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诺卡氏菌病防治技术探讨
整理/ 鳜鲈前沿 李晓欣
本文整理自鳜鲈前沿第6期公开课《加州鲈诺卡氏菌病防治技术探讨》,课程嘉宾是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佛区域经理杜德群,长按识别下方图片二维码可回顾本期课程。
加州鲈鱼属于鲈形目,鲈形目包括海鲈、生鱼等是诺卡氏菌感染率较高的主要养殖品种。加州鲈是闭鳔类,鳔不完整,生活于中下层和底层,适合高密度养殖,耐低氧,不耐高氧,对气体变化非常敏感,易得气泡病(氧气和氮气)。
加州鲈烂身(溃疡)病分为3大类:普通型烂身(气单胞菌型)、脓疮型烂身(诺卡氏菌型)及病毒型烂身(蛙虹彩病毒)。
普通型烂身
普通型烂身以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病症表现为烂身、烂鳍、烂嘴、烂眼、烂鳃等,发病初期可急性发生(以败血症为主),后转为慢性(溃疡),也可直接慢性发生。
鱼体发生溃烂的前提是鱼体有伤口,继而感染到细菌引发溃烂。从实际的养殖生产来看,造成鱼体受伤的原因主要如下:
1、气泡病。实际中较多是由气泡病造成的鱼体受伤,这是鲈形目的鱼受伤的重要诱发因素。
2、拉网。拉网过程中操作不当会造成鱼体受伤,从而继发感染。
3、水变。水变之后鱼体会出现鳞片脱落或烂尾等,紧接着就开始烂身、烂嘴等等。
4、寄生虫。甲壳类寄生虫如锚头蚤、鱼虱等寄生,造成鱼体受伤。
处理建议
普通型烂身的处理比较简单,急性的以气泡病为主,急性死亡一般是气泡病加重的,慢性的就按照细菌病处理。
细菌病处理可外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低剂量、间隔多次使用,以防反复;内服抗菌药,这关键在于鱼的吃料情况,如果鱼吃料好,那么处理效果就好。
脓疮型烂身
脓疮型烂身是以诺卡氏菌感染引起,病症表现为尾鳍、胸鳍基部,鳃盖内侧等处溃烂、化脓,肾、脾、心脏等内脏常有白点,鱼体缺乏维生素B时易发生,为慢性发生。如果池塘感染过诺卡氏菌,那么这个菌在池塘将会存活9年之久,最好要彻底清塘、清淤。
诺卡氏菌感染的病鱼在体表有鳃结节型和躯干结节型两类表现型:
1、躯干结节型
主要表现为躯干部的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发生溃疡,在外观上则膨大突出成为许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结节,剖开结节后流出白色或稍带红色的浓汁,心脏、******、肾脏、鳔等也有结节,所有病灶处都有炎症。
2、鳃结节型
主要表现为在鳃丝基部形成乳白色的大型结节,鳃明显褪色。多数发生在低温期,广东一般进入到10月中下旬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普通培养基上面分离诺卡氏菌,常温条件下(25-28℃)需要10天以上,温度稍高一点可能要7天,即诺卡氏菌最少需要一周才能从培养基上生长出来。
诺卡氏菌
所以说诺卡氏菌病是慢性病,这意味着如果鱼塘出现大批量死亡,检测发现很多鱼已经感染诺卡氏菌,这时一定不是诺卡氏菌造成的死亡,而可能是鱼体感染诺卡氏菌后体质弱,气候环境变化、“三杀一消”、缺氧、气泡病、继发或并发气单胞菌、寄生虫感染、病毒发作等导致死亡量猛增,大家在处理这个病害时不要纠结于诺卡氏菌,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肝脏
头肾
后肾
******
有养殖户会疑问,诺卡氏菌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应该是从冰鲜鱼带入,最早诺卡氏菌是从海水鱼发现的。近几年的走访来看,四川、贵州一带诺卡氏菌的发病率很低,当地冰鲜养殖比例很小,江浙一带发病率高,广东发病率也是比较高,尤其在2007-2010年期间发病非常厉害。
2008年左右佛山很多养殖户还不认识这个病,当时把白点叫做孢子虫,直到2012-2013年观念才慢慢开始转变,但目前也有很多人还认为它是孢子虫。在这里需要纠正一点,目前加州鲈鱼暂时还没有发现孢子虫感染的情况,实际上孢子虫对于鲈形目的鱼不是太敏感,所以大家在这方面不要有误区。
治疗方法
诺卡氏菌病的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还没有能把诺卡氏菌完全抑制住的药物,而杀菌力强的药物毒性、副作用也非常大,建议大家选择药物时要慎重。诺卡氏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治疗上可内服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硫酸新霉素等有一定抑菌效果,但无法彻底根治,同时注意耐药性。
预防措施
1、防受伤:气泡病是引起鲈鱼受伤的重要原因,另外拉网、分池、分塘等也容易引起鱼受伤,要注意预防。
2、补充维生素:养殖过程当中要勤补充维生素,特别是从冰鲜鱼转向膨化饲料以后,膨化料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要多补充。
3、防继发感染:可每隔7到10天左右抛网检测鱼体有没有寄生虫、细菌等感染。
诺卡氏菌感染是慢性病,死亡率不会太大,几条或十条,当池塘鱼出现小规模死亡时是本身病的问题;但如果池塘鱼出现大规模的死亡,几十、上百甚至过千条,就不是本身病的问题,而可能是鱼体感染诺卡氏菌后体质弱,气候环境变化、“三杀一消”、缺氧、气泡病、继发或并发气单胞菌、寄生虫感染、病毒发作等导致死亡量猛增,所以一定要分析清楚病程,而不要在诺卡氏菌本身这个问题上太过纠结。
实际上,加州鲈诺卡氏菌病还是防重于治,因为很多在治疗时,鱼发病后已经不吃食了。由于地区、养殖模式等不同,加州鲈鱼的诺卡氏菌发病的程度也不一样,建议大家根据当地养殖模式、放养密度等针对性处理。
互动交流实录
01、诺卡氏菌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杜德群:诺卡氏菌本身就是一个细菌,最早是发生从海水鱼上分离到的,所以冰鲜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染源。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诺卡氏菌的核心问题还是鱼体受伤,如果鱼体不受伤,诺卡氏菌是没有机会感染鱼的。另外,实际上很多病都是病从口入的,建议大家勤预防,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增强鱼的体质,包括抗病力、抗低氧、抗应激能力。
02、诺卡氏菌病具体怎么处理?
