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狗狗>

关于红脸怪物的电影:澳洲电影红狗温馨感人的喜剧电影

时间:2024-02-08 06:30:25/人气:360 ℃

“一路向西,那里常年无雨。

在采矿公司找份工作,

只是想做些改变,

在那片土地上生活劳作。

辞去工作,离开娇妻,

我一路向西,寻找崭新的生活。

只是为了逃避,

多么奇怪啊,

在这朝九晚五的生活里,

最终我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片中插曲《一路向西》(《Way out west》)

西澳广阔无垠的红土地

在西澳的丹皮尔(Dampier)小镇,有一尊特别象征着小镇居民精神的雕塑,也是当地最为知名的一景。

丹皮尔小镇的红狗雕像

对,你没看错!雕像的主人,正是一条貌不惊人的澳洲牧羊狗卡尔比犬(kelpie)。

一条牧羊犬引起的故事

这条狗,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长期以搭便车的方式横跨西澳北部,因其皮毛沾染当地铁矿的红土而得名“Red ”。它独自穿越澳洲西北部寻找主人的传奇故事曾被四处传颂,见诸各种报刊,并激发出不少作家的创作灵感。其中有位叫路易斯·德·伯尼尔斯的英国游客,根据它的故事创作了一部名为《红犬》(Red Dog)的畅销小说。

电影海报

这部小说于2011年被澳洲导演科里夫·斯丹德斯( Kriv Stenders)改编拍成同名电影,并以800万美元的小成本投资拿下2092.7万美元(2146万澳元)的票房,一举拿下当年票房冠军并成为澳洲历史上票房第八高的影片。现在的名次稍有下滑,为第十一名。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还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除了当年澳大利亚影视艺术学院大奖外,它还包揽了2011年度澳洲最佳影片的七项大奖,包括最佳故事片、剧本、音乐、剪辑、男主演等。此片在国外的战绩也相当辉煌,参加了二十几个国际影展,获得了2011年美国心脏地带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大奖,以及2012年洛杉矶首届金领奖上的最佳外语片狗狗奖。

四处搭车的名狗

其实,关于狗的影片从不鲜见。《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南极大冒险》《101只斑点狗》…各国皆有,数不胜数。而狗狗们的忠诚、可爱也成为影片一再赞颂的经典主题。《红狗》(中国译名《红犬历险记》)获得国内外观众们的认可并多年屹立澳洲电影票房前列,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多重聚焦的非线性叙事

就叙事结构而言,《红狗》这部电影采用的是和《公民凯恩》相类似的多重聚焦非线性结构。它以外来的年轻司机托马斯运送英国开拓者威廉·丹皮尔的雕像为由头,带领观众走进丹皮尔小镇的酒吧,在亲眼目睹了红狗濒死之前当地居民们忙乱而伤感的一幕后,引起年轻司机(观众们)的强烈兴趣。

在年轻司机的注视点中,酒吧老板、矿工和小镇居民们一个接一个出现在镜头前,重重聚焦,为司机讲述了这条狗的传奇一生及对他们每个人的不同意义。

不知来自何处

一狗,一人,一天,一个主场景,便串起了所有的故事与人物,结构精致而讨巧。

这种将多个人物、多个故事集中于一个主场景展开故事讲述的方法其实并不鲜见,更造就了《公民凯恩》《罗生门》等多部名片。这种叙事手法也为《红狗》增色不少,但同别片不同的是,《红狗》的讲述者们在将一段段属于自己独特的故事展现在观众眼前时,也组成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

初识主人

十年前,这只不知来自何处的小狗,搭着酒吧老板的顺风车来到这个荒凉孤独的小镇。它混迹穿梭于钢厂酒吧,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矿工们成为朋友。它属于大伙,却又没有主人,自由不羁,镇日搭着顺风车在西澳广袤的土地上尽情流浪,成为一只无人不知的名狗。

故事的表层:狗与人的真挚感情

一位公交车司机,名叫约翰的美国帅哥吸引了红狗的注意,两人由开始的擦肩而过到最后的惺惺相惜,红狗终于有了自己的主人。

红狗与主人的幸福生活

约翰与厂里的美女秘书南茜因狗结缘,开始了两人一狗的甜蜜生活。这让约翰决定结束流浪定居此地,他求婚成功,享受着大伙的各种羡慕嫉妒祝福。却于次日的归途中因避让一只袋鼠而命丧红土。

