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史上最昏庸的帝王:最腹黑最有心机的帝王

时间:2024-04-23 03:49:56/人气:327 ℃

赵光义画像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的历史功绩自不必多说,其政治手腕之高明,为北宋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是这位太宗皇帝的黑历史,他为了取得并巩固皇权做了很多不可告人的事情。

首先,很多人都知道太宗得位是有很大争议的,有极大的可能,他的皇位不是宋太祖赵匡胤传的,而是抢来的。这件事的起因还要从他们的母亲杜太后与儿子们的一次谈话说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匮之盟”。

杜太后在病重时召见他们的三个儿子赵匡胤、赵光义和赵光美,杜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凭什么能够得到天下吗?“赵匡胤答:”因为母亲教导地好。”杜太后说:“不对,那是因为世宗(柴荣)去世后,留下了幼小的皇子,难以主宰天下,这才让你有机可趁,如果是位年长的新皇继位,你哪能有今天?所以,如果你不在了,一定要传位给你的二弟,二弟再传三弟,三弟之后可传你的长子,如此则江山可保。”赵匡胤是个孝子,不敢违逆母亲,于是答道:“敢不听母亲教诲。”

杜太后画像

简单的一席对话,却成为了北宋初期最大的魔咒,它改变了在场所有赵氏子弟的命运。

北宋开国时的“铁三角”组合: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这三个人原本关系非常紧密。太祖对弟弟赵光义十分信任,每次出征时,他都将都城交给赵光义守卫,而赵光义也确实能妥善地处理好后方事务,另外赵普本就是开国功臣,北宋建国后他担任了第一任宰相,由他处理朝廷一切事务,保障了政权更迭后的正常运转。可以说这三个人撑起了北宋初期的大半个天。

但不曾想到,“铁三角”自“金匮之盟”破裂了。太祖与弟弟赵光义之间出现了隔阂,太祖内心肯定是不愿意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谁都会想把自己的江山传给自己的孩子,但是这边刚答应了母亲,所以赵匡胤让赵光义当上了开封府尹,隐喻他是下一任接班人,但是没给他实权。

另一边,赵普是个坚持父位子继的人,他强烈反对兄终弟及,于是和赵光义直接对立了,凡是赵光义的势力他都要打压,两人明争暗斗了很多年。本来这对太祖来说是好事,毕竟赵普的立场和自己一致,但太祖太仁慈,迟迟没有对弟弟动手,这事就这么一直拖了下去。

赵普画像

直至发生了“赵普罢相”事件。赵普是“陈桥兵变”的策划者,他帮助赵匡胤登基上位,后又极力消弱藩镇割据,为北宋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期间他以权谋私、纵容手下违纪的事也屡有发生,因此也常有人暗地里举报赵普,不过都只是小打小闹,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后来有一次,时任翰林学士的卢多逊趁着太祖召见时多次攻击赵普的短处,正好御史中丞雷德骧的长子雷有邻敲响登闻鼓,举报赵普的亲属的违法行为,称这些有罪之人都受到了赵普的庇护。太祖查证后大怒,最后罢免了赵普的宰相官职,让他到地方上任节度使,把他调离了京城。这件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背后绝对有赵光义的影子。

事后,赵光义被封为晋王,兼任开封府尹,这两重身份在当时就是明确的继承人标志,而在赵光义继位后,那位举报赵普的卢多逊成了宰相,这下你看明白了没?

话说后来太祖感到必须解决赵光义继承的问题了,但是赵光义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大,已经不受太祖控制,太祖也有过一些措施,比如提议迁都,想脱离赵光义的势力范围,但是被赵光义和宰相拒绝了;还想要破坏晋王府的风水,给晋王下蛊诅咒,所以给晋王府我修运河,当然这个肯定没有效果。

宋太祖剧照

晋王赵光义感到了太祖的威胁,于是先下手为强。没过多久,太祖赵匡胤被发现在皇宫中暴毙,死因至今是个迷,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极大可能是赵光义干的,小编在之前发布的中已经详细分析过理由了,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看看。

继位登基后的赵光义,改名为赵炅,将自己的弟弟赵光美改名为赵廷美,封他为开封府尹,并赐封亲王,完全就跟自己之前一样,暗示赵廷美就是自己的接班人。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稳住这个弟弟,毕竟自己得位不正,不让他跳出来唱反调;另一方面也是做给所有人看,意思就是我哥哥是按照约定传位给我的,我将来也会按约定传位给弟弟,所以我得位是合法的。

