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你觉得应该如何安排学习时间?一文为你列举让学习成为乐趣的方法

时间:2024-04-08 16:27:09/人气:163 ℃

有句话叫“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眼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大多数人认可的,或某个权威说的,就是对的。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学习

一个人想要进步,就决不能停止学习思考的脚步。善于学习,并懂得从学习中获取求知的热情和悉心钻研的精神,我们才能永远活在一种对生命的热情探究之中,才能永远对学习抱有无限的兴趣。

提到“学习”两个字,大多数年轻人的反应一般都是四个字——“枯燥无味”。然而,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知识每天都在不断更新,如果一个人不从学习中提高自己,那么最终只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

尽管学习的确需要我们付出许多艰辛的努力,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琢磨,慢慢去体会,并且从自己感兴趣的一面开始着手,那么就会从内心挖掘出学习的快乐。李开复曾如此告诫广大的青年学子们:“不要被应试教育训练成机器。你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今天进入了大学,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希望你们能挣脱一切束缚,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在李开复心中,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讲求“活到老,学到老”,而在美国同样有很多人求知若渴。在李开复看来,一个人真正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一种恳切态度,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思考,更是一种悉心钻研的兴趣所在。

在与大学生的学习探讨中,李开复讲述了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的一件事情:

“当我任助教时,曾经有一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的孩子在计算机系读完了大二,居然连VisiCalc都不会用。’

“当时我这样回答她:‘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5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5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对其都能游刃有余。’

“那位家长不解地问:‘既然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么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我回答:‘当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接着,为了能让这位学生家长充分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我又向她举了著名的教育家B.F.Skinner所说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思考的方法和自学的能力。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不是让学生学会一两种技能,大学是一个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中国大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吕氏春秋》也写道:“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把学习当作一种苦差事,他虽然也能学到东西,但收效毕竟不会太大;只有乐于学习,真正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才能收到更大的成效。

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知识固然重要,然而要想将学习变为一种人生乐趣,那么还要学会思考。思考不仅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好地去认识这个世界,而且还能帮助他发掘出自己的兴趣,这样一来,学习就不再是单纯的枯燥无味,而是一种兴趣所在了。

当然,也许有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认为,学习知识是青少年时期的首要任务,只有学校才是真正学习的场所,自己如今已经是成年人,因此没有必要再学习新知,除非是为了文凭。事实上,不论你现如今有多大年龄,都要继续学习,并且学会学习。因为学习不仅是终身性的,它还能帮助你扩大视野,找到人生中更多有趣的存在。

李开复从小就要求上进,学习认真刻苦,虽然也和多数人一样有着顽皮的天性,但他从未放松过基础学习。正是因为他成绩优异,他才能顺利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并在毕业后又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另外,李开复即便日后走向了社会,相继经历了几个大公司的高管生涯,也未放弃过学习。正是因为他不断从学习中提炼自己,升华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所熟悉的NB...

一方面,迈克·詹姆斯是NBA一位不折不扣的“流浪球员”,他并没有参加NBA球员选秀,从他第一年进入NBA到现在,一共换了八支球队,都能很好地适应并学习。在此期间他为自己赢得了金光灿灿的总冠军戒指。

另一方面,詹姆斯随时都在为自己充电,做最好的准备来迎接变化。2008年,在热火队打球的詹姆斯出席了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球员商机发展联合会,并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之前他就已经获得儿童心理学硕士,他坦言希望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能有助于他日后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

他能在鲜花和掌声的包围中保持清醒,时刻意识到充实自己。他明白一个球员终究要退役,但人生不可能就此结束。唯有不停地学习,才能适应变化,才不会为时代所淘汰。

一个人如果想要自己的人生从此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充满乐趣,那么就不妨多用点心,并且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可以看到,但凡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人物,几乎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因为在漫长的人生当中,只有学习能让我们发掘更多新奇的可能,让我们始终对生命充满兴趣。

