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红楼梦林黛玉的三次劫难:红楼梦,缘定三生还泪之旅

时间:2024-03-13 11:09:56/人气:120 ℃

贾宝玉和林黛玉

“宝黛婚姻”是所有红楼爱好者们都期盼成功的一桩姻缘,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这并没有成为现实,虽然《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原稿已经丢失,但通过对作者曹雪芹在前文伏笔以及创作构思的研究来看,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是不可能避免的,木石前盟在现实中还是败给了金玉良缘,让人扼腕,令人叹息!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林黛玉孤傲清高、多愁善感,源于她从小失怙的境遇、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

林黛玉

林黛玉,作为中国古典名著里哭得最美的一个人,她的形象到现在已经是广为人知,她富有才情,但她清高孤傲,多愁善感,且又体弱多病,其性格里多了一些敏感多疑,甚至还会被人误解为刻薄小心眼,其实这真是对黛玉的极大误解,一个从小失怙,寄人篱下的女孩,她孤苦无依,在偌大的一个家族里生活得小心翼翼,那是何等的艰难,她不得不学会自我保护,她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反世俗的作为,不正是黛玉这个形象带给读者们最大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欣赏吗?

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林黛玉

黛玉出身于姑苏林家,家族是书香门第,其父林如海祖上也是列侯,而且官居巡盐御史,黛玉从小也曾跟随贾雨村学习,因此打下了良好的诗文基础,黛玉的母亲则是贾代善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贾敏,两个舅舅贾赦贾政都是为官有禄之人,因为黛玉父母双亡,所以她早早地就寄养在了贾府,也正因为这种不幸的遭遇,所以才造就了黛玉敏感孤傲的性格。

林黛玉跟贾宝玉缘定三生,她因报前世的浇灌之恩而以一生之泪为偿

贾宝玉和林黛玉

黛玉进入贾府后,就获得了表哥宝玉的青睐,宝玉甚至因为黛玉没有通灵宝玉而怒砸之,他所谓的似曾相识也就此开启了两个人一生缠绵悱恻的情缘,而这一切都因为他们的前世有缘,因此才会有今生的相遇。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林黛玉

原来,黛玉的前世原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而贾宝玉的前世则为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浇灌绛珠仙草,终于让仙草得到了滋润,进而修成了女体,但因得恩惠无以为报,绛珠仙草总有缠绵不尽之意,因此在神瑛侍者决定下凡的时候,绛珠仙草也决定陪他一遭,并决定用一生的眼泪来酬谢他的浇灌之恩,而绛珠仙草投身为人便是黛玉,而她来世间的最重要使命便是还泪之旅,因此我们也就能看到在《红楼梦》中黛玉经常哭哭啼啼,而基本都是为了贾宝玉,而这正是她在偿还旧情。

黛玉有弱柳扶风之美,因为自身经历所以对事物就会更加敏感多疑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

黛玉的眉眼是中国古典文学里对于美女最经典的描写,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她的“罥烟眉”、“含情目”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有美的享受,弱柳扶风、病如西子的状态更是成为了黛玉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而作者曹雪芹在对黛玉外貌的描写里提到了比干和西施,显示出了他极其深厚的文化素养,而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特点也能恰如其分的形容出黛玉的外貌情态,而黛玉之美是作者着重刻画的,因此在原著中,当呆霸王薛蟠看到黛玉的时候才能惊为天人,也正是这样标致美丽的女孩才匹配得上《红楼梦》这部伟大名著的第一女主的位置。

林黛玉

黛玉是极其敏感而清高的,比如她在刚进贾府的时候,一举一动她都十分谨慎,生怕自己惹人耻笑,那跟其母亲贾敏提醒的你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有很大关系,而惹得宝玉砸玉更让黛玉无所适从,因此她才会自责而哭,这都是她处境艰难的真实写照,寄人篱下,如履薄冰,真是我见犹怜也。

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林黛玉

所以当周瑞家的薛姨妈送宫花的时候,到了给黛玉的时候,她会问一问是单独给她的,还是众人都有,当得知都有的时候,黛玉才会反应那么大,她会认为是众人挑剩下的才给她送来,这是她极有自尊心的表现,越是担心别人会看低她,黛玉就会越对这些事情更在意、更敏感,这实在是跟她所处的环境和所经历的事情有关,而这些心理描写也正是符合考究人物设定之笔,是曹雪芹匠心独运的人物塑造。

