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白头鹎孵蛋期间会离开巢穴吗?白头鹎筑巢需要标记吗

时间:2024-08-05 17:29:27/人气:258 ℃

白头鹎巢,

注意左侧口沿上的塑料带

张爱玲晚年在与好友邝文美的通信中,曾说“观鸟是门学问”,随之又说,要是我,要用望远镜。张爱玲没有观鸟的实践,但对友人观察窗外的鸟儿育雏,有这样一个断语,至少说明张氏的科学意识,其一,用“观鸟”一词而不是看鸟,是一种科学语言,其背后,也许暗示作家对“观鸟”有所了解;其二,观鸟是门学问,看什么怎么看,是有讲究的;其三,观鸟要用望远镜,很专业。这第三点,也许是对她自己而言,因为张爱玲是近视眼,但用望远镜观鸟,的确够专业。今天,观鸟已成蔚为大观。张爱玲说那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彼时,我们还真不知观鸟为何物。

2月24日拍

观鸟属于科学,科学是讲究方法的。现代科学进入中国很晚,是在“五四”前后。1920年的《新青年》,有一篇文章“什么是科学方法”,作者王星拱,北大教授,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技学院。他说,科学方法既不是纯粹的归纳法,也不是纯粹演绎法,科学方法归结起来有五点,一是张本之正确,二是事实之分析,三是事实之选择,四是推论之合理,五是试验之证实。胡适之先生那句著名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也是从科学而来。须知,胡适留美初期,在康奈尔大学是受过初步的科学训练的。百年过去,归纳法与演绎法,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才真正走进中小学教科书,走进课堂。

胡适先生康奈尔大学成绩单

以上这些,只为引入。冬天里观鸟者到野外去,常常会发现树上、灌木丛中的鸟巢。这些鸟巢,经历了无遮挡的秋冬和寒风,大都显的衰败,有的甚至很不堪的样子。但有的依然精致,主人建造时的精心与着意,仍看得出。一个粗糙的家庭主妇,与一个讲究的女主人所操持的家,无论何时都会看出差别,鸟巢也不例外。鸟儿与人最大的差别,也许就是家的经营,人希望有一个永远的家,这个家无论是泥坯草屋,还是高楼大厦,都希望是固定的,所谓“一辈子的家”。而鸟儿,绝大多数则是年年换新家,一年筑一个新巢。它们不辞辛苦,年年经营。雏鸟出巢,就是永远地离家,它们不必常回家看看,都是天涯沦落鸟。

2月23日拍,左侧巢几乎完全破败

这个冬天,在公园里看到过七八个鸟巢,根据夏天时观察白头鹎的巢,判断所遇见的这些鸟巢,应该都是白头鹎的,因为它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杂草织成的巢中,都编织有白色塑料带。这些巢分布在公园的树上或灌木丛中,与白头鹎一般在人类周围活动的习性相吻合。巢的高度一般在距地面2~3米的高度,位于树冠上的,位置在树冠外层空间。灌木丛中的,夏季时当是枝叶密集的地方,因为位置偏低,巢址的安全性有相对保障。夏季时观察到的白头鹎育雏,巢是在小区的大路边,爬墙虎所包围的树枝上,距离地面高度不足1.5米,其中编织着白色塑料带。仅就筑巢而言,塑料带是光滑的,与枯草枝叶编织在一起,应该并不好操作。为什么还要用这样的材料呢?

2020.12.6拍

以夏季观察的人眼的经验,这似乎有利于亲鸟入巢,白色塑料带有光泽,易识别。每一对亲鸟对自己筑巢的位置,都相当熟悉,即使有大量的树叶遮蔽,一般也并不影响它们返巢。像棕头鸦雀的巢,做得更细致,但并没有这样的杂物编织其中。编织塑料带于巢中,会是一种偏好吗?有一些鸟类确实有类似的癖好,鸟类学家在南美,对园丁鸟曾有过详细的观察研究。许多园丁鸟的巢中,会有鹅卵石、彩色塑料等五花八门的物品,但这些巢都是雄鸟建造的,据认为是为讨好雌鸟的。理查德.普鲁姆甚至认为,园丁鸟构筑的“求偶亭”是一种延伸的表现型,他把《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这个概念引用过来。

2020.12.6拍,灌丛中

白头鹎的巢是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的,或主要由雌鸟完成。以我的观察,小区中那个巢,我看到时已接近尾声,两天内最后几次衔柴,都是雌鸟,雄鸟只是一次次陪伴飞来飞去。巢上编织白色塑料带,应该不是谁讨好对方的行为。会是偶然为之吗?但这个冬季我看到的6个巢,都是这样的,并无例外。如此,就需要一个解释。这是有意为之,而不是随机的。有意,意在何处?我的解释就是利用白色塑料的闪光,便于识别巢的精确位置,有利于快速进出。若如此,就发生了白头鹎与人类关系的新的适应与演化问题。

2020.12.6拍

第一,塑料制品及其废物是人类的产物,已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白头鹎生活在人类聚落周围,学会了废物利用。第二,学会,首先在于发现其价值,就像英国的大山雀学会开启牛奶瓶盖那样。学习和学会的过程,需要在种群中传播。第三,产生过量的塑料垃圾,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而白头鹎物种向北方的扩散,时间与此大致吻合。筑巢时织入白色塑料带,是否才刚形成的行为?第四,是否白头鹎筑巢会编织进塑料带是普遍行为,如果是,这个行为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识别巢址,这种行为是否已经被基因编码,写入遗传程序当中。以上猜测,只是基于有限的观察,需要进一步证实。如果仅仅是作为巢柴,则另当别论。

最后,敲黑板啦!白头鹎筑巢织入白色塑料带,这个现象是否普遍,需要数据支持;如果得到证实,其意义何在,需要进一步探讨;一个新的行为的发生,是怎样成为群体内共有行为的,机制何在?这种行为是后天获得,还是已经纳入先天遗传?大山雀开启牛奶瓶盖,可以后天习得,白头鹎筑巢,似乎不行。筑巢,都是私密的,不允许参观。

鸟照版权归作者所有,谢绝他用!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