所以,年轻的朋友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兴趣吧,学会学习,勤于思考,即使在学习中再苦再累,也能够让自己永远不会忽视对知识的渴求。而保持这种善于学习的思想和心理,才能让我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永远积极向上。

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多提问题

在学习生活中,任何一个疑问的提出,都代表着我们在努力思考。不带问题的学习,往往并不能将知识真的融会贯通。从书本到实践,从实践到书本,只有不断给予自己发掘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习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却极少有人主动去询问“为什么”。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许多人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都喜欢囫囵吞枣,常常一带而过,根本不会去深究询问结果。

事实上,如果我们总是用这样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去学习,那么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得到提高。毕竟,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多提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起到学习的效果。

李开复曾说过:“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2010年,李开复受邀出席了“夏季达沃斯论坛”,在论坛上他对金融界网站公开表示,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创新和成功的关键一点是“学习的时候不要只想学到什么知识,还要多想想为什么”。

作为当天特别嘉宾,李开复还出席了“打造未来”分论坛,并重点谈到了“微创新”的概念。李开复认为,中国的教育传统上强调记忆,因此,中国的学生很容易记住非常多的“what”,但对“why”往往不甚了了。因此,与美国的教育方式相比,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才相对来说创新能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微创新就可以很好地帮助中国在无法短时间大幅提高创新能力的情况下,去创造很大的价值。李开复告诉金融界:“所谓微创新,定义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发的优势,尽快地、直接地针对市场、针对用户,不断地开发满足实际需求的功能。”

当被问到大学生要如何学会创新,并且利用创新来帮助自己成功时,李开复强调说:“建议大家学习的时候不要只想着学到什么知识,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比如别人让你背公式的时候,你要想想公式从哪来的。”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是的,每天我们都会为了工作生活而奔波学习,然而很多人学习东西总是十分僵化。照着书本上的东西学固然没有错,但是如果不带着脑袋去思考,那么就会被书本上的知识所禁锢,失去了开发创新的空间。

李开复曾不止一次在媒体面前提及,中国人最喜欢被教育体制格式化,常常不带问题去看待事情,包括学习,这样最终只会黔驴技穷。因为每一个知识都是由前人思考出来的,如果没有问题的出现,就没有发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就更不可能有新的知识出现。

当然,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屑于问问题,以为自己已是行家。事实上,即便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也不一定能回答得完全正确,因为其中还暗藏有许多的细枝末节。只有懂得将问题提出来,这样才能在边思考边解答疑问中对学习有新的见解和认识。

有一次,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台生产配件的机器在生产期间突然停了,经检查发现是因为保险丝烧断了。

事实上,工厂机器因为老化和故障出现这种问题是很常见的事情,按照以往工作学习的培训经验,只要拿出一根新的保险丝换一下就可以。然而,正当一名工人打算用最常见的方法去修理时,一名管理者却正好看到了这件事情,并决定用一系列的提问来解决这个问题。

管理者:“机器为什么不转动了?”

工人:“因为保险丝断了。”

管理者:“保险丝为什么会断?”

工人:“因为超负荷而造成电流太大。”

管理者:“为什么会超负荷?”

工人:“因为轴承不够润滑。”

管理者:“为什么轴承不够润滑?”

工人:“因为油泵吸不上来润滑油。”

管理者:“为什么油泵吸不上来油?”

工人:“因为抽油泵产生了严重的磨损。”

管理者:“为什么油泵会产生严重的磨损?”

