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狗狗>

为什么老祖宗比现在人聪明?老祖宗说仗义每多屠狗辈

时间:2024-05-30 00:03:34/人气:448 ℃

生活中我们经常标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事实上也是如此,读书学习的确是我们成功的捷径。我们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让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老祖宗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么一句俗语,那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老祖宗还总结出了一句话,那就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句话是出自明朝学者曹学佺,传说当年由于皇室骄横,他们身边的人也多是逐鹰放犬之徒,并且还经常放出自家的恶犬来撕咬路人。

一位秀才就被这些人的恶犬撕咬,正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位屠夫站出来,手起刀落,将狗头斩下,救下了秀才。这些借着皇室逍遥的人不依了,便将屠夫拿下,送到了官府,想要让屠夫以命相陪。

曹学佺正好审理此案,刚正不阿的他,当即便判了屠夫无罪。但是那些狗腿子们还不死心,便买通了被咬伤了秀才,说是秀才和他们的狗的好朋友,当时正在玩耍,而屠夫是无故伤狗。

再次审理的时候,秀才畏惧这些人的势力,又得了财物,便出卖了救了自己一命的屠夫。曹学佺听后大怒,直接将秀才革去了功名,还大骂他竟然认狗当朋友,并在卷宗上写下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千古名句。

“义”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儒家讲究三纲五常,所谓的“五常”便是“仁、义、礼、智、信”,义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位屠夫就是“义”的代表,而那位秀才,则是真正的小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曹学佺要重判那位秀才的原因。

作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连最基本的“三纲五常”都没有做到,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有辱斯文”,也是“知法犯法”,必须要重判。

那么为什么那些出身一般的农村人,要比一部分的读书人,更明白道理呢?

农村人更懂道理

农村人之所以更懂一些道理,那是因为农村是最接近自然和生活的地方。而一些知识分子,早就脱离了土壤,被困在钢筋混凝土之中,被困在花红柳绿的红尘羁绊之中,忘记了真正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老祖宗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历史上很多有大成就者,无不是脱胎于农村。比如说是刘邦,当年在沛县过得穷困潦倒,最后却创立了不世基业;比如说朱元璋,一位放牛娃也能登上九五之尊。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那些知识分子早已经忘记了要脚踏实地,而农村人一直在脚踏实地的生活,生活中的苦难,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而那些知识分子,只能够泛泛其谈。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因为经历了苦难之后,最能够明白生活的真谛!

农村人比知识分子们更懂道理,还体现在了俗语当中,农村人能够用一句朴实无华的话就解决的问题,而知识分子却要长篇大论地拿出一大堆理论来。

比如说,“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这句简单的俗语我们都知道,一些人却还是用了无数例子总结出了“破窗理论”,以此来证明了这句俗语;“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句俗语,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在文化人眼中,却不能这么说,要说“酒与污水理论”。

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往往是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而只有真正的洞悉生活,才能够有所成就。而农村人,往往就是那群最接近生活的人!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