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淋漓尽致的演技眼神里面都是戏,四个,戏精的飙戏

时间:2024-04-12 16:52:32/人气:352 ℃

最近没什么新片资源,给大家推荐部老片吧,2011年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杀戮》,改编自法国女作家雅丝米娜·雷札写的同名话剧。

这是部奇怪的电影,海报和片名都很浓烈,仿佛B级片,但其实形式极简单,场景只是一间公寓,没有任何血腥镜头,连肢体接触都很少。

四个演员,唠了80多分钟磕。

这四位分别是:朱迪•福斯特、凯特•温斯莱特、克里斯托佛•瓦尔兹与约翰•赖利。

知道为什么标题会用“戏精”了吧,四人中最没名气的约翰•赖利都提名过奥斯卡,其他三人更是获奖无数,能把这些人都请来波兰斯基确实有排面,片中所有叙事都靠台词与表演推动。

四个戏精飙戏,太过瘾了。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能撕逼一个多小时还不打起来,肯定是知识分子没错了,我原以为只有伍迪•艾伦喜欢讽刺知识分子,原来波兰斯基也热衷于此。

为方便大家识别,我直接用演员名了。

故事非常简单,家住纽约的青少年扎克瑞某天在公园玩,与同龄人伊森发生口角,一气之下用木棍将其打伤,结结实实怼在脸上。片中没说明为什么打起来,我猜是类似:“以后不带你玩了”之类的气话。

孩子惹祸家长擦屁股,扎克瑞的父母凯特与瓦尔兹登门,向伊森的父母朱迪跟约翰赔罪,并写了一张双方认可的声明。

再次强调下,被揍孩子的父母是朱迪与约翰,揍人孩子父母是凯特与瓦尔兹。

四个都是文明人儿,写完协议互相客套了一番。凯特很抱歉,朱迪也表示谅解,但她内心是有些不爽的,凭什么我儿子凭白无故被揍掉两颗牙,此处就很微妙了,朱迪一边说没事儿,一边说也就是会留下点儿后遗症。

本来完事儿二人刚要走,瓦尔兹电话响了,他是专业律师,正接手一件药物诉讼案,凯特只能等丈夫打完。

闲聊间知道朱迪是位作家,正在写一本关于某古老文明的书,这话的潜台词:我是个知识分子,对世界各地文化极为热衷,有情怀吧。

约翰是某卖场的家电销售,可说是个粗人,这俩人怎么搅合到一块倒是奇怪,可能约翰比较倾慕知识分子,朱迪也有优越感。

瓦尔兹接完电话,出门时约翰随口说小女儿现在正在生气,因为昨儿晚我把她的仓鼠扔了。

凯特一听很震惊,大概类似于“你怎么能吃兔兔!?”的灵魂拷问,此桥段说明她是位有爱心的动保人士。

丢弃小动物这事儿不能忍,于是又没走成,约翰也顺嘴说要不要进来吃点东西再走,二人就顺势留下。

谈了没两句又吵起来,但还没撕破脸,美国人虚伪起来真是要命,每句话都夹枪带棒,凯特说找时间我带着娃来登门道歉,但朱迪就抠字眼,说如果他不是真心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又走到电梯口,凯特听到朱迪用“疯子”形容儿子,不行,今天一定得掰扯清楚。

看到这儿我真是有点崩溃了,真希望他们是四个没文化的狠人,打一架算了。

瓦尔兹是工作狂,不断接电话,此时凯特不光是为儿子撑腰,对丈夫积攒多时的怨气也蹦不住了。

高潮来了,凯特吃了冷馅饼与可乐,再加上一肚子气,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来了个呕吐大礼包,看这流量是连上顿都排了出来.....瞬间整个屏幕充满味道。

我特别震惊于凯特阿姨的演技,要知道上一秒她还在正常说话,难道是真的催吐?查了一下,原来是这么拍的.....