工人:“因为油泵未装过滤器而使铁屑混入。”

事故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原来,在油泵上装上过滤器后,就再也不会造成机器超负荷运转了,也就不会经常地烧断保险丝,机器也就能够正常工作了。如果当初第一个“为什么”解决后就停止追问,认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换上保险丝,那么不久保险丝还会断,因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真正的成功者,他们唯一高明的地方,往往就是将常人眼中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在工作中发挥到极致。对于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会一再追究到底,这种用心做到极致的精神,便是他们成功的先决条件。

李开复曾经说过:“思考比传道更重要,观点比解惑更重要,创业也需要这样的理念。”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带着疑问去做事情,那么就永远不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对自己的学习就不会有任何的促进作用。

学习东西需要我们带着清晰的思路去认真对待,并不是糊里糊涂地应付了事。当我们对事情没有十足的把握,对学习的内容还没有做到完全理解的时候,就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收获更多未曾了解的知识,为自己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

走出思维定式的樊笼,多角度看问题

古希腊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就是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事物每天都在变化,如果我们总是用固守的思维去看待这个变化的世界,那么就绝不可能发现新世界的美好。学会改变你的思维模式吧,那样你的整个人生都会发生改变。

费尔马曾经说过:“做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律、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让世人大吃一惊。”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待在自认的空间里,很少有人能够迈出不同的步伐来证明自己对世界的挑战。

其实,生活中任何问题都有许多个思考角度,尤其是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完全没有必要一条路走到底。如果能够走出思维定式的樊笼,尝试迈出不同的步伐,从自认的思维空间里走出来,转换思考的角度,那么就可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迎来柳暗花明。

在对学习的思维模式展开讨论时,李开复讲道:“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2013年,李开复做客新浪微直播间,就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做了一些回复。尤其是针对如今大学生“一根筋”地选择留在大城市,认为只有做一线工作才能创造未来的想法,李开复做出了如下分析:

“我觉得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可以学习的平台,这是一个值得我尊敬的老板和好的企业的价值观。这是最核心的。在这个之后可能才是一些有关面子上的,是否光鲜,是不是在一线城市,工资怎么样。因为其实我觉得如果你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学习、成长,你未来其他的都可以发展。先到三线城市,以后再到更大的城市。先做一个比较不光鲜的工作,但是公司很好。或者先到不是很顶尖的公司做你喜欢的职位,以后再更好地走。

“我相信今天的大学生未来换工作的概率,应该是四五次,所以不要认为一个工作就一辈子做下去了。这只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如果你今天已经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那很好,为了这个做一个计划,也许一步到位最好,不行的话分两步、三步都可以。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其实人生很多早期的尝试,就像一个一个点,不见得知道最后如何画一条线把它连起来。当你还不知道线在哪儿的时候,先找那些点,前提是这些点最好是你认为有价值的、有兴趣的、能学习的。如果三个条件满足两个也值得一试,未来总有一天你知道怎么串起来。

“我第一份工作其实是留在学校教书,当时就算在美国读书,也不意味着学校教给了我所有就业的能力。我当时觉得周围的老师做研究挺好的,我就留下来继续做研究,然后开始教书。可是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才真的慢慢发现,我的兴趣还是把我做的这些研究能够实际地应用。两年以后我离开了教书的岗位,到了苹果公司,才开始了我后来做高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个转折。我的人生方向也是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的,而且是读了博士之后还花了两年才找到的。”

正如李开复所说,选择一个好工作的前提是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不是单纯用一线工作来定位自己的成功。选择用另一种角度去诠释工作的意义,这样才能一步步通向成功。当初如果李开复一根筋地留校当老师,那么也就不会有以后那么多的人生变革,也不会走向人生的巅峰。

作为年轻人,我们既不能轻易就放弃一个可能行得通的途径,也不能墨守成规。尤其是在一些事情的选择上,我们应该采用多个角度来推想问题。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一时想不明白,这个时候不妨让自己冷静下来,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或许就能茅塞顿开。

当然,要想改变以往的思维,不让自己的思维僵化老死,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代价。尤其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打破传统思考疆域,就等于否定一些陈旧的观念,将自己推向变化世界的前沿。

1945年,露丝·汉德勒与丈夫及朋友曼特森开办了一家公司,主营玩具生产。那个时候,露丝已经有了一个女儿。

有一天,她在家中突然看见女儿芭芭拉正在与一个小男孩玩剪纸娃娃。这些剪纸娃娃显然不是当时玩具行业十分常见的那种婴儿宝宝,形态宛若一个个少年,而且女儿芭芭拉还给这些“少年娃娃”制定了各自的“职业”和“身份”,这个游戏让女儿非常沉迷。