薛宝钗

黛玉跟她最大的竞争对手宝钗不同,宝钗虽然也是父亲早亡,投奔到了贾府,但是她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吃穿用度人家也都是自家支取,出身四大家族之内,宝钗并不需要仰人鼻息,而黛玉自己都曾明言这方面她跟宝钗是比不了的,总有自惭形秽之感,而正是基于此,才有了后文黛玉认薛姨妈为干妈,并获得宝钗的多次照顾送东西的情节,而黛玉从扬州带来的小丫鬟雪雁王嬷嬷也都是不太得力之人,只有唯一真心待她的紫鹃,未免孤掌难鸣,实在是身单力薄也。

黛玉非常在意宝玉对他们爱情的态度,时常使性子来试探宝玉的真心

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

林黛玉和贾宝玉

本来黛玉从小就入住了贾府,贾宝玉也很待见她,两小无猜,又有前世之缘,都跟着贾母居住,无非隔着碧纱橱,但是在薛宝钗也来到贾府之后,这一切的稳定都被打破了,黛玉迎来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个对手的相貌气质和诗书才情都不输于她,还有强大的家族后盾,贾府上下的仆人们也都更认可宝钗,宝钗也比黛玉更会收买人心,因此黛玉便对她和宝玉的感情不再自信,三番四次的试探,动不动就使性子,闹别扭。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红楼梦》

原著里有不少关于黛玉向宝玉使性子的事,而几乎都跟她的两大竞争对手有关,一个是持有金锁的薛宝钗,一个是拥有金麒麟的史湘云,而黛玉却没有什么信物,这木石姻缘到底能不能战胜金玉之缘,她心里也是没底的;宝玉到薛姨妈处找宝钗玩耍,黛玉看到了都会酸溜溜地说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一起喝酒的时候,因为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她便会借机讽刺宝玉太听话,怎么就能像尊奉圣旨一样。

薛宝钗和林黛玉

当宝玉要看宝钗的麝香手串得时候,他看到宝钗雪白的臂膀而看呆了的时候,黛玉也能及时出现并故意用手绢提醒宝玉这只“呆雁”,也是对于自己爱情的维护,是对心上人宝玉的警醒,这是多么可爱又多么可怜的纯情少女啊,她在为自己的爱情鸣不平,她不许自己的爱情有浸染。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

黛玉去找宝玉的时候,被晴雯误以为是宝钗而拒绝开门的时候,她也会心灰意冷,孤芳自怜,写下了令人震惊的《葬花词》,而她荷花锄,持花帚,把落花以绢袋而葬更是令人黯然神伤,替她的身世惋惜,为她的遭遇心疼,这样一位多情的才女,为何要遭受这样的风霜刀剑严相逼呢,为什么她跟宝玉的爱情不能和和睦睦,不受外界的干扰呢?

《红楼梦》

贾母把唱戏好的小旦龄官叫到跟前的时候,有心机的凤姐说龄官很像一个人,宝钗和宝玉都知道黛玉的性格,没有点破,而心直口快的史湘云却一语道破,这直接伤了黛玉的自尊,被说成像小戏子,敏感的黛玉怎么可能愿意呢,而宝玉给湘云的提醒,更是被黛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又是她恼了宝玉的源头,这也让宝玉需要一个劲地解释,还得好好哄,才能让黛玉相信宝玉对爱的忠诚。

林黛玉听他这话,便知他心里动了疑,忙又笑道:“好没意思,白白的说什么誓?管你什么金什么玉的呢!”宝玉道:“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林黛玉道:“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宝玉道:“那是你多心,我再不的。”

林黛玉和薛宝钗

黛玉时不时的会刺挠一下宝玉,她问宝玉有没有暖香去配宝钗的冷香,就是直接把问题抛给宝玉,看他怎么回答,而说宝玉“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更是对宝玉的适时敲打,是对他某种程度上的控诉,让他及时悬崖勒马,不要渐行渐远,这何尝不是黛玉的心机和筹划呢,她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应该防微杜渐的是什么。