别看是个纯室内对话剧,技术含量可一点儿不低。

呕吐物干掉了朱迪最心爱的绝版画册,这种东西为什么要摆在茶几上呢?因为要显示我有逼格啊,应该是知道有访客临时拿出来的。

为防止凯特再吐,朱迪坚持让她随身带个桶,哈哈哈哈哈。

原本四人在讨论斗殴事件,但话题逐渐跑偏。约翰接到病中母亲电话,抱怨医生给自己停了药,而这种药,正是瓦尔兹代理的医药集团官司,约翰一听就傻了,这个伏笔埋得真是巧妙。

换做是我早锅碗瓢盆开干了,但他们修养太好,竟然能绷住,约翰还拿出珍藏的苏格兰单麦威士忌,几杯酒下肚,四人嘴边就更没把门儿的了。

最先崩溃的是朱迪,她自诩对非洲人民的命运特别关心。

瓦尔兹说你那套圣母观不适合现代社会,我刚从非洲刚果出差回来,那里的孩子八岁就被训练成杀手,到成年可能已杀了上百人,我来告诉你什么是最底层的逻辑,是杀戮之神。

瓦尔兹奉行强者逻辑,面子上说的天花乱坠,背后还是比谁的拳头硬,你们这些圣母啊,天天嘴上关心非洲人民,除了写没人看的书,并毫无风险的表达同情心,做过啥实事儿?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编剧在清算白左?并不是,他在讽刺在场的每个人。

瓦尔兹嘴上很硬气,其实也很怂,凯特实在受不了他无时无刻不抱着电话,于是夺过来扔进花瓶,王牌大律师马上崩溃了。

两个男人刚吹干了画册,又开始吹手机,女人们笑得眼冒金星,报复快感油然而生,瓦尔兹所有重要电话都在手机里,废了废了。

给瓦尔兹“报仇”的是朱迪,当听到凯特说被打的伊森也要承担责任,朱迪怒了,随手扔掉女人的命根子:包包。

一个小时前还面子上温文尔雅的两家人,在酒精的催化下变得歇斯底里,理性决堤酒神微笑。

正吵的不可开交,刚才泡水的手机响铃再次响起,我强烈怀疑黑莓打钱了。

电影在一个远景长镜头下安静结束,家长你死我活,但没过几天,两个打架的孩子又亲如兄弟的玩在一起,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杀戮》重点没有放在人物心理的成长上,而是通过亲手撕去各自的虚伪面具来构造戏剧张力,几个互相飙戏的演员无可挑剔,我甚至都不想夸什么,因为他们本来就这水平,正常。

导演波兰斯基也许私德上是个渣男,但他同时也是个牛B导演,这么小的空间,人物、大小高潮调度的清清楚楚。

通过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杀戮》把现代文明的困境讲了出来,到底文明是什么?是面子上彬彬有礼还是内心的求同存异?现代人似乎太注重面子上的东西,其实心中的裂痕却越来越深。

我记得10年前微博刚出现时,还能看到不少名人的快人快语,比如那英著名的骂街:

你看现在哪个明星敢这么真性情的发东西?大家都谨小慎微,说错一个字就会被喷的体无完肤,所有人都只说最安全的话,就像电影中那四个温文尔雅的家长。

而一旦压抑的东西释放出来,就算天天喊着言论自由的知识分子也缺乏宽容,本来这件事大家各自保留看法就行(比如那只被扔掉的仓鼠),但他们非得说服对方,最终搞得不欢而散。

理念大家都会讲,但一旦发生在自己身边就无法保持冷静,朱迪关心非洲命运大爱无疆,却无法容忍一句身边人的批评。

我忘记是哪个名人说的了,好像是泰戈尔,他说:“我们往往对几千公里外的可怜人报以最真挚的同情与宽容,却无法跟邻居和平相处”。

如果你这两天片荒,我推荐看看这部《杀戮》,前20分钟稍微有些枯燥,后面会让你拍案叫绝。(资源不难找)

收工。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