短暂的甜蜜生活

人们沉浸在这桩意外的悲伤之中,忘记了红狗。红狗苦等不见主人,开始启程四处寻找,它从西部的柏斯到北部的达尔文,踏遍了西澳所有土地,横越几千公里,甚至搭上了去往日本的船只。

几年后,遍寻主人不着的红狗终于回到了小镇,并成为小镇名副其实的一员和居民们的精神支柱。

矿工们为猫狗大战下赌注

因为它,矿工居民们聚集在一起,勇斗讨厌狗的管理员,下注猫狗大战┈它在为人们带来乐趣和安慰的同时也彻底了改变小镇单调乏味的生活。

众人集体护狗

直到有一天它误食毒饵,回天无力。它挣扎着回到主人的墓旁,静静安眠。

这,便是红狗的传奇一生。

在主人墓前安眠

故事的本质:真实鲜活的移民群体代言

当然,这部电影的光彩之处,并不是在只讲述狗与主人的动人感情,而是在借着讲述红狗故事的表象下,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外来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移民生活生活的本来面目。而更为本质的,是借着红狗这一形象来代言、映照外来移民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与感受。

对澳洲这个移民国家来说,相比于狗的忠诚,这是更能面击中观众情感的关键点。

在这部影片里,人们能看到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模样…

来自世界各地的矿工移民

从两百多年前英国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到19世纪中期淘金热的兴起,各国人民的涌入让澳洲人口迅速激增。至今,已有180多个国家的移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澳洲,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拼盘”。

而地广人稀的西澳,因其储量丰富分布广阔的铁、金、镍、金刚石等矿石成为澳洲矿产资源之冠,吸引了大批移民来此工作。上个世纪70年代,一群群背包的男人,为了赚钱,来到这个偏僻而孤独的地方,一干就是多年。丹皮尔的哈默斯利钢厂是个小联合国,矿工们来自五湖四海:意大利、波兰、新西兰、希腊、拉脱维亚、中国、美国…

每个人都有段不愿提及的过往

每个到这儿的人,都有一段不愿提及的过去。那或许是贫困、伤心、过错、绝望…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只是一群粗鲁的矿工,打架,斗殴,孤独,疯狂…

在他们身上,展现了早期移民生活的真实两面。

一方面,他们是孤独的、敏感的、不安全的。

有人思乡成疾,祥林嫂般念叨着遥远而美丽的家乡小镇。

有人痛失妻女,日日承受精神折磨,盼着结束空虚的生命。

有人偏爱流浪,从未在一个地方呆过两年。

流浪的移民形象

另一面,他们是乐观的、自由的、开拓的。

他们苦中作乐,在艰苦单调的劳作与生活中,彼此互相打趣,笑料不断。

他们坚持自我,哪怕是偷偷织个毛衣也能自得其乐。

他们追寻梦想,在荒蛮之地也能结出纯真的爱情果实。

即使在最悲伤的时刻,他们仍可以引吭高歌翩翩起舞。

他们淳朴善良,简单粗犷,幽默搞笑,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一股拓荒者的乐观精神。

可爱的小镇居民

因为红狗,这群真实可爱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它以礼貌,忠诚,善良,聪明,唤醒了大伙孤独的灵魂,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小镇的气氛。也正因为如此,在乔科提议以红狗取代小镇的发现者雕像时,获得了大伙的一致欢呼。

正如矿工乔科激情四射的演说那样,小镇需要一尊怎样的塑像?是理解这个地方的人,是在这片广阔荒凉土地上共生存同呼吸的人,和大家一样的人。应懂得自由的意义,懂得善良与感恩,懂得什么天生的忠诚,懂得什么是爱与失去。它代表着家,代表人们心中的皮尔巴拉。

的确,红狗,于他们,不仅是倾听者,陪伴者,救护者,更是他们自己本身的代言与象征。

喜剧外壳下的泪水与思索

作为一部喜剧,这部电影完美实现了让人开怀大笑的功能。片中的人物设置,故事细节,如追女计划、海边自杀、红狗放屁、猫狗大战等多个桥段,绝对能让人笑得前俯后合。但在让人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会叫你唏嘘感慨并思索,关于移民的动因,关于生活的本质。

欢笑与泪水并存

在对日常生活滑稽表现的同时,导演也投以了温情悲伤的凝视,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本质很少被如此深情而准确地捕捉到。而这种悲欢交集的特色,在其它的澳洲片中如《城堡》(the Castle)等半虚构电影的传统中,我们很少能看到。

此片剪辑干脆利落,有大师风范。配乐也是一大亮点,多个片中插曲让人回味无穷,片尾曲更值得一听再听。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