薛宝钗

面对清虚观打醮时候张道士为宝玉的保媒拉纤,黛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爱情危机,她必然要好好试探一番宝玉,这触及原则的事情,在黛玉那里处理起来是绝对不会含糊的,而由这一事件引发的风波是极大的,可谓宝黛感情里最大的一次挑战,她们两个大吵大闹,宝玉怒而砸玉,这也让贾府上下都知道了这场危机,宝玉叫了几万声好妹妹,不厌其烦的哄,才让黛玉不再介怀,两个人最终得以冰释前嫌,反而更加理解彼此的心意,也相信对方的忠贞,这是宝黛爱情升华之处。

林黛玉和贾宝玉

黛玉有可贵的反抗封建礼教之精神,她不热衷仕途经济,更追求婚姻自由

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

林黛玉

黛玉最让宝玉欣赏的地方在于她不是“禄蠹”,她绝对不会去规劝宝玉要在仕途经济上用功,不会非让宝玉在科举考试上出力,这点跟宝钗、湘云和袭人都不同,宝钗劝宝玉少读闲书,多在仕途经济上用功,已经惹得宝玉大不高兴,甚至让宝钗都难以下台,而湘云类似的劝诫在宝玉那同时吃了闭门羹,在窗外无意中听到宝玉和湘云对话的黛玉更是坚信了宝玉是自己的知己,而宝玉对黛玉的信任和理解,也让两个人的心前所未有的紧密的连接到了一起,他们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两个人,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嘛。

林黛玉

黛玉是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礼教之精神的,宝玉在薛姨妈处喝酒的时候,李嬷嬷希望黛玉能规劝一下宝玉,黛玉直言不讳地讲自己不会那么去做,同时宽慰宝玉不用害怕,要尽情洒脱,不急着去做功课,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所谓的“贤良淑德”女子,但却拥有可贵的革新精神;北静王送给宝玉的见面礼鹡鸰香珠,是皇帝御赐之物,当宝玉要把它转送给黛玉的时候,黛玉弃之如敝履,所谓“什么臭男人用过的,我不要”,这是对腐朽而森严的封建制度多么辛辣的讽刺,也只有黛玉能这么去做,也有这种魄力这么去说,而这正是黛玉精神的可贵之处。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林黛玉和贾宝玉

黛玉钟情于《西厢记》《牡丹亭》,更是她追求婚姻自由,与封建礼教抗争的典型事例,她跟宝玉共同阅读《西厢记》更是成为了红楼中最美丽的一幅画,她推崇的是崔莺莺那种为爱的奋不顾身,她也欣赏杜丽娘的追求爱情之品格,黛玉没有学珠大嫂子李纨那样只记得前朝贤女,尊奉三从四德,如槁木死灰一般,更不会像宝钗、湘云那样去劝宝玉热衷仕途经济,她将崔莺莺和杜丽娘作为了自己的楷模,并不认为安分守拙才应该是女子的美德,这种进步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林黛玉这一形象极具光芒的地方。

黛玉具备咏絮之才,她在大观园中的诗词作品都是上佳之作

林黛玉

黛玉除了具有勇敢追求爱情和反抗封建礼教精神之外,她的“咏絮才情”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可以说整个大观园里她是最有才华的女孩,作者曹雪芹通过黛玉是痛快进行了“传诗”之为,在“堪怜咏絮才”这句判词里,曹雪芹将黛玉比喻为东晋大才女谢道韫,这正是对她的至高评价,而黛玉的诗词水平也的确具备这个水平。

元春省亲的时候,黛玉以宝玉之名而作的《杏帘在望》,就已经让读者领略到了黛玉超凡的诗词才情,元春更是直接肯定了这一首比宝玉其他的三首都要优秀,“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一句更是具备大格局和大胸怀,体现了黛玉对于黎民百姓疾苦的关注,是对盛世治世的期盼,能有如此境界,真是不愧为绛珠仙草转世的黛玉。

林黛玉

《葬花词》更是林黛玉的代表作,豆蔻年华的少女,缠绵悱恻的词句,这抒发的情感,怎不令人赞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惆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艰险,“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哀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凄,让这首词成为了千古绝唱、永恒经典!

