害,所以,当看到我那些"喊疼的呐喊"之后,她感受到的是"自己也被指责了"。她真正不能面对的,不是我对我父母的"控诉",而是她无法接纳自己过去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在她的标准里,是不能忍受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说接纳,接纳不止是接纳孩子,更是接纳自己。或者说,如果对自己做不到全然的接纳,也根本不可能做到接纳孩子。

我的父母怎么可能只给我带来伤痛呢?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几乎一切人格表现,绝大多数要么来自遗传,要么来自父母的潜移默化。

我其实也没那么自卑。相反,我的朋友总说我"臭屁"。因为我比他们,更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这可能是因为我比较了解自己的原因)。

例如,我富有正义感,路见不平一声吼,以前在路上遇到盗窃,抢劫,都会奋不顾身的上前提醒。我爸总是教育我"小心挨揍",但其实我的这个特性还不是来自于他吗?我记得小时候我拉肚子,我爸带着我和我的大便去医院的路上,看见有两个年轻人在打另外一个人,把那个人打的满地找牙,路人都不敢劝阻,只有我爸,勇敢的上去制止。我爸那么矮的身材,面对两个年轻又嚣张的小伙子,竟毫无惧色,硬是用声势吓倒了对方,赔礼认错。我爸拿出他在单位"保卫处"的工作证冒充警察,硬是把打人者带走了,说要带到派出所教训一下。当然,只有我知道,在临到医院前,我爸对小伙子批评教育之后又把他放走了。小伙子千恩万谢,我却知道那是因为我们要进医院化验大便了。

再比如,我很正直,有种不畏强权的范儿。这也是受我爸的影响。我爸总教训我不要那么"犟","容易吃亏"。其实他比我好不到哪去。因为和单位的损公肥私者道不相同,他的仕途也不怎么顺利。混到退休,也就是个中层而已。自然年薪也少拿了好多。要是和那些一起薅社会主义羊毛的人沆瀣一气,估计我们家又得多买两套房子。我也是一样,有一次单位领导以权谋私杀鸡儆猴,把包括我在内的人都强行扣钱处理(领导也知道我是无辜的,但是为了出心中恶气,也只能混在一锅牺牲我了),我在所有人都不敢说话的时候,以一个最年轻的下属身份占了出来,将领导在这件事上以权谋私、发泄私愤,不问青红皂白错误处罚的"罪状"一一罗列,我的领导刚才还牙尖嘴利,结果面对我的发言,他面红耳赤无力反驳。也许我那样显得很傻,但我却坚持"有理由遍天下"。

再比如,我非常善良。曾经有一次和妈妈去北国购物,遇到一个年逾八旬的老奶奶在收集纸箱,我前去帮忙,她告诉我她因为喝了一碗小米粥,就被儿媳打了耳光。我气的眼泪都流了出来,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那位老奶奶。近20年过去,她浑浊的双眼始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一直后悔没有持续帮助她,让她消失在人海之中。我的善良,也是源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妈妈去理发,回来就说理发店的小孩儿"太可怜",挣那么少的钱还特别辛苦,爸爸去买个菜,回来又说"老百姓"太可怜,种的菜卖不上价。我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有了一颗悲悯之心。

要是再说下去,估计得写两页纸。哈哈,我的优点其实真的不少。比如说干净、整洁、干活利索、逻辑性强、有同理心、不让人难堪等等,所以,虽然我是个"毒舌",但却总有很多朋友喜爱,甚至毒舌也成了可爱。

总的来说,父母对我的教育,在大的方向上没有错,还培养了我不少优良习惯,只是因为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使我在行动力、目标感、意志品质这些方面有些瑕疵。但是这些瑕疵,随着我自身人格的完善,也在逐渐修补中。

我记得王国胜老师说过,和父母的关系一定要修复吗?答:原则上是这样的,能修复的最好去修复。如果伤害太重无法修复,最好也做一个隔离。对父母的恨会直接影响到命运。看见伤、看见爱、看见自己、看见父母…..经过这一系列的修复,我们就从一只布满伤痕的玉器,最终变为了脱胎换骨的"金镶玉"。

生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怎么样和生命完成和解,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