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原生家庭pua的表现,原生家庭的PUA比渣男更可怕

时间:2023-12-16 23:51:33/人气:217 ℃

作者:肥猫

PUA,原指一套渣男对女人的精神控制方法。

是以爱的名义,不断嘲讽、打压、否定,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一直以来,很多人简单地认为PUA只发生在两性之间。

却很少有人发现,原生家庭,才是PUA套路的集大成者。

以下三句话,相信99%的孩子都听到过: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知道我养你多不容易吗?”

中国的父母好像总喜欢全方位无死角地针对你,灌输你:

“你不行”

“我是对的”

“你得听我的”

各种负面的言论,让家庭环境变得无比糟糕。

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社恐、懦弱、暴躁,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

严重的,还会困在这种情绪中,一辈子也走不出来。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原生家庭这么喜欢PUA?

因为PUA出来的孩子最听话。

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听话,中国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用尽各种手段。

他们乐于听到别人夸赞“你家孩子真听话!”

好像“听话”就是一种多么优秀的品格。

在我看来,每件事都顺从父母的孩子,会逐渐无法摆脱家庭的桎梏。

所谓的听话,不过是以情感之名,行虐待之事。

打压式教育,摧毁自尊心

PUA里有一招,通过打压让对方陷入自卑,从而被驯服。

中国的父母也有类似的行为,叫“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从小就不断地被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优点和努力常常被忽视甚至否定。

“你看看人家,为什么数学成绩那么好?”

哪怕你的语文英语成绩已经名列前茅。

“你看看人家,钢琴都考过10级了”

哪怕你刚在校运会100米项目上获得了金牌。

还有很多的“你看看”。

都说人外有人,只要肯比较,就一定有更优秀的例子,你永远不可能比所有人厉害。

更何况,“别人家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是同一个人,而是一个学习好、听话、不让家人操心的理想形象。

就像魔咒一样,在生命里如影随形。

殊不知,父母的指责、评判,尤其是比较,都会让孩子陷入不自信的境地。

小时候,我曾经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

“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结果,她冷冷地回应说:

“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我争辩道:

“你就不能适当表扬和鼓励一下我吗?”

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无论怎么说,都无法劝服妈妈。

多少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

也许父母的初衷只是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激励奋发努力。

但肆无忌惮地打击、嘲讽甚至谩骂,终究只会使自己满目狰狞,让孩子懦弱自卑。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

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即便成年后批判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这种批判态度还会保留在心里,时常苛责自己,久久无法解脱。

以爱之名,模糊行为对错

在PUA的套路里,打压通常要以爱的名义施行。

因为这样会让接受者无力反抗。

很多父母都曾对孩子说过:

“我都是为了你好”!

可这些“为你好”,却是满满的束缚和压力。

正如卡伦·霍妮所说:

“爱,就是施虐者的伪装。”

这种“情感暴力”的方式,会让孩子变成他们的奴隶。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

“我女儿有一个很厚的笔记本,从初一开始她就在里面记一些东西,也不让我看。

但现在已经高三了,还整天拿着这个本子写写写。

最近她成绩有点下降,还拿着本子在写我就有点不高兴。

和她吵了一架,头脑一热就把本子给烧了。

她当场什么都没说,转身进了屋子,我想让她反思就没有管,结果直到现在都没有再吃饭。

我烧完也有点后悔,但是没想到她居然到现在还在跟我抗议。

她以前说过这个本子是她最重要的东西,可不管我骂她还是求她,她都不愿意搭理我,问她本子里记了啥也不说话,

后面我拿手机威胁,才告诉我本子里记了她这么多年积累的小说灵感,打算等高考结束就动笔写。

然后我再怎么跟她说话,吼她也都不理我了。

我知道我做的不对,但我也是为她好,这也是她成绩下降了还记记记的原因啊,我该怎么办?”

通篇看下来,这位妈妈在犯错后仍对孩子保持高压、威胁的态度,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内疚和悔改。

在她眼里,只要出心是为了孩子好,做任何事情都没错,错的都是孩子不懂事罢了。

却完全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虽然只是一个本子,但里面可是多年来付出的结晶。

就像你辛辛苦苦奋斗10年的血汗钱,被一把火烧了一样。

在这样的家庭里,家是牢笼,爱是枷锁,血亲成了刽子手。

心理学上,这种“单方面施与”也被称为“非爱行为”。

对最亲近的人只有掠夺,没有平等和尊重。

一味塞给孩子自以为好的,却不愿倾听孩子的心,这其实是家长的一种自我满足而已。

夸大付出,道德绑架

在PUA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还有“苦情式绑架”。

“你知道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吗?”

