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狗狗>

一条狗的使命真实事情:一条狗的使命让你哭瞎了眼

时间:2024-05-23 12:09:34/人气:139 ℃

这两天,小杀姐姐被“金刚狼”刷屏。

“休·杰克曼《X战警》系列谢幕之作”、“最后一部金刚狼电影”的话题,时刻充斥着我身边朋友们的茶余饭后,大有“独狼骋三月”的势头。

我也是金刚狼的铁粉,从小到大,凡是《X战警》系列,我都一部不落,且必是第一时间抢先观影。

甚至,我曾硬生生、死乞白赖地挤在了一群秃小子间,只为求他们在玩NDS同名游戏,操控角色切换至金刚狼时,让我碰碰手柄。

然而,即便着迷如此,在这回,金刚狼这个角色走向历史终点的影片上映时,我却优先选择了同期的另一部影片——《一条狗的使命》

这部片子造成的讨论热潮,不输《金刚狼3》,可以说是在本月与之形成了“狼狗分庭”的局面。

关于《一条狗的使命》的话题焦点,在于“这部片子到底质量如何”

它由口碑上佳的宠物电影《忠犬八公》的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执导。在其上映前许久,就通过一支催泪十足的预告片圈粉无数。

此等卖相,自是让观众对本片期望走高。

可就在前不久,网络上流出了本片剧组在摄制时虐狗的相关内容,使其遭到了国外善待动物组织(PETA)的质询。

进而,北美三大影视评论网站上,对本片的评价也跌落谷底。

就连一向以客观、高格著称的Metacritic都一致唱衰,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真的仅仅是因为“虐狗事件”的负面影响使然。

影片在我朝上映一天后,情况再现翻转,豆瓣网友虽也有意见两极的情况,但其总体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我在本着客观理性的精神对《一条狗的使命》一探究竟后得说,它所遭遇的这反反复复的局面,是自身薄弱使然。

我们不考“虐狗”这种外部因素的真实性,只从电影本身来谈——

本片讲得是一条名叫贝利的狗,与小主人伊森情谊深厚。在对其成长的陪伴与守候中,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它却得以三次转世,先后成为了一条尽忠尽责,以身殉职的警犬——

一条善解人意,宽慰人心的小宠——

一条“遇人不淑”,惨遭遗弃的流浪狗——

生生世世的投胎再造,没有磨灭它的初心。在第三次轮回中,贝利机缘巧合的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唤起了对最初主人的记忆。

它一路寻回了已现老态的伊森身边,以执着和耐心的守候,通过曾和伊森独有的互动方式,引导伊森认出了自己。

最终,人狗团聚,皆大欢喜。

实话实说,看完电影后,我也成为了“哭成高位截瘫”众中的一员。其催泪效果可以说,一卷“金鱼”根本不够用!

哪怕我现在这样简明扼要的概述剧情,都差点情难自已的短路了电脑。

然而,问题是,这种感动和电影并没有什么关系。

假若我们抛开剧情中的一切细节,将其引申为一句最简单的鸡汤梗——

“你知道吗?你的狗狗是会转世的,它会在死后经历生生世世的轮回,只为了再回到你的身边。”

虽然,没有了情绪上的强烈渲染,但这所传达出的核心情感共鸣与电影别无二致。会被其打动的观众,完全是因为电影讨巧的贴上了他们自身关于狗的情感模型。

狗这种动物太过特殊,它自打被动驯化以来,就越来越多的参与进了人类的生活生产当中,习性也渐渐的适应、趋近于人类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所谓的“通人性”。

并且,现代研究发现,狗在被驯化的这数万年间,其进化方向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它们的脸型开始向近圆、高额头、两眼位于脸部正前方的路数进化。

这种趋近于人类婴儿的面部特征,使得人类从本能里看其越来越顺眼,有益于其与人类的关系更紧密的结合。

所以,我们日常对于犬类“Q”、“萌”,“聪明”、“懂事”的感受,并非无端而来,它已经写在了我们双方的基因里。

由此,关于“人狗情”的电影,自然而然的在初始的题材方面,就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优越性。成功与否,只看后期如何加工。

我们回顾以往引起大规模较好反响的这类影片,不论是霍尔斯道姆的前作《忠犬八公》,还是最初引起震动的《导盲犬小Q》,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狗为人的情感映射

既不论剧情上对狗花了多么大的笔墨,其电影塑造的情绪,最终是要作用于剧中的角色身上的。

《导盲犬小Q》中,小Q尽职尽责的一生,所引起的寄养家庭的敬佩与爱如是;

《忠犬八公》中,尽管八公的结局是在与帕克重聚的梦中故去,但电影的结局却是感受到其忠诚的帕克的外孙,也养了一条秋田犬,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人狗情缘”。