宝玉晴雯送给黛玉以表达情意的手帕,黛玉做的《题帕三绝》,黛玉因自己身世悲苦而作的《秋窗风雨夕》都是她才情的展现,而这些诗词都抒发了黛玉的绵绵情意,直到今天这都是文学爱好者们所长久吟诵的佳作。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林黛玉

大观园众姐妹成立的诗社中,黛玉是表现最为优异的一个,黛玉的海棠诗就已经“风流别致”,菊花诗的三首,黛玉更是获得了魁首,在做红梅诗桃花诗中,都是黛玉诗兴大发,闪耀众人的时刻,她的诗都是最具清雅,最有才情的那首,而教香菱写诗,更是她不吝赐教的鲜明写照,宝钗却没有那个耐心,而香菱在她的指导下,诗词水平提升很快,也成了诗社里的一位大才女,芦雪庵即景联诗,黛玉和湘云等你一句我一句,更是让诗词爱好者大呼过瘾,黛玉做的《五美吟》分别吟咏一位历史上的知名女性,她用典恰当,意境深远,更是整部《红楼梦》中人物诗的典范,而她的《唐多令》柳絮词婉转悠扬,情感细腻,更是不可多得的好词,可以说黛玉真是无愧于咏絮才女的美名,红楼第一才女也非她莫属。

在不同的续书版本里,宝黛婚姻都没有成功,而黛玉都未免红颜薄命的归宿

那么黛玉的结局归宿又将如何呢,因为《红楼梦》原稿的丢失,黛玉在八十回后的命运在红学界一直是颇有争议的,在不同的续书版本和不同的研究之中,她的结局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林黛玉

高鹗所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里,林黛玉的下线过于早,在第九十八回黛玉就重归离恨天,而且高鹗对于黛玉极其不友好,写了她惊恶梦,继母要把她嫁人,而贾母也对她变得冷淡,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且贾母允许凤姐使出调包计,支持了金玉良缘,对于黛玉没有了前八十回那么关心在意,而黛玉在听到傻大姐透露的二宝即将成婚的消息后,便一病不起,临终前她焚稿断痴情,在宝玉宝钗成婚的当夜,黛玉也病逝了,而在跟前的只有李纨探春紫鹃三人,如果不是紫鹃的坚持,紫鹃都要被安排上伺候新人的任务,宝玉在神志不清之时跟宝钗完成了婚姻,事后一个劲地缅怀黛玉,但也无济于事了。

王扶林执导的87版《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后的贾府也变得一片萧条,贾府甚至还敢于给获罪的甄家隐瞒罪产,而连番的倒霉事也找上贾府门来,贾母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宝玉因事外出,而黛玉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她焚稿断痴情,仙逝而去,而在元春的安排下,宝玉和宝钗则由皇家赐婚,成为夫妻,正是木石姻缘没结果,金玉良缘倒成真。

林黛玉

刘心武所续的后二十八回里,贾母先于林黛玉而去,因此林黛玉便失去了靠山,再也没有像贾母这样能决定她和宝玉婚姻的人了,而赵姨娘觊觎贾府的财富,想让贾环继承,她认为整倒宝玉,必先害死黛玉,因此她联合贾菱贾蔷,通过配药而给林黛玉下毒,这慢性******将黛玉的身体折磨得每况愈下,后来黛玉在发现与宝玉婚姻无望,又饱受身体折磨的情况下,选择了沉湖自尽,此乃仙遁而去,并没有留下尸骨,在湖水中她的衣衫都整齐排列,黛玉之死,在这个版本里非常具有诗意之美。

林黛玉

癸酉本《石头记》里,贾府遭到了锦衣军的查抄,呈现败落之势,贾政原本想把妙玉许配给宝玉,妙玉不愿卷入宝黛感情中,便选择了逃离,贾政随后就同意了宝黛婚姻,在准备宝玉和黛玉婚礼期间,贾府遭受了盗匪接二连三的洗劫,贾府的主人一个个被盗匪杀掉了,而黛玉成为抗击土匪的领头人,但她听信鸳鸯的谗言,把小红误杀了,后来真相大白,黛玉引咎自尽了,她选择的是上吊自杀,而一年后她的尸骨才被发现,进行了安葬。

黛玉之死的几种可能性分析,她很可能因宝黛婚姻的失败,相思成疾而死

关于黛玉之死,历来红学界都有着巨大的争议,认为她上吊自杀的,病逝而死的,沉湖仙逝的,都不乏其人,而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

