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狗狗>

曹学佺仗义每多屠狗辈故事 闵中才子曹学佺为何感叹

时间:2024-05-02 23:52:29/人气:153 ℃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幅千古名联,既有合理的内核,也有意外的偏见。自古以来,的确有一些负心的读书人,最著名的就是陈世美贪慕“高中状元,被招驸马”的荣华富贵,从“负心抛妻弃子”到“狠心杀妻灭子”;也有本故事中主人公中的秀才,被屠夫从桂林皇亲斗犬中撕咬下救出,秀才被物质利诱和皇亲势力所迫,忘恩负义,出卖恩人屠夫,以至于清官曹学佺在维系正义判处“屠夫无罪;秀才革去功名,给皇亲当狗”的背景下,愤然在案卷上写下:“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千古名联……这就是千古名联的合理内核所在。但是,后世低俗之人,断章取义,曲解了清官曹公的本意,总以为这是咒骂天下读书人的“拿来”依据。其实不然,只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分析一下,曹公绝非咒骂读书人。一是“就事论事,曹公为此读书人感到羞耻”;二是“义愤填膺,曹公因感而发”——“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应该仅对此情此景,绝无咒骂读书人乃“负心多是读书人”的歪念;三是,“学富五车,曹公若咒骂读书人,那岂不是咒骂自己”……可见,后世低俗之人的引用的用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题记。

千古名联背后的典故,发人深省:义不在位高,德不在书多。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中国古代皇权至高无上,皇亲贵胄也素来骄横。相传,明朝桂林皇亲宗室好养斗犬,用做宫廷赌博娱乐,因此,连家奴们也骄横跋扈,欺压百姓,蔑视官府。每当无聊时,就牵出斗犬,任意让其撕咬路人,以此取乐。百姓自然都敢怒不敢言。

那么,官府呢?“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员大都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对于皇亲国戚及其奴才和恶犬的为所欲为、作恶多端,大多数官员都是听之任之,“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助长了歪风邪气;也有少部分官员敢怒不敢言,力所不及……如此官员走马上任、走马观花、川流不息,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官府衙门只不过是摆设罢了。正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后来 ,天启二年(1622年),“闽中十才子”之首曹学佺任广西右参议。他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到任前,他就对此早已有所耳闻;赴任后,经过调查,果然名不虚传,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杀杀这帮恶棍的威风。一天,皇亲的奴才,故技重施,放出斗犬,让其任意撕咬路人……一 秀才奔跑不及,扑倒在地,秀才本无缚鸡之力,斗犬骑在秀才身上任意撕咬,吓得秀才魂飞魄散,眼看秀才就要命丧犬口,说时迟,那时快,路边突然冲出一杀猪佬,手起刀落,剁了狗头,救下秀才。皇亲的奴才一看,区区贱民,竟然把主子心爱的斗犬杀了,那还了得!他们把杀猪佬捆绑送到官府,要官府判他死罪给狗偿命。

图片来自网络:屠夫屠恶犬。

说来也巧,曹学佺正好审理此案,详细看过状纸后,不畏惧皇亲宗室,判屠夫无罪,更判皇亲要赔偿给秀才医药费。皇亲急了,如此判决,不但自己脸面不保,而且有损皇家威望,但在法理上,自己又是理亏且又不合法,曹学佺又是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之清官,如何拗得过他呢?但皇亲国戚的脸面还是要保住的……于是,心生一计,要求重审,并暗中威逼利诱,重金贿赂外加恐吓,要秀才改口供——“说他自己和斗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斗犬和其在玩闹嬉戏……”,是屠夫恶从胆边生杀了斗犬,要屠夫给斗犬偿命。再审时,秀才贪图财物又惧怕皇亲势力,就出卖了屠夫,更改了口供。曹学佺听完秀才改的口供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骂道:“人证,物证具在,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图报,反要置其于死地,与狗相好,认狗为友,伤天害理!就算天容你,我容不得你”!说完就要衙役杖击秀才,秀才挨不过打,终于招了是皇亲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更改口供。真相大白于天下。真正的忘恩负义,翻脸比翻书还快,说变就变,丢尽天下读书人的脸,为天下读书人脸上抹黑,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