此外,为了稳住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太宗封王加官,虽说自己得位有争议,但毕竟没有证据,况且太祖临终前没有传位诏书,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所以自己只要厚待子侄,应该就能稳住他们了。

至于百官那就更简单了,一律加官进爵,官职不能再升的就加爵位,反正人人有份,包括那些被软禁在京城的亡国之君都受到了封赏,可以说是普天同庆。百官得了好处就都闭上了嘴。

宋太宗剧照

此后,太宗一生都在为自己得位的合法性而努力,因为他的继位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他越是极力去证明自己的合法,就越证明自己有问题,太宗陷入了这个死循环中不能自拨,最后他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的矛盾和注意力,于是他在灭了北汉政权后,悍然发动了侵辽战争。

辽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就是契丹族,这是一个剽悍、强大的对手,宋军的突然袭击失败了,而且是惨败,宋太宗险被活捉,在腿中两箭的情况下,太宗骑马拼命往南方逃跑。宋军的残兵聚拢后,大家一清点发现皇帝不见了,有人说看到太宗被袭、身上中箭,四下寻找后仍没有找到太宗,在当时的情况下,将领们基本认定太宗已经死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马上另立新皇,经过商量,几名军中将领提议由太祖的长子赵德昭继承皇位。可还没等到新皇登基,就听说太宗皇帝回到了城里,这事也就作罢了。但是太宗赵光义听闻此事后,心里就郁闷了。

他想我还没死你们就迫切想要另立新君,这是盼着我死吗?此外,就算要另立新君,按照此前的说法,也应该立赵廷美为新皇,但是这些将领却推举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为帝,这说明什么?说明太祖的旧臣仍不死心,还老是想着太祖的血脉继承问题。

太宗心里虽气愤,但是也不能发作,最后只对军队中的三名将领作了降职调任的处罚,名目是没能管束好军队,导致作战中出现混乱。我们后来查阅史料发现,被处罚的这三名将领全部都是太祖生前最信任的武将,所以一切都能解释了。

剧照

回到京师后,宋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灭北汉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跟宋太宗论说此事,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太宗知道后,还假惺惺地跑去抱着尸体痛哭。

赵德昭被推举继位的事件发生后,给了太宗一个重击,这也反映了自己的皇位并不稳固,大臣中还是有很多人口服心不服的,太宗下定决心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太祖皇帝还有一个小儿子赵德芳。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德芳病逝,年仅二十二岁。宋太宗亲临哭祭,废朝五日,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来加赠太师,改追封为楚王。《宋史·宗室传》对赵德芳之死只用了“寝疾薨”三个字,即因病医治无效死亡,其它无任何表述。

我们知道宋太宗赵光义是个改史狂魔,正史中的记载很多不可信,要了解相信还得多看周边的文献记载。总之赵德芳死得不明不白,疑点很多,从最终利益所得人来看,太宗赵光义难洗嫌疑。

至此,已故的太祖皇帝的两个儿子都已死去,太祖一脉不再出现在继承序列里了。但这件事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又再一次将太宗抛向了舆论的中心,他的继承合法性再一次受到质疑。对于这时的太宗皇帝赵光义来说,不能证明自己得位的合法是最大的危机,就像一个不定时******一样,随时可能引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就在这时,一个他万万没想到的人出现了,并彻底帮他解除了这个危机,这个人就是赵普。

离开了京城权力中心后的赵普,日子过得很不好,长期以来受到太宗皇帝的冷暴力对待,对他的功绩不提不赏,对他的管辖封地进行削减,对太祖赐他的爵位剥夺。总之就是让他不好受,这倒还好,赵普毕竟是站错了队,现在自己失败被对手打压,还能想得通。

但是另外一个人对他和他的家人下死手,就让赵普无法忍受了,这个人就是时任宰相的卢多逊,就是那个当年举报他的卢多逊。卢多逊先是利用权力害死了赵普的亲妹夫,现在又准备向赵普的儿子下手了。赵普必须反击了,但是要对付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那就必须得到更大后台的支持,那就是皇帝。