这是因为电影的受体是人,而人是没有办法真正搞清楚狗的行为的意图究竟的,所以在编篡过程中,我们需要把狗人格化,在其拟人的行为中,设置影片的情绪节点。

看似是狗的喜怒哀乐,实则是人的一厢情愿。就像我们常说的“忠诚”,真的是从狗的角度出发的吗?对于它们,这只是条件反射而已,是我们赋予了其忠诚的特质。

而《一条狗的使命》却忽略了对于宠物(或者说动物)电影来说,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单方面的对狗用力过猛了。

第一点体现,是对于狗过度的人格化。

本片对狗的行为外化,采用了简单粗暴的配音的方式。咬尾巴、抓球、接飞盘……几乎对狗的每一种行为,都找到了看似应景的人格化诠释。

这种做法虽然使影片轻松、幽默,但也破坏了观众对于狗的行为表意的想象。不时自述意图的狗的独白,直接打消了日常频现的“它竟然这样,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吗”的惊喜感。

且太多分配给狗的独白,亦打破了人狗不同物种的边界,使狗与人在银幕上的形象难以拉开距离。

本来关于跨物种无声陪伴的长情故事,最终就显得无比像《空中大灌篮》这样的真人、动画无脑大拼盘。

而第二点问题,也是更为重要的,对于人的刻画的缺失。

影片中人类的绝对主角伊森的性格十分模糊,他惧怕父亲的威严,喜欢橄榄球运动,又有着那么些许过剩的小自尊……似乎是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里的小孩,但这些碎片式人物刻画,又没有一样能够独立挑起伊森性格鲜明的大梁。

饲主的性格缺失,使得作为主角的狗狗贝利与之的对手戏,都成了单方面发力,难以形成完整的戏剧动作,而不能深入人心。

对比《忠犬八公》我们就能明显发现这一点——

帕克是一个执着的人,他一直为弄清楚八公为什么没有与自己建立起日本同事所说的那种“特殊羁绊”而努力(八公不肯抓球),他的一切付出八公看在眼里,所以最终八公会日日夜夜地等待先它而去的帕克的归来。

这种典型的剧作上的人物情感的相互作用,在《一条狗的使命中》非常单薄。

伊森与贝利间独有的互动,没有任何的阻力与铺垫,被影片以几句台词和看似抒情的升格镜头轻描淡写的带过,直接导致这一情节浮点,难以在结尾以爆点的形式带动影片情绪走向高潮。

伊森如此,其它角色自不必说。温柔的母亲、大男子主义的父亲、调皮的外公、慈祥的外婆、长情的女友……众多人物都以符号化至极的样子登场,让人不能信服。

人物刻画的缺失,使得本片无法完成我前文所述的“狗为人的情感映射”,“狗的角色——人的角色——观众”的作用关系中,缺失了中间环节,让影片产生了辨不清究竟是“狗拟人”,还是“人拟狗”的模糊感。

观众的感动,自然只能来自于观众对狗的个人情感经验,而非电影本身。

其实,按照“四生四世”的构架,本片是十分有潜质做成日版《忠犬八公物语》那种以狗的经历写人世沧桑的“浮世绘”风格的片子的。

影片冷战后期的故事背景,与伊森父亲这种没有安全感的大男子主义的性格之间的关系;第二世德牧的饲主,因其警察高压工作的原因,所爱与之分离造成的孤独;第三世柯基的饲主,受到肤色与体型的影响,造成的社交障碍……这些都是值的深挖的内容,若是能将之精确呈现,也更能体现出人与狗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系。

但事实是,本片在情感方面的呈现,粗糙得让我难以相信,其是出自那个曾经拍出《不一样的天空》的拉斯·霍尔斯道姆之手。

也许是他痛失爱犬的缘故,这部片子变成了他纯粹发泄个人情感,为自己饲养新犬找到突破口;以及在《忠犬八公》之后,继续在影片中表达相对于猫,他更偏爱狗的私货。

虽然,我们常说拍电影要见效果;虽然,《一条狗的使命》的确见了催泪的效果。但我仍得说,这充其量只能相当于一次投机把戏的成功。

若是抓住这种套路当作捷径,那宠物/动物电影也迟早会走入桎梏。

好在霍尔斯道姆的功力还是可以相信的,希望他能尽早从个人情感的奔流中走出来,重拾其丝丝入扣的细腻,为我们再度呈现《忠犬八公》式的人狗传奇。

如果你想调戏小杀姐姐

如果你想跟我讨论电影

如果你有信商务合作

就加小杀姐姐微信吧:

xiaoshajiejie1222

如果你想投稿

投稿邮箱是:

dljyjh@limac.cn

我在等着你哦

随时开撩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