图片来自网络:秀才恩将仇报。

曹学佺重判:屠夫无罪;秀才,与狗相好、认狗做友、恩将仇报,革去功名,给皇亲当狗!并愤然在案卷上写下:“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千古名联。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折射道出人的自然属性:义不在位高,德不在书多。

“义不在位高,德不在书多”。人的自然属性就是如此,看看“义”的代名词“忠犬”“义犬”的故事,就会坦然释怀。

“忠犬八公”。‖ 有一个驰名中外的忠犬忠主的故事,感天动地,发人深思。在东京涩谷车站北口,有一尊狗的铜像:它昂首翘望,好像总在等待着什么。它就是日本著名的“忠犬八公”:1923年11月10日,“八公”出生于日本秋田县大馆市,随即被送到上野英三郎教授家,取名“八公”(与John和S住在一起)……1925年5月21日,上野教授于大学因急病逝世,“八公”因未等到主人归来,三日三夜,滴水未进,粒粮未食;1925年5月25日,与John和S一起到涩谷车站迎接主人上野教授……十年如一日,每逢上野博士放学回家的时间,“八公”都会独自前往涩谷车站,等候主人归来;然而,主人是永远也等不回来了,只留下忠犬的永远的无限思念与忧伤,还有无限的忠诚。1932年,“八公”的故事被推介至《朝日新闻》,“八公”一举成名,获“忠犬八公”美名;1934年4月,“八公”像在涩谷车站前建立,揭幕仪式有300位名人参加;1935年3月8日,“八公”在泷泽酒店北侧路地入口死去,享年11岁,“八公”告别仪式在涩谷车站盛大举行,最后与上野教授同葬于青山灵园。

图片来自网络:“八公”远眺,期待主人归来。

同样是狗,但有恶犬和忠犬之分,桂林皇亲的斗犬,狗仗人势,经常撕咬、欺压路人,凶性毕露;而“忠犬八公”却十年如一日,等待主人,思念主人,忠于主人,此情此景,感人肺腑,诠释了“忠犬”的至情至性的“忠”性,昭告人们,忠犬永远是人类的好朋友。

“湘江义犬”。‖ 据中国园林资材网2012年5月17日消息:湘江义犬“三多”的救人故事,在湘江两岸广为传颂,惊动了政府,打动了市民,给它塑了雕像,就是要将此故事传承下去,雕像已成为湘江风光带标志性景点。 “湘江义犬”的故事:2011年6月12日下午,杨小姐与老公带着“三多”来到株洲天元大桥北边30多米处的沙滩上游玩,下午4时许,突然听到有人在湘江上喊救命,她老公随即跳入水中救人,不料被溺水者缠住……危急关头,只见“三多”也飞快跳入水中,游到主人身边,主人一手拉住“三多”的尾巴,一手拽住溺水者,成功将溺水者救上岸。主人救人和“三多”救主人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英名”一下传遍湘江两岸。

图片来自网络:义犬救主,传颂湘江两岸。

同样是犬,亦有恶犬和义犬之分,桂林皇亲的斗犬,狗仗人势,经常撕咬、欺压路人,凶性毕露;而“湘江义犬”,见主人救人被缠,很有可能救人的主人和被救者会同归于尽,那想到,“湘江义犬”既有灵性,更通人性,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将主人搭救上岸,与主人共同完成湘江救人的义举……“路人有险,敢于搭救;主人有难,勇于赴死”,“湘江义犬”,诠释了“犬”的至情至性的“义”性,演绎出“犬”是“忠义”的代名词;昭告人们,义犬永远是人类的好朋友。