剧照

赵普设法与太宗取得了联系,两人经过密谈达成了一项协议。一次入朝,赵普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起了当年杜太后召见赵氏诸子的事。赵普大声告诉所有人,当年“金匮之盟”曾有约定,太祖之后传位于其弟光义,光义之后传位于其弟光美,光美之后传位于太祖之子,以此类推。并声称此事确凿无疑,赵普可作证。

就这么简单两句话,困扰太宗这么多年的烦恼、那颗最危险的不定时******解除了。首先,大家都知道赵普是“金匮之盟”的参与者,当时杜太后是让赵负责记录的,所以他的话真实性很高;其次,赵普是开国元勋,在朝中的威望很高,他的话份量特别重;最后,大家都知道赵普和太宗两人关系不好,这不是秘密,连太宗自己都曾说过两人不对付的话,一个反对自己的人站出来说一句话,比自己或自己人说一百句话都管用。

所以赵普的证明所发挥的作用实在太大了,太宗继位的合法性一下子就坐实了,再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了。但是,赵普的证言在帮助太宗解决难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麻烦,“金匮之盟”提到了皇位继承的顺序,太宗的继承者是其弟赵廷美,太宗会愿意把皇位传给他吗?

赵廷美画像

肯定不会啊,他又不傻。所以自己的这个弟弟赵廷美成了最后一个******烦。这个时候的赵廷美任中书令、开封尹,被封为秦王,其子女被封为皇子、皇女,在朝廷之上,赵廷美的坐次位列第一,身份比宰相还高一等,因此赵廷美的地位十分崇高。此外,赵廷美这个人性格不张扬,行事很低调,你要想找他把柄都不容易。但是俗话说的好,没有条件就制造条件嘛。

这时的赵普因与太宗的交易达成,赵普重新回到了京城,但是赵普的思想仍然没有改变,他仍然是父位子继的忠实信徒。有一次太宗召见赵普,两人谈到了“金匮之盟”,赵普告诉太宗,他愿为太宗查办朝廷的奸邪。太宗又问他应当传国于谁?赵普回答,如果当年太祖肯听我言,今天我就见不到陛下了,太祖当年已经失误了,如今陛下岂能再误?据史书记载,太宗听完后若有所思,还不时点头。

不久,赵普便复出拜相,赵廷美嗅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于是在第二天,原来位次在首相薛居正之上的赵廷美就主动请求在赵普之下,表现出一种一种谦恭求和的姿态,但很遗憾,还是改变不了赵廷美的命运。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三月,金明池的水心殿落成,太宗准备泛舟往游。有人出来举报赵廷美,说他准备趁这次接待太宗时谋杀太宗。太宗接到举报,表示“不忍暴其事”,没有公开这次事件,但罢免了赵廷美开封尹之职,将他外放西京(洛阳)留守。赵廷美被调离后,有多名朝廷重臣和将领被责罚、降级或流放,罪名均是私通秦王并收受财礼。

没几天,赵普又举报宰相卢多逊私自结交秦王赵廷美。太宗听后大怒,这是他最接受不了的,要知道他本来就很戒备赵廷美,而卢多逊是当朝宰相,他俩勾结起来不得了。于是太宗下令马上将卢多逊抓捕下狱,并将涉事的相关人员,以及秦王府的一帮小吏全部抓捕审问,最后卢多逊一众人全部认罪,当然,也不知道是怎么认罪的,各位自行脑补。

查实的罪名主要是两点,一是卢多逊多次将商议机密之事告诉秦王;二是卢多逊和秦王赵廷美在一次谈话中,话语之语似有希望太宗早死的意思。这第二项罪名是最要命的,其实这项罪名很牵强,根据史书记载,两人的对话原文是:卢多逊对赵廷美说:“愿宫车早宴驾,尽心事大王。”赵廷美回复:“我亦愿宫车早晏驾。”这两句话本来没什么问题,不过只就是拍太宗马屁的客套话。但是如果你非要说是希望太宗驾鹤西去,好像也有那么点意思,然后越琢磨就越觉得像,得了,这就定罪了。

涉事的官吏一众全部处斩。卢多逊及其家人全部被流放崖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三亚,当年鸟不生蛋的地方。命赵廷美的子女等取消皇子、皇女的身份;女儿去公主之号,女婿被降官,去驸马都尉之号,赵廷美的儿女均发遣往西京。