“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我每天起早贪黑送你去上补习班,你考这么点分对得起谁?”

苦情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控制欲。

通过对孩子抱怨生活的苦,诉说自己的不容易,刻意让孩子产生一种愧疚感,来让孩子听话、顺从、便于管理。

在综艺节目《放学后》里,4年级的女孩吴欢芮就是一个被苦情绑架压得死死的孩子。

吴欢芮的妈妈是一个印刷厂工人,为了让女儿更有出息,每天逼着她努力学习。

即使吴欢芮已经是全校前三名,妈妈还是不满意,非要考第一不可。

就连课外的舞蹈训练,也必须练到最好。

有时为了不耽误时间,还要求一边压腿一边看书。

吴欢芮只要稍有反抗,妈妈就开始“倒苦水”:

“妈妈一天上班,辛辛苦苦的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供你,让你有出息!”

后来吴欢芮不胜其烦,带着哭腔喊出了自己的不满:

“不要再这样对我了!”

谁知妈妈竟离家出走了……

这逼得吴欢芮不得不低头认错,承诺以后会听话,好好学习。

妈妈的目的是达到了,但孩子的内心却无比委屈压抑。

为了回报父母的“厚爱”,她只能放弃自我,为父母而活,不敢有任何行差踏错。

这个片段看得很多人伤心落泪。

从头到尾,父母没有一句安慰鼓励和关心,有的只是抒发自己的难处,然后责备和命令。

潜台词就是:

“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不听话就是没良心。”

有人说,家庭教育中,有两种极可怕的东西,叫做付出感与牺牲感。

当父母经常用它们来道德绑架,去约束孩子的行为。

孩子在面对父母时只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与愧疚。

久而久之,将渐渐缺失所有的安全感,不断压抑自己的需求,难以建立起完善的自我。

这样的情感绑架,比“为你好”更难挣脱。

原生家庭的PUA,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主要有3种后果:

1. 人身捆绑

由于长久以来被禁锢在父母的阴影下,有的孩子会对自我身份认知变得模糊,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无法摆脱对原生家庭的依赖。

就像在《奋斗》中饰演“华子”的朱雨辰。

在妈妈多年来令人窒息的控制下,几乎没有任何自理能力。

今年42岁的他,还过着单身生活。

他不是自愿单身,而是逃不过妈妈的超高要求。

朱妈妈对儿子的每一段感情都清楚,每一段感情都有干涉。

朱雨辰也试图反抗过,但最后都拗不过妈妈,被一步步同化变成妈宝。

在朱妈妈眼里,儿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财产,这辈子怎么活应该由她来决定。

2. 情感疏离

也有的孩子在原生家庭的PUA下,爆发出惊人的逆反心理。

在电影《伯德小姐》中,伯德终日被妈妈打骂,忍无可忍之下对妈妈说:

“你说吧,养我到底花多少钱?我长大会赚很多钱,开一张支票还你钱,再也不用跟你说一句话。”

为了摆脱控制,他们会敢于对“亲情”这场交易明算账。

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异化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往来,再无情感可言。

3. 危害社会

曾经有个少年犯接受采访时说:

“我12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我妈每天骂我,说我没用,说我是废物,从来没有夸过我。”

这样的遭遇,让他憎恨自己的母亲。

但因为无法报复母亲,只能把愤怒和羞耻投射到社会,瞄准比自己弱的人,抽刀捅向更弱者。

企图通过极端的行为,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感和主宰感。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一旦父母的教育出现偏差,就会埋下一颗扭曲的种子,最终长向何处,无人能预知。

新生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没有自理能力,没有想法,处于任人摆弄的状态。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印象也固化在了这个时期。

以至于几年后,忽然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不受控制,就会产生一种心烦的感觉。

于是他们便不和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只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味控制。

甚至疯狂PUA,榨取情感补偿价值。

但事实上,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毕竟父母总有离开的一天,只有独立的孩子才能照顾自己,完成人生的下半场。

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说过:

“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要想体面地完成分离,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把孩子当“外人”。

想想对待外人的时候,是不是有一定的界限感,会倾听对方的感受和理由。

只有这样,才能够走进他的内心,和他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

对待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即使,你带给了他生命,养育了他,也不代表可以支配他的人生

在子女能够把握自己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放手。

最后,以纪伯伦的一段诗作为结尾: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易简读书所有文章都在微信公众号首发,关注公众号【易简读书】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哦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