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鸟类>

鹦鹉热肺炎最新消息,浙江发现,鹦鹉热重症肺炎

时间:2024-01-12 11:46:51/人气:128 ℃

据“丽水疾病防控”微信公众号消息,自9月上旬开始,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先后收治例7例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症状病例,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重症肺炎等,病程长,病情重,其中1例救治无效死亡。经实验室检测宏基因检测,确诊鹦鹉热病例6例,临床诊断1例,这也是丽水市首次报告鹦鹉热病例。

概述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以后发现许多鸟类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类,故认为称鸟热更为合适。通常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

病因

鹦鹉热衣原体隶属于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衣原体属共有四个种: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及牛羊衣原体。后者未发现对人类有致病性,对人类致病的前3种衣原体,是能通过除菌滤器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在宿主机体的上皮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并有其独特的发育周期。在易感的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嗜碱性染料及革兰染色阴性。在无活细胞培养基上不能增殖,而是从真核细胞获取热能。在鹦鹉热衣原体细胞壁上分布有属和种特异的两类不同的抗原结构。

症状

潜伏期1~2周,长者可至45天。鹦鹉热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可缓慢起病,体温在3~4天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升高,但多为急性起病,高热、寒战,伴相对缓脉。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纳差。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主诉,四肢和躯干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颈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直可误诊为脑膜炎。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约l周出现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出现黄疸则为累及肝脏。

恢复期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时发生晚期并发症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此外,还可能发生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黄疸性肝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但均不多见。

轻者体征很少,仅咽充血及肺部局限性细小湿啰音,重者可有肺实变体征,肝、脾和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检查

1.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有增减,淋巴细胞始终正常,嗜酸细胞减少,多数患者呈核左移或出现中毒颗粒,血沉加快。

2.急性期患者血、痰、鼻咽分泌物或活检标本中分离病原体,阳性率通常仅11%~17%,且有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故少用于诊断。

3.取发病2周内及恢复期(6周后)的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效价4倍以上增长即可确诊,若效价在1:16以上也有诊断意义。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抗体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4.必要时对接触过的可疑鸟类作病理及病原学检查,以确诊传染源及患者被感染的过程。

5.胸部X线片可见支气管炎型的肺浸润灶,以下叶为多。或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有时可见粟粒样实变灶。

诊断

有高热、相对缓脉、剧烈头痛、肌痛、肺炎表现。与禽类接触时,应考虑本病。血或支气管分泌物中找到病原体,或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抗体效价4倍或以上增加者,可确诊。

鉴别诊断:在疾病早期尚无肺炎症状时,应与流行性感冒、伤寒、粟粒性肺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当肺炎症状明显时,应与支原体肺炎、各种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应与脑膜炎鉴别。

预防

首先要从源头避免,购买正规渠道的鹦鹉。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应在饲料中混加四环素以预防和控制鹦鹉热流行。改善禽类养殖和加工场所人员的防护条件,一旦发生疫情,对患者、病禽应隔离治疗,感染场所房舍以及患者、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应彻底消毒。

特别提醒:免疫力低下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鸟类等动物,如孕妇、肿瘤患者等。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知识传播,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