没过多久,赵普又使人上书,说赵廷美不知忏悔,埋怨太宗,最好将他调往更远的地方,以防他有异心。于是赵廷美再被降为涪陵县公,被安置到房州,同时太宗还派人任房州的知府和通判,专门监管赵廷美。雍熙元年(984年),赵廷美到达房州,不久即忧悸成疾而死,时年38岁。

听闻赵廷美的死讯后,宋太宗赵光义这位影帝又开始表演了,史书上记载太宗闻讯后,“呜咽流涕,悲不自胜”。

至此,宋太宗利用心机和手段彻底解决了皇位继承的问题,弟弟没有了,太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如果要传位,现在只能传给自己的儿子了。之后,宋太宗将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安排进入了中书省,也就是权力中枢,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让要大宋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和自己儿子的手中。

剧照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宋太宗的城府实在太深了。他在搞定一切后,开始着手处理一些后遗症,比如赵延美之死,对他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有人议论太宗为了打破“金匮之盟”的约定,一手策划了这场阴谋。因此接下来,太宗又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对外宣布赵廷美并非杜太后亲生,而是奶妈所生,因此与太祖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如此说来,自己算是对得起赵廷美,并不负他。言下之意就是,他都不是我们亲兄弟,我还对他封王、加官,对他一家子如此照顾,结果他不思感恩,反倒还想谋杀我,我迫不得已才赶他走,现在他死了怨不得我,我对他已经仁至义尽了。宋太宗的这段原话记录在宋史中,但是我认为不可信。

首先,杜太后生前曾说过自己的三个儿子个个都是天子,所以非常自豪。这里的三个儿子就是指赵匡胤、赵光义和赵廷美,如果赵廷美不是杜太后所生,怎会如此说?其次,“金匮之盟”时,杜太后明确表达了赵匡胤传位赵光义,赵光义再传位赵廷美的想法,如果不是亲生,怎会把江山传给他?反正现在相关的人都死了,死无对证了,赵光义怎么说都行,如果他父亲听到说赵廷美是他和家里奶妈的私生子,不知道会不会从地下爬上来找赵光义。太宗这种做法无非就是想减轻自己的罪恶感,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有情有义却受到伤害,最后无奈反击的受害者。

第二件事是对外宣称,赵廷美案的发起者、审问、查办的负责人是宰相赵普。这就有点过河拆桥的味道了,不过赵普和赵光义两人本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赵普利用太宗扳倒了卢多逊,报了自己的私仇;太宗也利用赵普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并除掉了赵廷美。现在赵普对于太宗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自然要把这么大口锅扔给赵普背了。也就是告诉大家,这事前前后后都是赵普办的,我只是公事公办而已,你们要骂就骂赵普吧。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月,赵普第二次被罢相,被外调为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州)节度使 。宋太宗作诗给他饯别,赵普双手捧着诗,声泪俱下地说:“陛下赐臣诗,应当刻石,与臣朽骨一并葬在地下。”太宗听后,也有点动容了。对宰相宋琪说:“赵普对国家有功,现在他老了,不能用政事烦扰他,选择一块好地来安置他,因此作诗篇来表达我的本意。赵普感激得哭泣流涕,朕也为之泪下。”众臣听后,都为这段传奇的君臣关系而万分感动。两名影帝就这样相互秀了一段演技。

最后还有一个小插曲。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原本聪明伶俐,长得又像太宗,因此极受太宗喜爱,原本应立为太子。但后因赵廷美案的发生,赵元佐居然疯了,原因就是他太善良,而且太清楚这件事的内幕,他曾多次向太宗为叔叔求情,都被太宗拒绝了,在听闻赵廷美的死讯后,赵元佐患上了心病,经常会有过激的行为,最后居然一把火焚烧皇宫,闹得沸沸扬扬,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太宗无奈只得把他关了起来。

剧照

回顾宋太宗赵光义的一生,抛开他为社稷作出的贡献,由于他的得位极有可能不正,因此大半生都在为弥补这个缺陷而努力,他城府之深、心机之重,在巩固皇权和传承皇位问题上,他通过政治手腕不择手段地排除障碍。我们如果站在后世的角度看这段历史,在用道德谴责太宗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太宗后皇位继承实现了父终子继、一脉正宗,北宋时期再无因皇位更迭而引发大的内乱,而上层稳定保障了下层发展,北宋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进入一个繁荣昌盛、稳步提升的黄金时代。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