看着女儿如此喜爱这些娃娃,露丝·汉德勒脑海中也迸发出一些新的想法:“为什么不能打破如今玩具行业的惯有模式,做一款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因为在此之前,美国玩具市场上给小女孩的玩具大多是形态可爱,圆乎乎像天使一样的玩具宝宝。虽然这是大人根据自己对小孩子玩具的想象制作而成,然而,从大孩子的角度来看,这种玩具却略显幼稚了。

那么究竟要将自己的娃娃做成什么样子呢?正在这时,露丝接到了去德国出差的任务。在德国,露丝在玩具市场上发现了一种叫做“丽莉”的娃娃。这种娃娃高18厘米~ 30厘米,长长的头发扎成马尾拖至脑后,身穿华丽的衣裙,身材无可挑剔,各种体征应有尽有,而且穿着非常暴露。于是,露丝买下了3个“丽莉”,带回了美国。

回到公司之后,她告诉公司的男员工,自己想设计一款类似“丽莉”的较为“成熟”的玩具。然而在男员工看来,“丽莉”衣着太暴露,并不适合孩子们玩。对此,露丝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娃娃的实用性。后来她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将孩子们喜欢的成熟与不暴露结合起来,终于设计出了名为“芭比”的娃娃。

接着,露丝又请来服装设计师夏洛特为“芭比娃娃”设计服装。1958年,露丝获得了生产“芭比娃娃”的专利权,而“芭比娃娃”的出现,改变了一个时代。

如果哈佛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都是同一个思考答案,那么就不可能有那么多新领域的研究者出现。其实,这个世界上的对与错、是与非往往都只是相对的。包括我们学习的过程,都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同一个问题,当我们有了与他人不同的答案时,那并不能说明我们就错了,只能说我们站在了与他们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而已。

回顾李开复的一生,他也曾走过了许多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曾在学习工作中遇见过各种问题,然而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鼓励自己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学着像李开复一样,尝试着放弃固守的僵硬思维,用变化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每一天都会有许多新的奇迹出现。

让自学成为学习的第一步

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如果你渴望自己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那么,请尽早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吧。

中国人常说“学起于思”,意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先学会自我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先学会思考,就要提高自己的自学修为,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自学是学习思考的第一步,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展对知识及外界的质疑能力,而且还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通过自我消化来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并且对某些共性的看法提出疑惑并总结出自己的结论。

李开复曾如此告诫年轻人:“自学的能力,其实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在有关大学生应当建立自学能力的探讨环节中,李开复曾如此说道: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程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

事实上,纵观历史长河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各个伟大人物,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除了有极强的自学能力之外,还有着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勤于思考,喜欢自己独立钻研一些领域,在参考前人留下的书本经验的同时,还时时刻刻带着疑问去学习,所以他们最终做出了一些有助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功绩。

曾经有同学告诉李开复,自己非常羡慕他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李开复则表示,尽管自己非常推崇这位老师,但是他却并没有在大学期间教给自己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自己指明了大方向,让自己分享他的经验,给自己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会自己做人的方法。李开复认为,这位老师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自己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因为自己完全能够通过自学获得并积累专业知识。

当然,刚入门时,李开复曾多次红着脸向师兄们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他也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他还会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在李开复看来,“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2002年,在上海读高中的朱元晨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提前录取,这一消息引起了全民关注,许多人向他询问学习经验。每次被问到这个话题时,朱元晨都会诚恳地说,自己的好成绩来源于自学。

在朱元晨看来,其实自己并不是人们口中的天才,自己只是掌握了自学的方法而已,而这种成功是完全可以复制的。朱元晨说自己在学习和研究中也曾遇到过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学校没有开设这一课程,周围也没有几个人懂,父母更是帮不上忙,于是自己学会了自学。在自学过程中,自己先是学会了熟练地运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而后又学会了利用网络到国外专业网站和专业论坛上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