杜德群:对于细菌病,一方面是外用消毒剂,另一方面是内服抗菌药。诺卡氏菌病是一个慢性病,鱼感染后吃料会减慢,有的甚至不吃料。所以在内服上如果池塘的鱼吃料正常,治愈几率还是非常大的,但如果鱼吃料状况非常差,甚至都不吃料了,只能外用药,外用实际上不是在处理诺卡氏菌,而是预防其他的细菌感染。
处理过程当中还要注意看死亡率, 如果鱼死亡率比较高,几十条或者甚至上百条死亡时,一定不是诺卡氏菌的问题,而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水质恶化、缺氧、消毒杀菌用药剂量较大、刺激性很大等,从而加重了死亡。
03、外用什么药比较好?
杜德群:一般的消毒剂都是有效的,推荐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比如像一些聚维酮碘、苯扎溴铵,还有苯扎溴铵和戊二醛的一些合剂。其实外用消毒中,消毒两个字是要加双引号的,消毒是直接把这个病原体包括孢子杀灭的,但水体消毒其实是指抑菌,把菌的数量和毒性降低,起到控制菌数量的过程。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用药时一定是从低剂量到高剂量,假如药的使用说明书是一瓶用两亩,第一次使用时可以一瓶用四亩,然后看第二天的死亡量,如果第二天的死亡量没有变化甚至在减少,那就同样的分量继续使用;如果死亡量还在增加,说明药物的用量对鱼还是有刺激的,需要迅速解毒、改善环境、加强增氧,这时就不能消毒了,可能池塘水质比较差,或是鱼发病比较严重,体质较弱。所以在大家在外用药的时候,切记一定是从低剂量到高剂量,低剂量多次使用。
04、感染过诺卡氏菌的池塘干塘之后该如何消毒?
杜德群:最好的办法就是清淤,之后曝晒。有些清淤之后马上回水,这种做法不太合理,建议要有一段太阳曝晒的过程,通过照射消毒让塘底修复。另外,清塘以后可以使用一些穿透力比较强的氯制剂等,效果还是不错的。
05、内服药具体要怎么搭配?内服的疗程和剂量怎么把握?
杜德群:内服药建议大家最多不要超过三种,可以分成三类,也可以分两类,或者加重一个品类的剂量,比如选择阿莫西林时,你就要选择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因为阿莫西林残留、代谢时间比较久,另外可以补充一些保肝的。
有些养户朋友会加入一些磺胺类的药,磺胺类的药对于诺卡氏菌本身的抑菌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有较大的副作用,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非常大,建议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剂量要逐步降低,从高剂量到低剂量慢慢减少;阿莫西林就低剂量、多次使用;氟苯尼考分量可以用重一点,但它对诺卡氏菌实际效果并不是太理想;硫酸新霉素有些养户朋友用的分量很重,但鱼的肠道对它的吸收能力不是很强,很快就排除了,虽然浓度大了抑菌效果好,有的时候可以加一点,但还是不太建议。
内服的疗程要看池塘的死亡量和吃料状况,一般情况下,第一个疗程大概在5-7天,间隔3天左右,再内服3到5天;然后间隔5-7天,再内服2-3天;然后间隔10-15天,再内服1-2天。后期就多补充维生素,特别是B族类的维生素。
06、如何正确诊断加州鲈诺卡氏菌病呢?
杜德群:如果养殖经验比较久,实际上肉眼都能分辨,如果鱼感染诺卡氏菌,皮肤表面有脓包,用手一挤,会出现白色脓汁,这时已经发展到后期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白点的不一定是诺卡氏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也会引起白点。气单胞菌引起的白点属于溃疡状,比较光滑、不粗糙;诺卡氏菌引起的白点用手摸比较粗糙的,像长了瘤一样;爱德华氏菌也会在肝肾脏出现一些白点,也是溃疡状,这个大家要慢慢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