根据《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来看,似乎只有“玉带林中挂”这一句揭示了黛玉的命运结局,而“玉带林中挂”到底什么意思,又有太多种解释,有人认为这句里面也是用的谐音,“玉带林”就是“玉黛林”,这正是林黛玉名字颠倒顺序而成的词语,而“林中挂”分明是上吊自缢的意思,其实单从诗句表面来看,似乎这确实能解释得通,“林”是黛玉之姓,既是指代的林黛玉,又可能指的是黛玉上吊而死的地方乃是一片树林,持黛玉上吊说的大有人在,癸酉本《石头记》便是照应了这一推断。

但曹雪芹可能这么用这么浅显的一句去暗示黛玉的结局吗,这样的解读似乎有浮于表面之嫌,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解释的那样,那只是林黛玉选择自杀前的一个动作,是将玉带挂在了树上,这“玉带林中挂”只是黛玉仙逝场景的一种意象展示而已。

林黛玉

那么沉湖之说又有可能吗?应该说沉湖之说有一定的道理,比如黛玉是“潇湘妃子”,以潇湘竹的典故来看,娥皇女英有泪尽投水殉情而死的故事,“湘妃”、“泪尽”都能照应上,而宝玉去祭奠金钏的时候,黛玉其实是知道的,黛玉认为对着一碗水祭奠也能表达心意,似乎也是作者暗示她的死与水有关,由此看来,黛玉投湖确实是有可能的。

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

林黛玉

那么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其实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的联诗或许就是破解这一谜题的关键,纵横点认为,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和黛玉的“冷月葬花魂”应该都是其命运归宿的暗示,黛玉联诗中的“葬花”一是照应她前文里葬花,写《葬花词》的行为艺术,二来就是作者特意借黛玉本人之口暗示了她的结局,也就是说《葬花词》里应该能找到黛玉之死的一些蛛丝马迹,因为花本就是林黛玉的灵魂,而词中的“花谢花飞花满天”应该就是黛玉写的自己仙逝那天的场景,这是非常唯美的场面,“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正是一句谶语,黛玉葬花,而葬黛玉的会是谁呢,必然是宝玉!

林黛玉和贾宝玉

宝玉和黛玉他们两个是缘定三生的,感情都是有因果的,因为神瑛侍者以甘露浇灌绛珠仙草,所以绛珠仙草转世为黛玉以还泪而报恩,而黛玉死后亲手埋葬她的也会是宝玉,这是周而复始的情缘,宝玉对黛玉的还泪,报之的是亲手把她来葬,而黛玉最牵肠挂肚的就是宝玉,她《葬花词》里所问的“知是谁”,其实她心里是知道答案的,她希望葬她的人是宝玉,而这个人也一定会是宝玉,当然宝玉可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黛玉的死,“花落人亡两不知”也似乎在预示着这个现象,但黛玉之死和宝玉葬黛玉的时候一定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的诗意场面,而到时候宝玉肯定会做一首比《芙蓉女儿诔》还要经典的惦念黛玉之文,可惜因为原稿的佚失,我们很难再看到。

史湘云和林黛玉

而黛玉“冷月葬花魂”的联诗更是她命运归宿的一个经典影像,那是秋日一弯冷月的晚上,伤春悲秋的黛玉选择这样的时间告别人世,也符合她的诗人气质,在花朵飘舞的时候,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切都是那么淡然和超凡,她选择的可能是自缢而死,在月夜的花林之中,她缓步而至,以玉带为结,踏上了回归天界之路,她的泪已经还尽了,这来人间的走一遭,她的使命已然完成,而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离去方式,可能是贾府已经彻底败落,而贾母也已经逝去,跟宝玉的姻缘已无可能,她泪已尽,生无可恋,离开人间不再受世俗的纷扰便是她最大的心愿。

林黛玉

脂砚斋曾经指出元春省亲所点的四出戏中的《离魂》是“伏黛玉之死”,而且这所点的戏剧是通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之处,而《离魂》恰恰出自黛玉所喜爱的《牡丹亭》之中,《离魂》的故事讲的是杜丽娘没能跟心上人柳梦梅成就姻缘,因而泪洒相思地,相思成疾而死的故事,既然这一故事里的杜丽娘影射的是林黛玉,那么也就说明了宝黛婚姻的确没有成行,而是一场悲剧,而林黛玉也是因为跟宝玉的姻缘不成,相思成疾而死的,这才能照应作者的设定。