起初,朱元晨在国外网站找资料时,因为英语不够好,很多专业词汇根本就看不懂。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他不仅从网上下载文章,借助电子词典自学英语,而且还在身边准备了一本英语词典,看到陌生单词就马上查,然后记下来。就是这样,朱元晨到初二的时候已经可以无障碍地浏览英文网站了。

2004年,19岁的朱元晨获得了英特尔基金青少年科学精英奖,成为了诺贝尔颁奖史上第一个被正式邀请参加的中国学生。2008年,他又获得了全美大学计算机科学领域杰出本科生奖,如今已经是哈佛大学在读博士生。

另外,由于研究需要,如今他还会自学一些大学数学、物理等课程。例如他常到世界著名学府的网站上下载许多教材和参考资料,并学习与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的大学课程。

可能在别人眼里朱元晨之所以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是天才,但朱元晨自己说,自己的成功是和他自身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出色的自学能力分不开的。

如今自学能力已经成为了一种竞争力。对于年轻人来说,拥有一个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增强自我约束力,而且还能帮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永远不居于人后。所以,让自学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吧。

绝不盲从,学会思辨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多问“why”和“why not”,也就是养成思辨能力,才能避免僵化或从众思维。毕竟,每一件事情,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只有不被教条主义所束缚,才能走出盲从的误区。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们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

生活中不论是生活习惯的养成还是对学习问题的探究,很多年轻人总喜欢模仿他人,按照他人的步伐来定位自己。这样一来不仅容易思维老化,而且还会因此失去自我主见和原则,造成对权威盲目的服从和认可。

事实上,只有学会用自我思考来对事情进行判断,才不会盲目地听从他人,让对方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另外,学会利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还能全面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理性、独立地认知。

有一次,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一位研究人员就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来征求李开复的意见。经过了一番认真的分析之后,李开复认为这个方向有不少问题,因为这个研究课题对学术界的贡献并不大,因此就向对方大胆表露了自己的想法。

这之后,李开复所在的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讲座让员工们了解到:“心里想什么就讲什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此,李开复认为:“如果拐弯抹角,言不由衷,就会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如果有了思辨性的认识,又瞻前顾后,生怕说错话,就会变成谨小慎微的懦夫。”

还有一次,李开复的女儿参加了学校的辩论社,回家之后女儿向李开复询问:“我辩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我所支持的观点?”李开复给女儿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择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

当时李开复的女儿觉得很奇怪,因为明明不认可这个观点,为什么自己还要去为它辩护呢?然而,按照父亲的话做了几次之后,李开复的女儿才慢慢了解到,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首先,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更容易取胜;其次,通过变换视角,你一定会很惊讶:你原先不认可的观点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最后,最重要的是你会真心理解并相信多视角看问题的好处。这种练习可以让自己更容易平衡不同的观点,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足够辩解能力的人,他在这个社会上可能总是处于弱者地位。因为不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只会遵照他人的指示,如果对方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暗示或者行动,他就只会在原地打转。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布尔把若干条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20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结果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虫还是在花盆附近团团转。最终,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法布尔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条稍与众不同,便立刻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一个对生活有见地的人,绝不会盲目、顺从他人的想法。他们对于事情的发展总会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总会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问题。另外他们更有勇气挑战权威,对任何事情都会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

李开复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创新工场的工友王俊煜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才生,毕业后进入了Google。Google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这家公司有非常强烈的工程师文化,每做一个产品,都想着技术如何酷、如何难、如何难以被竞争对手效仿。但Google工程师较少去想,用户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王俊煜是个特别重视用户体验的人,十分在乎用户的感觉。他深深地了解,一个产品不论技术有多难,如果用户不喜欢用,还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他在Google的时候就多次和人发生争执,因为公司里的工程师文化太强,他的声音经常被淹没。

