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狗狗>

1分钟带你重温忠犬八公的感人故事,别说你只知道忠犬八公

时间:2024-07-12 09:23:00/人气:169 ℃

对于亚洲人来说,「生肖」是一种共通的文化概念,有着来年「守护兽」的象征意义。在狗年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补习下,「狗」这一形象在亚洲文化里的意义。说不定过年遇到亲戚各种「尬问」的时候,这个话题能让你体面地绕开那些不想回答的问题呢。

在中国文化中,狗常常与「忠信和仁义的守护」联系在一起。东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有个叫李信纯的人,养了一条叫「黑龙」的狗。一天,李信纯带着爱犬去城外的朋友家吃饭,回来的路上醉倒在草丛中。这时,有个太守为捕猎而放火烧荒,李信纯躺卧的地方正好在顺风的位置,火迅速烧过来,黑龙试图咬住主人的衣服拖拽他,但李信纯醉得厉害,仍然没有醒来。

黑龙发现在不远处有一条小溪,便飞奔到水里,把身体浸湿以后返回,在主人周围的草丛上打滚。如此往返多次,最终将草地弄湿,截断烈火。李信纯酒醒过来,看到爱犬已经死去,全身的毛都湿透了。四周的草地都被烧焦了,自己周围的草丛是潮湿的,有犬打滚的痕迹,他顿时明白了一切,恸哭不已。这就是人们后来所说的「犬有湿草之仁」。

如果你爱读中国古籍,也许还会知道这些故事:

《周书·翟普林传》中记载,楚丘先生翟普林是个非常孝顺的人,父母死后他在墓侧筑庐守护,而即使是严寒的冬季,他家中的一条黑狗仍然「随其在墓」,翟普林哀悼父母的时候,犬也陪着他悲号;唐传奇《宣室志》中,扶风县西有赵叟,即使自己很贫穷,还是喂养了一群狗,后来,狗群在寒冬时节聚集在生病的赵叟身边守护,帮他取暖;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则讲述了吴家庄西一个乞丐的狗,在主人死后,守护其尸体,与群狼搏斗,至死不屈。

「狗」在中国文化里有着「守护兽」的特征,那么,日本文化里的狗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与中国相似,自古以来,日本的典籍中也有许多关于狗忠义护主的记载。从 8 世纪以降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到《播磨国风土记》和《今昔物语集》,忠犬守护主人、或报答前世之恩的故事屡见于书中。《因果物语》中还记载了一个白犬变成人的故事,讲的是临济宗关山派寺的长老养了一只白犬,后来,这次白犬在死后转生,托生为长老的弟子。

在日本民俗中,犬只被认为有人性、通灵性、知恩图报,亦常常象征着幸运与善良。而狗对人类的忠诚和守护则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秋田、群马、茨城、石川等地,治愈小孩夜里哭闹的方法之一,是用纸包起狗毛放在小孩的褥下;在长野县,如果孩子在睡梦中受到惊吓,大人则是口呼「狗崽、狗崽」,用来祈祷孩子安然入睡、健壮成长。而早在江户时代,日本就有一种全国性的习俗——小孩子在刚刚学习走路,或是第一次去参拜神社的时候,大人要在小孩的额头上写一个红色的「犬」字,或送给孩子纸糊的犬玩具以辟邪。此种习俗,与中国在小孩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寓意为老虎颇为相似,都是对孩子能够茁壮成长、健康平安的美好期冀。

关于狗狗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