“轮时盼节想中秋,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

林黛玉

而通过对《离魂》中杜丽娘的唱词分析,她的命运跟黛玉也的确相似,杜丽娘是中秋月夜而死,在孤月照耀下,她形单影只,因为跟意中郎君不能长相厮守她郁郁而终,所以黛玉很可能也是死于中秋之夜,杜丽娘是相思成疾,黛玉也可能是因病而逝。

无论是上吊而死还是因病而逝,总之林黛玉是一个极其悲情的结局,她跟宝玉的爱情并没有修成正果,这是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所造成的。

贾母和凤姐都不会破坏宝黛婚姻,木石前盟却未成,后文或有黛玉抗婚情节

《红楼梦》

在高鹗的续书里,贾母和王熙凤是破坏宝黛婚姻,并施用调包计的写法倒是不符合曹雪芹原笔原意的,原著里宝玉跟黛玉争吵的砸玉风波里,贾母就说宝黛是小冤家,又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她心目中是中意宝黛婚姻的,她最疼爱的孙子宝玉和最疼爱的外孙女黛玉结合在一起,是她的愿望,但因为种种原因,她还没有做主这木石姻缘,她就撒手人寰了,而失去庇护的黛玉,是不会获得王夫人的青睐的,毕竟王夫人对黛玉之影的晴雯都那么厌恶,也很难认可黛玉,王夫人很可能在求得元春的皇命后,强迫宝玉和宝钗成婚,就此促成了金玉姻缘;而凤姐能够跟黛玉开玩笑让她做贾府的媳妇,也很难成为破坏宝黛婚姻的人,至少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本里我们找不到凤姐明确破坏宝黛婚姻的证据来。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终身误》

贾宝玉和林黛玉

根据《终身误》的曲词来看,贾宝玉心里唯一认可的也只有林黛玉,他跟宝钗的婚姻很可能是形同虚设,毕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但“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说明宝玉心心念念的一直是黛玉,他对没有跟黛玉的结合非常惋惜,即使跟宝钗成为夫妻,心里到底是没有接受这个现实,因此他才会最终悬崖撒手,遁入空门。

林黛玉

林黛玉在宝玉生日宴抽花签活动里抽到的是芙蓉签,所谓“风露清愁”,诗为“莫怨东风当自嗟”,也正是人生不得意之兆,是她跟宝玉难成姻缘之谶,而黛玉在原著中常被比喻为芙蓉,是为水芙蓉,即荷花也,乃高雅圣洁之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是黛玉超脱典雅的写照,她在副册之影的香菱其在画页里不也正是荷花代表的吗,而眉眼与她相似的龄官也有吐血之症,三十几回后再无出场,正是黛玉情深不寿的暗示,晴雯作为黛玉的影子,她“寿夭多因毁谤生”,也是含冤被赶出了大观园,这其实都是黛玉八十回后悲情结局的预演。

《红楼梦》

林黛玉在放风筝的时候放的是美人风筝,但不小心被她放走了,探春说这是把病放走了,其实又何尝不是她人生没有依靠,孤苦漂泊的真实反映呢?而根据李纨在抽花签一回里所说黛玉的“不得贵婿反挨打”,似乎又暗示了八十回后黛玉可能因为抗婚而挨打的情节,而探春的远嫁有的研究认为正是代替黛玉而嫁,甚至有北静王相中黛玉想要娶之的考证,总之林黛玉没有跟宝哥哥实现婚姻的美满,这对于她应该才是最不能接受的现实吧。

林黛玉

林黛玉,是颦儿,具西子之美,是潇湘妃子,有咏絮之才,她有着可贵的反抗精神,她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最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她对于幸福爱情的追求感召着无数的青年男女,她对封建礼教的挑战震撼着一众的文学读者,她甚至已经成为了不可磨灭的中华历史文化之具体符号,更是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宝库里的经典传奇!

纵横点红楼系列原创文章之六十八,请大家积极关注和踊跃支持,创作不易,敬请尊重,未经授权许可,请勿在任何其他平台发布本文,如有侵权,必究责任,谢谢!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