“那时,大部分用户体验设计师都会‘识相’地做些强势、资深的工程师希望做的东西,但王俊煜执着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三四款产品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得到了工程师的尊敬。批判式思维给了他信心,于是他决定加入创新工场,成为豌豆荚的共同创始人。今天,豌豆荚可能是创新工场投资的所有产品里,用户评价最高的一个。”

在给中国学生演讲时,李开复说过:“有句话叫‘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眼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大多数人认可的,或某个权威说的,就是对的。”李开复认为,不论是做学问还是搞研究,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对待某个问题,年轻人都不应该盲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要学会思辨质疑。

当我们对事情有主观的意见时,就应该选择直截了当地表达。如果因为自己的意见与其他人不一样就不敢大胆质疑,那么不但会让自己的意见就此搁置,而且还会因此让旧的错误继续蔓延,得不偿失。

对于如何培养思辨的能力,李开复也曾给过建议,那就是当我们每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为什么一定是这样,为什么不可能是那样?这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学会对事情进行理解和辨析,这样才能加深我们本身的学知能力。因为学习不单单是照本宣科,更要学会思考。带着这种主动的怀疑精神和坚定信念去学习,这样才会理性地看待事物本身而不陷入盲从的境地。

学会有效率地利用时间

人一生的两个最大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

很多人每天都在说自己很想学习,然而总是为其他一些杂事所耽搁。事实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时间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那么就可能会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浪费掉太多时间,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

李开复说过:“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同学学习成绩不佳,往往起因于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率不高往往是由多因素造成。较低的学习兴趣、不良的学习习惯、身体的疾病等都能影响学习效率。”

有句话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那么如何抓住时间的碎片并充分利用好它们呢?对此,李开复给出了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首先,学会统筹你的时间。

李开复认为,要想充分利用时间,那么首先就应该给时间做一个统筹规划,从而知道自己是如何花费时间的。例如,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和统计,看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每天结束后,把一整天做的事记下来,每15分钟为一个单位。一周结束后,分析一下,这周的时间如何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没有活动占太大的比例?有没有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其次,充分利用好那些“死时间”。

当我们做完以上统计时,就会发现可能有一些时间是白白流失掉了。比如排队、搭车等,在这些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用来背单词、打电话、温习功课等。

有一段时间,李开复和同事一起出差,同事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李开复能和他们整天在一起却比他们多做了许多工作。后来,同事发现,当自己在飞机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李开复就已经通过网络将工作的电子邮件全回了。

再次,合理安排时间,重要的事情永远放在首位。

李开复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例如,每天早上我们可以先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当天一定要做完。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

美国史卡鲁钢铁公司的总裁查鲁斯,曾向一位著名的效率研究专家艾伊贝·李请教如何有效地执行计划。艾伊贝·李递给查鲁斯总裁一张白纸,让他写下第二天计划完成的6件最重要的事。查鲁斯总裁很快就写完了这6件事情,因为他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艾伊贝·李接着说:“你再将这6件事按照重要的程度排好顺序。”5分钟后,艾伊贝·李说:“好了,把它放进口袋,明天早上把纸条拿出来,先做最重要的那件事,不要看其他的,直至完成为止。然后以此类推,直到下班。如果只做完第一件事,也不要紧。每一天都要坚持这样做,并要求员工也都这样做。”

一个月后,艾伊贝·李得到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查鲁斯总裁在信中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堂课。5年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

然后,运用80/20原则。

在李开复眼中,一个人如果最高效地利用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例如,一天中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应该用来做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醒。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充足等),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

最后,学会平衡工作和家庭。

李开复对于家庭的时间分配使用下列原则:

划清界限、言出必行——对家人做出承诺后,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时间得到谅解。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

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让人受用。

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例如:家人没起床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做你的工作。

哈佛大学的时间管理专家C.尼尔·斯特莱特曾经说过:“利用好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会无目的地浪费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2009年10月9日,李开复送女儿去哥伦比亚大学后,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学是你自由时间最多的四年,大学是你第一次学会独立的四年,大学是犯错代价最低的四年。所以,珍惜你的大学时光吧,好好利用你的空闲时间,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独立思考者,发展自己的多元化才能,大胆地去尝试,通过不断的成功和挑战来学习和成长,成为融会中西的人才。”