义犬忠主、义犬救主,至情至性,义举感天动地,也在昭示人们:动物尚且有义,何况人呢?因此,“义不在位高,德不在书多”,有其规律性的自然属性一面,也就是说“仗义每从屠狗辈”也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律性。一般来说,在古代,没有读书或读书少的人,一般都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往往最坦诚,思想一般比读书人厚道、单纯得多,遇事讲义气、有担当,敢作敢当,像桂林皇亲斗犬危害秀才,危机关口,屠夫挺身而出剁下狗头,救了秀才,也根本顾不上“皇亲不皇亲了”,因为,他只知道,“生命至高无上”、“人命关天”……然而,屠夫仗义救秀才,秀才因承受不了压力而“翻供”、反咬一口,清官曹学佺在维系正义的前提下,义愤填膺,写下“仗义每从屠狗辈”的名句,在这种特定的环境,是合情合理的,也非常正确的;也在昭示人们“义不在位高,德不在书多”。

然而,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其标志性的区别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即人有思想,看问题、做事情,有立场,有观点,有方法。读书人的思想更复杂,左右摇摆,往往是其最致命的弱点。

黑包公怒铡陈世美。‖ 北宋年间,陈世美经过十年寒窗,辞别父母妻儿,上京赴考,高中状元。环境的变化、地位的升迁,他忘记糟糠之妻,于是,贪图前程,隐瞒婚史,被招为驸马,在京城中享尽荣华富贵……然而,乐极生悲,糟糠之妻秦香莲,在家乡大旱、陈世美双亲病故,生计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带着一双儿女,孤苦无依,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寻找丈夫。谁知陈世美翻脸不认人,当着丞相王廷龄的面拒不认亲,而且派家将韩琦去追杀妻儿。当韩琦得知真相,善心大发,无法下手,举刀自杀。香莲悲愤万分,到开封府告状,包拯不畏权贵,为天下主持正义,秉公执法,用龙头铡将陈世美的脑袋铡了。

图片来自网络:包公怒铡陈世美。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钱学森,忧国忧民,心系祖国,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结合起来,一心想将自己所学报效新中国,但是,美国设置了重重障碍阻扰钱学森归国路。据说,美国在钱学森住处派了暗探、暗警乃至特务,时刻掌握甚至阻扰钱学森的行踪,还美其名曰“保护钱学森安全”,这种特殊的“关爱”,说穿了就是“软禁”……但是,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障碍(美国认为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待遇,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钱学森归国后,在一切“为零”起跑线上,领导并亲自参与“两弹一星”的伟大工程,使中国进入世界“核大国俱乐部”,成为世界航天强国。钱学森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也成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代名臣范仲淹,少年时,曾问算命大师:“我将来能不能做宰相”?算命大师非常惊奇:“为什么要做宰相”?范仲淹似乎感觉问得太唐突,就改口问:“不做宰相,那能否做医生吗”?算命大师更惊奇的问:“为什么你的理想,不是做宰相,就是做医生啊”?范仲淹叹口气说:“能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莫过于做宰相;既然做不了宰相,莫过于做医生。好医生,上可以疗治君王和父母的疾病,下可以救治天下苍生,中可以教人保健养生,益寿延年”。算命大师高兴的告诉范仲淹:“你有大善,必成大器”。后来,范仲淹果然做了宰相,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很多读书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崇高理想的根源。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范仲淹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系天下,胸怀臣民,而绝非为一己私利,而悲悲戚戚,把天下忧乐放在个人悲喜之前,是为儒家知识分子之典范。

资料来自网络:一代名臣范仲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代诗圣杜甫,安居时虽然蜗居在草庐陋室,到了晚年,战祸连连,更是到处躲避战祸,颠沛流离时虽然客死湘江,但许下的宏愿居然不是自己得华厦阔宅,而殷殷期盼的竟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天下俱欢颜,则“大中有小,有你有我”。 这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志,忧心的绝不仅仅是自我贫富,放眼的则是国家兴旺、天下安宁。

资料来自网络:一代诗圣杜甫。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知识分子有败类,但绝大多数都胸怀天下、报效国家,知识分子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清官曹学佺在维系正义的前提下,愤然写下“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并非咒骂天下读书人,因为,触景生情(恨),就事论事,为哪个读书人感到羞耻,曹公仅此而已,因为他自己本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咒骂读书人,不也是等于咒骂自己吗?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可不必断章取义,拿“负心多是读书人”奚落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管时代怎么变迁,都有其真理性因子,鞭挞读书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