利用好时间,学会合理规划,这样即便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信息及问题,我们也能从容地去完成。对于年轻人来说,更要学会将有效的时间花费在学习上,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习既有效率又有效益。

打造有效的学习思考能力

如今的社会竞争,已经不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思维方式的竞争。拥有一个好的思考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而要想打造有效的思考能力,那么就要随时保持疑问,善于总结,通过分解关键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受到启发。

中国大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一个人的主要能力水平取决于其学习思考能力。思考不仅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修养和准备。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打造有效的思考能力。

李开复认为,不论是做学问还是搞研究,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对待某个问题,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思考能力。思考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前提,如果不懂得思考,不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利用,那么即便学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因为这些知识并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

当初李开复刚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时,院长就对李开复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从学校带走的最有价值的不是论文,而是你的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研究和发现真理的经验,还有科学家的胸怀。当你某一天不再研究这个领域的时候,你依然能在任何一个新的领域做到最好。”

从院长的话中,李开复认识到,学习成绩只是一种表象,而独立思考能力才是自己在大学期间需要学会的能伴随自己一生的能力。

曾经有一名大二的学生向李开复询问,自己马上就要上大三了,但是对很多事情总是没什么主见,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总是很羡慕很佩服别人的见解。而且自己一直也不怎么善于思考,对很多事情都缺少了一种好奇、疑问、追究的精神,看事情总是很短浅、很没远见。该如何锻炼和培养自己在生活中的思考能力?

对此,李开复让这名学生试着用以下方法训练自己:

1.学习自我肯定。把别人的说三道四摆一旁,肯定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也拥有独一无二的生命经验和眼光。

2.争取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培养自己的见解、想法,做到有勇气将自己的思想大声地表达出来,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断练习。用举手或其他肢体语言让他人知道你想发言。如果别人都在说话,你感觉插不进嘴,那就等别人呼吸时把握时机插进去。试着从“我有些另外的想法……”开始,不要让他人打断你,不要让他人不理会你的意见。如果你被打断,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请让我说完”。如果你说了这句话还没有被理会,重复这句话。

3.不要自动接受别人的看法。理解自己的原则,知道什么是不可放弃的。绝对不要同意不符合自己原则的事。你可以提出有建设性的、表示反对的意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挑战他们的意见,从而表达你的看法;当然你也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当别人正确的时候,诚恳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件事,每一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都可能不一样。

4.培养表达的技巧。多练习和对方目光接触,这会让你慢慢不那么胆怯,在别人眼里显得更有自信。讲话时少用那些拖泥带水的词,例如也许、可能、会不会、如果、听说等;多用那些有魄力的词,例如我认为、我希望、我要求等。

李开复说过:“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想把子女呵护一辈子,培养他们积极独立的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并不是说当孩子3岁的时候,你就让他要独立。当孩子还分不清楚对与错的时候,父母还是要辅导,但是父母要学着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去决策。”

事实上,一个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正是来源于这个人思考的能力。只有拥有足够的思考能力,才能对事物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能够独立地对一件事情做出分析和得出自己的见解,做出更好的结论。

此外,要想培养思考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李开复认为,思考绝对不是依靠“教导”而来,而是自己磨炼培养的。旁人可以给予借鉴和参考,但是绝不能代替性地去思考和做判断。

一件事情,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虽说对人的意义是有限的,但对于喜欢思考和不喜欢思考的人来说,意义并不一样。善于思考的人能让自己从一件小事中获得更多更大的意义,而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只按照自己下意识的习惯做事,能吸取的意义只会比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更小。

学习需要思考,但是也需要我们有效地思考。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思考是人生的乐趣,但是也要注意有深度地思考。只有在思考中懂得总结,懂得如何将之更好地利用在现实生活中,这样思考才能创造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